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李一凡

新诗茶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待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灵子

情感之至,不得不发
意境高远,感人肺腑
给人启迪
这样的诗就是好诗!
我觉得为了写诗而写诗就不好
李贺可谓古代人中为了写诗而写诗的人了
但是李白就不是,他的诗歌潇洒有气,使人读后也豪情了一把,而李贺的诗奇诡多变,但是其中晦涩难懂,多景而缺情!
所以我认为我们当代人写诗一定要到不得不写时才写,不能为了出名或则几两银子就瞎写瞎发,到头来自己会离诗歌之路越来越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剑冷星疏

是,诗要累积,沉淀,不过像我这种不是诗人又喜欢写分行文字的,大多是“造”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村氓

静心山庄 发表于 2012-5-27 12:07
诗歌是应该高一些,如果烦诗歌,看不起她,就离她远一点,不要把诗歌嫁给拖拉机。


我的理解是:诗歌应该不同于白话散文,散文即使分行也不是诗歌。诗歌有诗的语言,诗的意境,诗的结构,诗的音乐氛围。诗歌的高雅在于此。所谓雅俗共赏,应该是只要有一定文学欣赏能力的人,都能读得懂,理解大致的语言内涵。文学鉴赏能力较强的人还能进一步品评出诗歌本身的亮点与缺憾,对其意境更有较强的感知层次。
“不要把诗歌嫁给拖拉机”的意思可能是不要试图将诗歌机械化,生拉硬凑,无病呻吟。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还请各位老师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剑冷星疏

理解得对,但许多人都说了,老生常谈了,我想听些新探索的,突破性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寒易水

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诗歌更不能与散文这些体裁作对比。诗歌讲求分行艺术,讲求意境,讲求精神方面。如果仅仅是一种娱乐,那么诗歌就失去本身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子

