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583|回复: 26

[散文] 《我一直在奔跑》(长诗创作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长诗《我一直在奔跑》创作始末

题记:眼泪,一定是要流下来的。流不出来的那些,是二十多年码字生涯的无怨尤吧。


(一)岔路的絮语

如同不记名投票,若在一张白纸上,画下那些熬夜的日子、香烟和身影,的确是重重叠叠的黑暗和死亡高高低低的烟灰……

时间的佐证。能看到的,只是一首首完整或残缺的诗歌,看不到的,或许是文本背后,每一个作者自己心知肚明的愚痴和坚持。

网络诗选博客,邀请我写一篇有关《我一直在奔跑》的长诗创作谈。沉默了数日,如同奔跑的长诗第二首《草叶集》里,曾经提及的“没有一丝风的太平洋海面”。安静,到了极致,我就能听到自己血液流淌的声音,心跳怦怦的,无数倍的放大着,那体内行走、奔跑的声响……

我突然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落笔。像岔路口彷徨的少年,看着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四分五裂,而后奔向四面八方。

算算自己写诗的生涯,的确很漫长。从13岁开始迷上了现代诗歌开始,少女时代,背诵过无数的古诗词,也抄录过无数诗歌前辈的诗抄,那是自己青春岁月里最快慰的事情。买不起书,就抄录整本的中外诗集。现在我的家里,还有一箱子的各种笔迹的手抄文本,我曾经发动过全班字迹优美的同学,课余帮忙抄写和抄录。

1987年自己第一首小诗《无题》,在一个偏远的不出名的诗刊发表了,那是对自己稚嫩的笔尖,一种莫大的鼓励和奖赏。那年那月,诗人的称号,是无比崇高和神圣。我记得我还曾和《诗歌报》当时的副主编乔延风,通过许多封信,无非拜师求艺。那些信件也保存的好好的。要知道,那个时候信息是极为闭塞的,我能看到的天地,还仅仅只有巴掌那样的大小。

我也曾写过小说和散文,最后发现自己的性格豪爽、坦荡、激情,更适合写诗,于是工作之余,我就会寻找一切的有关诗歌的资料和信息。有时候,一些缘分是命定的,譬如自己,少年时爱好众多,音乐、绘画、舞蹈、体育都曾涉及。而几度流浪,辗转颠簸,我唯一没有丢弃的,只有文字,只有一生钟情的诗歌。它让我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和善良的本性,唯美、跳跃、真挚的行进……

一旦回首,思绪万千。自1998年上网开始,这些年一直在网络上四处流浪,几近疯狂的创作和沉浸。为了诗歌,我辞去了某刊物主编的职务,为了诗歌,我无法顾及自己股票账户的升跌;为了诗歌,我像两头燃烧的蜡烛,身体每况愈下;为了诗歌,我连自己最渴望拥有的孩子,前年都没能保住它……人一旦痴迷,才会忘我和忘情。说心里话,其实我并不抱怨那些失去的财富和健康,其中还包括我最好的青春年华和美貌吧。我曾在电脑边不吃不睡,坚持过38个小时,读书和写作的过程,很苦也很快乐。我甚至忘记了生活中该去享受的最简单、最平凡的琐碎快乐。我像一头不问收获,埋首前进“愚笨”的骡子一般,勤勤恳恳的写作,默默无闻的码字。

2007年年中,我的第一本诗集《女人书》出版了,其实这本诗集,本该2001年就该出版面市,或许是性格使然,老天的作弄。我写诗,只因喜好和爱,别无他求。对于这个诗坛来说,我总是一个迟到者和陌路人。写了那么多年,我唯一渴望、真切的梦,或许仅仅是写好它,写下我前半生的坚持、流浪和辛酸,写完我一生的愚痴、真爱和悲悯。

一株野地的麦穗或紫穗花,她向往的天地,是自由思想、独立精神,是作为一个现世之人,该有的逆风飞扬、从不媚俗的脊梁骨。当自己第一本诗集《女人书》出版之后,带给自己的并非喜悦和多年辛苦结集出版的欣慰,而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灰暗和失望,我有几个月的时光,都在一种死亡笼罩的情绪里沉浸和疑惑。

在一个喧哗时代,作为一个诗人,一个默默无闻、无欲无求的诗人,是悲哀的事。即便我这些年来我从不投稿,不企望获得一个正名的勋章、排名和认可,我还是能够感受了许多无形的压力、压抑和黑暗。2007年下半年,第一本诗集出版后,我开始思考,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询问自己,如果未来,拿走诗歌,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好好的活下去吗?即便可以的话,你觉得自己这样无知无畏的活着,还有意义吗?曾有人说过,诗歌不是生活的全部,或许,在我这里,诗歌的存在意义,已经大于了原本的生活和本源生命。

我曾经无数次,因为诗歌而难过、流泪。我不是一个软弱的女子,我不贪慕虚荣,我只是爱诗爱到了骨髓里。诗歌,的确是我的赖以存活的空气或毒药吧。

一个诗人,或者说:作为一个诗写者,当他写到一定的时候,都必然面临着一种成熟的诗风和语言。而自己又是一个传统观念很深,抒情色彩浓郁的女子,我深受八九十年代思潮和诗潮的影响,许多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确传统、唯美、高蹈、陈旧。2006年下半年,我在诗歌报论坛驻扎下来,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语言、诗风的成熟。我感谢诗歌报论坛,它给自己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其实自己和“诗歌报”的渊源有二十多年说不清、道不明的不解情缘。)透过这个窗口,我看到许多不同流派和风格的好诗,由此及它,如同网络的无限伸延,视野一旦打开,剩下的就是自我的警醒和领悟。我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和转身。

