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449|回复: 135

[讨论] 酒桶读老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0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开始的几天,阿襄整了个帖子评论国志峰的诗歌。诗歌是我选的。有人跟帖起哄要酒桶来一首一首点评,我也似乎答应了。显然,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但既然答应了,就得​兑现,那我就来瞎子摸象吧。谢谢大家来看稀奇!


◎金刚

后山的果子
飘满枝头,香气
漫山遍野
沙弥撒水,扫径
拄帚发愣,阳光好的
时候,安稳地午睡
方丈每周下山两次
带回茶叶
和几个熟人
夜里秋蝉寂静
花朵随意凋零

2008.09

酒桶曰:金刚乃密宗术语。“金刚者,金中最刚”。在印度,古指兵器,后来演化为法器,用之伏魔,断烦恼,坚利智。从《金刚》这首诗的描述来看,作者借指那些经过经年累月的​风雨打磨仍丝毫不减其坚毅的金刚力士。似乎是题旨,又似乎不是。“后山的果子,飘满枝头,香气漫山遍野。”这一句暗喻金刚们对外物的熟视无睹,从不曾被其诱惑。“果子”“​香气”具有明显的暗示,我们也许可以因此想到其他,比如:食和色。沙弥站在院子里可能有那么一刻是在开小差的,否则,扫帚不至于发愣,这种微妙的细节,也恰恰说明了金刚在​接受打磨,只关身心,无关其他,哪怕“安稳地午睡”,也是物我两相忘。这仅仅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凡夫俗子的境界,尚无法揣度那些高僧的品相。作者似乎知道读者的心思,于是​更进一步描述到:“方丈每周下山两次,带回茶叶,和几个熟人。”寥寥17个字,刻画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是手握权柄者对自身的磨砺,理性,克制,枯寂。“每周”,“两次​”,“茶叶”,“几个”,“熟人”,这一切都是在平凡地反复,就像刀锋在磨刀石上不停的来回。作者意图到了,在结尾处做了一个强大的闪光和对比:“夜里秋蝉寂静,花朵随意​凋零。”,一下就把我们推进了深山。什么叫身临其境?这就是。什么叫反观自身?这就是。什么叫金刚?这就是。

◎梦

在梦里吓出一身冷汗
就醒了。听我说
我不能告诉你那个梦
因为我们正在同一条船上
结束午睡,我不能告诉你我在
梦里看见的山峦
此刻正在两岸起伏
船桨在你的身边落下
我也不能告诉你那水声

2008.09

酒桶曰:用文字还原一场梦和把不是一场梦的东西写成一场梦,根本就是两回事。在梦中做梦,境界或许更高吧。把自己做的一场梦置换到你的梦中,如同你把活生生的现实化作了一​场梦,那又该是什么样的境界呢?“两岸起伏”的山峦或许能告诉你,在你身边落下的“船桨”或许能告诉你,那“水声”或许能告诉你,但“我”不能告诉你,国志峰也不能告诉你​。
呵,美学!

◎钟

把一只老挂钟挂在墙上
总不是件坏事,每天早上
洗过手后,弓着身子
打开前盖。清晨的阳光把你的
影子薄薄地摊在钟面上
咔嚓咔嚓,慢慢拧紧发条
桌子上的早餐,门前的狗
你感受你的手,把时间从中午
一点一点拧到黄昏。只是每天早上
都不能忘记。如果赶在你
站在屋子中间,钟咔的
一下,就停了,屋子里的
声音一下子都消失了。就只剩下你
停在最后一个动作上
眼前一点一点泛起白雾

2008.09

酒桶曰:《钟》这首诗非常好。看似平实,其实奇崛。有一只看得见的钟,还有一只看不见的钟。钟咔嚓咔嚓走个不停,“你”也把自己从早拧到黄昏。而且当“咔”的一下老挂钟停​摆,而你还得弓着身子打开前盖把它重新拧紧,直到你自己站在屋子中间,停在“最后一个动作上”,直到“眼前一点一点泛起白雾”。时间意义上的那只钟,促使你产生生理上的条​件反射,“慢慢”拧紧发条。“只是每天早上都不能忘记”,久而久之促使你就有了心理上的条件反射。这时候,你发现“真正意义”上的时间之钟,早已刻在了你的意识里,从被动​追着时钟跑,到跑过时钟等,那么请问,钟到底是停了,还是没停呢?
这是哲学哈,脑袋不灵的,就别读了。

