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72|回复: 4

这首诗非常神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5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施施然,怎么能写出这种诗》,评施施然《南海》
《很多诗人都耽心读者的智商》,评蓑衣卧月《我必须与蚂蚱休戚与共》
《诗歌审美中的共同性》,评一贯河《童话》
《多情人都把爱情给了谁》,评拿云《遇见》
《浪漫主义诗作宏大、开阔》,评蓝天李梦 《干旱》
《<光脚女人>是谁写的》,评某某《光脚女人》
《如果是个假设词》,评艾婉儿《如果可以选择》
《这种平缓语气,在诗中十分特别》,评还叫悟空《当一只秃鹫老去》
《这首诗太神奇了》,评金铃子《水 鬼》
《抒情诗,容易混淆男女诗人性别》,评兰亭 《钢琴上的雨滴》
《善于想象的诗就这一点好》,评颜非《蓼花路》
《把诗性当作第一要务,切记》,评蓝莲花《失眠》

南海
◎施施然

世人都在赞美你无尽的风情而我,独爱你游子一样疲惫不堪的心我愿换上戎装,和你一起撕下礼崩乐坏的纱衣!当有一天风云突然涌进你的窗口

2012-7-15

我的民国
http://blog.sina.com.cn/lurushi


    施施然这首诗也是一首体积小容量大的诗。有一瞬间,她怎么能写出这种诗来?皆因,此诗非常紧凑,特别是尾句,与前五句一样,都是环环相扣且语言的艺术性很高的诗,紧扣主题,突然转折,一句诗当十句诗用,勾连循环,形成一个风雨不透的艺术体,短小精悍,少任何一句也不行。而尾句的运用,更是说明了许多事体,有统摄三军提纲挈领突然而至的作用。


我必须与蚂蚱休戚与共

◎  蓑衣卧月

                     
这时候想起蚂蚱
一股凉意从背后袭来

这时候想起蚂蚱
我大汗淋漓

用多少汗水能填平
额上的皱纹

我必须抱紧蚂蚱的大腿
与它休戚与共

源文档 <</span>http://q.blog.sina.com.cn/zws13987471478/blogfile/50af6c8401012adf&dpc=1>



    感慨无限,大部分诗人都耽心读者的智商,看不懂自己的作品。而蓑衣卧月却反其意,用一只蚂蚱来代替童年,好像是初读时觉得很生分,觉得摸不着头脑,觉得突兀。但仔细审视后,当明白这个意象的所指原来如此,这时,你心里不由的有诗谜被自己攻破后的愉悦,你觉得很高兴。你觉得这种能看出究竟的意象,实际是读者的一种享受。
    这里能看出究竟的关键词是:额上的皱纹。这让读者似乎恍然大悟。
    一首诗是个整体,关键词是一下子就能说破实质,起到点化的作用,十分重要。这首诗若没有这句点化,那就费解了。
    同时,你还是惊诧蓑衣卧月不怕读者看不懂的胆大,和选择意象的功底。你感到,每天看几百首诗歌,看了这么多天,才碰见了这一首,这让你惊诧莫名,这让你珍惜起来,你努力搜索着回忆,你给蓑衣卧月写过评没有?


童话

                                         作者:一贯河

                                       沿着扭曲的天空
                                       小鸟艰难地寻找着飞翔的动力

                                       在失真的土壤里
                                       蚯蚓不甘心地翻种着
                                       诚实的种子

                                       而服着  美丽的徭役的
                                       蚂蚁们  则在一座荣光的
                                       监狱里  虚构着一块有阳光
                                       和自由空气的  乐土  

                                       http://blog.sina.com.cn/u/1299414827

     出奇、出新的地方是,在悖论中求得美。这种悖论虽然说不算我们日常诗写中的常态,但毕竟鲜闻寡见。尤其又在诗写的三段式中,所占的位置及焦点又都是很主要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这首诗的美就体现在这一连串的悖论与反转中。
    人的心理直觉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就是说,虽然你假定了这首诗有一种悖论美,但真正引发了你甚至是大众心理共鸣的却不是这。它是一首诗予你的整体抑或是模糊印象,这种印象有时说得清有时又说不清,但大众又都认可它,并且马上可以定论:这是首好诗。
    因为,人的心理直觉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你歪好有些差池,人们都能感觉出来。同理,你哪一方面有些长处,人们也能感觉出来,并且能一致认定,得到喜爱。
    那么,这首诗得到大众认可的,可能就是诗的--从形态上讲,可能是一种隐隐约约的长方形。从美学这方面来讲,可能就是一种温润美,抑或还有一种理性美,这种理性美还有一种哲理的味道,那怕很淡很淡,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谈。


