《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236|回复: 16

[散文] 最初的光阴:天地、碧玉、大欢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8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初的光阴:天地、碧玉、大欢喜

黄海声

人为什么要回忆?究竟能够回忆出多少?又真切细腻到什么程度?原初的美好,人究竟还有没有信心回去?“已经回不去了”,常常听见有人这样说。当人被外在的一切一次次膨胀虚幻到了一种极限,惊回首,发现自己被掏空、挖空,难道不应有一种惊醒?当心灵深处那枚种子被记忆擦亮并编钟般被敲响,那时将会有什么样从未有过的鲜活的生命情景一幕幕返回到我们身边?

心灵自有心灵超凡绝尘的秘密,只有自己才能在自己貌似穷途末路时幽幽破译。记忆也自有记忆隐匿在天地间峰回路转处的嶙峋路径。人的记忆从何时开始?又会在何时结束?茫茫银河展开或挥舞着对宇宙苍穹一往情深的旋臂,源源不断地释放着的,也是它记忆中人永远难以想象的沧海一粟的大欢喜。

有时,能够让自己的心处于多么安静的状态啊,有时,人向着未来,回忆着,最终完成的是对自身的一次净化与抵达。

几岁的时候,三、四岁,还是五、六岁,就觉得自己家南面窄得几乎只能走一个人的东西向的小过道真长啊,那墙根儿总有绿茸茸的青苔。觉得村子大得没有边儿。家家房子都是灰兰的砖盖成的。陡砖?八寸墙?外面砖里面坯?生产小队部是一个小“四合院”?机磨坊在村中心很高大像一个庙(为什么叫庙台儿?)?那时自己家就是一个里外间的屋?院子就是一小片空地,没围墙,连用玉米、秫秸夹成的寨篱都没有,院子外面就是大坑然后就是茂密无边的苇地。是院子东南角?一棵杏树,后来长得有一房高,记忆中那弯曲盘绕的枝枝杈杈就像是梅花的枝干。那时多小啊,一到春天,杏花都开了,白的,那花开得啊,特密、特挤、特热闹,只看见花儿,看不见枝干了,蜜蜂、蝴蝶都来了,那皎洁的凹凸不定的清香暖烘烘的熏得空气好像都轰轰响,可能是蜜蜂嗡嗡嘤嘤闹得吧。风吹来了,杏花的花瓣儿落得满坡地都是。有时,与小伙伴儿们不玩儿了,自己一人看着这情景发呆,多奇怪啊,就想:听说这叫花,花开了真好看,那天天开就得了,怎么还落啊?那时不明白的事情怎能不多呢?

记忆中,村子周围就是护村河,河水很清澈。村落房屋东西南北与河边都有着不算短的距离,那里是成片的每户人家的麦根儿垛、玉米秸垛、秫秸垛、草垛,以及猪圈,或者还有菜窖什么的。儿时的我们常常去那里围着那垛去捉蛐蛐儿、蟋蟀什么的,有时也在较高大的秫秸垛间钻来钻去捉迷藏,那时什么叫脏啊,不知道。也能看见开着特别鲜艳喇叭花的绿秧爬的长长的盖满这个垛那个垛的,大点儿了知道这叫牵儿郎花儿(牵牛花)。

河那边呢?常常想,河那边是什么呢?觉得很远,河东面是大片芦苇地一条小堤,河南面是大片榆树林一小片杨树林,还有由村里一群老人们管理的林业队的大大的大院,用干树枝结结实实勒成的又高又密又厚的寨篱围着。对一个孩子来说,这里非常神秘,听说那群老人能编很多筐篮、背筐,还有叫笆的什么东西,里面有一排排猪圈,小学时我们小学生常常劳动拔草交到这里好像就是喂这里的猪吧。

记忆里,这群老人非常勤劳,村子外面,以及凡是地里河沟边上,都是他们种的一种叫紫穗槐的树,每年要割一次,好像是秋天,等春天一来,那有一片片贴着地皮的尖尖的树茬儿,就又长出嫩芽,然后是一丛丛一团团的,蓬松茂盛可爱,可以在里面捉迷藏。春天的紫穗槐的嫩葛儿掐一截儿,那紫红的汁液可以在脸上、手上度红点儿。

河西面,对那时的我来说,因为住在村子最东,几乎没印象,太远了。

河北面,大片芦苇地,再远一点儿就是庄稼地了,然后就是东西走向的中亭河堤。一到春天,那大片芦苇地里,就会钻出绿绿的尖尖的“苇苇锥”来,刚刚钻出地面时,很稀疏,后来就一天天茂密了。常常揪出一根儿细细的“苇苇锥”的芯来,放在嘴里,可以吹出一种声音来。

春天一来,中亭河南堤上沿堤东去的杨树远远望去,像一道黄绿的长墙,树叶绿得明晃晃油汪汪的,后来才一天天翠绿起来的。北面大堤以及大堤那面,对小时候的自己来说是一个无比神秘辽阔遥远近乎于天边般的世界,那一棵棵大柳树像山水写意画里翠绿的群山一般婆娑氤氲在我的脑海里。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上面如果过一辆汽车的话(那时是极其稀少的),儿时的自己站在村北房后看着,就像一截儿电流的红线在记忆的层层表字中一掠而过。

