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扁舟一叶

班门弄斧了:说说这些春天的小铲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朵拉 于 2012-11-19 23:42 发表
还有这么一帖,学习交流真好


请朵拉指教,哈,朵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一叶 于 2012-11-19 17:11 发表
一羽飞龙。

《她有一把春天的小铲子》
每拍一铲土
对他的思念更添一寸
清明,是她心头一把小铲子

这个有些意思。虽然短短几句,但是看出来也是下了一番心思的。从动到静,都顺着一根线:“思念”,一铲一铲的添加思念,读着叫人徒增伤感哈。
这首主要是收的太快。或许是一羽可以想打造短句。但是,我以为短句,小诗更难把握,弄不好就会产生断裂感。
就这首,我感觉主要是时间界定“清明”,这块出了问题。

飞龙见笑。

1 我来补充为什么”清明”出了问题──因为把诗题和诗文第3行一结合起来,整个春天就等同了清明,这是不太应该犯的界定错误,毕竟清明只是春天六个节气中的其一而已,其它还有立春,春分,惊鸷,雨水,谷雨
2 先不说前两行平直毫无诗味的问题,也不说究竟作者为何拍土铲土,是种花,埋他,修房,扫墓呢?就说这第三行吧,这样的譬喻修辞格简直是给作者自己添堵,因为在诗的第一行时分明铲子这个实物便已出现,它被拿来拍土铲土,是货真价实的铲子,可是到了第三行铲子又被虚化成了心头的铲子(清明),那么诗题说她有“一把”春天的小铲子,指的到底是实物那把,还是心头那把呢?谁能回答我

白世纪 读记
2012/11/20于桃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一叶 于 2012-11-19 17:26 发表
诸葛。

《她有一把春天的小铲子》
她拉扯了八个子女
在最困苦的岁月最寒冷的冬天
少有挨饿受冻
她说上天给了她一把春天的小铲子
一切幸福和美丽全靠它

她一双勤劳的手
种地挖野菜攒粮食,缝补浆洗操持家务
给儿子补充体力,为女儿添置新衣
扶助年迈的公婆病弱的丈夫
她一直是家人的依靠

日子好过了,公婆相继离世
子女们长大也大都成家
小女儿在她病榻前订了婚
在她走的时候有个小小的遗憾就是
最小的儿子高中尚未毕业

我是她第三个女婿
二月花朝迎亲日
我见到她最春天般笑脸
她说她会将那把春天的小铲子
交给她的三女儿

诸葛2012.11.19

诸葛这个最大的亮点是:把小铲子转化为了一位伟大母亲的爱,这是中国母亲的缩影。这样勤劳,勇敢,朴实的母亲值得我们尊敬。
如果单从叙事诗的意义上来讲,这首略显粗糙,只是个梗概,在情节的开挖上还不够。其中有些句子还显得散乱。就语言上来讲,我觉得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多锤炼些更好。


1 很多诗友都将有一把春天的小铲子写的很负面,诸葛这首是难得见到的积极向上作品,确实应该称赞一个
2 除了以上这点,大概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像篇散文,而且文笔有待磨练,写诗呀又不是在向领导自白交待,不必那么一五一十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说第一行吧,母亲的伟大不在于她拉扯大十八个,八个,或甚至只是一个子女,读者也绝不会在乎几个,如果作者根本没打算以排比一一列出八个子女的“故事”,这行根本就可以删了
整个第一二节如果让我修改,我大概会砍到剩没几行
在最寒冷的季节,最困苦的岁月
上天给了她一把春天的小铲子
用母爱种地挖野菜攒粮食
和一双勤劳的手
缝补希望
浆洗美丽
操持一家人一辈子幸福的依靠


(以上修改只是随便示范,做为说明而已哈)
白世纪 读记
2012/11/20于桃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一叶 于 2012-11-19 23:35 发表
1314。

《她有一把春天的小铲子》
1
下雨啦,小屋子晃啊晃
一些花朵就要被淹啦
她没管,她拉开窗户,让进来更多的风
她又跑到外面,远远地看着
说:去吧

去吧
她抱紧了他
小屋子晃啊晃。一些花盆
被她 ...