◎我是多么不爱写情诗

我是多么不爱写情诗。我坐在
你的椅子上,摆弄笔记本
你坐在左边的琴凳上,只是
为了抱紧膝盖,你靠墙
坐在琴凳上,让钢琴空着
阳光从右边的窗子照进来
让我半边身子明亮着。我在
你的笔记本前,整个下午
一言不发。你对着我阴暗的半边
有时站起来,冲一杯咖啡
那个下午,如果你知道我有
多么不爱说话,你就知道我有多么
不爱写情诗

2008.09

酒桶曰:关于情诗,其实我并无多话可说。两情相悦,无非是爱来爱去,可以浓云骤雨,也可以云淡风轻,也可以东边日头西边雨,玩出两道彩虹。如果是单相思,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事儿就很有看头,多数时候会写出几个心理变态,肉麻话也可以大行其道,哀怨,悲戚,辛酸苦辣不一而足;如果是相互勾引,一首情诗就相当于一次意淫,各自找最精彩的下笔;​如果是正儿八经地一个跑一个追,那么情诗就等于是你脚下的风火轮。当然这些状态之间并非有明显的分界线,糅在一块了,我们称之为纠结。啊,去他妈的纠结!
情诗有时候是功课,相当于家庭作业,老师要随时检查的。我不相信老师会喜欢功课不认真的孩子,更不相信要求上进的孩子会那么马虎。得,功课等于了生活本身,你糊弄它,它就​反过来忽悠你。
回头我们看看老国他是个什么状态。“我是多么不爱写情诗”,这话有点戴着镣铐跳舞的味道,有点受人胁迫的味道。“我坐在你的椅子上,摆弄笔记本,你坐在左边的琴凳上,只是​为了抱紧膝盖,你靠墙坐在琴凳上,让钢琴空着。”这样的场景印证了这一看法。这里特别提醒注意:“我坐在你的椅子上”这句,椅子本来是“你”的,现在被“我”压在了屁股下​面,显然是被“老师”盯住了。多少有点不情愿,多少有点无可奈何。“阳光从右边的窗子照进来,让我半边身子明亮着。”这一句,暗示“我”的心情一半明亮,一半阴暗。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过渡,接下来作者对这一句进行了充分的铺陈和延展:“我在你的笔记本前,整个下午一言不发。”说明阴暗,暗得有点不着边际,暗得有点对不住爱人同志。“你对着​我阴暗的半边,有时站起来,冲一杯咖啡。”这一句又一个转折,展现了某种明亮,爱人同志是有耐心的,是有仁慈心的。“她”(这里权且当作她)总有一份温婉值得你把不情愿变​成情愿,把“不爱”整成“爱”。“那个下午,如果你知道我有多么不爱说话,你就知道我有多么不爱写情诗。”这一句看似重复,其实深涵大意。“那个下午”已经过去,“那个下​午”就这么相互审视着“过去”,看似默默无言,看似冷寂,其实就是在相互调情。那份欲言又止,那份无言自明的感觉,立即浮现在读着眼前。两个练功的家伙,有时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来传递能量的。
这样读来,你会不会觉得情诗的写法,有又多了一种?
是的,意趣盎然,情理备至。而且一点不做作,一点不晦涩。
手法高不高,你们自己看。
◎肺活量

一个家伙在电视里说
他的肺活量特别大
大得胸腔里面全是肺
根本没有放心脏的地方
没听完我就开始笑
笑得说不出话
笑得流眼泪
笑得直咳

2008.09
酒桶曰:骂人的手法,中国最多。老祖宗有个手法叫皮里阳秋。显然,作者没明着讽刺这个没心脏的“大肺”,作者只是“笑”,笑得说不出话,笑得流眼泪,笑得直咳。娘的,到底​谁肺活量大?!
请问,这是不是手法?

◎总要送走一些人

总要送走一些人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总会有人在你的面前
闭上眼睛。人生在世
总会有悲伤落在头上
让你放肆地大哭几声
你别无选择。你只能
送他,在秋天沿着河岸
一边咳嗽,一边猜测他在
某个你不能理解的时刻
突然间看到了什么

2008.09
酒桶曰:这首诗歌朴实无华。前面的几句铺垫非常自然,结尾也别出心裁。直到你读到最后五句你才明白作者写作的意图:生者对死者的理解,死者对生者的遗嘱。否定之后的肯定,​肯定之后的否定。一正一反,相互印证。

◎一切是那么美好

火锅还没点起来
阳光暖哄哄地照在菜谱上
一个孩子从我对面的
椅子滑下又爬上来
旁边走动着气急败坏的服务员

2008.09
酒桶曰:这里说到了“美好”。美好二字有时很狭隘,狭隘得你目光短浅,扁担大的“一”字都不认识。有时它又那么宽泛,宽泛得你放眼四海举目无亲,宽泛得你目不识丁。其实美​好仅仅就那么一瞬,不可勉强,不可捉摸。它在你漫不经心的时刻一晃而过,不带着一片云彩。
说到底:美好全在自然中。
浅显的道理,一群牛人说了一辈子废话,也没整明白,作者只用了五句就说得清清楚楚。请老国上台领奖,诺贝尔哲学奖。
可惜,目前只能酒桶发给你了!

