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了无痕迹 于 2012-11-27 20:07 发表 悖论,关键的时候大哥从来不说真话的。。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11-27 09:06 发表 桃花源 走十里地 过六七座桥 东望西看无一人 荞麦青青 豆荚茵茵 叶尖上的阳光晃来晃去 一团白雾 又一团白雾 一声犬吠 又一声犬吠 走过的田垄回头看不清 遇见的哑巴 和瞎子指指戳戳 说到村野说到绝境 不外乎就是这样
原帖由 白世纪 于 2012-11-27 21:02 发表 而太白兄写诗最大的毛病在,常常一半以上文本都耗在大片大片地描摩背景的铺陈上,表面上古典文学底蕴高,实际上却是散文化路子根深蒂固 这就是我观察了这些日子来的心得,提供给太白兄参考,更希望其它有这情形的诗友们也多多想想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1-27 16:50 发表 我认为,应该将“无一人”进行到底为最好哈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11-27 19:57 发表 首先问好各位! 回阳光:完全的空无一人并无不可。问题是那不是目标。 回朵拉:并不矛盾。瞎子拄拐杖,哑巴好指点。而且语句的意思也并不是说哑巴碰见了瞎子。况且正如了无痕迹说的,也不能但从字面读。
原帖由 白世纪 于 2012-11-27 21:02 发表 遇见的哑巴 和瞎子指指戳戳 说到村野说到绝境 不外乎就是这样 喜欢这里! 1 古人的长度基本单位是尺,五尺为一步,三百步为一里。汉代一里为三百六十步,每步六尺,每尺合0.231米,一里约合500米。此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05: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