羊羔体,也昭示着一条生命!
只不过,那种属于非人类的意识流,
用一种断断续续的人类节奏,
借以抒发出一种叫声。
那是吃奶的渴求,还是情感的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众诗谜七嘴八舌,乐此不疲。看看日高三竿,才余兴未尽的下地去了。村氓追着他们的背影喊:“别忘了地头上嚓咕嚓咕!”返回身,嘴里还在咕噜:“哼,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新诗的模样!”凡夫正欲答话,忽听山坡处传来女子爽朗的笑语,正向草堂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走出草堂,向笑声望去,猛地回头吆喝:“氓子,快备茶!备香茶!”村氓慌忙应声而去。凡夫高兴得向来人迎了上去。来的果然是两位女士,年长者看上去不足花甲之数,体态稍显文弱倒精神矍铄矜持。穿着宽松素雅,脚步轻盈。这时看到凡夫笑吟吟迎来,加快了脚步,老早就伸过手来:“夫子大哥,可好啊!如如来打扰了!”“丫头,哪阵风把你吹来了,请还请不到呢!”凡夫一边寒暄,一边指着如如身边的年轻女子:“这位.......”如如笑道:“不认识了吧?你抱过的小泡泡啊!泡泡,快,凡夫伯伯!”
“伯伯,你好!”“哎呀,小泡泡!真,真。。。。。。。闺女,出息了!听你妈说过,文学博士,带研究生了!快,堂上用茶!"
来的母女俩,母亲如如是凡夫大学的同学,后来留校任教,执教中国现代文学。丈夫在文学研究院工作。头些年凡夫出差路过他们那里,一家三口幸福着呢!那时候的女儿泡泡刚上小学,一脸稚气,乖得很。就去了那一会,非缠着凡夫给她讲故事。她读的那些书,小房间的书架上摆得满满的。一晃将近二十年,还哪里认得?只是以后的书信,电话,后来有了电脑才知道一些情况。如如前几天告诉凡夫,说近些日子可能要带女儿到乡下来拜访,女儿出国快回来了,想下乡采风,搜集民风民俗,非物资文化遗产。这不,说来就来了!
主宾就座饮茶好不热闹,村氓忙着提水斟茶,偷空听听客人的言谈。渐渐里听得出些门道,与凡夫老叔说的那个投机,那个痛快,连自己都跟着乐。听得出,这娘俩可都是大学问人,隐约间觉得老叔还要向她们探讨请教。
凡夫上厕所的当儿,村氓紧追几步赶了上来。压低声音:“老,老叔,我听得她们是不简单哩!说的头头是道,那这诗歌比你........”村氓似乎觉得自己说漏了嘴,突然打住,挠着头傻笑着看凡夫。凡夫微笑着说:“你小子长了眼,能耐!别看人家是女人,可比老叔对诗歌有研究,都是专家!”“那,那就让她们给咱说说新诗的模样——老叔,你说行不?”村氓迫不及待的。“行,行!你尽管去问,她们三五日是不会走的。”“好!好!”村氓屁颠屁颠的像得了宝贝,乘换水的时候又给两位客人加了上等的香茶。
凡夫安排午宴,有几个喜爱文学的老友作陪。之后,安排生活住宿,帮助联系采风事宜,自不必表。
说也凑巧,这天午后,村民茶客正聚草堂品茶论诗,如如和泡泡母女也来此约见凡夫。众人见两陌生女人进来,风度非凡,眼光一起投了过来,嘈杂的声音小了许多。凡夫见状,走向前来,喜不自禁的说:“各位诗友茶客,这两位女士就是我给大家说的诗歌研究专家,欢迎!”一时间草堂欢声雷动,掌声爆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母女俩向大家频频挥手致意,掌声渐渐平息下来。如如清一下嗓子,话语里带着微微的颤音:“乡亲们,朋友们!谢谢,谢谢你们!谢谢大家对我们的热情鼓励!我们不是什么专家,和大家一样,爱好诗歌,爱好艺术,爱好我们的生活!”掌声又一阵响起。不知是谁高声说:“欢迎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诗歌!”好!一石激起千层浪,草堂里又欢呼起来。村氓干脆来到母女俩面前,搬过两把椅子:“老师请坐,坐下说话!”大家见村氓和客人说话,也安静下来。这时,村氓来了胆气。憋红了脸,冒出一句:“老师,你给俺说说新诗是什么模样吧?”这一下把个泡泡乐得手捂着嘴笑个不停。“真的!他们这个说这,那个说那,我还是搞不清啥样子的是新诗。”村氓急忙补充。不知凡夫啥时站在如如身后:“大家争论不休,如如,就给大家说说吧!”“你们还争论过?”“是啊!”凡夫就把那天大家讨论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如如听得仔细,笑了笑:“好吧!”与女儿交换了一下眼色,看泡泡点头,向着大伙说:“我们就讨论下什么是新诗吧!”“那要从什么是诗歌说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特点形式及创作

诗歌是起源最早的文学样式,它几乎是和人类的语言同时产生的。中国诗歌的发展从原始的劳动号子——诗经——楚辞——汉魏乐府歌行——唐诗——宋词——元曲——“五·四”以后的新诗——当代多元化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习惯把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做歌,诗言志,歌抒情,现代人一般把二者统称为诗歌。《辞海》解释:诗歌,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和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一、诗歌的特点

1.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样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点。如,有一则新闻如果分行排列的话就是一首诗: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
在一棵法国梧桐树上
车上四人全部
死亡

这样分行排列首先造成视觉效果,引起读者的心理定势——即这是诗,不是别的,富有了诗的节奏感,显示出韵脚“上、撞、上、亡”,押“ang”韵,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平缓。

再如孔孚的《大漠落日》:




全诗就两个字,实际上只是一个词,但分行排列,既具象,又抽象,形神兼备地把“大漠落日”这位得道高僧,经历了岁月沧桑、人间变迁后终于由“圆”到“寂”的过程全包容进去了。太阳在将要落下去的时候,看上去很圆、很红、很美,落下去后大地一片沉寂,正如高僧“圆寂”了一样庄严肃穆。但是我们看到的落日,在另半球的人看来却正是朝阳,与“圆寂”不灭再生的意义暗合。生便是死,死便是生,生生死死,此消彼长。妙绝!