◎比较合理

我说不要每次炒菜都放肉
切成一小块一小块
残忍又没滋没味
要吃纯粹的蔬菜
或者把生菜洗洗,蘸酱
直到什么时候馋得不行
煮上一大锅肉
抓住骨头大嚼一顿
我说这样吃肉比较合理

2008.09
酒桶曰:这里提到了“合理”。“合理”应该是个哲学范畴,中国人认为“合理”的意义几乎等同于“中庸”。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破不立,不高不低,不废不立,最后就变成了​不言不语,圆滑事故。一方面牢骚满腹,一方面阴招迭出。我们称之为合理的,有一大群人说扯蛋,我们称之为扯蛋的事情,可能真的很“合理”。要么吃菜,要么吃肉,不要整天菜​叶子里夹着肉末,肉片片里一堆菜。极端有时候不仅仅是个性问题,也是个态度问题,也是个气度问题。所谓“合理”,就是该扯蛋时,尽管扯,别说蛋儿疼。

◎下午三点一刻

或许只要我喊一声
他就会回过头来
我们就会把这个问题
谈清楚。我就不会继续
怀疑可能有一个阴谋
正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悄然酝酿。可惜我一直没敢
出声,从他出现,到他把一只
白色塑料袋拽进防盗门

2008.09
酒桶曰:这首诗歌讲的仍然是哲学问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问题。要促成事物质的飞跃,我们必须要要积累“量”,“下午三点一刻”的前后,冰火两重天。一个无所作为的“我”在​这一刻,彻底失去了意义,“我”彻底丧失在了“无我”的尴尬中,尽管“我”还在“继续怀疑”。

◎国庆节就去山上吧

既然都在欢庆节日
随便哪座山
但一定要有林子
坐在树下,随便
想些什么,可说来容易
那么凭空的想,最后
想起来的,一定是这些年
干过的丑事

既然都在欢庆节日
树叶落了又落
把我埋了又埋

2008.09

酒桶曰:读老国的诗,你要注意他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字和词,往往奠定了诗歌情绪的基调,预设了某些必不可少的前提,交代了叙述和描写的主体赖以合理存在的逻辑条件。比如:“​既然都在欢庆节日,随便。。。。。。。”,给人无所谓,心不在焉,迫不得已的感觉,非他自己所心甘情愿。“但一定要有林子”,这句转折给出了基调,给出了前提,交代了随后​的铺陈要展开的逻辑条件。“随便想些什么。。。想起来的,一定是这些年干过的丑事。”铺展自然,逻辑清晰而且严密。想起“丑事”二字带来的心理快感胜过当年干“丑事”时候​的快感,否则也用不着说“最后想起来的,一定是”。这种前后呼应的手法,仅仅是通过“想”来链接的,关于那些“丑事”如何如何的长篇大论,在这里省略了,似乎没多少内容值​得我们看稀奇,但我们却就被这几句话引领到“回忆”中,并随之深深沉陷。这种荡漾在内心的朴实本真的欢愉早已超过那些喧哗的节日时光。为把读者牢牢地抓紧,作者再次提及“​既然都在欢庆节日”,似乎猛然间把现实里的节日镜头拉到了眼前,与第一节呈现的“白日梦”进行强烈对比,从而加深读者对那些“丑事”的印象并提升对“欢乐”的审美意识。作​者紧跟着安排了一组长焦镜头和一帧帧深沉博大的画面:“树叶落了又落,把我埋了又埋”,通过立体画面的渲染,促成读者再次激发出内心的欢愉,并引领我们迷失在记忆深处,而​忘乎所以。是的,树叶落了又落,把我埋了又埋。思如泉涌。。。。。。

◎ 江南

道也是,春风又过
拂发,若有丝竹
闲来晾书,出门打伞

应是,杨柳老于湖畔
浮云睡于塔尖,运河
横于门外,偶尔有船

纵然,住秦淮,也不过
如花美眷。烟波复烟波
三千里无话可谈

2009.03.15

酒桶曰:何为江南?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指江的南面,三岁儿童都能理解。但江南这个词,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本意指长江以南地区。在我印象中,江南应该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广大地区。在重庆和宜昌地区,我从未听说过有人叫长江南岸地区为江南的。实事上,关于江南的定义说法很多,从未统一过。但江南自古繁华,无数人向往。知道​这一点就够了,于是,关于那些温软碧绿的如丝如棉的东西,就必然引起我们强烈的好奇。
要把江南印象准确完整描述出来,是困难的。我也认为自古以来还没有一位诗人可以做到这一点。江南在我们心中,每个人的感触是不一样的。但江南有它自己的个性,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个性。能写出这些个性,足以说明诗歌成功了。(后续)。