文/那云


《遇见》

远远的,一朵云
拖着风
还是被风拖动

我遇见你时
你正专注地望着那湖
湖中,那朵云正在游动
我说:很美啊!你转过身
那朵云已无影无踪

只有眼睛留下来
一直等着
你身后的那个云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8e512401014qjg.html


别忘了先人们所留下的成语:诗情画意。你不觉得这四个字很适合这首诗吗?
这首诗给人的朦胧的印象:一个在湖边站立的人。可能会在你心里长久不动。
要命的是,这种明写风云却暗喻人的擦肩而过的象征手法,有一种美,即自然界的一种美和喻义的美,这双层美,给人一种淳厚的感觉。
这是我们得到的主要印象。
但是,如果你仅仅得到这种印象,不能说你不对,只能说你只对了一半。事情远远没有完。
原来,诗中的我已开始进入诗里。而那个站着眺望的人却视而不见。
“我”心里是很感伤的。因为那个人还在等着擦肩而过的那片云影。
这是诗人的不写而写告诉我的,她不用明说,她只让你自己醒悟她的感伤。
这是诗人那云比别人的擦肩而过更高明的一种写法,不只是对一个人的擦肩而过,而很显然是对两个人的擦肩而过,或者是对真正爱他的人视而不见。
那云诗的诗情画意更深远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小女子的悲伤!


◎干旱


蓝天李梦

大地,又裂开了
一道伤口

那滴雨,那滴医治伤口的药水
怎么还不落下
那片云,那片清洗伤口的药棉
怎么还不落下
一个男人摊开双臂,双膝跪地:
砸下来吧,把我一同砸进大地的伤口
我毫无怨言……
他,一根根竖起的黑头发。仿佛
大地上唯一的一蓬青草
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yu4461158


   浪漫主义写法,浪漫主义写法是用想象中的抽象主义,高度概括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去芜存精,直指核心,不掺杂粗细枝叶,有一种民间文学一般的美。但又区别于民间文学这种美,虽然看起来两者很接近。但民间文学是从事物中生发出来的,而不象浪漫主义,是在虚空中或抽象中概括出来的,这是根本的区别。而这首诗中的那个男人,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男人,而是代表了天地人中的一分子。
    浪漫主义诗作宏大、开阔、意境深远,有一种气势上的力量,是那些现实主义的实打实比不上的。
    浪漫主义诗歌有一种神话的味道。这种神话的味道,实际就是民间文学的味道。


《光脚女人》

为安抚一片海,她将自己捆绑从器官到故乡,依次融入黑色厮守绝处逢生里,潮水怒吼的亮堂此时,她应该坚决低头把红妆褪至灯塔右边

素面,她摘下一支簪蘸火裹紧旗袍,暴露了身份冰冷,冰冷潮水在夜间吞噬举起的手她绝不是你想象的女子为一支烟狂奔太阳

你要焦灼手腕上,刺青就要开出漫长的冬天黑暗里,她没有消失潮水怒吼的方向她已经朝着人群,一步一步折回来那一点红,穿过海岸和心脏,跳进了血色夕阳她,不再爱你海水吃掉夕阳前她已经先解决了自己。


    这也是一首浪漫主义诗作,很好。
    如果说上述一首浪漫主义诗作的打底色是朴实的话,我们应知,在我们欣赏者的心仪中,纯朴的诗风也是读者十分爱见的,那种土色土香的温文尔雅,那种朴素无华的温润老到,自会生出一种让我们言说不清的美,这种言说不清的美已深入我们的骨髓。
    那么这首诗的打底色则与上述的朴实相反,而是显得很洋气,这是与《干旱》那首诗不同的地方。
    另外还有一处与《干旱》那首诗也不同,就是该诗行文中,似乎非常内敛,但又有一种掌控全局中的游刃有余,白话就是“收支平衡”。
   还有一处就是行文中不说其它,直抵中心。
    两首诗两种风格!

