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921|回复: 54

诗功夫第二期小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7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次活动,因为没有足够的标本供探讨使用,我只能在开贴时收录剩下的几首诗中按顺序罗列了出来。尽管结果不尽人意,但毕竟诸位还是用心努力了,至于评者与作者在某种共识上没能达到切合点也很正常,与作者而言,他至少在内心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孩子走向社会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适应,对评者而言,也可以从作者的回复中得到启发:我们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缺陷的。不要把自己的观点老认为是正确的,要对一首诗歌逐词逐字地分析后才能定论,所谓人无完人,理论基础功底很扎实,不代表你在社会中历练过,所以有时候你就不会体验到作者的意图。
比如“木久”,谁知道啥意思?这只是个比方,但这种现象我真的见过。
反过来,作者也是不会明白你为什么就能对他的作品有这样的理解,这个问题也还是从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不同造成的。
评者与作者有了分歧,这是好事,至少在诗歌上是一个互补。就如真理是经过前人不断地实践得来的,我们只能去运用,而不能去为了验证去逐个尝试吧?毕竟生命是有限的。
这样一说,我反倒觉得此次活动不是很失败。
最失败的就是作者不愿与评者互动,我说的是我,我感觉很悲哀。
我突然想起来一个老电影《苦恼人的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某位高官的少爷过生日,很多同僚都来纷纷祝贺,期间当然就有很多的夸赞之词了,有的说这孩子将来要升官的,有的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可就是有一位不谙世事的老者说了一句:“这孩子将来要死的!”

[ 本帖最后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7-17 16:5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抔泥土的安静》
作者:夏萧
点评人:这里有阳光

说到泥土,我们都会肃然起敬,都会将它安于博大与神圣的高台上敬仰起来。圣经里泥土属坤,是万物之母。作者写泥土,并且是写一抔泥土,这就使得我们首先必须怀着景仰和敬畏的心情来阅读它。先从文本上说说:

首先我要说,夏箫这首诗歌是以泥土为线索,反复依赖心灵里的冲突而制作出来的:
第一类冲突:一抔捧在手上的并被朝觐的泥土与皇天之下缺土成灾,这个冲突凸显了一个意义,泥土是精贵的。我认为切口很不错,打开很多可以向深处拓展的线路。
第二类冲突:线索指代上的连续冲突。主线索泥土被多次征用,第二节它被时光深入,被征用为爱情的象征体;第三节它被童年征用,第四节它被禅意征用;第五节它被暮年的沧桑征用。好了,为此,我们不得不去重新思考作者标题的确切含义。————它象征的是作者个人的生命历程,用泥土在这个具有极其博大和包涵能力的意象,把自己的生命包含进去,并将他敬仰起来,然后再一段段化开,让我们去感知这些生命历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显然作者是绞尽脑汁地设计了这个结构,你可以说这是一杯真实珍藏的泥土,它不是虚拟的,你也可以说这杯泥土完全是虚拟的。但是企图以个人叙事的拼接来诗化和链接历史的某种断裂和疼痛,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折射出“诗”与“史”的千古难题。不仅如此,我还认为,这还不是这个文本的最尴尬之处,它的真正尴尬之处在于阅读者在“泥土”和“个人生命史”的双向线索中被搁置在一个难以感受的十字路口上。
诗歌的叙述应该是一种澄清的过程,而不是反复累积:

光纤无须拉,也无须歌
只需轻轻按键
光年结绳

墒情有难,问道于佛
也曾口吐莲花,但见灵光一现
金刚不坏,却虚有声势
奈何睢眦成嫌隙

你是让阅读者欣赏你的反复积累和堆积呢,还是让阅读者看见你的呈现?这样的反复积累反而会导致线索的弱化,使主线索弱不出声音了。我们应该用朴素的语言将身体、精神、情感送上一个真实的、可触摸、可感觉的、美的境界。像原始森林不需要修饰,你就有充分的感觉,并使你无言。
对这首诗歌的总体评价:
1、多元结构复线推进的想法是好的
2、结构过于复杂,缺乏澄清和意象去蔽的手法
3、5个单元之间的过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还缺乏手段


作品:
《一杯泥土的安静》
1)
一抔泥土在今天安静
落英和水被拒之门外
它封住经脉,置入净瓶
朝觐。一路风华
尼连禅河洗尽红尘黄土
素面朝天
菩提树依旧参天
辇毂之下却缺土成灾
2)
光纤无须拉,也无须歌
只需轻轻按键
光年结绳,向一抔泥土深入
夜黑不能寐,有时买醉
爱人在枕边留下泪痕
难以承受之重
3)
遥想家园泥土芳香,曾有红杏入墙
一双素手纤尘不染
脸颊清泪两行
那是在少年。家园的土壤
长满春天的芽
4)
花开落有时
土壤咳嗽不断
墒情有难,问道于佛
也曾口吐莲花,但见灵光一现
金刚不坏,却虚有声势
奈何睢眦成嫌隙
5)
不得其门而入
热血骤冷,仰望瑶台至天明
今生何其有幸,不能入土为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之前》
作者:李显
点评人:海鸥飞海上

在这之前,有很多回忆
旅行箱,简爱,睡衣,冷色调,该死
香水,口香糖,通讯录,手包,回心转意
白日,灯,庞克,空港,自由

在这之前,不单是回忆
水泥地,坚硬,陌生,怯意
遇见,远方,模型飞机,遗漏,滋味
工地,中间线,冲撞,地址

     这首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句子的稀缺和词语的众多。
     也许,有人会生气——这哪象是一首诗?不就是一些词语的堆积吗?至多也不过是透过一些词语,想象出一些过往来。不错,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这只是第一次见到时后的感觉。当我深入读进去的是时候,就读到了味道。这是一首不错的爱情诗!
     何以见得?听我来说:
     诗分两节。第一节,停留在一般的爱情回忆和渴望。第二节,对爱情的真正认知和向往。
每节里的每一句的句末那词,是十分的关键。该死——回心转意——自由和惬意——滋味——地址。这是情绪活动的脉络,也是对前面事件的态度明示。
     第一节,是消极的;第二节,是高扬的。有了这样的一抑一扬,使这首诗的境界自然而然地提升了,而不是寓于一般的亲亲我我的小情调里。因为爱的人,是一位保家卫国的战士,我爱这样的人,也愿意为此牺牲小我。从不理解爱人,到体恤和热爱,不是很值得赞颂的爱?也是对现实社会里,人们过于实际,而对爱傍上了十分现实的金钱和利欲的抨击!
不足的是,因精心营造诗的构架,便有了过。如果舍弃一些词语,显得精炼些,整体也不会看上去很散乱。
另外,词与词之间,要么是以句号隔开,要么直接空档隔开,以逗号隔开,似乎不是很妥当。
      以上只是个人的阅读感受和一些想法。如若不是,敬请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墨篱》