可是如何才能真正地倒空自己,丢弃原本驾轻就熟的惯常的语言和技巧,找到另一种适合自己的语言和诗风,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能突破和升华。随后的几年,我在一种反思蜕变的痛苦中,不断地摸索、尝试和改变着,我曾说自己,始终在幼芽的高度微笑,如同一枚青涩的石榴,保持着不成熟的枝叶和生涩的果实。

这些痛苦的历程和痕迹,有我随手记录的约几十篇的日记可以证明。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败北,一次次继续鼓起勇气,继续打倒原本优秀的“我”……无数个沮丧和忧伤的时刻,我会不停地问自己,这么拼命的写诗,你究竟为了什么?这些星星点点野草般的诗歌,究竟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很多时候,我都无法回答它们,或者给出一个自己满意完美的答复。我只知道,写作构思的过程,我很充实、快乐,饱满且激情。或许是性格的原因,习惯的驱使,我诗歌生涯中的转身,如同茫茫大海狂风暴雨中,一叶小舟的抗争和无畏。

2009年10月中旬,我回到了老家芜湖,整理自己少女时代留下的一些原始手稿、诗抄和信件,我翻到了积满灰尘的当年购买的诸多诗集和文论,其中有伊蕾、陈所巨、李轻松、席慕容等人的爱情诗集,朦胧派诗选,诗歌报1984-1989年泛黄的报纸,《南疆诗刊》,许多诗刊诗报的合集,外国诗人诗选合集,雪莱、拜伦、普拉斯、里尔克的诗集等,其中有一本外地诗友,生日赠送给我的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集,其中也收录了《草叶集》。

翻看这本诗集里,我看见自己,当年曾经划下过一些句子和阅读体会。我想自己张扬、大气、自由的诗风,或许无形中深受惠特曼当年的影响,其中我还要一再提到台湾,一生尊敬的老诗人洛夫,以及朦胧派、后朦胧派的诸多诗人大家(只要是八九十年代开始写诗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他们,我就不一一点名记录了)。这些诗人,都曾经在不同时段,影响过我,曾经的痕迹和模仿,是每个诗人必由之路,这是不可抹杀的写作历程。

说了那么多岔路口的彷徨——天南海北,似乎无关紧要散落的絮语,一篇《我一直在奔跑》长诗的创作谈,其真正意义的构思、反省和落成,才刚刚拉开一个小小的序幕……


(二)沉重的蜕变

蜕变,何其难!2010年年初-2011年末,是我离开网络时间最久的一次。其实这些年来,我也曾经几度搁笔,停下来思考。而这一次,我是真正的安静下来。我把自己隐藏起来,好像一只秋蝉汲露,埋首于书籍的海洋,我想通过孜孜不倦的读书,找到自己未来更加明确的前行方向。其实穗穗是一个诗痴,让她整个的停下来,不去写作,有时比让她去死,还有艰难和难过。

那段沉潜的时间,是自己创作生涯里,写诗,写得最少的时段。其中的缘由有三,一是心力憔悴,身体的确透支了。二是尽管努力了好几年,我还是没有把自己真正的倒空,舍弃旧我,突破原本的创作瓶颈。三是写到一定的时候,我的确能够保持一个恒定的水准,也就是给我任何一个题目,我都能写,而且写得不会太差,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知道自己积累多年的能量,已然消耗殆尽了。一个诗写者,最可怕的就是掏空了自己,诗风保持一成不变的高度。所以我打算停下来,只读书,不写作。只思考,做读书笔记,不再上网,也不和外界联系,安安静静地躲进小楼成一统……

心力憔悴,是因为从2006年下半年,我辞职之后,开始有了充沛的时间创作。直到2009年年末,我因疯狂的写作,导致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病患不断,我的身体,就像一个破旧的雨棚,不时漏雨,已经到了无法再支撑下去的地步;又好像是绷紧的弦,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这个期间,我至少写作了近三千首诗歌。陪伴自己的,只有无数的不眠之夜和点燃又熄灭的香烟。我并不好烟,我写作的过程,对香烟有依赖性。要知道,这些年我写诗,包括写评论和诸多文章,并不投稿,也不问它们是否真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有朋友批判我,你写了那么多,怎么从来没有一个“代表作”或精品意识呢?你该慢慢的写,慢慢的发,停下来……我知道他的批判和指责,并没有错,其实他并不了解我的情况,我和许多写诗之人不同,我几乎把我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了。而我一旦投入进去,的确是一个无比疯狂、没有节制的过程,就好像启动的赛车,根本无法在中途减速或刹车。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指责,我才会怀着愤懑、幽怨的心情,写下了那首《代表作》的诗作,替自己第一次进行诗意的清算和反省。那首诗歌的题引,我依然记得“我所有的诗歌,都是一张白纸或手纸。”

后来又有朋友说,你不要浪费你的才气和才华,要写出真正的好诗,就必须安静下来,思考未来的出路。跟着我身边的挚友和诤友,也在无情地嘲笑我、骂我,他的话大意是:我看你一直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和进步,除了2007年有了一些主动的意识,但总体并没有多少欣喜让我看见,你虽然写了那么多,却都是垃圾,你在不停的做着无用功……他的话,曾经让我无比的沮丧,我曾经灰心丧气好几个月。我的痛苦,或许也缘于此。我承认,对于诗歌我几度反省,对于诗歌的语言和技巧的把握上,我的确有几分灵性和才能,但我的确是一只笨鸟,很多时候,我比许多天分极高的作者,付出的努力和心血,要多得多。