如果可以选择

◎艾婉儿

如果可以选择要做一棵植物,一棵树,一株小草生长在深山老林谁也不爱,谁也不恨在雨水里感受滋润,在阳光里体会明媚迎着风随意扭动腰肢

如果可以选择与其他的树或小草保持固定的距离不靠近,不远离谈谈天,说说地安静地活着,安静地死去
http://blog.sina.com.cn/letuslovenow


    “如果”是个假设词,它的潜台词是什么呢?诚如我上周所写文章的标题;到陌生的地方。实际它们都是让一个现象,掩饰另一个现象。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恶劣环境,让他们不由的假设。实际从诗歌艺术这方面来讲,这样写,间接的控诉了这个社会,不失为一个巧妙的很艺术化的手法,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这首诗的结尾部分,在假设的情况下,诗人还说出这样的话: 谈谈天,说说地/安静地活着,安静地死去。可见现实生活对我们诗人的伤害,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有多么悲凉!
    这就是艺术啊!在假设中讲出这样的话,看着是假设,实际是现实生活对假设心情的一种折射。也就是说,假设中是这种心情,在现实环境中已经不堪忍受。
    看到这里时,我感到十分难过。

《当一只秃鹫老去》
  
  还叫悟空
  
  当一只秃鹫老去,有谁知道它的踪迹
  在一个黄昏,透过一扇沾满
  雨痕的窗户,我看到一茎羽毛
  轻轻飘落在窗台上——
  那时候,恰卜恰小城外的
  卡拉诺日山上,有几只羊
  正迷失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中
  那时候,我已经抽完了
  一天当中的第二包香烟
  天完全黑下来,还有四个多小时
  我还得混在跳锅庄的
  藏人中间,装模作样地舞上大半天
  此前,你托央金拉姆
  转告我:卡拉诺日山后的雪就要化尽了
  
http://blog.sina.com.cn/u/1617306093

    迷人的平缓语气,仿佛是诗作者对题材驾驭的游刃有余和自信,但读者对这种语气的感觉却是:让人心里猛的一沉,随即即是惊艳,有无上荣光扩大的感觉,所激起的涟漪不小,深知这种泰然自若语气的魅力,有强大的征服人心的力量,谁读谁被征服,也不知怎么了。
    另外,以叙事为主抒情相辅,整首诗的景深里显示的是一种曲折叙事美,原因我想可能是除了对其它事物的描写外,还夹杂了对自己行踪的临摹,故而得到了这种奇异的感觉吧。总之作者这种忽左忽右的灵动与冷静叙事,使诗一点也不呆板,相反使人十分喜爱。
    特别是这种语气的魅力,尤甚。这种语气的魅力和美,已上升到诗中所有的美中第一的位置。

《水 鬼》

金铃子

一个男人,在水鬼回荡的回水沱从河东飘到河西他抱紧我的桃花红心木把声音低了一低:嗳,表妹,你还好么?我突然流泪突然抓住两岸秀美的江山我要拖个人下水,找个替身已不可能

哥哥,请回!我不要紧的要紧的是你那一身端正的长衫打湿了

    现实主义在浪漫中踅摸一圈,便生发出浪漫主义,我们完全可以无厘头假设,作者不作说明。而这一切只是作者的主观遐想,盖因爱之深,是作者的白日梦,难道这样写,不可以吗?
    完全可以,充分信服读者的智商。读者在这种没头没脑的氛围中,自会想到这一层,这省却了多少铺垫陈述啊,而且还延伸出一种神秘美,但它的弊端也显而易见,譬如诗中的“把声音低了一低:嗳,表妹,你还好么?”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陈先发的诗,这,多少降低了这首诗的品位。不如自己来创造,让别人模仿。
    另外,利用自己的主观意识成诗,除了奇异、神幻、迷离、神奇以外,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艺术化的表现,本质就是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折射。而且更有力,更深入,更能引人联想。这种联想再返过来,更加使诗歌艺术像诗歌艺术。
    要紧的是,作者在这种百忙之中,忙里偷闲,还不忘在诗歌中刻画人物形象,例如诗的结尾:“要紧的是你那一身端正的长衫”。这是提醒读者,这个人物是个端正的人。当然,要紧的是,读者照样会心领神会。
    -----------
   有一处昨天忘记写了,现在弥补过来。就是诗中的:"我突然流泪/突然抓住两岸秀美的江山"。觉得非常神奇,有一种阔大、
令人轰鸣的感觉。我觉得金铃子这种诗思,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敢于打擦边球,极俱艺术性,这好比是数学中的同类项,
玩的是心跳,玩的是含沙射影,选的是经过影射的东西。来说明一部分的实质,语言的艺术功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譬
如这样说:我突然流泪/突然抓住你的两条胳臂。它哪有这样更形而上啊!
两年前我曾评过金铃子的诗,说她诗里有股气,现在这首诗也有气。

