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10|回复: 11

且听风吟 读莫寒诗《眼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4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眼睛》

文/莫寒

汽车站的大钟走成一个钝角
时针在前,分针和秒针在后
它们配合默契,各司其责
相安无事的交替着位置
每当它们重叠在一起的时候
我都想对路人大喊,到点了
想提醒那些没有带表的人们
快快加快脚步,趁重叠之前
赶紧上路吧
而我是不用着急的
白天,它们无论重叠还是钝角
我都无需紧张
因为那两颗珠子很久以前就被偷走
如今只剩下两个拇指般大小的窟窿
关于汽车站的大钟
其实凭借的是听觉,以及微风报信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盲,才能用心倾听——感觉。
眼睛,这个主题或意象,通过实物鈡这个意象,表达出时针、分针、秒针的关系。是否,作者是要表达内心的空?
而眼睛,此刻是虚的东西。很多人,其实已经麻木到不需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阅读莫寒的诗歌。明显感觉了思辨的哲学,无论作者写作时是否有意识?骨髓里潜藏的诗质内涵,正在慢慢靠近对生活的反思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用人们司空见惯的汽车站,把场景浓缩在城市人流的聚集地。看似漫不经心的落笔,其实却是苦心积虑的开场鼓。
汽车站的大钟走成一个钝角/时针在前,分针和秒针在后
仿佛是电影的特写镜头,时鈡这个特定的意象,一下就拉近到了读者们面前。

[ 本帖最后由 妙妙 于 2012-3-4 20: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它们配合默契,各司其责/相安无事的交替着位置
这句,用常理推断出来的臆想,表面上看来是说:平安,天下无事。而事实上,是在为下面的诗句做铺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它们重叠在一起的时候/我都想对路人大喊,到点了/想提醒那些没有带表的人们/快快加快脚步,趁重叠之前/赶紧上路吧
鈡,事实是虚设;和许多眼睛一样。城市的脚步在这里——鈡的面前,在很多人认为已经是行色匆匆了。
而盲人的耳朵,还是先行一步,比更多的眼睛扑捉住了人性的麻木与懈怠——典型的旁观者清。

[ 本帖最后由 妙妙 于 2012-3-4 20: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我是不用着急的/白天,它们无论重叠还是钝角/我都无需紧张
空;彻底的无所事事。这是盲者的自嘲?还是对社会世态炎凉的反讽?有谁会来关注一个盲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那两颗珠子很久以前就被偷走/如今只剩下两个拇指般大小的窟窿
是谁?偷走了眼珠?这是个发人深省的话题。寓意,是诗歌在此处设置的诗眼,就像一盘围棋下到了山穷水尽时,突然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活眼。
剩下两个拇指般大小的窟窿的眼窝,是将一切的虚无——空彻底做一次个承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深圳前的三首小诗》

文/莫寒

松山湖

哪儿有柳,原野以及血红的夕阳
夕阳不必站在高高的屋顶上
鸟儿不必担心突如其来的动静
云儿不必覆盖烟雾缭绕的清晨
我的心铺成一条路
你在上面自由奔跑
马路两旁,我听见
柳儿咬碎夕阳的声音
青青的,轻轻地
轻轻地,青青的

空间

来了,走了
我在,你在
那些住过的房子还在
深圳通还在,居住证还在
那些熟悉的人还在
那只蟑螂却不知去了哪里

影像

从春天开始,我再也听不到那些神秘的脚步声了
那些或沉或轻的交响曲
从春天开始,我再也看不见那些孤独的异乡客了
那些或高或矮的跋涉者
我即将关闭这座城市的取景框
我的手却不由自主的再次按下快门
拍下这座城市的最后一副特写
关于一名底层人物的狼狈之相

妙妙:这三首,生活底蕴深厚。无奈、惆怅、失落的情绪处理的恰到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者,不妨回过头去读莫寒《离开深圳前的三首小诗》,就不难发现作者生活底蕴的深厚。
一样的主题——失业者的空,无奈、惆怅、失落的情绪处理的恰到好处。
诚如作者所言:我即将关闭这座城市的取景框/我的手却不由自主的再次按下快门/拍下这座城市的最后一副特写
/关于一名底层人物的狼狈之相