◎涵谷

若枣树不结
若梨花不开
若飞鸟不来
来了又栖南枝
若不归去
如此何关风水
某腰悬木牌
吞吐平常
料一日天不假年
随处取某金丝楠

2009.03.15

酒桶曰:

◎颖阳

琉璃杯,玉脂露
尔等犹作神龙舞
鼓将息,日将暮
不见各自坟上土

我醉欲眠,我醉欲眠
我醉欲眠去!去!去!

2009.03.15

酒桶曰:

◎长安

少年翩翩,妖女纤纤
湍濑玄芝,空谷幽兰
两兔并行,难煞少年
其目也损,其形也倦
青铜其顶,金铁其肩
其路也石,其踏也砖
其路非石,其踏非砖
顶本冠带,肩本青衫
目不必损,形不必倦
兔而不视,倏忽渺焉
湍濑玄芝,空谷幽兰
少年翩翩,妖女纤纤

2009.03.15

酒桶曰:

--------------------------------------------------------------------------------
自我开始认真对待文字以来,逐渐明白个道理:诗歌不是写给别人的,是写个自己或者某个人的.技巧一说从来不会,也永远不会阻碍作者对真实的探求.酒桶本人也极力避免望文生​义,但许多惯性思维和模糊印象始终左右着我的一部分理解力.请大家谅解.
这期诗歌评论专门探讨作者写作的初衷,而不是其文字表面的意义.首先我还是拿我最喜爱的诗人国志峰的诗歌,开始谈起.

◎镜像

上学时从来没有
学到过这个词
现在我想,它的
意思也就是,你对着
镜子,里面的脸和
你区别不大
顶多是,你看着那张脸
看见它右边眼睛下
面有条疤,你伸手在左眼
下面抠一下
疼痛区别不大

2009.03.27

题目是镜像,镜像不是虚幻的,是实在的反面.是一个全部相对的概念和心理.由此可以说作者前两句全面阐释了题旨.
从经验过渡到现实的心理,作者说:
"现在我想,它的
意思也就是,你对着
镜子,里面的脸和
你区别不大"
这些依然是真实的体验,我称之为经验.但经验的东西始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真理,真理往往就隐含在经验之中.作者在这几句话中透露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区别不大".其实就是​说有区别.
对于一个习以为常,若其其实的面对生活的人来说,一切变化皆属于自然,作者正好用恰当的语气,恰当的言辞表达了这样的状态.三个字"顶多是".
多么正经.难得的淡然,但是就此结尾,只能说明作者对现实的漠然和无知和无为.也算是透彻和镇静,但是意义呢?意义是没有的.
好在结尾有一个大的转折:"疼痛区别不大".这一句话直接把前面的所有淡然,镇静,若无其事的表面性进行了一次极端的深刻,是痛苦和反思之后的表现,而不是麻木.
从这一首诗歌,我可以看出我的兄弟国志峰在内心上的完美,冷静和无知无为皆由于看透和接受,来自自觉,早已跨越了自醒.



◎午睡

我已经长大
不会走失。顺不顺着
这条巷子都一样
可我无法从某个安静
的地方绕过这场
午睡。即使在早一些
或者稍晚的时候
只有一侧墙壁在阳光里
我即使走在影子
的边缘上,太阳也
不会把我照得
一半黑暗一半明亮

2009.03.27

作者把孩提时代的懵懂和烙印深深带进了成长中.本来想对记忆进行一次复述,但是现实中我的"成熟"不允许无知和幼稚.所以"我"不得不理智地看待光明和黑暗,看待虚空和实​在所呈现的胶着状.正所谓"午睡"的半梦半醒之间,你是理智还是混沌呢?作者的体验深刻揭示了一个本质:你可以梦着,但你不可以半醒,你只能全醒.半梦是假的,警惕是真的​,醒着是真的.


◎船尾

你看不见鱼鱼也看不见你
不如庄周啊不如庄周
吟诗做赋去船头
喝酒吃饭去船舱
只有一个时候你在船尾
你看不见鱼鱼也看不见你

2009.03.27
借庄周说务实和务虚,不是本事.但本事是把务实和务虚的人用意象强烈地对比出来.作者在本质上受着务虚者的牵绊,内心的宁静被务虚打破,而务虚给他带来现实的片刻宁静,看​似无意之间所得,但实质上处于必然.作者对虚空和现实的把握是客观的,客观地揭示了两者之间的转换和互生性.这才是我们存在的本质.