作者:阿D
点评人:墨石

1.篱

我像一把锄头。把脑袋
探入梨树的楼底

邻居家的桃树不停摇摆
她始终认为。我的抚摸是一种诱惑
在篱笆的那边

2.墨

老鼠从他口里窜出
一刀下去
它脖子喷出的黑色血液
泼成一幅水墨画

3.墨篱

你从书上跳下来
转身。把黑夜砌成一座牢笼



    点评:在古典诗词中,绝句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以其短小精致而流传于世的很多,诸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许多绝句脍炙人口,被人们熟知。但是,由于绝句源于律诗,即五言绝句来自五律、七言绝句来自七律,创作仍然有极其严格的格律限制,因此,并非绝句短小便易于创作,恰好要写好绝句,必须要有良好的律诗根基和功底。
    之所以在谈阿D的《墨篱》3首作品之前,要谈绝句,是因为现代抒情诗的短诗创作,与古典诗词中的绝句创作有相似之处:现代抒情诗越短小,越难写好,尤其是要创作出极具穿透力、能让人过目不忘的精短抒情诗,绝非易事。
    阿D的《墨篱》3首作品,在整体上捕捉瞬间感受、呈现内心对事物的瞬间镜像,应该说是基本实现了表达目的的,但如果按照精致、隽永来要求,显然是存在明显不足的。
    一、关于《篱》
    《篱》对场景的营造和心理的呈现是相对完整的,但也仅仅停留于此:“我”“把脑袋/探入梨树的楼底”,而“邻居家的桃树不停摇摆/她始终认为。我的抚摸是一种诱惑”,梨树与桃树在此作者有隐含的意义,结尾一句“在篱笆的那边”起到点题的作用。这样的寻常场景,作者是否挖掘出不寻常的承载呢?或者说,作品的“能指”在多大程度上令人耳目一新呢?因此,作品的问题是很明显的:
    ——言毕意尽。作品仅仅停留于文字表面,没有对日常的场景进行尝试挖掘、形成读者所期待的诗性张力。对于一首精致的短制诗歌作品而言,虽然不求能够达到“余音绕梁,三月不绝”的效果,但至少应该要给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印象。
    ——意象和词语搭配不当。最典型的地方是“把脑袋/探入梨树的楼底”一句,“梨树的楼底”这样的搭配非常生硬别扭。
    这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后面的两首之中。
    二、关于《墨》
    这一首,反复读过很多次,都难以明白作者表达的具体含义。
    “老鼠从他口里窜出”,被“一刀下去”,喷出的血液却“泼成一幅水墨画”。老鼠、血液、水墨画,生硬接在一起,构成作品的主骨架,显得十分荒谬。
    三、关于《墨篱》
    “你从书上跳下来/转身。把黑夜砌成一座牢笼”,这样短短两句,组合起来,无论如何理解,都无法构建相对完整的意核。把《墨篱》整体连起来,也无法感觉到是形成了组合式的诗性表达。
    整首《墨篱》应该是拆字组合的练习之作(好像有不少朋友喜欢这样玩)。个人以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和领悟的积累,以拆字组合的方式进行诗歌创作的话,容易导致强写,给人以牵强的游戏文字之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人:圣歆

一、序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喜欢这首诗歌的,首先得感谢“泥土”,它的出现让我在视觉和感官方面多了一根急于探寻的神经,特别是很想知道泥土的本质是什么?引发的思考一定会更广阔,而诗作者的题目里很明确地提供了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安静”,对于阅读者来说,兴奋和愉悦的事情莫过于找到了无需费力就能将自己的疑惑揭开的谜底。那么,“一抔泥土”又象征了什么呢?这才是诗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答案,在这之前请允许我感叹一下对泥土的敬畏之心。

万物之源一定就是泥土,我们看到泥土之上风生水起,物种繁衍,鸟兽飞逐,花开花落;一棵树扎根于泥土,森林覆盖大地,江山托体于此;泥土是人类家园的宅居之所,人们生于泥土之上,死于泥土之下。当一切终归于泥土的安静,我们是否应该对每一寸土地甚至一抔泥土,带着崇敬和归顺的心,深深地热爱着它呢?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否?对于脚下的土地,那些神秘的泥土给与人类的恩典需要讴歌和赞颂呢?也因此对这首诗歌的作者,夏萧同学的奇异的灵性产生无限慈爱。

二、关于诗歌的解读和评论

读一首诗歌我个人的习惯是边读边感受,是否有文字的诗意美,还有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带来什么样的意义,也就是抵达哪种境界。最后才是从最基本的结构分析法来对文本进行某些方面的微察和梳理。

(一)不妨解读一下这首诗歌的文本要呈现给大家的是什么吧?我不借用什么名人说的,我只想借用花土说的“诗歌是能够在散文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产生的”,那么反过来,我要将诗歌读成散文(随笔)来看看,或许就是阅读诗歌最基本的能力吧?

第一节
1)
一抔泥土在今天安静
落英和水被拒之门外
它封住经脉,置入净瓶
朝觐。一路风华
尼连禅河洗尽红尘黄土
素面朝天
菩提树依旧参天
辇毂之下却缺土成灾

今天,我幻化为一抔泥土,显得异常地安静。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闭关修炼,不想任何人来干扰我,包括意念中的家人,我的妻子和女儿,她们仿如落英和水已在千里之外。只觉自己封住经脉,装入一个干净的瓶子,被无数人朝觐。

向来英雄不问出处,倍感一路风华。途经尼连禅河,洗尽红尘归隐黄土,执意入禅修道,便素面朝天,对着参天大树,油然升起悲悯之心:不成想历史的车轮之下,滚滚红尘,泥土流失,百姓随时遭殃,叹息,叹息!

第二节
2)
光纤无须拉,也无须歌
只需轻轻按键
光年结绳,向一抔泥土深入
夜黑不能寐,有时买醉
爱人在枕边留下泪痕
难以承受之重

神秘的意念走入历史文化的光年,无须拉伸,也无须讴歌,只需轻轻按一下机关,结绳记事,多少人臣服于泥土。感到自己作为一抔泥土无比自豪,因为爱的深沉,每当夜深人静,思绪万千,睡不着觉的时候就沽上几口酒,让自己沉醉在无边无尽的黑暗之中。那时候,爱人就在枕边默默地流泪,看不得我胸怀重托的样子。还是叹息,叹息!