我并不是不渴望改变,不求上进的女子。我若是安于一种成熟的表达,我就不会为诗歌如此的难过和痛苦。回首当年,现在的我无比感激他们。若没有他们的冷嘲热讽和不断的鼓励督促,我一定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浅薄。或许,我还会把诗歌仅仅当成自己余生的喜好,一种自我创作的愉悦体验和嗜好的坚持。

我的确应该为诗歌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不仅仅是对自己未来的诗歌道路负责,也是为了结伴而行、各自孤独行走、跋涉的诗友们,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我从来不藏着掖着,只要看到好书、好作品,我都会推荐给我的朋友们。这些年来,我从一个诗人自觉自愿的角度,欣赏着身边的朋友、网络上陌生的诗友。每每读到好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之事。让我感动的是,在十几年不间断的网络论坛的版主生涯里,我遇见了无数的知音和知己。有一天,我突然领悟到:你的善良和真诚,无私付出的点点滴滴,同样是有回报,正所谓不求而得。

二十多年的码字生涯,十几年的版主生涯,有多少万首路过眼睛和心灵的诗作,我无法统计。而我曾经点评过无数的诗作,自己实在记不清了。有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代表了什么?多年后,回头俯瞰,其实对他人的赞美和批判,只要是发自真心的,无论当初的点评或读后感是多么幼稚,它都是有意义的一种存档和记录。而那些我不曾收录的点点滴滴,也曾在他人的心里,留下了真情的种子……你对别人的好,有时别人会记忆一辈子的。有许多我认识或不认识的诗友,他们曾经称呼我为“老师”,而我实不敢当,我其实不配称为老师,我为他人,所做的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一点点小事,而他们永远记住了我的好。由此,我更加感到羞愧和羞惭,也坚定了自己未来,继续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不求回报、不存私心的本性。谁说善良、真情、幼稚的那一段历程,就是一种低级、庸俗的趣味呢?!

2010年8月21日,我写了一组短诗集《果丹皮》,其中有一首《脏》,我曾经这样写道:

我若是一本书
我宁愿 越来越“脏”

我不想保持干净
搔首弄姿 在画中
我只想生活 爱  然后
不停地弄脏自己

是的,我愿意是一本书,有人阅读的书,它肯定会越来越“脏”,但这并不影响我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坚持“雪白”的一生和信念。

蜕变何其“沉重”,如同肉体,若不沉重,如何能承担灵魂永久的居住。

2009年10月中旬,那次回归故土的驻留,也算是我自己创作生涯中一次重大的抉择和舍弃。自2007年第一本诗集《女人书》出版后,第二本诗集《我一直在奔跑》本该在2009年下半年,就该结集出版的。我已经为它的出版,准备了很久,并且几度修改原作。可是,面对自己三年多来,写下的近三千首诗作,我再一次无情地否定了自己。这是多么痛苦的抉择和舍弃!我想让自己真正的沉寂下来,倒空自己,回归雪后的天地,一种大寂寞的空旷……

《我一直在奔跑》的长诗,并没有如期完成。我在2009年10-11月期间,仅仅写出了其中的五首,原本的计划是8-12首之间,具体几首合适,我没有最后敲定篇幅。中间几度修改,写到第五首《太阳之子》,我突然不知道后面该如何继续命题,然后写完它了。

没有写完它,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写完这五首诗歌后,突然醒悟到自己无法突破的缘由,和自己疯狂的写作有关。我的确需要停下来,倾听和阅读。而不是继续这样疯狂的写作,最后将自己逼入绝境。所以这一首长诗,一放就是三年,直到我2011年年底,一次意外的邀请,一个博友让我替他的散文集,写一篇随笔的序文或书讯,我才重新拿起笔。

考虑到自己第二本诗集《我一直在奔跑》,已经又拖沓了三年,2012年必须要整理出版的问题,我把这契合我诗集的长诗,未曾完稿的残篇,重新提到了写作日程上,想着究竟该如何完成它。

今年2月初的某日,我在阅读、整理诗歌资料的过程中,看到“浮世绘”三个字,突然触电,触发了自己冰封已久的灵感,于是我想到就用《浮世绘》,作为《我一直在奔跑》其后的命题。考虑再三,我把自己2011年年底创作的那篇——结构和语言都富有新意的《沉默的嚎叫》,也加入了其中,并且在短短两日,就写完了其后的《六度轮回之人道》和《浮世绘》。其后的几天,我沉浸在不断修改、完善原作的琐碎里,调整其中诗歌的顺序和结构安置。于是这篇长诗,在2012年2月16日晚,才算初步正式完稿,尘埃落定。这组长诗,时间的跨度有近三年之久,但真正的用时,包括彻夜修改的全过程,不过二个多月。

2009年年末,我按照自己原本的计划,停止了写作。不仅暂缓出版自己的第二本诗集,而且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潜修。我如一条深海的鱼类,沉潜下去,忘记了尘世,静心地读书。那一年,我跟着我先生,来到了深圳居住。这段时光,其实是自己最轻松、快乐的日子。尽管不写,倒空自己。这个过程,依然是无尽的挣扎和不停地叩问。我还是很庆幸和快乐的。我庆幸的是,我从忍着不写,到真得不写,然后到写不出来,这三个过程,我用心情日志的方式,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并且通过读书笔记,让自己向往外界繁华的心思,真正的安静下来,剔除其中的浮躁和喧哗。那两年,我的手机几乎不响,我也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全部联系,只要几个好友知道我在哪里,我还好好的活着,没有被一系列到来的病痛所打到!