2.饱含真情

严羽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叶燮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李季说:“诗,是诗人对社会生活在他头脑中引起的激情的自然流露,每一行诗,都是心灵激动的记录。”艾青说:“诗的情感的真挚是诗人对于读者的尊敬与信任。”“诗与伪善是绝缘的,诗人一接触到伪善,他的诗就失败了。”没有情,无以谈诗,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诗人。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之所以感人至深,千古流传,其关键就在于抒写了李杨二人的海誓山盟之爱和生离死别之恨。结尾四句更是七情中最为强烈的爱与恨的高度概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再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儿 》中有这样的诗句:

莫要跑到外面去
去到外面有人骂
只怪爸爸连累你
乖乖儿
快用鞭子打

虽然是普通的场景,却表达出极为复杂、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泪下。

3.立意新颖

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如郭小川的《祝酒歌》:“斟满酒/高举杯/一杯酒/开心扉/豪情 美酒/自古长相随”“且饮酒/莫停杯/三杯酒/三杯欢喜泪/五杯酒/豪情胜似长江水”一扫古人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沉闷,大有一泻千里、不可遏止的气势,令人开心振奋。

再如:辛笛的《寄心》:

经过一夜的不平静
决定把这颗心
贴上八分邮票
寄出去就是了

简朴自然,平中见奇。

王守勋的《竹》:“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不同于人们习惯上的“气节”之类的意向,新颖别致。

4.联想自然

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如杨树林的《雄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高的黑板前
老师把祖国的版图悬起
望着“雄鸡”他久久伫立
“我愿变成她身上的一根翎羽
——羽毛丰满了
她就能从地球上腾起”
一片片心湖荡起了旋律
浪花中汇成同一个心曲

这首诗由祖国地形图想到了雄鸡,由雄鸡想到了羽毛,由羽毛想到了“飞”,寄托了作者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再如《他和烤鸭》:

烤鸭蜷缩在盘子里
他蜷缩在酒店里
烤鸭摆在他面前
他摆在老板面前
烤鸭冥想着春江水暖
他冥想着南方温柔的妻子
窗外是另一个世界
下着雪

他由桌上的烤鸭想到了自己的遭遇,而且有共同点:蜷缩。由烤鸭想春江水暖,想到了自己想南方妻子,两两对照,让人的思路和感觉都对渴望自由而难以自由的生命形态产生内在的感悟。雪是纯净的象征,他是从窗外纯净的世界中走进来的,在他的思想里永远保留着这一片纯净的天地,余味无穷。

5.跳跃自如

诗歌不能像小说那样,细微末节,娓娓到来,也不能像散文那样,抓住某个片断,尽情挥洒,大肆渲染,它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如曾卓的《我遥望》: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这首诗前后两节,一节一个层面,中间一个大断层之间,如果写散文、小说的话,正是用武之地,而写诗只能这样跨,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作为跳跃的翅膀,从年轻时跳到六十岁,中间留给读者去思考、去补充,蕴味无穷。

6.凝练集中

凝练,指语言,集中,指主题,即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一位日本女郎作别的情状。原诗十八节,曾编入《志摩的诗》(中华书局1925年版),1928年新月书局重印时,作者删去了前十七节。诗人只选取了一个最难忘的镜头,即“一低头的温柔”,把这位日本女子内心说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隐秘、别离的忧愁、莫名的委屈等等都表现出来了,诗人感觉她恰似水莲花那样秀美、纯洁、娇弱而又灵动,再听她软语温存的一声“珍重”,交织着“蜜甜”与“忧愁”,她把思念留给了自己,仍把祝福给了对方,这样的女子怎不叫人怜爱呢?最后的那一声音译的“沙扬娜拉”(再见),更是情韵摇曳,萦回不绝。这首诗可以说凝练集中之至了。正如汪国真说的“简单/是最成熟的美丽/单纯/是最丰富的高雅”。