[ 本帖最后由 妙妙 于 2012-3-4 20: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汽车站的大钟/其实凭借的是听觉,以及微风报信
关闭——空。才能用其他的替代物来感知。造物主赋予人类明亮的眼睛,又有几个人真正用眼睛?
心,在诗外,希望可以来真切的感知——真、善、美。这是这首诗歌的张力,写得不要太饱满,浓墨重彩是要留空,给读者填补、思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且听风吟 读莫寒诗《眼睛》

文/妙妙

盲,才能用心倾听——感觉。
眼睛,这个主题或意象,通过实物鈡这个意象,表达出时针、分针、秒针的关系。是否,作者是要表达内心的空?
而眼睛,此刻是虚的东西。很多人,其实已经麻木到不需要了。
近来,阅读莫寒的诗歌。明显感觉了思辨的哲学,无论作者写作时是否有意识?骨髓里潜藏的诗质内涵,正在慢慢靠近对生活的反思期。
作者用人们司空见惯的汽车站,把场景浓缩在城市人流的聚集地。看似漫不经心的落笔,其实却是苦心积虑的开场鼓。
汽车站的大钟走成一个钝角/时针在前,分针和秒针在后
仿佛是电影的特写镜头,时鈡这个特定的意象,一下就拉近到了读者们面前。
它们配合默契,各司其责/相安无事的交替着位置
这句,用常理推断出来的臆想,表面上看来是说:平安,天下无事。而事实上,是在为下面的诗句做铺垫。
每当它们重叠在一起的时候/我都想对路人大喊,到点了/想提醒那些没有带表的人们/快快加快脚步,趁重叠之前/赶紧上路吧——忧患意识。
鈡,事实是虚设;和许多眼睛一样。城市的脚步在这里——鈡的面前,在很多人认为已经是行色匆匆了。
而盲人的耳朵,还是先行一步,比更多的眼睛扑捉住了人性的麻木与懈怠——典型的旁观者清。
而我是不用着急的/白天,它们无论重叠还是钝角/我都无需紧张
空;彻底的无所事事。这是盲者的自嘲?还是对社会世态炎凉的反讽?有谁会来关注一个盲人?
因为那两颗珠子很久以前就被偷走/如今只剩下两个拇指般大小的窟窿
是谁?偷走了眼珠?这是个发人深省的话题。寓意,是诗歌在此处设置的诗眼,就像一盘围棋下到了山穷水尽时,突然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活眼。
剩下两个拇指般大小的窟窿的眼窝,是将一切的虚无——空彻底做一次个承接。
读者,不妨回过头去读莫寒《离开深圳前的三首小诗》,就不难发现作者生活底蕴的深厚。
一样的主题——失业者的空,无奈、惆怅、失落的情绪处理的恰到好处。
诚如作者所言:我即将关闭这座城市的取景框/我的手却不由自主的再次按下快门/拍下这座城市的最后一副特写
/关于一名底层人物的狼狈之相
关于汽车站的大钟/其实凭借的是听觉,以及微风报信
关闭——空。才能用其他的替代物来感知。造物主赋予人类明亮的眼睛,又有几个人真正用眼睛?
心,在诗外,希望可以来真切的感知——真、善、美。这是这首诗歌的张力,写得不要太饱满,浓墨重彩是要留空,给读者填补、思考吧~!

附:《眼睛》

文/莫寒

汽车站的大钟走成一个钝角
时针在前,分针和秒针在后
它们配合默契,各司其责
相安无事的交替着位置
每当它们重叠在一起的时候
我都想对路人大喊,到点了
想提醒那些没有带表的人们
快快加快脚步,趁重叠之前
赶紧上路吧
而我是不用着急的
白天,它们无论重叠还是钝角
我都无需紧张
因为那两颗珠子很久以前就被偷走
如今只剩下两个拇指般大小的窟窿
关于汽车站的大钟

[ 本帖最后由 妙妙 于 2012-3-4 20: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4 13: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