近两年安静的读书时光,我的身体,在慢慢的恢复中。我戒烟,锻炼身体,不再上网,不再疯狂写作。多年流浪生涯里,我第一次拥有了安定、简单、甜美、幸福的小时光。我每天和许多平庸的家庭妇女一般,忙忙碌碌,照顾好老公,除了家务、锻炼身体,剩下的时光,我全部都拿来读书了。深圳图书馆成了我每周一次必去闲逛的天堂和乐土。

这段难得清闲的光阴,我享受着世间最平凡、琐碎的细微幸福,我把每一件最平凡不过的小事情,比如擦地、洗衣、熨衣、洗菜、做饭、整理房间等等,都无比快乐认真的奉行和体验。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和家人相守的简单时光。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心满意足的吃饭,享受着自己辛勤劳作的点点滴滴,这感觉比自己写完一首佳作的成就感,丝毫不差。这就是我想要的凡俗生活,简简单单,本本份份,本真且质朴。

2010年6月,我戒烟大半年后,意外怀孕了。要知道,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和自己的先生,相守十多年了,尽管一直跟随他流浪,我无时无刻,都渴望能拥有自己的孩子。因为我觉得一个女人,哪怕她拥有无限的财富,拥有诗人的身份,如果没有孩子参与的人生,却依然是不完整和残缺的。尽管自己的心性,总像一个孩子一般,永远也长不大……可惜,我没有能力保住他,并留下他。那一刻,我多么的无能且无助,其后有半年时光,我在无限的悲痛中得了抑郁症。或许还是诗歌,也只有诗歌,能拯救自己。除了诗歌,我又能拿什么,来记录自己当时的悲痛和绝望。那年的八月合集《我想,我还活着》其中的一首长诗《照镜子》,和一篇散文——七月流火之《闲言穗语》里,记录了从喜到悲的全过程。我的悲伤、我的愤懑,我的绝望,我的无奈啊……

检讨自己,多年来的不孕,无法养育自己孩子的事实,竟然和自己疯狂写作有关。人一旦松懈下来,只读书,不上网,不写作;不抽烟,不熬夜,我在九年不断的治疗过程中,没有喜讯传来。却因为,不再写作的两年时光里,意外的怀孕了。怀孕的那两个月里,我是多么快乐啊,我已经写下了自己每一天身体发生变化的点滴诗意随笔,但它们,但它们已经成了残篇,没有下文和结局的眼泪……

这些都是闲话,不着边际的闲话,我啰啰嗦嗦的写了一大通。但是,这些生活的点滴过程,也是《我一直在奔跑》这首长诗背后,一个生命真实影像的投射。

我写这首长诗的初衷,就是为了强调自我,主观意识浓厚的自我。每个诗人第一时间都必须正视、一生也无法逃避的那个“自我”!一个诗人,不管他的诗风和语言如何?其热烈、奔放、外向,还是安静、灵性、内敛等等,他都不可能忽略诗歌文本中那个——或隐或现、或有或无的 “我”。


(三)奔跑的意义,抑或是意义的深渊

一首诗,写完之后,的确是独立于作者存在的文本。可是它和作者之间,依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血缘关系的延续和纽带。谁都不能完全忽略或割裂作者如何完成它的心理历程,以及最初的立意、创作意图和诗作完成过程中的框架、结构和流程。

踏进回忆,搜索零碎的、零星的创作体会和领悟。就像自己在诗歌中将“自我”完全的打开,不设防。面对生和死的叩问、思索,然后分裂自己、整合自己,这时候的自我,的确有无数的“我”,没有穷尽的化身浮现而后又湮灭……

其实看到这个诗题《我一直在奔跑》,即便不用我来描绘或陈述其中的意义,大家也能领悟三分。人从一出生开始,学会行走,懂得思考,开始疑惑之时,也就注定了未来寻觅的过程。这就是奔跑的意义,需要在不停的辗转、流浪和颠簸里,寻找、追问自己生存于世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过程,就是奔跑的全过程。由此我想到“过程主义”诗人称呼,其真正深刻的蕴涵。

所有的停留,倒空自己,也是为了奔跑。

我或许,真就是一个不明就里的“迟到者”。我从来不懂得,读书和诗歌,有赶时髦一说。我想真正的读者和诗人,都明白好诗、好书的定义,它们没有时间的障碍和时髦的标签。后现代主义,指向一个后现代庞大的语言、符号、结构的解构体系和先锋意识的时代,创新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也是中外诗歌历史的一场无休无止的奔跑。每个时期留下的“文本”,必然都烙印着,代表着那个时期留下的足迹和时代特征。但是诗意、诗性和诗境,却从来没有“过时”一说。我们只能说文本的陈旧、手法的陈腐,我们不能抹杀每个时期出现的精彩华章,那些优秀的诗歌文本、诗学理论和思想案例。

我深深知道,这一首《我一直在奔跑》的长诗,其中仍有许多不成熟的思考、语言的青涩和结构的探索,它们并不新颖、独特。这一组长诗,仅仅代表了“我”,一个70年代出生的女子,对自己这些年来,写作过程的一种总结、思考、反省和归纳,其中包括自己,二十多年来无悔坚持、创作生涯中不断的反思和顿悟。也是自己坎坷不断生命历程和个体经验杂糅在一起的,一次自我爆炸式的个人陈述史。

下面我来简单的说说,其中每一首诗歌的立意、构思、内容和不足吧。也算是一次告别这种诗风和语言的自我剖析。

————————————————————————

第一首诗歌《序歌》,是总纲,是序言。它陈述了自己,写作这首长诗的根本意义和一个俯瞰的高度、层次的出发点。或许少年时代,惠特曼诗风中的张扬、大气,以及他庞杂、宏大生存意义的启迪,这些零星的痕迹,在第一首诗歌个体意识极度张扬的表述中,以“倾听”和“奔跑”的两种姿态,再次复活。