7.节奏和谐

《礼乐记》解释:“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节奏作为音乐术语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现象。反映在诗歌中的节奏,则指诗句中词和词中间的音节停顿,或感情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前者为外在节奏,后者为内在节奏,只有外在和内在协调一致了,才会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如汉乐府《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首情诗,也可以说是一首誓词,全诗多用短语,由二言到六言,一字一顿,外在的节奏与少女内心的感情动荡、心潮起伏相谐、相契,情调、音调同美。清张玉?《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伸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前三句是正说,是全诗的基调,庄严慎重地、一字一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表述对爱的渴求和坚贞。接着反说,列举了五件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喻不可能改变的心,三言四言四言三言三言,句式整齐,一气排出,给人以迫切激越之感。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与基调的“长命无绝衰”回应,字字千钧,铿锵有声,“敢绝,是终不可绝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8.形象生动

形象,本义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体外貌,具有可视可闻可触可感的性质。古人对形与象是分别论述的,认为:形,指形体,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象,是映象,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人通过视觉对物体的直观映象。现在人们把“形”与“象”组合成一个复合词,作为艺术概念,指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图画,包括人物、环境、景物等。

诗的形象是诗人情感的物化,是由诗人的主观感受凝固而成的有声有色有形有态的真善美的统一体。别林斯基说:“诗歌用形象诉于灵魂,而这些形象就是那永恒的美的表现。”

如曹增书的《笑》:“倚着春俏丽的肩膀/秋,憨厚地笑了”这首诗是“春花秋实”的形象化表现,诗人妙用拟人化手法,一倚一笑,一憨一俏,形象生动,情趣盎然,真是一幅奇妙的镜头。

再如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临发又开封”,把诗人“意万重”的思念之情写得真切动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犹报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的朦胧美更是生动传神。

9.意境优美

意,指意脉,即思想感情的脉络;境,指境象,即意脉贯注的对象。意境合称,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如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

……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

这一幅幅生动画面,把诗人的怀旧之情、乡恋之情、盼归之情表现得含蓄深切,读来余味无穷,颇受感染。

再如沙鸥的《新月》: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吗?
我在你梦中靠岸

小船似的新月勾起了诗人的怀乡之情,爽性当真“乘船”回到了春暖花开的故乡,故乡的亲人正在梦中,“我在梦中靠岸”情深意美,极写其两地相思、魂牵梦绕的情景,意味深长。

10.虚实相生

戏曲讲究“不像不成戏,太像不成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写诗“当在切与不切之间”(查为仁语),“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咏语)。像与不像、似与不似、切与不切、不即不离等说法不同,意思一样,都可以归结为虚实处理问题。清方薰论画时说:“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诗歌也一样,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把读者带到一个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亦真亦幻、迷离朦胧的艺术境界中去。如王小泥的《初春的家园》:

鸡鸣起伏
雨点儿在屋瓦上
弹奏《十面埋伏》
当雀鸟啼亮木格格小窗
母亲已从窗外菜园里
掐来一筲箕湿漉漉的黎明
石磨吟唱出两桶清香小曲
姐姐把它凝成一锅乳白的晨曦
我举起筷子,母亲瞪我一眼
她怕我夹碎了
姐姐水嫩嫩的叫卖声……
苍老的父亲,牵着水牛走向田间
牛鞭,抽醒几声蛙鸣
一曲山歌,在群山间回荡往复
于最高的尖尖山上
化为一只啸天的老鹰……

这首诗,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拟人、比喻、通感、错觉、象征等)加以“变形”,使语言“陌生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给人以既明白可解、又新鲜别致的感觉,增强了艺术魅力。