第三节
3)
遥想家园泥土芳香,曾有红杏入墙
一双素手纤尘不染
脸颊清泪两行
那是在少年。家园的土壤
长满春天的芽

于是,想起了当年离开家园的那些日子,故土芬芳,记忆犹新。恰少年时期,双手纤尘不染,朴素得要命,却难抵红尘欢愉,有妙龄少女追逐而来,甚是美好。父母却因我的贪恋,毫无鸿鹄之志的样子,两颊清泪直流。然,故国家园,依旧有着丰厚的土壤,每年的春天都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可叹,可叹!

第四节

4)
花开落有时
土壤咳嗽不断
墒情有难,问道于佛
也曾口吐莲花,但见灵光一现
金刚不坏,却虚有声势
奈何睢眦成嫌隙

花开花落终有时,往事历历在目,我的气息越来越弱,而泥土的喘息声越来越清晰。想到自己还是不能入道,这一抔泥土就要濒临危难,便诉求于佛门,心诚则灵,也曾化为一朵莲花,普济于世。

都说金刚之身可抵倾覆之难,无奈修炼尚需功力,只怕虚张声势,无以报答泥土的恩赐。唉,人世沧桑,还是要纠结于红尘繁芜,甚至于四目相对,徒生罅隙。

第五节
5)
不得其门而入
热血骤冷,仰望瑶台至天明
今生何其有幸,不能入土为安

既然入不了道,还是回归真身,忽感满腔热血急剧变冷,那些报国之志,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热忱,都在梦想里慢慢消褪。今生何其有幸,常望瑶台至天明,长夜漫漫,不能入土为安,奈何?


(二)偏感性的评论:

——以上只是自己在不改变太多文字结构的前提下,尽量消化掉一些令人疑惑的意象后的解读,觉得诗歌文本并不晦涩,而且读起来古韵味十足,节奏感也很强。一些熟悉的语言在这里被组织得有模有样,但在一些镜像设置上因为技巧或者手段不够编排的需要,看起来会产生歧义。比如“落花和水被拒之门外”,特别是第二节的出现,不仅很突兀,从整体上来说,使诗歌文本被拉入狭窄的空间,光纤一般会让人联想到网络,这就很难顺利抵达立意的高度,为了一个网络如果夜不成眠,还要醉到天明,除了it行业,专职或兼职于电脑操作的人,算是通过这个借口外,其它人是不应该这么沦陷的。所以这个文本从结构上来说,不管怎么去幻化进入内部,还是感觉写作时纷乱的情绪,总是看到不断地感叹,而不见彻底的觉悟,因此缺乏通透、干脆等必须的写作脉络。

还有就是结尾,芸芸众生,能嘲讽自己的有几个?这个设问到了最后出现,是否会掀起另一团棉絮?都需要解决,需要叩问象征体“一抔泥土”,为什么这么纠结,不得安静?是当下社会环境问题还是自身心态问题?留给人的思考是无穷尽的,这是诗外的空间,就如一位博手在《泥土是多么本质的东西》里说的:“神秘的泥土有着人类迄今尚未探知的发生与未来。包含了政治、经济、历史、战争、英雄、美人、生离死别、文字与记忆,泥土太文化了,以至于我们面对无以言喻,我们歌颂也仅仅是一种崇敬与祈求,我们又何尚能够得见泥土本质的全部呢?”,还是要回到我序言里提到的艾青诗人的经典语录或者诗句,只要你深爱着脚下的土地,你就会有无比饱满的激情继续生活着,而且不是一时的安宁,是永久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人:千朔

如果是交流,我们通常都不能说某某人不懂诗。实际上,谁也不能说他懂,因为「诗」在本质上是抽象思维;当然,文字是具象的,我们读诗,是透过文字的表达,进而认识到诗的存在。诗说不清,但并不意味诗不真实;因为当我们面对一首诗,就像在面对作者。不管时空相隔多么遥远,作者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作者用他的诗来代表自己,也把自己的魂魄刻录在诗上,他用鲜活的文字让我们感觉到他的存在,就像是朋友或家人留给我们的字条。因此,诗其实是比我们所能认知到还要真实。就如人们常说,作品是作者的真实写照,我们一般人在读诗时,更多时候是读作者的人格魅力。正因此,有人说,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诗。倘若我们知道诗承载着自己的灵魂,那么我们写作时,就更不可以随随便便了。

  而只要对中国诗歌有个大致了解的人就会知道,诗歌的主流是抒情的,也就是抒情诗。诗人将抽象的心理活动文字化,并用具体的文字把心情定格下来,因为诗歌不是死板板的文字记录;因此,文字在诗歌中充当了两种角色,一是将情感固定住,二是将情感逼真化。此一诗歌的写作方式持续了几千年,也产生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并深刻影响着文字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看看中国诗歌史,《诗经》的用字和唐诗的用字,诗歌史向前进,但用字却变少了,五言诗,七言诗,虽不能说一统诗歌格式,但其比重相当大。这就是说,古人已能在十分狭小空间内把各种情感完美地抒发出来。但到中国诗歌翻开新一页时,白话取代文言之后,国外诗歌不断地涌入中国,其中象征诗对中国诗歌影响最大,新诗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朦胧诗时代,早期朦胧诗在象征体的使用上,并没有以意象压迫诗的表现,直至后朦胧诗时代,大量象征体开始引入诗中,此时期的象征体还在可以理解并接受的范围,但阅读一首诗已经变得相当费力。诗至海子之后,已经演变成没有一句是能直接理解的了。……(整理摘彔自:少林酒桶/花土对千朔略谈《诗之史与思》)


  读了树风的这首诗,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想到花土;再反复阅读后,与比对花土对我说的这些话,首先我想说的是;没有分段的写作,让这首诗的情感和节奏显得纷乱了,比如
  是谁敞开了胸脯

  饥饿没收了鸟儿的鸟屎
  一刀砍断阳光
  金条开始悄悄转移
  没有比乳房更大的梦想
把第一行和第二行分为二段,其实这样的节奏,才能让读者读到第一句的「惊人效果」。当然在这里就顺道提出第二个建议,若是男性诗人在以身体为写作基础时,一定要留意到字词的重要位置,与意象设定的传达,比如在这首诗中的「没有比乳房更大的梦想」,要借用「乳房」来指向「梦想」的社会拜金或物欲现象,其实这个意象的指向一是「不明确」,二是「丑化女性」,同时也是「物化女性」,也因此总体而言,可见到诗人隐约大男人的性格,我想这对很多女性读者而言,是不太会多看第二回的文字。