我已经忘记自己,我原本的性别和国籍。我在本我、真我和超我三者之间,来回的奔跑、穿插和验证着。我在生和死两条平行并置且对立的跑道上,在“无法实现”和“无法描绘”的两种复活中,似非而是!这是两种虚构且无法抵达的真实,以对应自己真实生命,流淌过程中江海湖泊水性的奔腾,倾听世界“神圣的死的低语”……

这奔跑的意义,并不由诗中诞生或死去的“我”,生前的自己和死后的自己,一一验证后就失去他们曾经存在的,和未来还将继续奔跑的意义。我在诗中说道:“灵魂和肉体,孪生依偎。谁也无法战胜彼此或优于谁”,我无法去定义,或者说:不想去强调这拼命奔跑的人生,其意义究竟是什么?如同自己写下的全部诗歌,它们未来的存在价值,这由不得我来,得出最后的一个结论,无论忽略、淹没,还是永生不朽!

————————————————————————

第二首诗歌《草叶集》,简单概括,可以说,这是我自己前半生的个人简史。其中包括创作的苦闷、生命的历程、自我的视角、社会的斑纹等。所有的一切,都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而这个我,并非原本意义上的一个小“我”,它已然无穷分裂,成为一个个时间和空间纬度中或虚构或真实存在的“我”。

全诗,共分为十六个小节。我用英文字母,安排了它们的顺序。对于诗中的结构,我并没有要求一个统一的模式和要求。我完全根据自己即时的情绪、气息的停顿和语言的需要,安排它们的长短、变化和句式。

这一首诗歌,中间出现的人物,主体的“我”和客体的“她”,其实都是隐藏在背后的作者。诗作的具体用时,我已经无法记清,只知道其中几度修改。感觉难过、无法继续的时候,就停下来抽烟,闭门读书或出门访友。诗作的A,也就是第一小节,是宣言,是否定旧我,诞生新我,一次自我和自我之间内心的独白。我在否定过去的“我”,我在鼓励新生的“我”。尽管我知道,努力、挣扎了三年,我并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和飞越。可是,我不得不面对过去那个陈旧的自我,我需要坚定的不容置疑地打倒她。

否定自己的过程,无比痛苦。我想大家都曾经经历过,这里无须我来过多赘言。十六个小节,如同行走的草叶集,它们代表了自己——无数警醒的时刻,无数挣扎的分秒,无数反省的黑暗。我在不停地检讨自己,检阅和反省前半生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和所历经的正道、歧路的全部事实。我知道自己抒情的姿态、自我的议论,仍占据着这首诗作的主要篇幅,它虽然张扬、正义、沉默且豁达,同时也卑微、沮丧、黑暗和锋利。

这样的草叶集,是一个两头燃烧自己生命的女人,半生的行走痕迹。此时此刻,并不需要“我”这张讨厌的嘴,继续喋喋不休的陈述……你们能读到什么,它们就呈现什么;你们能看到多少,它们就拥有多少。

或者这一首《草叶集》诗作的全部意义,就是那句:一生的干净是一件多么奢侈的坚持……还有最后一节结尾处,新生的我最真实的顿悟吧。

我曾无比热爱
南方的果园,仿佛随手就可以收获。但新生的我,更爱
北方的大雪地……除了白,除了静
再没有任何一种颜色
值得我用一生坚持

——————————————————————————

第三首诗歌《等一场大雪降临》,这首诗歌,是全篇中最短的一篇。它不过借用了一个简单的喻体“野草”,然后不断地出现,象征着一个一生热爱奔跑的人。她在奔跑的过程中,不断否定自己又肯定自己,一个无穷循环往复的全过程。好像野草的一生,就是自己的一生。

其实这首诗歌,还有另外一层隐含其内的深刻寓意,那就是“奔跑的意义”,其实也是“意义的深渊”。我们的一生,何其无聊而漫长,偏偏转念一想,又是那么短暂和富有意义。因为你若不去经历,其中的生生死死,你又如何知道生命的意义,的确就是在“疑惑中奔跑,在奔跑中释疑。”循环往复,到死方休!

我们的一生,野草的一生。居然在等候一场大雪的降临,而且是一场——毫无意义、荒芜白色的大雪。这场大雪,就是覆盖,是促使灵魂飞越肉体局限的一次蜕变;是新生的“我”必须经历的白色“火焰”。或许野草可以重来,而死去的人,却无法真正复活。但是诗歌的意义、精神的向度和虚构的死亡,却可以让诗中的自我,无数次的复活和再生。

这让我想到《红楼梦》里,作者曹雪芹,他曾反反复复说到的“白茫茫一片大雪地,真干净啊”。原来,奔跑的意义,就是这白茫茫一片大雪地……这就是意义的深渊,一种命定的结局。

可以我依然渴望,死亡之后,继续颠覆它!我埋葬自己,凋零自己,是为了新生!死亡并不可怕,它不能烧毁我曾经留下的精神羽毛,和我一路奔跑中不停枯萎之后,又再次复活的《草叶集》。

————————————————————————

第四首诗歌《对话》,这是自己这组长诗里,最有意思的一首。多年前,我记得自己曾经读完了杜拉斯的《情人》,其后还有一篇很短的小说,名字记不清楚。小说叙述了一对陌生的男女,在异地他乡,海边的邂逅,由此发生、描绘了一系列精彩的人生对话和遭遇激情的全过程。

我利用自己残存的阅读体会,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构图。我将小说的情节,放进了诗歌《对话》的场景。通过两个虚构的男女,白和黑的对话,各自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其中包括爱情、生命、创伤、欲望等等话题。通过对话的胶合,结尾表现了爱欲、情欲点燃的全过程。

