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953|回复: 25

[讨论] 【诗功夫】温柔之刀片片五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 第一个作品《心态》作者/逸鸥

1号作品:
心态
文:逸鸥
  
我拉开我的夹克
掏出一支香烟
那些傍晚的行人
行色匆匆。我不知道他们之间
有没有人对我仓促掏出香烟的形态
产生怀疑
  
一辆警车从我身边驰过
它的漠然也许可以证明我没有犯罪嫌疑
我只是从我的怀里掏了一支普通的香烟
没能掏出那样的
一支手枪
将尾随我来的黑夜
击毙
  
我需要火
现在我可以从我的裤腰口袋
从容的掏出
打火机
我在这个普通的黑夜点燃了我的普通的烟卷
我让我的火在这个黑色的夜里继续
燃烧成血的颜色

关于析分:  
  1、对进入角度的质疑。我是这样理解的,原作进入是自然的。符合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现场感也是有头绪的。这个心理反映是符合心理学的。即是平常每一个活动,怀抱此种心态的人,都有被怀疑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产生。这个与“我”受到外界压力和洁身自好的本真有一定关系。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惊魂不定的躲藏和喋喋不休地表白。  

  2、关于手枪的概念引进。作者是想象,而非事实。
“没能掏出那样的一支手枪”-
        --------这是事实,在理解时应当也是相像的成份。毕竟这个不可能的现象不可能发生。这样处理,是作者顺理成章的“合理”相像,心理影射于行为之合成。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作者书写的心态是一个非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心理。是非常态下的合理。   

  3、对结尾的异议。作者落脚点就是这里,只是痕迹太重,从分析者的角度感觉确实是这样的“不自然”。事实上是,这就是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压力的行为呈现。从心理层面讲,是书写者的期望,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这也把全诗做了通透的解谜,解释和注脚。心理能量就得以释放,个心情绪也得以宣泄。诗到此处落笔,好比作者找到了救命稻草,看到了人间的火花,可以化解夜晚给人的迷茫。
       
  4、此作在我看来,用心态作题,内容恰恰平了。因了这个心态,埋进这此内容,情节简单,内容具体,较好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意义。但语言平平,呈现自然,反而感觉缺少“诗”的形态或结构表现。  
读者之所以容易产生置疑,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心理状况是不同于平常的(非正常的),甚至超出了一般人的正常相像。   
  这么一个“非常”类心态下的作品,现在看,作者对作品中的“我”的心态捕捉是十分传神和到位的。用细腻的笔触描摹出了社会给人的心理压力,也体现了诗中“我”之所爱。


B 第二个作品:《冬日的鸽子》文/胡月

2号作品:
冬日的鸽子
文:胡月

一个蓬头乱发的人
弯腰,脱去一身有斑纹的兽皮
阳光是湿的,鸽群越过探查者的领地
遍地飘荡良知的纸屑

冰凉的老屋焦渴
鸽群提升的空气沉重,掀翻了
一地的落叶。偶像死去的第二个清晨
瓦砾疼痛,蜕变成鸽子
在屋宇与天空之间
来回涌动

蓬头乱发的人
与瓦砾前世相识,相互点头致意。

兽皮是梦的外衣,在深锁棺木的地窖门口
摆放。鸽子瞧一眼,弯曲,慌乱经过


   窃以为:原作存在如下两个致命的问题。一是意象太多太密,二是个别意象的生硬嫁接和强制力影响到诗美。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我是这样理解胡月的  
   1、胡月也许认为这些意象有着统一的环境,有一个磁场,也就是有着类似的象,把这些放在一组相框中,定能够通过“境”来整体性理解。所以从创作角度来讲,是他先行进入了一个环境氛围中,然后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了   
   2、诗中体现的意象其实有一个共性特征,只是读者愿不愿意自觉进入的问题。这就是从颜色和词性上,都是灰的,暗的,力量也是向下的。(除了鸽子),作者也许认为,这个就是穿越的条件,为不可能成为可能找到了梯子和打通的通道。
  
  其实,我们提出的两个,从某种角度讲,只能算一个问题,因为在作者看来,其中一个不是问题。这就是意象的统一性,共融共生性,作者可能会质疑我们的质疑。
  现在看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事件的掠影。当然我不完全肯定。也有分析说是一种思想或观念,从能指的角度我不反对。但从这个诗的构思和立意,即创作初衷来看,我还是坚持是一个事件的抽离,或一个事实的陌生化。
  为此,就此作专门给出句读式解析如下。