  而第三个问题是「意象」太复杂且又「没有系统化分组」的架构,因而有很多「隔」在诗人与读者之间,但不管是大水沟或小水沟的隔,也不管诗人想让读者去臆测多少个人翻云覆雨之心情的「隐」,创作者一定要留意到,主旨清楚,才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我想「朦胧」这个意涵大家一定要明白,它的意思是指「不能让人确切明晰的象」,意即「似有若无」的「影子」。但若是让人连基本的形都感受不到,那就不叫「朦胧」了,而是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了。因而诗人的标题「请相信天空」,这个「天空」用来隐射最高的领导人物,虽然是传统手法,但整体的假设意象都张显不出来这样的意指,也就表示了诗人的「所指」不能传达「能指」,那对读者而言,就是无用的意象与片面的字词了。

  第四个是逻缉架构的问题,比如第一个到第二个「是谁敞开了胸脯」之间,其间的「天空」是「飞满了乌鸦和口臭」的,那么最后「天空乌云密布/开始书写一条崭新的河」。天空都是那么脏的东西,下下来的东西会是一条「崭新的河」吗?应该是不会的。所以,想要借此来张显「请相信天空」这一句子的可信度,是大大被打折扣的,而如此一来;开首「是谁敞开了胸脯」这一句子也就撑不起诗人所要的效果了。

  第五个是想对树风说,不管是任何一种类形的诗;诗的最基本要求都不离开「真、善、美」这基础原则,因而一首诗要用很多「反面词」时,如这首诗内的「鸟屎」、「口臭」、「自杀」、「肥牛在墙上蹭着痒痒」等,一定要留意到呈现的角度和视覚反射的感受;不然,就算不是打算写「白话诗」,也一样诗意不起来。

  以上,是千朔个人读诗的一些小想法,简单略述五个粗读后的较大感受,和树风以及和各位版主和诗友大家参考看看,若是误读,尚请「诗人」多多包涵与原谅,当然也希望各位版主和诗友们,一起参与讨论。


原文:《请相信天空》  作者:树是风的家

是谁敞开了胸脯
饥饿没收了鸟儿的鸟屎
一刀砍断阳光
金条开始悄悄转移
没有比乳房更大的梦想
她是谁
任由一双双黑手操控
天空因此飞满了乌鸦和口臭
我再问一遍
是谁敞开了胸脯
石碑开始耸动
雕塑放弃瞄准的姿势
纷纷自杀
上网打鱼不是神话
总有一些收获

掉下几条小鱼儿
“涸泽而渔,
一条河完蛋了”
天空乌云密布
开始书写一条崭新的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人:谈笑之间

也说《一抔泥土的安静》


夏箫老弟的诗,不得不来凑热闹。
第一个热闹,先纠正阳光那个评论贴中“圣经里泥土属坤,是万物之母”此句里的一个错误,这个“坤”啊,不来自《圣经》,而是来自我们的老祖宗百家之源的《易经》。
第二个热闹,来说说夏老弟这首不是很成熟的诗,《易经》里,坤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二卦,其象征意义是地,古人赋予了它许多含义:坤为阴,为柔,为顺,为地,为土,为承载,为生成,为归藏,为母,为博大,为仁爱……,小夏将这个土的意象借来,作为今世的安生立命之所。
现在,我们以小夏的口吻来分析这首诗:
这个土太缺啊!爱人在枕边留下的泪,那是淅淅的泪两行,我却不得不去买醉;想少年,我的志向多象那故土上的嫩芽,曾也是一枝独秀,虽不是红杏出墙,却也引来了少女“入墙”红杏般羡慕的目光啊,可如今,我怎么会是这样?我问佛,佛也不会告诉我这是为什么,除了他那“虚有的声势”。也许,这不是我一个人,一个家的命运,普天之下都“缺土成灾”啊!仰望天上的瑶台,直望到天明,我一直在想,难道今生就这样了,如是,入了土我也心不甘啊!
夏箫的这首诗,其实就表达了上述这种人生境遇的不得志和无奈。老弟啊,你这个心太强了,别成了气死的周瑜啊?
这首诗的文字不是很干净,其文字也没有当好此诗意境的向导,造成了不同解读,结构也不是很顺,这是个表达是否能到位的问题,今后在这方面要努力。
声明在先,我这是来凑热闹,别把此贴子当真。

附原诗:
《一抔泥土的安静》
1)
一抔泥土在今天安静
落英和水被拒之门外
它封住经脉,置入净瓶
朝觐。一路风华
尼连禅河洗尽红尘黄土
素面朝天
菩提树依旧参天
辇毂之下却缺土成灾
2)
光纤无须拉,也无须歌
只需轻轻按键
光年结绳,向一抔泥土深入
夜黑不能寐,有时买醉
爱人在枕边留下泪痕
难以承受之重
3)
遥想家园泥土芳香,曾有红杏入墙
一双素手纤尘不染
脸颊清泪两行
那是在少年。家园的土壤
长满春天的芽
4)
花开落有时
土壤咳嗽不断
墒情有难,问道于佛
也曾口吐莲花,但见灵光一现
金刚不坏,却虚有声势
奈何睢眦成嫌隙
5)
不得其门而入
热血骤冷,仰望瑶台至天明
今生何其有幸,不能入土为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3号作品:《小院子》
作者:斗笠
点评人:白小宇

解梦的老奶奶要我把蟋蟀给她
她头巾上的枫叶何时飘落的
我一点也不知道。

蟋蟀在竹笼里写诗
老奶奶走向院子的角落
并且从那里消失

我记得你将一部电影的名字改过三次
因为蟋蟀的叫声
你这样说,我确实相信了。

回到长满杂草的小院
剩下的时间,我看枫叶的颜色
听蟋蟀的叫声

——————————————————————————————————————————--——
《我在诗歌的写意中》
文/白小宇

写诗的蟋蟀,还在敲键盘。
来了又走了的老奶奶,头巾上枫叶
枯萎的黄,
我不敢说话,也不敢行走,
我怕不小心多看一眼,那叶子,就碎了
灰尘一样,落进心

而碎声,还在持续
在一个人的骨头里,直到他倒塌在地
在脚下。多么安静的散落啊
一地碎骨,疑似月光下的积水
我越不这么想,越有声音在耳畔鸣叫

这不是枫叶落地的声音
不是白骨的声音
不是蟋蟀的声音。
不是,不是。
一定是另有其人
在我为之恍惚的时候,来盗梦
那梦,悄悄的,毫无防备

(随笔)