他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行为,只是通过对话的形式,用灵魂消解肉体,用意念穿越彼此,用各自记忆中“性爱”的体会,男人和女人,都各自站在自己独特的角度,说明自己的创伤、看法和性爱的美妙体验。而他们自己也是虚构对话中的一部分,是梦中之“梦”。这也回答了奔跑的意义,其中也包括人类男女对爱情、情欲、欲望的历经和真实体会。具有新奇冒险和习惯安逸两重矛盾对立,又彼此依存的现状。

诗中,通过白衫男子和黑衣女子的不停对话,两者回忆的穿插,形成一个永无止境的环形框架,如同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里的叙述方式。它有一定的场景和情节,但又不局限于原本的场景和情节,诗歌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繁复的对白,和由此造成的幻觉色彩的放大……

诗友太白酒桶,曾经这样评价:“与其说是一场对话,不如说是一次美好的邂逅。是厌世者对美好的一场全方位审视和体察,一次对渴望的实施,一次疼痛的消解。也是一场厌倦,鄙夷,同情,期许,等待,欲望,给与;一次如愿以偿。人间烟火有时候必然以最虔诚的姿态抵达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并熔化你内心的顽石,这是不可逆转的现世。而“我”和“你”这一对对话者只能按照上天的旨意完成自己的使命。并因此自适自足。在这场对话中,对话者双方都呈现出了自己最真实,最洁净的内心。如同赤子面对母亲。如同日月面对大地。但我也从这些对话里,看见两团烈火。终于合并成了一团。我们称之为爱情。更博大的。”

这样的评价,其实太高了。不过我想这首诗歌的意义,其实就是呈现一个虚构的过程,我没有定义他们之间发生的这场对话,一定要达到或呈现什么最终的意义,依然是见仁见智的阅读……

————————————————————————

第五首诗歌《沉默的嚎叫》,献给淫乱、喧嚣的工业时代。这首诗歌,我写完之后,发表出来,曾经争议很大。因为这首《沉默的嚎叫》,我从诗歌的结构上,以及诗题的命名上,都借鉴了美国诗人金斯堡的《嚎叫》的结构,长句子的安置、一气呵成的流淌、浑然一体的布局。

但是大家如果能安安静静地读完了他的长诗《嚎叫》,再回头看阅读我的这首——看似奔腾不息,其实安静悲悯的作品,就会发现,从内容的呈现上来看,并没有过多相似和模仿的地方。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嚎叫”,也不是仅仅是从一个女性的角度,观察世界,反省自身。然后对着无边无际,无垠的宇内,不知所措的嚎叫着。

这首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如同一张四面八方的罗网,笼罩着万古的荒原。我原本打算继续写下去,这只是其(一),其后还有二、三、四、五、六等。但是受制于目前能力和感觉限制,我只完成了(一),如同《我一直在奔跑》里的序歌一般,它是自己对身处的这个时代,由读书开始,引发的一场漫无目的思考旅程。我用概括、并置的方式,对祖国、对世界、对自我生命的参与,进行一次全息的检阅、反思和展览。

我写作它的过程非常的快,可以说是一泻千里,仅仅用了一个下午6个小时,就完成了它。不过其中酝酿和准备的时间,却有一年之久。这个题目记录下来,由来已久。但一直都没敢动笔。我曾经用几年的时间,收录了许多现实社会中触目惊心的史料,一些已经被删除,找不到原始的出处。由此,我才会从自身的视角和诸多感受出发,把自我置身在高高的云端,以一个目睹人间一切黑暗和灾难的“天使”身份,来层层推进,陈述内心不断展开的末日恐惧,这些恐惧和担忧,变成了一幅忧伤图谱和悲悯的长卷。

这样自由放浪、奔放不羁的泛滥,的确锋芒毕露,坦荡而激烈。有人曾经说,这是一场词语的盛宴,情绪的跑马地。我毫不隐讳地承认,他们说得很对。其实这样的倾泻,正好符合《我一直在奔跑》隐藏的社会意义和暗藏已久、暗中涌动的一股力量。那就是——没有人能阻止我,继续前行,如我《沉默的嚎叫》诗歌中结尾的坦言:

孤独拍手,沉默放火。肉体、苦难、宽容叠加的今生,无边无际的睿智,解放我
它从各种形状中,解放我。“垂直、直线、括号、方格、联线,这些思想的形状”
允许我在沉默中爆发,品味意义的旋涡。然后顺着意义的方向,放马飞奔。
无规律、有规律的可能,秩序的脉冲,吞下时间腐烂的加速度。我如同不确定的风
飞翔、曲线声响,蹑手蹑脚,在词语的盛宴里,参观、合作、摩擦并闭幕。尤如不肯
关闭的路,敞口的高兴,我一口气读完的金斯堡诗选。我沉默的嚎叫,一口在道,一心在佛
他说:垮掉垮掉,垮掉一切;他还说:烂掉烂掉,烂掉一切……
之后——明天会有一条新路在一条新路之上,沉默诞生。

是的,这一生“奔跑的意义”,垮掉、烂掉一切的过程和价值,还是为了那两个字“新生”。是在打倒、颠覆、背弃一切的基础上,重构、完善和新生。是一条新路之上的“新路”,沉默诞生!!