一个蓬头乱发的人-------------------------------------------(意会)
弯腰,脱去一身有斑纹的兽皮------------(身份的更新换代)
阳光是湿的,鸽群越过探查者的领地-------------(山城物有的特点,鸽指上方,领导层,探查就是检查指导,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遍地飘荡良知的纸屑---------------(报纸,舆论)

冰凉的老屋焦渴--------------(山城古老建筑,此指山民)
鸽群提升的空气沉重,掀翻了---------------(浓厚的政治氛围,落叶是昨日黄花,提升这个词是要说站在新的高度认识)
一地的落叶。偶像死去的第二个清晨-----------(这个是主体,已明了)
瓦砾疼痛,蜕变成鸽子----------(住宅指代百姓,蜕变成鸽子意指与新的思想保持一致,此鸽非指实,而是指形、音)
在屋宇与天空之间来回涌动------------------------(新一轮政治思想宣传,想想大喇叭,农村的广播、标语、横幅)


蓬头乱发的人与瓦砾前世相识,相互点头致意。---------(回归贫民化)
兽皮是梦的外衣,在深锁棺木的地窖门口------------(已心照不宣)
摆放。鸽子瞧一眼,弯曲,慌乱经过------------(从另一个角度的指向,从心理层面的理解)
   ----------------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落脚点!注意了!特别提醒,此鸽还是彼鸽,形而上与形而下兼俱。就作者创作意图来说,这是一个友情提醒,也是一个心理暗示,寄托了作者对时政的担虑。


第三个作品:《爷爷》文/龙的妹妹

3号作品:爷爷
文:龙的妹妹

他从一朵南京的雨花上跳了下来
跳到了澜沧江边我奶奶的油灯前
看奶奶绣出的女儿有一双大脚

他想起那个时候,小妹的手指尖是葱白
母亲的手掌是老姜
父亲的手臂是高岗上的树疙瘩
而那个她,一朵火红的山茶花喊过山来

他好多次回去躺在南京的雨花台上
他抱怨说雪茫茫刺瞎了太阳
他回头舔着昨日,滋味越来越淡?
味蕾像一个逃走的儿子
他的脊背如弓,射落过天狼
百年后的春天早晨,他没有箭

在摇摇晃晃的灰脸的夜空下站了起来
恍惚看见枯树枝横斜在地上
“拣起来,回家凑火去”
他摸了摸,摸到自己遗忘在云南的十指

   龙妹妹有一个特点就是男性化书写的张力在文本中的体现。个别语言甚至刺目,有如玻璃片。再就是为了取得气势上的场效应和俯冲效果,有意的通过文字干预而不是通过诗意呈现。比如有的文字言语的复沓,排列上的张扬,组合上的阵容都给人以类似的斧痕。
   龙妹妹一向书写指向大,立意深,选材上苛求。这个不容置疑。具体在作品中,表现不到位也是明显的。如这个作品,就有点匆匆忙忙了。
   
  个别地方交待不清,导致线条不明,读起来云山雾罩。就是线索的模糊性。感觉不知道走到了哪里,可能是因为高度简略和凝聚导致。可在文本上适当还原情节。
  鉴于她手法的独到性,这种手法很容易在龙妹妹手下产生巨大的效果,成就优秀的作品。此作特点具备了,但感觉作品的力度和向度上,不是她最好的作品。甚至算不得上是成功之作。线性推进的过程中,线断或线索不清,是主要原因。


D 第四个作品:《井鱼》文/薛省堂

4号作品:井鱼
文:薛省堂

“让我住在你的心里吧
那些苦水我依稀得见”

井面飘着落红
鱼儿轻轻含住

“那些陷进去的日子
可曾露出笑脸?”