◎日升月落

太阳升起来月亮
不一定要落下
有时他们同时在天上
在清晨或傍晚
这点常识想必你也曾遇到
那年我坐在湖边
同时看着西边的太阳和东边的月亮
我看见湖畔,杨柳
湖面上几只鹅
随水波轻轻摇晃
静谧,安详,长脖子的肃穆
从不懂得什么叫悲从中来

2009.03.29
把月亮和太阳的共存和互换和天鹅的自适以及一个自恃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反观自身的悲观和乐观天性在这个特定时刻完美地体现出来,真是不容易啊.作者写这个的时候,应该是大慈​大悲,大彻大悟的.

◎河流

我无法描述那条河
我也无法放弃描述那条河
在一条河流上优柔寡断是危险的
那么,给我鸟鸣和如画的风景

2009.03.29
一条河,你当然无法描述.你也确实无法放弃.这个就存在一种天然的矛盾,这种矛盾就是随波逐流还是傲然屹立的问题.作者很理智清晰地指出:给我审美!也就是享受过程.可以​茫然,也可以刻意.


◎晚餐后的多尼

走到门口的过程
耗尽了我一夜睡眠
每次我侧身从
杂乱的桌椅间挤过
绕过两个墙角
最终回到原处
右前方的墙角立着
一把扫帚
每次路过我都从那上面
折下一根尖利的竹签
左前方的墙角有一台旧风琴
每次我都要摸一摸
我看见那上面的琴谱
每次我都读出它的标题--
晚餐后的多尼

2009.04.01
现实的嘈杂,内心的反思和渴望不会因为你片刻的冷静有所改变,有所损益.一切都在接受和忍耐,都在无为中消解.

◎水一样

你迈着水一样
的脚步走到
窗前
我知道这么说
要多矫情就
有多矫情
总有些事
会让一个牛逼
轰轰的人突然间
变成娘们儿
比如那天
晚上
你看够了城市
的夜景
开窗就把
自己
泼了出去

2009.04.01
因为冷静的片刻遐思和存在之间的冲突,一个牛逼哄哄的人可以娘们,可以把自己理智地泼出去.这个就是不理智中的理智,理智中的不理智.是闲适后的堕落,喧嚣后的自觉.

◎藏猫猫的理论分析

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和江苏
的油菜花是一样的
金门大桥和松花江上的渡
轮是一样的
飞机跑道和停车场是
一样的
孕妇和出家人是一样的
说得太多不如不说
写得太多相当于没写
所有观点都是对的
只有你的名字是错的

2009.04.01

这个作为对内心复杂思维的辨析和清洗,是一种极端深刻的矛盾论和量变和质变说.是靠得住也靠不住的存在主义者的供词.也可以说是乐观中的悲观,悲观中的乐观.

◎吉它

我醉心于一种
指尖的振荡
在某个夏天的傍晚
我直立头发的影子
一直铺到门口
所有想法变换着
拨出来,那种
被称为技术的东西
从不会让我失望
我醉心于每根琴弦
意料之中的颤抖
我听到旋律之间偶尔
有怪异的滑音
我找不到它,但
它使曲子变得完整

也许那个傍晚我并没有
坐在窗口
我坐在他身后的角落里
垂下来的头发在
我面前又遮上一层
我看不见我的吉它,只有
手指随音乐微微勾动
这里应该有一个
滑音和一串慢板
也许我真的那么做了
也许没有。角落里太黑了
我看不见我的吉它

也许那天我根本没有
出现在那间屋子里
我看着书房里的两把吉它
仔细想想
也没有什么曲子可以弹

2009.04.02

所有的滑音和慢板都被洞察和悉心体会,没有曲子可以弹,只能说你弹完了所有的曲子,你在肯定中疑问,不过是你想再创造更多的滑音和慢板,你在体会其中的协调和不协调,你在​寻求别人的默认,仅仅是你对自我所为的合理性能否得到共鸣的一种殷切期盼.

《餐后》[作者:李建明,又名且歌且骚]

真正的苹果
它绝对不会以
苹果的面孔出现
那太庸俗了
不合苹果的作派
如果上的是果汁
那又当别论

2009年4月20日,于泉州
看似简单的事情被赋予了新的思考.一种否定中的肯定.一种肯定中的否定.面孔并不庸俗,做派似乎也不庸俗,那么是什么庸俗了呢?也许是餐后的某种"定式"吧.这种定式才是​真正"庸俗的做派".这个才是作者想表达的.