说完感受,我还要必须再说点其他的。这不是勉强自己,而是有一种遗憾的情绪。诗歌的立意和语言很明朗,对岁月的变迁,对人的怀恋,再想远些,那些厚厚的灰尘就落满了小院子了。诗歌的前两节,在叙述上没有问题,也没有亮点,很安静的把想说的,交代明白。在这里有了第一个遗憾是【解梦】。【解梦的老奶奶】一开场,显出写作技巧下的痕迹。不是说诗歌不可以入梦。我需要的是感受,是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愿中进入,而不是拉着我进入,硬性的进入或多或少地遭到一种本能的排斥。第一句可变化,并建议插入到第三行,或许更符合我的阅读习惯,也更好的过度到第二节了。

第三节是一个拉伸动作,跳出去了。场景置换,而情感延伸。往事历历在目。而这节的始句,我觉得这样排列更符合文本和自然,至少阅读时候的情绪是自然跟进的:(如下)

因为蟋蟀的叫声
我想起你将一部电影的名字改过三次
你这样说,我确实相信了。


最后一节回到原来的场景,并没有更多的深入。唯一变化就是【长满杂草】。没有说完的留白。很大。留下的“我”在场景中。遗憾的是没有再去写,仅仅依靠读者的想像,那种状态是不鲜活的,是没完成的。这是最大的遗憾。或许在还原场景的句子上,变化而出变化。

整体来说,有轻车熟路的老道。但淡淡的味道,不够沉。梦与蟋蟀的聚合,也符合解梦之说,题外话了。先说这些,大家纠正,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人:哑榴

【诗功夫第二期】怕死莫入。(窃火者。斗笠。树是风的家。阿D。李显。夏萧
6号作品:

《蛇》

作者:窃火者
点评人:哑榴

第一绺土地的清香
春天合着她的身长出了根
乐清的春天只有几天
不情愿的嫩枝插进迸裂的土地

冬眠的蛇,醒来
游在田野钻进梦一样的春女
仰躺在幽幽的草坪
听阳光切切私语,耳畔暖痒

纵使眼睛染上一抹晶莹
也不要披上你蜕去的银裳
隔一层冰肌玉骨的尖叫

纵使一触一颤的你漾流着暖水
水映中你我的呼吸
满身夏馥,浓浓的吃水
——————————————


春姑娘,长出了“根”,爱的根,孝敬的根,懂事的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能错过生长发芽的好时光。
蛇,我猜想是个男性,听春姑娘“窃窃私语”。钻入春姑娘眼帘。

“纵使眼睛染上一抹晶莹
也不要披上你蜕去的银裳
隔一层冰肌玉骨的尖叫”

“纵使”。“染”。春姑娘被蛇“染”上,二者都害了相思病。
不要怕呀,不要躲在过去的“蛇蜕”里。
解放思想,裸露,表白吧。
隔着那美丽的衣裳,玉骨肌肤,不要叫人绝望,尖叫。

“纵使一触一颤的你漾流着暖水
水映中你我的呼吸
满身夏馥,浓浓的吃水”

吻着。性爱。夏天一样火热。即使在这样的时刻,
也要蜕变,不要想起过去,春和蛇,赤裸裸的恋爱吧。
春,吃水;蛇,也吃水。冬眠以后的蛇与春天浓浓的,融融的,……

这首诗歌大胆,剖白心迹,春意盎然,诗意浓郁,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刻画的入木三分。比较看好。

————————————————————————————————————————————

3号作品:

《小院子》

作者:斗笠
点评人:哑榴

解梦的老奶奶要我把蟋蟀给她
她头巾上的枫叶何时飘落的
我一点也不知道。

蟋蟀在竹笼里写诗
老奶奶走向院子的角落
并且从那里消失

我记得你将一部电影的名字改过三次
因为蟋蟀的叫声
你这样说,我确实相信了。

回到长满杂草的小院
剩下的时间,我看枫叶的颜色
听蟋蟀的叫声
——————————————

“解梦的老奶奶要我把蟋蟀给她”。开局很精彩。
老奶奶会解梦,多好的奶奶。
“蟋蟀”是诗人的代言,奶奶不懂得诗人摆弄的蟋蟀究竟有什么作用。
她也许很想知道诗人心中美丽的憧憬。但是她不懂,只有托梦与诗人。

枫叶飘落,物是人非。奶奶走了吧。

“蟋蟀在竹笼里写诗
老奶奶走向院子的角落
并且从那里消失”

的确,她走了。诗人还在竹笼写诗。诗人对人间红白喜事不以为然。
然而,最亲爱的奶奶走了,消失了,还没有警觉。

“我记得你将一部电影的名字改过三次
因为蟋蟀的叫声
你这样说,我确实相信了。”

生活的戏剧性,如电影。
诗歌记录的“蟋蟀”是生命的天籁。为什么改呢?
在不同的阶段,对人生的体验,对红尘的醒悟是不同的。
就像同一首诗歌,今天看以前的创作,感到“蟋蟀”是不同的。
这也就是我们总改不好当年创作的原因。

现在,你该信了。同样的春天,有人欢喜,有人愁,只是心态变了。
尤为可喜的是,诗人的爱好,理想,率性,……依然。多么青春态。

“回到长满杂草的小院
剩下的时间,我看枫叶的颜色
听蟋蟀的叫声”

我还在听,现在,我心愧疚因为当年的懵懂没有对奶奶说一声再见,
我心亦坦然因为我的蟋蟀已经知悉一切……

这首诗歌,以小建大,以淡渐浓,于无声处,
生命的箴言如利剑刺破,断琴铿然,银瓶炸裂,实乃佳作。


——————————————————————————————————

原文:《请相信天空》  作者:树是风的家

是谁敞开了胸脯
饥饿没收了鸟儿的鸟屎
一刀砍断阳光
金条开始悄悄转移
没有比乳房更大的梦想
她是谁
任由一双双黑手操控
天空因此飞满了乌鸦和口臭
我再问一遍
是谁敞开了胸脯
石碑开始耸动
雕塑放弃瞄准的姿势
纷纷自杀
上网打鱼不是神话
总有一些收获
肥牛在墙上蹭着痒痒
掉下几条小鱼儿
“涸泽而渔,
一条河完蛋了”
天空乌云密布
开始书写一条崭新的河


————————————

大地,敞开了胸部。荒地。鸟屎。
阳光砍断。金条转移。“乳房的梦想”指的是个人的享乐,安逸。
“她”指的是美丽的许诺,成了空。
“天空”受到指责,“乌鸦和口臭”一起砸向决策者。
政绩的“石牌”落空。当初善意出发点的“雕塑”只有自杀谢罪。
这片抛荒的家园,肥牛找不到出路,有人有网络打点小鱼。