————————————————————————

第六首诗歌《六度轮回之人道》,应该说,这一首诗歌,是自己最不满意的一首。虽然我最初的立意和构思,都不错。开篇我用尘世中的“我”,虚构了一部人世佛经,由此展开叙述的宏大阀门。大写意的人生修行。全诗的诗眼:我心即佛,而人,不可独自成佛。

或许是沉淀的不够,准备的不足,诗歌语言过于繁芜和繁复。并且在细腻的陈述和描绘中,压榨了读者的空间,留白不足,诗意也欠缺。

这里我不想过多的表述和说明。未来还需要继续的修改和删减。

————————————————————————

第七首诗歌《浮世绘》,我利用了日本“浮世绘”风俗画,版画里六种绘图手法,隶属于“一枚绘”(也即单幅的创作木刻手法),其中的:墨绘、丹绘、漆绘、浮绘、锦绘、蓝绘,来表现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这是一个个体生命的全过程,也是所有人必须经历的完整的生命体验。

而“浮世绘”的另一层隐喻,也指向了现实社会光怪陆离、浮光掠影的现实图景。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最有特色的绘画,而且它的笔法和技巧,也曾对西方现代美术的进程,做出过应有的贡献和推进作用。由此而闻名于世界。浮世绘,分为两种:木版画和肉笔画,我的六种绘图手法,都属于木版画。

“浮世绘”在西方,可以作为整个日本绘画艺术的代名词。它也是东方文明的不可分离和分裂光彩夺目的组成部分。我借用了“浮世绘”的六种版画技法,来描绘、构图这奔跑的一生,是如何演绎和完成的。或许这也算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诗意探索。

诗歌的结构,基本一致。用长句子安置,三行一段。除了第一节稍稍不同,其他的都是统一的格式。六首诗作,几乎也是一气呵成。这里面蕴含的意义或价值,我自己不得而知。或许还是需要每一个读者来评价、界定和感知吧。

————————————————————————

第八首诗歌《太阳之子》,原本是2009年年末,残稿里最后的一篇。后来我经过修改、润色,我把它放在了这组长诗的最末。曾经有诗友建议我,去掉它,说这首诗歌,过于男性化和中性色彩,和其他七首诗歌,风格、语言上都不太雷同、贴切,显得十分不协调和醒目。

但是,我有自己的看法和坚持,和他的感受大相径庭。我觉得这首诗歌,是整组诗歌里,十分必要的收尾作和闭幕曲。它就像开篇第一首《序歌》的姐妹兄弟篇,以“太阳之子”,也就是太阳的子民,盗取火种后,不断奔跑,追逐理想之光的形式,为“我”一直在奔跑的意义,找到了最终落脚,探寻源头价值,和实实在在的人生顿悟。

人一旦出生,无论性别、出生地、肤色、国籍、宗教信仰等,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一生奉行、寻觅的诸多精神,这其中包括:奔跑的含义、善良的修行、光明的向往、冒险的天性、原罪的存在等等。都在一个敞口假想的多菱镜中,获得了释放——欲望之鸟,永生之翼,排山倒海、变换奔跑的无尽幻象……

我把第八首诗歌,全部粘贴下来。也许让诗歌自己说话,比我一句句的进行分析,更有价值和意义吧。


第八首:太阳之子

源于一个敞口怪异的假想,我在历史的多菱镜中端坐
看见反光多角度的自己,灵魂影象和肉身像冬青树叶
一片接着一片,从水银古老的活塞运动之中缤纷剥落
飘飘扬扬,分分合合,进进出出。不同时间,不同地域
无数的个“我”被分裂、整合、删改,输送影印在生死
安静和奔跑、有我和无我、决裂和骤合,一道
简单又繁复的1+1的数学试题。想法是一座荒诞无畏
又可爱的化学实验室。允许失败的肉身,有千万次
勃起的神秘能量和神奇魔力,让不可忽略、不可窥测的心灵
比世间一切学科和宇内更具创世纪的曙光。发现新大陆

太阳照旧升起,我也从诺亚方舟里走出,忘记该隐“得到”
忘记人类第一桩杀罪。用肉体之盐、泪水之铁,辛勤的手
重新感知大地、天空、纯净循环的水、春天和果实。那些
冷暖、冬夏和日夜,让后来的“越河者”继续跋涉,在这
诅咒过的大地上繁衍生息、迁徙漂泊。我的女娲、你的上帝啊
天地如此广阔,谁在左,谁在右,其实真的并不重要
亚伯拉罕,撒拉。我和“我”原本就是亲骨肉,却在不断的
分离、寻觅和战斗着。携带着血腥、自私、灵魂的誓约
与不断到来的死亡,一路同行。人类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归途

多面缤纷的棱镜,你把我和那些“我们”捧在手心里不断观赏
戏弄。这一群风尘仆仆的赶路人,已经历经太多的立约和背弃
捆绑的双脚和张开的手臂,像一座合围的城邦,似在倾诉:
“我们从远方而来,去往更远的远方。但彼岸、怀抱和母腹
更像是一幅世界末日的图景。今天,今天的我和我们也许累了……”
黑暗、死亡、灰烬在一场盛大的恢弘的假想里,提前预设了归途
我看见真理,居住在呼唤的边缘。在一片虚无海域、崩陷的大地
以繁华似锦无妄无灾的伊甸乐园,指引最后的守夜人悔悟的琉璃佛光

太阳,永生之父。那该诞生的一切也同时消逝着。你融化我
你释放我,无尽畅想的 “福光”……一万万年追逐的朝圣光芒
在自觉行进、辗转的天空上,缀满了彩色的柔软的星辰和马蹄
它们支配着我们一生的能量、迷茫、跋涉的双足和橄榄枝的坚韧
我们的眼睛和落日一样血红、招摇,目睹了黑暗不停的降临
普罗米修斯与火种交配的子民,他将统领烈火中重生的我们
继续在蛮荒的大地和虚空的天空中奔跑,追逐来世的金乌
欲望之鸟,永生之翼,排山倒海、变换奔跑的无尽幻象
那历经千秋万代洗礼,分裂又骤合“我”——太阳之子
阳光影印的“我”,已不再需要一张阴影对立的人世面孔


