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664|回复: 25

【诗讨论:默温《冰河上的脚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6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冰河上的脚印》


一年四季
风从峡谷里吹出来
磨亮万物
脚印就冻在那里,永远
向上指进寒冷
与我今天的脚印相似

昨夜,有人
在烛光上走动,走动
匆匆地赶着
痛苦之路
很久以后,我才听见那回声
与我的联在一起,消失

我凝望山坡,寻找一块黑斑
最近在这里
我的双手像盲人
在熔蜡上移动
终于,一个接着一个
他们走进自己的季节
我的骨骼面面相对,试图想起
一个问题

当我观望时,万物静止
但这里,幽黑的树林
是一场大战的墓地
我转过身
听见越来越多的名字
离开树皮,向北飞去



(西蒙译)
发表于 2012-11-2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快说,让大家讨论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默温是超现实主义大师:

在理论上,超现实主义提出了一套文学主张。它的理论依据来自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和关于梦的阐释。超现实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要在人的复杂性后面发现它的统一;现实的表面不足于反映实现本身;超于现实之上存在着“某种组合形式”,这种形式能达到事物的本质。这种形式之一是潜意识,另一种就是梦。潜意识,反映了人的灵魂和世界的内在秘密;表达了潜意识,才能达到人对自己的完全意识,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动因。梦,把人秘而不宣的东西完全剥露出来,既显示了过去和现在,也预知着未来。
  超现实主义者极端强调人的内在意识的重要性反映了他们对外在世界的一种厌倦情绪。他们自我标榜是“精神的反叛者”,并要以他们的作品去实现这场“血腥的革命”。否定西方文明,中止人们的现存关系。所以,他们的言论既有不满现实的一面,又深深打上了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烙印。


大家来讨论。
超现实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6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 支持而已仅此!然后看、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6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1-26 15:26 发表
默温是超现实主义大师:

在理论上,超现实主义提出了一套文学主张。它的理论依据来自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和关于梦的阐释。超现实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要在人的复杂性后面发现它的统一;现实的表面不足于反映实现本身 ...

超现实主义,我一会去百度查查,看看是啥意思。
“潜意识”是我们常说的“下意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好好查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6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1-26 15:42 发表


恩,好好查查

嗯。查到了这么几句“事实上,超现实主义早在1966年伴随安德尔·布雷登的逝世而消逝,之后“超现实主义”一再被滥用和误用,被冠以“新超现实主义”和“新立体主义”之名,实在有些可怕”

那我就先看着吧。看看大家说的“超现实主义”到底是个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现实主义早在1966年伴随安德尔·布雷登的逝世而消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6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1-26 15:59 发表
超现实主义早在1966年伴随安德尔·布雷登的逝世而消逝

嗯。从百度上考过来的。我没打一个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现实主义只是对一种艺术手法的归纳,主义并无大的意义,而在于艺术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主义有多伟大,要看社会的最终模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6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1-26 16:06 发表
超现实主义只是对一种艺术手法的归纳,主义并无大的意义,而在于艺术的效果。

问题在于。当人们说“超现实”的时候,是否就是“超现实”。或者他们所说的“超现实”是否就是人们理解的“超现实”。交流必须基于相同的概念才能交流起来。
百度在解释“超现实”的时候,用到了“下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很多人对此的理解是不同的。比如:我认为,下意识也是一种思维。只不过它不是大脑的思维,而是细胞本身的思维。简单说,就是一枚石子飞过来的时候你并没有看到,但你会躲。现实中恰恰就是无论是怎样的境况下,石子直接击中眼球的事件是很少发生的。更多的是击中眼眶。那么。其实除了眼睛的物理光学感知外,事实上眼睛周围的细胞也具有感知能力。并在没时间将这种感之告知大脑的情况下,做出了规避动作。因此,我认为下意识和人们所说的无意识其实都是正常的意识。只是人们认识的程度或接受的程度不同而已。
在这种认识程度跨幅较大的情况下,我一般都是听别人来说,先弄明白他们谈论中运用的每一个词汇的概念究竟是怎样的。否则交流很难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简单的认为:诗歌离不开意识的流动性和想象力的奔驰,而创意是关键,结构的建设和组织中能不能产生张力和舒展性是艺术的核心。无论什么技巧(没有技巧是不行的,有的时候它们很隐蔽),阅读的效果是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6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1-26 16:39 发表
其实,我简单的认为:诗歌离不开意识的流动性和想象力的奔驰,而创意是关键,结构的建设和组织中能不能产生张力和舒展性是艺术的核心。无论什么技巧(没有技巧是不行的,有的时候它们很隐蔽),阅读的效果是关键。

问题就在于人们谈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他们的概念是不一致的。你先规避了文体是否是诗歌,然后开始谈论诗歌。而有人谈论的问题却是什么样的文体是诗歌。于是就谁也谈不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诗歌而言,它的文本首先是诗的,是写诗的人参与的,这是前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05: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