河里每年雨季都要来水,没有什么桥,如果有,也是用柳木杨木铺成的,很低,水略微一大,就看不见了。有一次,跟着母亲去北洼(大堤北面)下地干活(生产队必须去劳动没有幼儿园我们的幼儿园在地里在打麦场打谷场上),就是赶在中亭河里有大水时。快要过秋了吧?记得一船人,人们好像是抓着一根系在南北两岸的铁丝(八号儿条儿)或者缆绳什么的过去的。

向东激流而去的满河的水清澈得绿人心魂,像是一直在大风深处翻滚着旋转着,其间不息地捉迷藏般涌出又隐匿着水的精灵、妖娆、邃秘。那真是永不可解的天地间的灵气,妩媚至极又磅礴澎湃至极,总是在一次次面临灭绝的记忆深处呼唤着我,缠绕着我,像是一个人的面容与微笑,永不消逝。

就是因为这水的碧波照耀,只记得村子周围的地里以及那无比遥远的北洼的地里庄稼都翠绿灿烂明亮在一片天光里。童年的自己很渺小,如同那看不见形影的小矮人,可童年的时光背景很庞大,天青青,绿茫茫,那寂寞、无知、漫长、甚至是无助的童年,它在天地间,或者在寂静清旷的长夜银河边,终于隐隐约约演化成了一块透明的碧玉。多少次踌躇在时光的岸边,被我在一种追忆中捡起,捧在手里,我们开始了源远流长的相互辨认。

······,······,······,······。

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及多少年以后,发现内心里的河流没有了,青少年以及童年时期潜藏于内心的那个幽深无尽未知神秘的世界不知何时没有了,自己渐渐变得浅薄、枯竭、荒凉、一眼见底。曾几何时,周围都被物质占满了,没有了空地。被物质名利碾压成纸片般的人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如此可怕、乏味、可怜,不像起码的人样。大地上,田野、山川、河流都被物质科技以及由其带来的越来越无法处理的垃圾全盘覆盖,恍然如全面隐匿消失。在这样的世界上,每个人,无论占有物质名利权势的多与少有与无,也已彻底被这些东西以及由此演化出的一整套系统的思想观念控制操纵,甚至于全盘接管。人仿佛消失了,大地上,除了一层层、一幢幢物质的废墟遗址外,已经空空荡荡。

有时徘徊在城市化的乡村或者乡村化的城市,无论走到哪里,几乎都是那么一种无比奇怪的在岸边的感觉。是的,河流只还有一条,就是头顶的天空。难道非得如此吗?也许,天空的深处或那边,还存在着一些永远不为人知的神秘与庄严。那是人能够进行追忆的源泉与根蒂。

2011-12-18
发表于 2011-12-1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声好勤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8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被物质名利碾压成纸片般的人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如此可怕、乏味、可怜,不像起码的人样。大地上,田野、山川、河流都被物质科技以及由其带来的越来越无法处理的垃圾全盘覆盖,恍然如全面隐匿消失。在这样的世界上,每个人,无论占有物质名利权势的多与少有与无,也已彻底被这些东西以及由此演化出的一整套系统的思想观念控制操纵,甚至于全盘接管。人仿佛消失了,大地上,除了一层层、一幢幢物质的废墟遗址外,已经空空荡荡。

精彩之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天空的深处或那边,还存在着一些永远不为人知的神秘与庄严。那是人能够进行追忆的源泉与根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8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真是天宽海空,心潮洋溢,灵思如水,汩汩而流。注意休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8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整套系统的思想观念控制操纵,甚至于全盘接管,”
我们内心还有一点滴“自己”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8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8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8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上,大家学习,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树边上的人 于 2011-12-18 20:49 发表
海声好勤奋啊

呵呵,有时赶上时间充裕就多写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11-12-18 21:08 发表
推上,大家学习,讨论。


,谢谢哑榴这种近乎“永恒”的欣赏,有时为了表达心中一些极其细微亦或尖锐的思绪,语言就充盈着一种艰难、犹豫、晦涩,以致偏激,这影响了其可读性,因为文字中始终沉潜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与时代喧嚣对峙的因素,所以它是小众的。有时文字会检验心灵,自己的或者别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河流只还有一条,就是头顶的天空。



妙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1-12-19 23:49 发表
是的,河流只还有一条,就是头顶的天空。



妙极

谢谢兄长一如既往的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1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物质还不够丰富,很多人在为衣食住行劳累着,内心的河流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是我们要遵守的道德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1-12-21 13:42 发表
我们的物质还不够丰富,很多人在为衣食住行劳累着,内心的河流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是我们要遵守的道德律

飞雪好!我想表达的是一个社会全部膨胀了物欲,而将精神与道德抛弃,所导致的全社会的荒凉焦虑黑洞斑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8 0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