除以上特点以外,还有一些特点也需要了解。如:押韵,或一韵到底,或每节换韵,韵脚的韵母要相同。有些古诗押的是入声韵;有些新诗外表看起来并不押韵,但它符合内在情感的逻辑停顿,读起来也不觉得不顺口。句式的排列或对仗或参差,要整齐匀称、错落有致。还得注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规律,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创象方面也要注意前后一致、和谐得体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如娓娓而谈,轻若开春雨,重如黄河流,一席话只把在座的男女老少的脖颈提高了不少。直到话告一段落,大家的目光还没有离开她的意思。村氓倒是有几分机灵,大概是习惯所致。本来水壶就一直在手里提着,听讲的时候还差点把热水洒在脚面上。如如话音一落,村氓早把香茶敬上去:“好啊好!学问!”稍静了片刻,刚刚回过神儿的草堂,突然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如如呷了口茶水,微笑着向村氓点头致谢,接着说下去:“本来我今天说的,都是些常识,拿来和朋友们交流,还请大家讨论,质疑,批评指正!接下去,我们再聊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诗歌的形式

形式,即体式,指诗歌的语言结构的组合方式,它是为内容服务的,有时奇妙的形式能够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意、加深印象。朱光潜先生认为:“诗的实质是语言所表现的情思,形式是情思所流露的语言。”语言是表现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形式实际上也是诗人思想性格的外化,是诗人的一种生命形式。人既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思想性格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诗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我们先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给多种多样的诗歌大致分一下类型。

① 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② 按语言格式的不同,可分为:歌谣(民歌、民谣、儿歌、童谣)、楚辞、格律诗、自由诗等。
③ 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古体诗、新体诗、近体诗、新诗等。
④ 按题材的不同,可分为:咏史诗、军旅诗、山水诗、田园诗、乡土诗、城市诗等。
⑤ 按与其它体裁相结合的不同,可分为: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谜语诗、赋、骈文、诗体小说、诗剧等。
⑥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叙事诗、小诗、微型小诗等。
还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如按风格、流派、作用等分又会有不同的类型。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些常见的诗体。

1.抒情诗

抒情诗是以作者的口吻抒发主观情绪、情感的诗体。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即使有某些片断的景物描写,也是为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根据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作品的内容,可分为颂歌、哀歌、恋歌、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咏物诗等。如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李瑛的《一月的哀思》、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致橡树》、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鹿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兵车行》和《春夜喜雨》、左思的《咏史八首》等都是很好的抒情诗。抒情诗是最富有个性、最能体现诗歌抒情特点的诗。

2.叙事诗

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生活的诗体。它与抒情诗相比,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能采用各种手法描写人物,但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比较单纯并跳跃较大,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使用的细节较少,叙述语言比较概括并充满激情。其基本体式有史诗、诗体小说、诗剧、一般叙事诗等。如古希腊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我国《诗经》中的《生民》和《公刘》、英国拜伦的《唐璜》、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歌德的《浮士德》、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等,都是将叙述和抒情融为一体的上乘的叙事诗。

3.哲理诗

哲理诗重在哲理的揭示,通过形象的比拟开掘生活中的道理与规律。一般篇幅精短,意象入妙。以往把它归入抒情诗的。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小诗表现了一代青年人尽管受到时代的磨难,却仍未失掉对光明的追求的精神。有象(黑色的眼睛)有意(寻找光明),耐人咀嚼。再如冯骥才的《灵性》诗集中的好多小诗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哲理的思考。“大树对樵夫说/你可知道/最痛的是不流血的伤口”“摆渡者反反复复选择彼岸/结果徘徊了一生”“山是凝固的波浪/水是流动的群山”……
4.歌谣

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总称。中国古代,以合乐的为歌,不合乐而口头传唱的为谣,现代统称为歌谣。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用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体。内容质朴、格调清新、形式活泼,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大众化、口语化、时代性、社会性等特征。如我国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汉魏六朝时的乐府民歌、贺敬之的《回延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等;鲁文编著的《百姓话题——当代顺口溜》,收集了大量的民谣;鲁兵编的《365夜儿歌》上下两册;谷斯涌选编的《童谣选》,收录了二百多首童谣。下面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民歌总集《诗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8 04: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