《》[作者:紫贝]

灯光使家具都漂浮在影子上
我把影子装在你身上
一生的灰烬全倒完了,你还在追问
你那么明亮,你现在趋向于硕大穹顶
而我的细尘是最活泼的

读这个,凭自己感觉了.一个我,一个你,一个影子,还有灰烬,细尘,以及硕大的穹顶.这些你怎么组合,你怎么搭配着理解都可以.李商隐也写不了这个.

--------------------------------------------------------------------------------
国志峰,真的是形而下吗?
本帖最后由 太白酒桶 于 2010-8-12 21:31 编辑


国志峰的诗歌《致老朱》,给了我很多启示。他自己也说到了“向下”的问题,可我却没这么去理解。形而下从来都只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真正摸得着看得见的一条道路。对于一个不​缺技艺,不缺体系的人来说,无论他怎么写,都是对的。国志峰诗歌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沉着老道,不紧不慢,游刃有余。各种题材,似乎都不在话下,很多练习都堪称上作。这跟他的​生活阅历应该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当他什么都不以为然的时候,说和不说都是一样。但既然说出来了,就有他说的理由。他自己说向下,事实上也是。他的文字,你从字面上去理解​,已经非常适意,也无啥可挑剔的,但是如果仅仅就那么一读了之,我觉得你也仅仅就是获得了那么一点阅读的快感。他的诗歌,真是需要你静下心来读,找找文字背面的意义。当你​进入之后,你一定会发现他所谓的“向下”,其实仅仅是一个假象,言外之意却坚实地呈现出“向上”的意义。看似形而下,实则形而上。比如:

麦子

既然青着
就一直青着吧
最好永远不要
成熟,不要干燥
让人永远无法收割
麦杆青着,麦芒青着
麦穗垂也要垂得
满身弹性
起风就竖起来
雨水多了就竖起来
即使在最安静的清晨
也要自己竖起来

2010.08.01

麦子,我们都见过。具有麦子一样品性的人,我们也见过。他就跟国志峰眼睛的麦子一样:既然青着,最好就永远不要成熟。让人永远无法收割,哪怕垂,也要垂得满身弹性,起风就​竖起来,雨水多了就竖起来,即使是一个孤独的清晨,一样也要自己竖起来。人若能做到这一点,人就真成了。从整首诗歌字面上,你几乎看不出他在说人的问题,而是一个个结实饱​满的镜头,从不同角度呈现麦子的形象,就是到了结尾,也仍然没有指向人,但是诗歌隐含的意义其实全部都指向了人。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形而下的,在他竖起的明镜里,我看到了一​个朴实无华的人。这个人其实就是作者心中的某个具象,如果直接来说我们人要怎么怎么样,读者肯定不大会买账,但是经他这么一描绘,我们就知道自己的那面镜子里自己是啥样子​了。这首诗歌之所以好,就好在它从形而下走到了形而上,从另一个方向抵达目的地。这样的诗歌,一点架子也没有,一点花言巧语都没有,一点玄虚也没有,但我们同样在审美情趣​上得到满足。这就是国志峰诗歌的一大特点:用具象达到了抽象的意义,化深奥于浅显,举重若轻!

也许你对我这些废话不以为然,以为他这种手法你也照样会。如果是,请你赶紧出手整两个给我看看。不出意外,估计你一时半会儿还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下面再看看他的

燕山之二

我不是第一个在这座
城楼里撒尿的人
几百年前一定有一个
挽着发髻的
士兵站在这个位置
撒出同样绵长的一泡
那时延着这道山岭
一定爬满了长城
作为士兵,晚上他
可能就睡在这里
起风时想起妻儿还在远方
手里绞动一截枯草
而白天的景致大致相同
雾气笼罩群山
我们都无法看得太远

2010.08.03

“我”和“士兵”本来是两个时代的人,作为对比,作者把我的情感赋予了“士兵”,也把“士兵”的情感赋予了“我”,最后两个人浑然一体:“我们都无法看得太远”。正是这句​“我们都无法看得太远”直接把诗歌从形而下上的意义提升到了形而上,无论那个时代,无论你身处何地,也无论你是听人使唤还是自由之身,你都无法真正跳出当下之境,隔岸观烛​火。那些孤寂,清苦,惆怅和茫然以及在经历这些情感时所产生的小小愉悦和快感,无论谁,都是无法拒绝的。因为我们都无法看得太远。这是诗歌的形而上意义。作为形而下,我们​在城楼上的那泡尿,看起来是何等洒脱啊!但是真正洒脱了吗?哪怕你就睡在这里,一样还会手里绞动一截枯草,那呆样儿那神情,又何等令人心酸!这些人类最原始最朴素的情感,​具有普遍的价值,这样博大而又细微的精神世界在这里得到了清晰的还原。这就是国志峰诗歌的另一个特征:关怀无处不在!