挺感人的!这首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一叶 于 2012-11-19 18:41 发表
阿四。

《她有一把春天的小铲子》
在春天,挖个坑
栽种一棵小树苗
然后培土浇水
多么细致
多么小心翼翼
这一举一动
让我想起她那刚刚过世的婴儿
当时她也是这么细致
这么小心翼翼

自己手里有一把小铲子
多好

2012.11.18

不难看出,阿四的表现力很好。通过细节的描述深化了内在的诗意主题。这一点阿四做到了,句子虽然不新鲜,但是,细读她的张力还是客观存在的。
最后,作者作为主体出场,用意了然。但应不应该,值得商榷。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个毛病。


1 阿四这个其实没什么内容,停留在表面,估计是最近忙,抽空硬挤出来的,一叶不敢用力拍砖,反而浮夸了点喔
2 栽种一棵小树苗代表的是培育新的生命,怎么好好地竟去想起她刚刚过世的婴儿呢?尤其在这种情境下语意不明,前面的挖坑铲土容易让人联想到她也是这样埋葬她的婴儿,请问在中国大陆,一个母亲真地是这样就地掩埋自己的死婴的吗?我不太相信
3 还有更糟的,作者居然还在想起人家刚刚过世的婴儿之后,紧接着就来了那么一句“自己手里有一把小铲子多好”,哦,My God ,我一口早餐剎那间全喷了出来

白世纪 读记
2012/11/20于桃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一叶 于 2012-11-19 23:46 发表
张亚林。

《她有一把春天的小铲子》
所有的雪花尽被阻止
只让进她一个
浑身结冰的人

小草挤成绿色通道
燕子衔去她的沉闷
一群桃花围过来
羞赧地说着
征途的泥泞

她静静答道
——小铲子
她会说出这 ...

谢谢!我在这首诗里,有点“微”讽刺!
“雪花”“浑身结冰的人”其实是一路人,是需要温暖的对象。但在春天的授意下,只放进她一人……她是春天的所需要的……就像某个医院要救治一个重病的人……免费……为什么?春天有他的考虑,因为她终于说出春天想要的……社会中,多少春风一样的机构,沽名钓誉!所以我在结尾说,这是大好的季节……手无寸铁,多么无辜!手有寸铁,正好为我所用……她是春天所要的好人,她已病入膏肓,仿佛……再次感谢!握手!多批,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整的好。推荐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有一把春天的小铲子》

春燕呢喃 叼一粒青泥
一位女子梳流云 画陋室
行走在来世与今生的春泥之上
有花在盛开

筑下堡垒 窃窃私语
银丝 褶皱还有一双布满老茧的手
在一铲一铲时光中 折满纸鹤
与春燕双飞

给俺评一下下呗,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评写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1-20 10:01 发表
这个整的好。推荐精华

我也推,都很用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世纪 于 2012-11-20 08:23 发表

1 我来补充为什么”清明”出了问题──因为把诗题和诗文第3行一结合起来,整个春天就等同了清明,这是不太应该犯的界定错误,毕竟清明只是春天六个节气中的其一而已,其它还有立春,春分,惊鸷,雨水,谷雨
2  ...


关于虚实的问题,我觉得,还在于作者自己的把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世纪 于 2012-11-20 08:38 发表


1 很多诗友都将有一把春天的小铲子写的很负面,诸葛这首是难得见到的积极向上作品,确实应该称赞一个
2 除了以上这点,大概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像篇散文,而且文笔有待磨练,写诗呀又不是在向领导自白交待, ...


白班用心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亚林 于 2012-11-20 09:10 发表

谢谢!我在这首诗里,有点“微”讽刺!
“雪花”“浑身结冰的人”其实是一路人,是需要温暖的对象。但在春天的授意下,只放进她一人……她是春天的所需要的……就像某个医院要救治一个重病的人……免费……为什么 ...


嗯,这是亚林的原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1-20 10:01 发表
这个整的好。推荐精华


大叔,玩过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叫什么事。

《她有一把春天的小铲子》

春燕呢喃 叼一粒青泥
一位女子梳流云 画陋室
行走在来世与今生的春泥之上
有花在盛开

筑下堡垒 窃窃私语
银丝 褶皱还有一双布满老茧的手
在一铲一铲时光中 折满纸鹤
与春燕双飞

前一节几个画面组合的还好,尤其第三句转的不错。如果细说,我感到“春泥之上”用得不好,在内在的音韵上既显得突兀,又和前面的青泥显得反复。“有花在盛开”读下来,似乎过干,有些气短。
后一节,我感到和前一节虽然有联系,整体书好像散了些,银丝,褶皱,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是指前面那个梳流云,画陋室的女子吗?这一点,不解。
问好什么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07: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