一条河流完蛋,污染严重。祖国的山河需要重整~。

“是谁敞开了胸脯?”,两次提及,告诫决策者做出决策之前,
要考察更多,更仔细。不要让“金条转移”。

现实无比丑陋,呼唤新生的河流曙光。(“天空”令人怀疑。能相信么?……

哑哑读到这些信息,作者试图以一种调戏戏谑的口吻来讽刺,鞭挞。

——————————————————————————————————————

《墨篱》

作者:阿D
点评人:哑榴
1.篱

我像一把锄头。把脑袋
探入梨树的楼底

邻居家的桃树不停摇摆
她始终认为。我的抚摸是一种诱惑
在篱笆的那边

2.墨

老鼠从他口里窜出
一刀下去
它脖子喷出的黑色血液
泼成一幅水墨画

3.墨篱

你从书上跳下来
转身。把黑夜砌成一座牢笼

——————————————

我抚摸着后脑勺。邻家的女孩以为我在在篱笆外诱惑她。
很无聊,打死一只老鼠。
放下书本,什么也不想。
墨,篱笆?……墨,书香,是障碍,还是桥梁?……
自闭?情趣?一种情窦初开?……
哑哑,疑惑。

不过那只老鼠很有趣,也许,是一个黑色的幽默的想法,
譬如,恶作剧一下,引起女孩的注意。
他否定了。打死一只老鼠来代替。哈哈,啊哈哈。
小剧。自导自演。演化成双簧那就精彩啦。。
——————————————————————————————

5号作品:

《在这之前》


作者:李显
点评人:哑榴

在这之前,有很多回忆
旅行箱,简爱,睡衣,冷色调,该死
香水,口香糖,通讯录,手包,回心转意
白日,灯,庞克,空港,自由

在这之前,不单是回忆
水泥地,坚硬,陌生,怯意
遇见,远方,模型飞机,遗漏,滋味
工地,中间线,冲撞,地址

————————————

反叛。反叛传统、制度、日渐枯燥毫无激情和意义的生活。
一个一定年代的连续剧。
万人空港。欢呼万岁。
理想的模型破灭。新欢。
最终,劳燕分飞,一条中间线,还有诸如子女“冲撞”。
丢了地址,不见。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这种实验,要找到一点经络,很重要……


——————————————————————————

《一抔泥土的安静》

作者:夏萧
点评人:哑榴

一抔泥土的安静
1)

一抔泥土在今天安静
落英和水被拒之门外
它封住经脉,置入净瓶

朝觐。一路风华
尼连禅河洗尽红尘黄土
素面朝天

菩提树依旧参天
辇毂之下却缺土成灾

2)

光纤无须拉,也无须歌
只需轻轻按键
光年结绳,向一抔泥土深入

夜黑不能寐,有时买醉
爱人在枕边留下泪痕
难以承受之重

3)

遥想家园泥土芳香,曾有红杏入墙
一双素手纤尘不染
脸颊清泪两行

那是在少年。家园的土壤
长满春天的芽

4)

花开落有时
土壤咳嗽不断

墒情有难,问道于佛
也曾口吐莲花,但见灵光一现
金刚不坏,却虚有声势
奈何睢眦成嫌隙

5)

不得其门而入
热血骤冷,仰望瑶台至天明

今生何其有幸,不能入土为安

——————————————————————————

封闭自己,去朝觐。
现实挚爱,泪浸衣。
回首当年,尘不染。
家国有难,小人道。
不得佛门,望瑶台。

语言支离破碎,读者误入玄虚。
不想多说。

试举一例。5.
既然“热血骤冷”,为何“今生何其有幸”?
既然“不能入土为安”,为何“泥土安静。”?

心中有,必定要用“诗意”的文字说明白,
不然的话,你自己丢失了花盆里的花草,只留下一只破碎的花盆。

每个作者都有写的不好的东西,哑哑也是如此,
如果很多苹果当中,一只俺不想吃,丢掉也不可惜,这是我对待诗歌的态度。

当然,如果作者坚持这只苹果,那是作者的事情。
你不能强迫我吃,我也不能勉强你丢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评人:风是树的家

【诗功夫第二期】《我也说两句》
一直不想说:一是我的诗歌理论批评水平在0度以下;二是我个人认为诗写出去了,就出去了,就成了一个野孩子,其自有生或灭的命运和道理;三是我认为我不想让自己的阐释缠死我的作品,因为他在他者的阅读阐释过程中才会获得多姿态的可能性,也就是读者(包括批评家)的误读、曲解——这是一首诗的荣幸:因为读者拓展了其时间与空间,这是其生殖力的体现;——或者说这是一首诗的不幸:因为它可能会在一些读者手中惨死。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一旦写出来是诗寻找其读者和读者寻找诗的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如果一首诗像一首流行歌曲一样广泛传唱开来,那这首诗就很汪国真、很李宇春了,这不是我想看到的。流行会杀死诗和诗人!
  千朔先生说我诗中“乳房”一词是“丑化女性”和“物化女性”,对此我不同意,我想应该更多地在社会意义上解读它。还有所谓的诗意,与你所谓的“反面词”不反面词无关,词是无辜的,能指与所指不是惟一对应的,它在一个文本的使用中,特别是在诗歌中,它是活的言语运动,而不是语言固守规则。
  还有,你们所谓的诗歌批评其实更多地显示出的是一种文本细嚼与阐释。这于我这个半吊子诗歌水平者是有好处的。
  “是谁敞开了胸脯”,“没有比乳房更大的梦想”。我来清晰地回答一下,是那些前仆后继的倒下的革命者,是我们的母亲般的祖国。而现实往往认人失望、愤怒。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比如网络的力量,相信正义的力量,相信领导者的英明决断与付诸实施的清剿黑暗的力量等等
  千朔先生说到此诗的结构问题,第一句独立为一节。十分有理,采纳。
我重新结构一下该诗如下:
《请相信天空》
是谁敞开了胸脯