酒桶不妨总结下,从国志峰的这两首诗歌可以看出,“形而下”作为审美取向或者说价值取向,确实很容易让人进入角色,让读者亲近,但如果仅仅把这个作为目的,显然作者是不满​意的,作者更希望把它作为手法,以此达到那些终极价值。这些终极价值就是形而上的。

--------------------------------------------------------------------------------
国志峰的诗歌:

1:清明

总得写点什么应个景
要不然就不像个会写诗的
应景也弄得并不及时
清明节那天太忙了
大家都忙着拔草
撒水,擦墓碑
勾着头跪拜
公墓里一派热闹景象
那天真是太忙了
根本没空写诗


2:
少女从我的床单上升起。海藻般的头发和雪白的皮肤。时而又与床单融为一体。少女和床单,在我之上和我之下翻滚。亲吻。尖叫。撕扯。抚摸。直到母亲走进来。她不声不响地提起​女孩的头发。打她的脸。一下。一下。我先是躲在床下。然后是门后。然后是桌子下面。然后是窗帘里。最后我只好醒来。


3:夕照

你不能一看见
晚霞就满心喜悦
你也不能总是
试着把车开进落日
油门踩得再深
都不行
你只能眼看着夜幕
一点一点把你盖上
四野无声
回想起半个小时前的
喜悦与悲哀
那么大而无当

酒桶浅析:

这三个颇能代表国志峰诗歌的特点:节制,从容,淡定。绵密中透着清朗,从狭窄走向宽厚。既平淡又浓郁。指向看似单一,实则辐射面相当广。没有生活阅历,没有坦荡胸襟,这些​文字是出不来的。

国志峰同样在抒情。

第一首,看似在说应景不应景的事儿,其实是在讲诗歌的真伪,同时倾诉自己对祭祀的态度。从文字上看,又似乎是在讲一段故事,故事的细节透露出人物的心理。你要说这个诗歌平​淡也罢,高明也罢,讽刺也罢,劝慰也罢,总之你读出了无数你平常可能并不以为然的东西而今是那么值得一说。

第二首,有人说“看不懂”,酒桶说“写得好”。在《不再物象,边写边扔》帖子中有很大的篇幅是专门讨论这首诗歌的,此地我无意赘述了,我只说一句:梦的复杂性等于生活,甚​至要高于生活,而可以复原的几乎就不再是梦,所以作者说“最后我只好醒来”!

第三首,夕照是很多诗人都喜欢的主题,但是诗意写得如此沉郁的新诗并不多见。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我们都是可以感知的。自然,朴实,苍凉荒芜,而又理性。“那么大而无当”​,重如千斤。

国志峰这两年的诗歌确实深得老庄之气:疏朗飘逸,细节处传神会意丝丝入扣,读后回味无穷。技艺娴熟,手法独到。大境界中饱含着小情怀,既浑沌茫然又清醒恬淡,既晓畅又深刻​。确实是绝大多数大老爷儿们追求的境界。限于本人目前的学识和阅历,暂未发现他诗歌的缺点。也许,这些优点,就是他的缺点吧。那就看读者自己处在何种心境,何种角度了。

--------------------------------------------------------------------------------
酒桶本来是个闲客,自从闯进了传灯,被大家整天叽叽喳喳一哄就上了。不但胡乱涂鸦写点分行文字,努力向文人骚客们靠拢,而且偶尔还鼻涕口水流八尺长,撸了几句辞不达意的俏​皮话,算是学着评。
这些天很热,热得酒桶每天只吃一顿饭,饿了之后,就上传灯吃文字。文字不好吃,经常要就着啤酒才能下肚,真是可怜了我的冰啤酒!传灯里到处都是高人,稍有不注意,我就吃到​几个硬骨头,比如说风过之痕,施世游,伽蓝,小兵小卒,老邓,阿尼僧,鲁力等等一大堆顽劣的石头,以及几个让我心生爱慕的婉约派。
大家都晓得,如今写诗等于自娱自乐。写的时候满肚子酒花,完了往“传灯”下一照,等着“蛾子们”来轧味道,轧出个啥算啥,大家不要当真。
上半月老邓一直在烧砖头,出窑的时候,估计是满脸黑,洗也洗不干净了。大家很心疼他,都伸手去帮他擦汗,嫉妒得我也差点想钻一回“窑子”。哈哈,别想歪了,钻进去也是烧砖​头,这个工作不能重复。老邓的砖头很沉很多,拍死了一大堆人,我就是被他拍躺下的。今天,我为了替自己着想,不再给大家扔砖头了,也不提刀追人。希望大家原地站稳,我用的​是吹功。耐不住我吹的,请早点抓紧地皮。
好了,不多废话了。