浮出的月亮就跳起舞

许多年后
鱼骨卡着喉咙 却哭诉不出


  井鱼与井底之蛙,有着同样的生存空间。这个环境产生什么不一样的心理,可能是作者希望表达的。也许是作者需要表达一个特别的意义,而井底之蛙的传统意义又容易导致阅读者的审美取向偏离,所以作者就另取了一条鱼,让它来完成作者欲表达的目的。
    这个,应当就是作者创作初衷了。但从文本传达效果来看,没有两样,所给出的条件与感受,从蛙来讲,也是一样的。作者看来是要打破这个常规、剔除这个已深入人心并根置于大脑读者大脑中的观念,所以选择了鱼。
    从阅读审美来看,个人认为是不成功的。也就是说,作者选择意象的失败直接导致的作品的力度和立意的深度。内容浅显,一目了然,就不再一一解读。
   
   败笔之处表现有二:
   一是引用的对话部分,没有起到特别效果,干扰到诗美和诗的文本行文一致;二是尾节鱼骨卡着喉咙 ,这条鱼没有幸免于难,反而成了盘中餐,其悲苦的命运与作者寄托的悯怜发生了情感冲突。尽管可能此鱼非彼鱼,但在同一文本中出现,难免把人引入死胡同,带离故事本身。

E第五个作品:《笔尖下的中国》文/踏破皮鞋  

5号作品: 笔尖下的中国
文:踏破皮鞋

钟鼓楼岳阳楼黄鹤楼高不过一座红楼
大藏经金刚经华严经讲不过一部诗经
笔尖下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大不过一个北岛
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富不过一块寂寞沙洲
笔尖下
老子孔子孟子思不过一个屈子
酒圣茶圣书圣胜不过一个诗圣

文官笔一划
武将跑死马
笔尖下
监狱地狱炼狱惨不过文字狱
锣鼓声枪炮声欢呼声盖不住夜半钟声

笔尖下
甲金篆隶楷草行
五千年弹指一挥
还好,有一群人
在脉搏的韵律和心灵的意境里
用诗歌推敲中国
前赴后继

  皮鞋这个作品,一眼可以看穿。不作过多解释。有两个地方提出商榷。看来公认一致的“不足”即:
1、语言的凝炼、概括性和结构的单一性,窃以为,反映到此作中,恰恰相反地是应当肯定和鼓励。
2、笔尖下的中国概念的形成,有人认为文不当称,其形不符。关于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倒是想撇开诗观对不对不谈。只想就文本的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一二。
    一是作者高度的归纳统领能力。作者用“楼、经、岛、洲、子、圣”六个字也是六个主意象将一个笔尖下的中国进行概括。没有热爱、熟悉、了解是拿不下来的,体现了诗者的一片爱心,从中也体现了作者的深切之思和热切之望。作为此类型的作品,能有此力,当是佳作上品。“人情炼达皆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作者的观点尽可能不一定入时,定论,但这种博览群书和分门别类也值得“写诗”的人学习借鉴。

   二是杂糅功夫。都道入诗难,难在哪?好比生孩子,肚子里有才行。同时,这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密不可分。
   从以上两个角度讲,作品有厚度也有力度,有深度也有高度。体现在技法上,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道景观。

[ 本帖最后由 温柔刀 于 2012-7-1 10:15 编辑 ]
发表于 2012-7-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欢迎刀刀
问候周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7-1 10:01 发表


热烈欢迎刀刀
问候周末!

给作者添堵,给大家添乱鸟。
嘿嘿。直线画曲了才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树苗 于 2012-7-1 10:10 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皮鞋这个确实问题出在题目上,可以更好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7-1 10:30 发表
皮鞋这个确实问题出在题目上,可以更好些。

可能是《舌尖下的中国》(电视栏目)给了他创作灵感和写作动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棋不语。

也没有发言的冲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箫 于 2012-7-1 10:39 发表
观棋不语。

也没有发言的冲动。

把你家花花撒一把上来,别净放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7-1 10:48 发表

把你家花花撒一把上来,别净放水了

我家花花说,没有发言的冲动,再看看,我也没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7-1 10:33 发表

可能是《舌尖下的中国》(电视栏目)给了他创作灵感和写作动机吧。



他其实可以用更好的题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刀刀来个全面的帖子给挑战,给大家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7-1 22:21 发表
支持刀刀来个全面的帖子给挑战,给大家交流。

偶这马后炮啦啦啦
不挤得吃吃呼啦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7-1 22:39 发表

偶这马后炮啦啦啦
不挤得吃吃呼啦啦啦

赶早你不依,迟来的爱慢慢消化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7-1 22:40 发表

赶早你不依,迟来的爱慢慢消化嘛~~

留点后悔药吃吃也好,这样才感觉生命中有很多值得珍惜,比如认识圣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8 2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