饥饿没收了鸟儿的鸟屎
一刀砍断阳光
金条开始悄悄转移
没有比乳房更大的梦想
她是谁
任由一双双黑手操控
天空因此飞满了乌鸦和口臭
我再问一遍

是谁敞开了胸脯

石碑开始耸动
雕塑放弃瞄准的姿势
纷纷自杀

上网打鱼不是神话
总有一些收获
肥牛在墙上蹭着痒痒
掉下几条小鱼儿

“涸泽而渔,
一条河完蛋了”
天空乌云密布
开始书写一条崭新的河

这样这首诗的脉络就很清楚了:社会丑陋的现实;人民的失望;人民积极参与和国家采取强力措施,解决问题。(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会短)
“乌云”一词常含贬义,在此我赋予它新的含义和积极的力量。我的这首诗表达了我的一个真诚的愿望:相信祖国,时间之流会冲刷冲走肮脏、丑陋、阴暗。这是一个社会建设必须直面并要解决的问题。
诗中两次出现“是谁敞开了胸脯”,强调我们要记住历史,记住革命先烈和祖国的恩泽。
当然,或许还会有其它解读,我也希望看到其它解读,这也是我一直不肯阐释我的这首诗的原因。
如果对我重新修改的这首诗还有不妥不好之处,欢迎各位诗友及版主继续一针见血。
  我为我的过锐的言词道歉向千朔先生道歉并致谢。我是真诚的,因为我完全可以一走了之,那样我就太不尊重你们的辛勤劳动了,这不是我的为人。
我一向喜欢喊:小二,拿酒来!我不会像千朔先生一样引用少林酒桶的话来婉曲表达(因为这种表达让人不痛不痒),这或许是你作为版主功能的制约,或可谅解。
  我想大家的胸怀都是宽阔的,还望继续关注我的诗并给予直接的批评,如果你们认为我的诗还值得一评的话。
                                                                                                                                                                                囚肉于2012、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评人:夏萧

【诗功夫第二期】自我解读拙作《一抔泥土的安静》
自我解读拙作《一抔泥土的安静》

  题注:本解读的所有心得、体会、定义、结论、观点、意见等均仅限于本诗文和本人诗观范围以内。诗友可以进一步质询和发难,但我可以选择沉默,也可以选择继续交流,全凭个人的性情和喜好。

首先,发表一下“获奖感言”。感谢《诗功夫》及挑战各位斑斑,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点评和交流机会。这次点评和交流对于作者来说,是受益匪浅的,可以说是千金难买;
我要重点感谢阳光、刀刀、圣歆斑斑。还要感谢谈笑指间、穗穗、也也、王占斌、知日、一羽飞龙、十五岚、通州溪云等等大批诗友(排名不分先后,恕不一一列举);

当然,最后我要感谢一下自己,一直在关注和投入,可谓殚尽竭虑。辛苦了!

我最担心的问题并没有发生,那就是关于此诗的真伪问题,迄今为止没有收到一条伪诗的批评。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关于懂与不懂,好懂与不好懂的问题,这个我拒绝解释。对于现代诗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有的诗就是不好懂的,这个很正常,作为一个诗人,没有义务保证读者读懂他的作品。我尊重每一个读者,包括不懂的。不管是主动的不懂还是被动的不懂。这并不矛盾。

诗也要结诗缘,没有诗心和诗缘的读者,不懂也罢。当然,这个不能是作者故意搞怪猎奇,制造晦涩的理由和借口。还好,在这个问题上收到的意见不是很多。
  
关于诗的一元和多维的问题

我一直反对线性的一元解读;也反对把诗歌翻译成说明文,反对解剖刀式的直白和翻译性解读。例如什么意象写的是什么,象征的是什么,诗的主题是什么,提升是什么,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语言。
  这样的解读真的很危险,也很搞笑。如果一首诗能这么解读得明明白白,踏踏实实,一点玄机和神秘都没有,这样的诗也没有什么意义。

“1、多元结构复线推进的想法是好的
2、结构过于复杂,缺乏澄清和意象去蔽的手法
3、5个单元之间的过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还缺乏手段”
——这是阳光兄的结论,我以为这是截至目前(2012-7-10,,11:24)为止,我最应该表示敬意的结论。当然,他的表述用的他自己的语言。

多元结构复线推进------这个说的就是诗歌的空间问题。
我们这个世界不是一维的,也不是二维、三维的,是多维的;只是三维以上的空间没法用图形来直观显示;那么这个多维的世界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我觉得只能是艺术,而诗歌显然是其中之一。

既然是多维的世界,那么用具象的解构来解读诗歌就会显得尴尬和力有未逮,这是显而易见地。对诗歌的品悟,还是要靠抽象和形象思维。
诗,是不可以没有想象的,所有形象的思维都离不开想象。通过形象的思维进入抽象的诗歌空间的唯一途径是想象,而这个想象的载体就是意象。
而意象,要合理、大胆、出位、求新、求奇、求异、求变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生僻和过于晦涩,更不能反人伦;
  求奇、求异、求变是不容易的,我的经验是尽量寻找“熟悉的陌生人”,在内心深处寻找那些被忽视和遗忘的角落,那种久违的感觉绝对是诗弦弹奏的最妙的声音。这样最保险。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心灵的角落没有时间光顾和清理啊!


关于诗无达诂和诗无定法

  诗无达诂其实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根源我认为还在于“诗无定法”。其实也就是“无法即法”。这不仅仅在诗歌艺术中,在书法、武术、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中已经有体现和总结——最好的方法就是无法即法。
  我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几乎从不考虑诗写的技法、技巧和修辞问题。我认为这是诗歌评论家该干的事情。作为诗人,可以关注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以及技巧练习是有好处的,但是过度的关注于此,不可取,容易丧失诗歌的本真。

  对“诗无定法”,其实还有更多的解释。我可以在我们的文化积淀的语言中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作为明证。比如“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等等;

  “我书臆造本无法,点划信手烦推求”。这是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宋代“尚意”书法观点,他的书法,主张意蕴和气息的流动。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对于诗写,我也主张如此。
   前段时间,穗穗的那个瓮,其实也是一个“尚意”的诗写;

   简言之,我是一个不注重诗歌理论,不注重诗歌技巧和修辞的,“尚意”的诗歌玩家。


以上算是,对《一抔泥土的安静》从诗歌创作的根源和理念做了一个掏心窝子的表白。有了这个表白,认同了我的诗观,再来进入这一首诗应该没有问题了。如果不认同我的诗观,再和我纠结这首诗的具体诗写,那一定有一大堆的问题。

  1 )这一抔泥土,是真实的泥土,也是虚幻的泥土;
   真实是指真情的诗写;虚幻是指这抔泥土的飘渺和不确定性;

   因为这一抔泥土,可以是诗歌的泥土、人生的泥土、爱情的泥土、怀旧的泥土、环保的泥土等等;

   所以很多诗友对这些泥土做了很多不同的解读,是我事先预设的。基本没有超出我的预设范围。

2)很多诗友提到乱,我只有苦笑。现代社会本来就是乱象重生。这抔泥土在现实中找不到心灵的皈依,又怎么可能不“乱”呢?