先把“风过之痕”捉过来吹。
◎想起一部战争电影

现在想来
遍地横陈着尸体
两位男主角面目模糊
目光凛冽
能想起的还有
两个配角,男的不帅
女的长着雀斑
每次枪声一停下来
他们就开始长
长的亲吻
有时蜷在角落里
有时还攥着枪
镜头追赶一个主角,而他们
就在巷战的楼梯上
紧紧抱着,嘴唇咬在
一起,被人撞得摇摇
晃晃
我最后能想起的是他们
吻着吻着停在那里
那是我放下遥控器
去拿一瓶啤酒

2008.07

酒桶评论:

世界上无论是老男人还是小男人,都喜欢看战争电影。但多数看的是枪和炮,欣赏的是那遍地血腥。少数人还看看电影里有没有艳遇,能不能在下辈子找个美女陪着上刀山下火海。很​少有人一边看别人接吻,一边想着要喝点啤酒啥的,而且是让接吻者保持最好的姿势停在那里。“风过之痕“要的就是这个感觉,让战争在永远也看不见的地方唏哩哗啦忙着,男人和​女人还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一面互相交换口水,一面喝点啤酒。
这种取局部再做放大,手拿望远镜似地近看远看翻来覆去的看之写法,不说它好,还能说谁好?否则,啤酒就不喝了,一瓶子扔过来~

◎秦腔

一百只绵羊扭动一百条肮脏的羊尾
一百个草垛顶着一百个巨大的石块
一百阵风吹响一百根粗电线
一百个娃娃在沟里跑手中甩动一百穗高粱
一百朵浮云从一百道坡上斜过去了
八百里秦川只有一个老汉点起了烟

2008.07

酒桶评论:
估计上点岁数的人都听过秦腔哈,秦腔是个啥?
百度上有人说:“秦腔又稱亂彈,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其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得名,陝西話發音尤妙),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秦腔創造了中國戲曲音樂中板式變​化的結構方法,是最早的板腔體聲腔,也是梆子腔(亂彈)系統的母體。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共同的特徵。”
风过之痕这里的秦腔说的还不是这个玩意,他画的是一幅画,一幅黄土高原的生活实景图。用他无穷的想象力把它铺开来,那些与优美与婉约相差十万八千里的粗糙,尖利和疼痛就这​样一览无余:人文,地理,历史等等所有与这个八百里秦川有关的记忆和想象全部都汇集起来了,作者只用了这短短的几个“一百个”就达到了目的。这个水平高不高?不高?我送你​过去看看,不准带手机,电脑,照相机,也不准带矿泉水和可口可乐,最多允许你带个美女!

◎暴风雨前的集市路

七月份湿漉漉的风里
只有一张纸片走在我前面
柳树摇晃了几下
没有声响
最后一辆车已经开到街角
长长的闪亮了尾灯
不知名的鸟从头顶飞过
一只,两只,三只
飞远了
胡同里有人为他的
自行车打气
影子投在集市路上
一个人的影子
面对着一辆自行车的影子
缩短又慢慢伸长

2008.07
酒桶评论:
这个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杨黎的“冷风景”。能这样写一个场景,靠的是白描,靠的是刻画,而不着痕迹。非常成功的一首!

◎狙击手

子弹陷进花岗岩
子弹穿过太阳穴
子弹跳出枪膛
手指扣动扳击
凝神,把呼吸压低
他俯在山坡的阴面
他登上山坡
他从两百米外走向山坡
他还没有站起来
他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
他盘腿坐在一块花岗岩上
半个身子朝着夕阳

2008.05
酒桶评论:
一般人写点东西,基本上是惟恐别人听不明白(我就是这种人)。但是风过之痕不会做这种傻事情,不但不浪费笔墨,而且还手法新颖,用的是倒叙,让你一口气想看到底。怎么说呢​?修辞水平到了这个地步,不应该再写了,再写,网络诗人们就要集体自杀了。

[ 本帖最后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6-13 12:54 编辑 ]
发表于 2012-6-10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先亮了,引起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诗与评都好
评比诗更好
推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朵拉,谢谢阳光!
把这个转到这里来交流。大家多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踢一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诗

与酒桶的风格相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是写给知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面对知音
诗人才会钻研十八般武艺
才会使出十八般武艺
哪怕这个知音只是个影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影子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
不然就谈不上孤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曲高和寡。只能孤独求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多独特感受
也是孤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审美意识上,各自都有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8 18: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