钢琴上的雨滴

■兰亭

在钢琴上玩弄雨滴的人,你弹奏的雨滴
已经击碎我的幸福。我的泪水在你手指上流淌
为你换来了世人多少掌声

生命到了最后,会美到惨白
我已无力爱你,我的琴键早已结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80502b0102dz5f.html


    众多的抒情诗没有一个格外的调子,众多的抒情诗像是一个人写的。你们发现没有,虽然国内的抒情诗整体性质量有所提高,但似乎诗人们的力气已经使尽了。只有极个别诗人在往自己的个性化上发展,例如笑嫣雨的抒情诗嫁接了唐诗宋词元素,正往豪放雄壮的诗路上飞奔。其余的我只有叹惋的份儿。
    但藏心这个诗人我也必须讲讲,印象中藏心这个诗人也不怎么样,但自从藏心这个网名改为兰亭以后,我发觉这个诗人有了自己的路子,进步奇快。
    以这首诗为例吧:前三行与众多抒情诗诗人的抒情诗没有什么区别,简直是男女相混,不分伯仲,一个模式。但后两行,就显出兰亭的格外与特色来。原来,兰亭在自己的诗中揉进了哲理性因素,并且不是个别现象,哲理性本来就与诗歌是亲戚关系,两者互为依靠,常常是诗歌因哲理性而争辉。这样一来,兰亭这批小巧玲珑的诗,就时常见到哲理性在里面闪烁发光。显出与其它抒情诗的大不同来。
    跳出来吧,跳出大众化这种模式,哪怕你稍稍与大众化不同,别让把你的名字去掉后,读者看不出这首诗究竟是谁写的。抒情诗就这一点不好,它往往混淆男女诗人的性别,极容易写出一样情调的抒情诗来,即男性诗人女性化。再一个,千万别注重抒情诗的文采斐然,因为,文采是一个低端概念,只注意这不够。总之,千万别与大众的诗相同,虽然这一点很难。
    多揣摩揣摩大诗人是怎样抒情,看看格外在什么地方,也是一条路子。


《蓼花路》


颜非


它应该开满了花
应该有手艺人从那里经过
等着它开谢
又等它结满了籽
然后收集起来
在一个春日里做蓼花糖
其实我一直在那里
等着一个扎蓼花辫的女孩
从眼前走过。其实
那里再没有流水
再没有蓼花,可我还在等
等她走过来说:
“手艺人带我走吧
我的裙子开遍了
蓼花。”那时
我会从酒醉里醒来
又恍若没有醒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u/1270135785


    叙事的东西就这一点好,它能不自觉的制造效果,制造循环往复或迂回中给人的心理印迹,这种心理印迹非常美妙,是叙事中的波折敲击你心灵的结果,是你的心灵经受多次的震颤的结果。这种结果的东西只有叙事能带给你,越是千回百折循环往复,越能在你心里留下印迹。因此,当你的诗读完后,你得到的是一种言说不清的美,这种美仿佛是淋淋漓漓 ,暗合了你心中所受震颤的次数。而不是只有一下子的那种美。
    迂回,是艺术的真谛。反过来说,是这首诗的主人公善于想象。


失眠

文/蓝莲花

那个夏天
她两眼枯涩,整夜整夜失眠
很多次,走出庭院
坐在树林边,听风吹动木棉
天,热得像一个闷罐
风,纹丝不动

忽然,她听到晴雯来到后院
“咯咯咯”纵声大笑
随后就开始疯狂地撕扇子
“刺啦”一声,又“刺啦”一声
一声一声将她的心
撕成碎片

沉沉暗夜,顿时
亮如白昼

2012-7-19


诗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mi8288

    谁也没有规定,诗思不让你借鉴叙事艺术。你可以自写,也可以他写,但白日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就是想象,也是在说:符合生活逻辑。别说没有情节可以想象情节,没有故事可以想象故事了。这样的好处是,比一般诗生动,不至于让人读过后好比于浮光掠影,何乐而不为呢?充分享受这种叙事艺术的一惊一乍。
    实际诗歌所表现出的东西实在是个大杂烩,这里只要把诗性当作第一要务即可,切记。
    若把诗性当作第一要务,这首诗歌可能就改样了。
    或者,在保证诗性的前提下,第一段不要写得太直白,神秘一点,朦胧一点。
发表于 2012-10-5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提,这几个用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受益。问好西翔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7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学习。问好西翔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9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4 2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