(四)未来的奔跑,自我的消隐

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我才勉力写完《我一直在奔跑》这组诗歌的前前后后创作的全过程。其实也是一次自我心灵完全打开的剖析过程,这包括自己这些年痛苦、忧伤的洗礼,和倔强、决绝的无悔坚持。

我从不服输,也从不惧怕困难。一点人世的病痛、折磨又算什么呢?跋涉路途上,不断遭遇的打击、忽略和漠视,又算什么呢?这些年,我始终知道自己是谁,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一定要用真实的生命和真情来写作。

不贪图人间的荣华和富贵,不贪图或许本该属于我的荣耀和名声。我要做的,仍是用一生的时间——老老实实的读书,勤勤恳恳的写作。只为生命而歌,为爱和善良抒写,说得再大一点,还要为中国的诗歌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哪怕仅仅是米粒之声,萤火的微茫。

野地的麦穗也是麦穗,野地里的紫穗花,也是一朵经年累月绽放的花朵,有着自己独特的清芬和魅影。写完这组长诗,未来我需要补充能量,读书、读书再读书。我还会继续奔跑,用自我呈现,自我创造,再自我解构、自我消隐的全过程,重新写下另外的一组长诗,诗题,我已经想好了,就叫《活着》。

目前,它只有一个零碎的框架和构图。它不再是个人成长史的一种简单呈现或宏观俯瞰,也不是主观意识高度张扬后,无限膨胀的“我”的置身于社会历程的叙述史。

我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未来的我,如果上帝仁慈,能够给予我足够的时间,继续呈现余生的精彩和缺憾,我想我一定不会松懈,我会颠覆自己,继续否定过去的自己,继续快乐地奔跑在未来诗歌的荆路……

一段时间的休整和倒空自己,是为了继续的出发和流浪。“自我的消隐”,如同这个现世——后现代主义,一再强调的要求——你必须将自己的人生阅历、思想目录、哲学思考等,放入了世界的大格局和大环境中进行呈现和解构。并且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将自我的消隐的全过程,放在民族语境,口语白话文,这一中国的经济社会、历史时期特定的语境中完成。在不断呈现、剥离和解构的过程中,将个人体验的“小我”,融入社会人格健全的“大我”中,表述诗歌多义性、模糊性、富有时代特色的范本。

如果能够做到这些的话,或许我才算是一个未来合规的诗人。用自己的余生,展现一个诗写者,不断变化,继续奔跑的真正意义。同时展现一个个体“自我消隐”的全过程,由此构架呈现多层隐喻的生命价值体系。

我想,未来的路,还很漫长,除了在文字里,继续行走、停留、思考和奔跑,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2012年2月23日作于深圳彩田村。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2-24 09:50 编辑 ]
发表于 2012-2-23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支持穗穗
会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浮标,写了整整一天,现在头脑昏昏的,我需要休息一下去。给你上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这个词在当下冷漠的社会中是多么需要
拼搏这个词在当下浮躁的意识中是多么精贵
执着这个词在当下虚妄的艺术中是多么可歌
穗穗多年的努力是诗歌的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你的长诗,读到浮世绘的时候,因为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就跳过了。
问候紫穗穗,祝你愉快写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浮漂 于 2012-2-23 22:50 发表
感动这个词在当下冷漠的社会中是多么需要
拼搏这个词在当下浮躁的意识中是多么精贵
执着这个词在当下虚妄的艺术中是多么可歌
穗穗多年的努力是诗歌的真


谢谢你,呵呵俺知道你是谁:))拥抱了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株野地的麦穗或紫穗花,她向往的天地,是自由思想、独立精神,是作为一个现世之人,该有的逆风飞扬、从不媚俗的脊梁骨。当自己第一本诗集《女人书》出版之后,带给自己的并非喜悦和多年辛苦结集出版的欣慰,而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灰暗和失望,我有几个月的时光,都在一种死亡笼罩的情绪里沉浸和疑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诗人,或者说:作为一个诗写者,当他写到一定的时候,都必然面临着一种成熟的诗风和语言。而自己又是一个传统观念很深,抒情色彩浓郁的女子,我深受八九十年代思潮和诗潮的影响,许多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确传统、唯美、高蹈、陈旧。——这个有什么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几近疯狂的创作和沉浸。为了诗歌,我辞去了某刊物主编的职务,为了诗歌,我无法顾及自己股票账户的升跌;为了诗歌,我像两头燃烧的蜡烛,身体每况愈下;为了诗歌,我连自己最渴望拥有的孩子,前年都没能保住它……

一直注视着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慢慢读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并预祝诗集早日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5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奇穗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阅读下去网上的长篇文字,穗穗的这篇读进去了,因为有真诚,诗歌是你的信仰,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楚魂,谢谢大家,一并上茶致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9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旦回首,思绪万千。自1998年上网开始,这些年一直在网络上四处流浪,几近疯狂的创作和沉浸。为了诗歌,我辞去了某刊物主编的职务,为了诗歌,我无法顾及自己股票账户的升跌;为了诗歌,我像两头燃烧的蜡烛,身体每况愈下;为了诗歌,我连自己最渴望拥有的孩子,前年都没能保住它……人一旦痴迷,才会忘我和忘情。说心里话,其实我并不抱怨那些失去的财富和健康,其中还包括我最好的青春年华和美貌吧。我曾在电脑边不吃不睡,坚持过38个小时,读书和写作的过程,很苦也很快乐。我甚至忘记了生活中该去享受的最简单、最平凡的琐碎快乐。我像一头不问收获,埋首前进“愚笨”的骡子一般,勤勤恳恳的写作,默默无闻的码字。



诗就是穗穗的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4 04: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