   但由于眼高手低,辞不达意,确实存在一些乱象,让读者的想象无法有序地、启发式地、引导式地打开,的确是我下一步应该注意的问题;

“5个单元之间的过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还缺乏手段”——阳光兄指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
我唯一的手段就是在每一个小节中,都忠实地出现了“泥土”。但只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3)总结一下具体的诗写技巧

   有诗友对文白夹杂提出了激烈的批评,认为文白夹杂是现代诗的大敌,这个意见我是不接受的。
   也有诗友和我的观点是一致的,评价“兼有古意”。

下面提一下我个人认为,目前为止,各位诗友没有提及到的一些值得欣赏的地方:

   这5节,写了5个画面。每一节都是画面感很强的;蒙太奇了5幅画面;

   第2节,光年结绳; 是现代的“光年” 和“结绳”记事的结合,用光年结绳“向一抔泥土深入”是很有震撼力的!

“光纤无须拉,也无须歌
只需轻轻按键”
————————用一个“拉纤”的画面展开诗写也是很有创意的;
  拉纤-------光纤——光纤结年 这个古今结合和过渡,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



墒情有难,问道于佛
也曾口吐莲花,但见灵光一现
金刚不坏,却虚有声势
奈何睢眦成嫌隙

————————诠释了一个“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理念;

为什么我说,这也是一抔“环保”的泥土呢?
这首诗,很有几个地方,其实是隐藏了对土壤污染的忧虑:
“一抔泥土在今天安静
落英和水被拒之门外
它封住经脉,置入净瓶”

“花开落有时
土壤咳嗽不断
墒情有难,”

————现在水体的污染大家都很重视了,可是土壤的污染更加令人担忧啊;
        土地过渡开发;重金属污染;过渡开采地下水等等;


“一语带双关,一语带多关 ”的创作理念,以及“话外之音”的探索


“辇毂之下却缺土成灾”中的“辇毂 ”就是典型的双关;
反复出现多次的“泥土”————多关


墒情有难,问道于佛
也曾口吐莲花,但见灵光一现
金刚不坏,却虚有声势
奈何睢眦成嫌隙

————————诠释了一个“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理念;这就是“话外之音”;


2012-7-10 草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蛇》



作者:窃火者



第一绺土地的清香
春天合着她的身长出了根
乐清的春天只有几天
不情愿的嫩枝插进迸裂的土地

冬眠的蛇,醒来
游在田野钻进梦一样的春女
仰躺在幽幽的草坪
听阳光切切私语,耳畔暖痒

纵使眼睛染上一抹晶莹
也不要披上你蜕去的银裳
隔一层冰肌玉骨的尖叫

纵使一触一颤的你漾流着暖水
水映中你我的呼吸
满身夏馥,浓浓的吃水





点评人:囫囵食神



常言道:“打蛇先打头,擒贼先擒王。”
其实文学作品也一样,我们也经常给自己的孩子说读书先读序。
当然,诗歌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诗歌的头就是它的题目,即所谓的诗眼。
但是,当我反复读完这首《蛇》之后,头我是打了,可反而还是被这条蛇咬了一口。因为我读完此诗后,感觉就是在写春天,说具体点,就是写春天的触角。
蛇只不过是被春天的触角触动醒来的一个种类,按节气说就是惊蛰,当然,“龙抬头”也是发生在春天的一个说法。
所以,就我而言,这首诗的题目如果能换换,比如:《春的触角》,我想整首诗还是能理出头绪来的。
因为——
第一绺土地的清香
春天合着她的身长出了根
乐清的春天只有几天
不情愿的嫩枝插进迸裂的土地
————————————————————
这一自然节,就是给读者表明春天来了。也就是说,春天来了,万物开始被触动,尽管乐清的春天很短暂;尽管春雨贵如油;尽管春眠不觉晓;但是,植物的根须还是照样生发了,照样沿着干涸的土壤深扎下去……
当然,要是把植物的根和蛇在形状上联系起来,也能说得过去,但太牵强。

冬眠的蛇,醒来
游在田野钻进梦一样的春女
仰躺在幽幽的草坪
听阳光切切私语,耳畔暖痒
————————————————————
春天来了,冬眠的蛇也被暖融融的春光触动醒来。这一节,作者试图运用蛇的一个正面象征意义——爱情和幸福的化身,来暗示人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所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欲望。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一节,我想作者是想给最后一节做一个伏笔,只是这个伏笔真不易觉察。

纵使眼睛染上一抹晶莹
也不要披上你蜕去的银裳
隔一层冰肌玉骨的尖叫
——————————————————————
这一节,我想就是作者通过一个很正常的季节症候——倒春寒,来鼓励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人们不要被偶尔的挫折所吓倒,爱情毕竟不是毛毛雨。
之所以我这样认为,是因为春天里能够使眼睛染上一抹晶莹的,也许就倒春寒时天上所飘荡的雪花或是雪霰,如果不是倒春寒,也不会有“也不要披上你蜕去的银裳\隔一层冰肌玉骨的尖叫”这样的诗句,当然,蜕去的银裳就是银白色的蛇蜕了。

纵使一触一颤的你漾流着暖水
水映中你我的呼吸
满身夏馥,浓浓的吃水
————————————————————
这一节,作者是把植物的根、蛇、以及人合为一体在迎来第一场春雨(对人来说,就是赢的爱情)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沉浸在幸福中的喜悦。
“一触一颤”,用这四个字把第一次被春的触角(春雨)触碰后所表现的娇羞和喜悦描写的很是恰当和形象。
夏馥,有两种意思,第一表示夏天馥郁的馨香;第二表示一种变化(夏馥其实是一个古代的人名,因其颇有才学而又不愿为官经常易容变换,后来被引申为变化),我想此处的“满身夏馥”,应该属于后者,就是变化。
吃水,浸在水中。在这里,对于根来说,就是深深地扎进土壤饱饱地喝水,对于两情相悦的人(蛇)来说,就是……儿童不宜了。

总的来说,只要不看题目,四节文本中就会有一定的层次感了:春天来了,植物——动物——人类,都是如何的反应。
当然,对于这首诗来说,有些地方有点重复的累赘,比如“乐清的春天只有几天(很短暂不行吗?)、暖水、水映、吃水等”;有些地方却过于粗糙,有点含糊不清,比如开头的“她”,因为你的题目是“蛇”,但读来却感觉“她”又似乎指的是“土地”,这就在视角上给人以错觉;尤其是最后一节,一个“纵使)把人的心提在半空,到读完最后一个字也没有下来,感觉心口被什么堵住了,并且,最后一节也太隐藏,只有从第一节中才能让人猜想可能是第一场春雨到来了,这样一来,就给人一种跳跃过大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神兄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客无剑 于 2012-7-17 15:28 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2 11: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