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745|回复: 46

读太白酒桶《原野一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9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约是两年半以前开始接触到太白酒桶先生的诗,零零星星的。今年年初,酒桶常驻诗歌报,写作上也很勤奋,才得于阅读到更多的酒桶诗作。酒桶的诗,格式上分两种,一种是词体诗,另一种是火车体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说清楚却不容易,因为酒桶诗吸收了太多的东西。在酒桶诗中,直接的抒情是最少见的,只能偶尔看到那么一两句,有时也会采用工笔,白描,但相对较少。最常见的是写意,小写意,大写意。酒桶诗既有唐诗的意境美,也有宋词的秀气,还有元曲的油气,还有艳气,甚至还冷不丁来点俗气。他自己说写诗不重形式,但我觉得他是个形式主义者,当然,不是那种玩极端形式的,最好的证明就是他现在玩的四行一拍,此外,他的词体诗(横排诗)也是一种形式,火车体的依节奏和气息来分行也是一种形式。其实初级的形式主义是好的,因诗本身就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文字语言的特殊形式。新诗即使破除了旧体诗词的种种表达形式,但无形式本身也是一种形式。
    目前为止,在我所读到新诗中,太白酒桶的诗是最容易辨认的,酒桶诗好看,好认,这源于酒桶诗的装饰效果,类似于青绿山水中的金碧山水画,一方面是酒桶诗措辞中的文雅和舒展,另一方面是酒桶诗一放一收的勾勒方法所造成的牵引效果。
    金碧山水是青绿山水的一个分支,以青色和绿色为主调色,画面上常常铺展大面积的青和绿,不以皴法来表现山水细节,又用金边在大块的青绿之上勾勒山水轮廓,从而描绘出富丽堂皇的具有装饰性的视角效果。
酒桶诗介乎于好懂与不好懂之间,好懂的方面是,他很少故弄玄虚,跳跃也不算不着边际,措辞也不怪异,最多是复活一些旧词而已。不好懂的是他的写意部分,需要相当的默契才能神会,这也是写意诗的特点。
    诗人写诗,一般是这样的,早期的诗比较容易读,中期的诗会令读者感觉到阅读压力,后期的诗可能就很难进入了(当然也有返璞归真的例外)。这是为什么呢?是语言的变化?还是思维的复杂化?表现手法难度化?还是形形色色的神秘化?不得而知。作为赏读者,有的诗可能很好进入,很好切近,有的诗则只能尽量切近,很难说完全掌握诗的脉搏。从文字上来讲,相对成熟的诗作既有利于进入的好处,也有不利于进入的障碍,成熟的诗相对会比较完整,比较值得信赖,但拐弯抹角也相对比较多,诗人总是想施展自己丰富的表现手段,总是处处埋伏,如果读者不是很了解诗人,那么要想切近诗意,无异于重新创作一首诗那么难。
    进入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最基本的从字面意思去进入,再如说从意象和意象群去进入,又如从形式去进入,可以说,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害处,因为我觉得太白酒桶先生是个初级的形式主义者,所以就从形式入手,去走进太白酒桶的这组诗,会不会靠得更贴近些。
    十一首酒桶诗中,基本都可以当作画来看,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山水诗。也就是说,作者所描绘的水石云树,都刻意的着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这就好比金碧山水,山水原本是混沌不清的,作者用“神思”这条金线在大块的青绿上勾勒牵引。强行表达出诗中的写意成分。因为作者的笔触富丽而又坚定,所以,读者又心甘情愿的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实际上,作者也没有令读者失望,作者的而且确已经把读者带入了胜景之中。
现在来找出十一首诗中的各个成分。

    山水成分的有,云,树,叶子,火焰,天空,枯木,峰顶,烟,湖水,日,草丛,鸟群,海水,平原,山岗,河流,阳光,草尖,浮日,远山,秋雨,蜂群,百雀,雀鸟,落叶,山脚,青冢,湖泊,小麻雀,小斑鸠,小鸽子。晒坝,田埂,垣上。

    色彩部分有,黑墨,绿,绿云,火焰,绿色,青烟,黄云,赤日,白头

    形式主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识的形式主义,一种是无意识的形式主义。有意识的,也就是刻意安排的,无意识的是自然形成的。有意识的形式主义比如,铜像,为什么铜像的塑造要比人高大?这种形式的选择当然是有其表现作用的,比如伟人的铜像,通常要超出几倍的人体比例,这是为了烘托人物的伟岸。而无意识形式主义的诗在写出来之后,为什么会是两段的,为什么是十句?为什么只有一段,为什么又是六句的?应该说,无形式主义者,形式不会左右他的写作,但是,当一首诗完成以后,自然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并且这个形式是固定不变的。变了,就很有可能损伤诗的完整性和表现力了。
    我常常会带着这样一个疑问去读太白酒桶的诗,就是,他所描绘的山山水水,舟楫云松,江河湖泊等等是实景吗?比如说《原野》,这个原野是实有的还是虚有的呢?比如说《晚霞中的庙宇》,这个庙宇是形而上的吗?还是烟雾缭绕的?这个答案在酒桶诗里是寻不出来的,可能是,可能不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总之是在确定和不确定之间。因为酒桶诗的山水总是和勾勒结合在一起描写,他一边告诉你天上飘着两朵云,然后又接着告诉你,这个云不像云。他一边告诉你山里有座庙,接着又告诉你一块腐朽的树干。
    如果以上所列的‘云,树,叶子,火焰,天空,枯木’不是实像,那就应该是意象,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有可能错了,我觉得酒桶诗中的‘云,树,叶子,火焰,天空,枯木’是可实可虚的,也就是说,他是在实景中演化,而演化的过程不脱离景。因此,读酒桶诗你就会体会到作者在思和景之间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去,一会儿又出来,出来后又进去,进去后又出来,甚至诗已结束,还闹不明白,他到底是在山水之外的还是在山水之中的。
    这样分析过后,我们就可以把作者的写作形式推断出来。比如《湖山在望》这首诗。
    从题目看,这本身就是一首诗了,湖山在望,正是欣喜之时。在这样一个已经诗意十足的诗题里还能做什么文章呢?来看诗的内容。

    如果没有云,没有一面绿色的圆镜子,那么峰顶的青烟,谁也留不住。
而噙在你眼底的湖水,正好刚刚可以溢出。

    从内容看,作者根本没有悉心去描绘一个湖山在望的境况,而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组拼。先是云,后是绿镜子,然后是青烟(人烟),然后是抒情。这明显不是一幅画,因为画面被分割了,但这幅画又是完整的,天空中有白云,白云下是青山,山上冒着青烟,山间有一面湖。我的观点是,这幅画是无意形成的,当然不排除作者心里面有一幅这样的画,只是作者把这幅画先做了一个抽离。也就是说,这幅画是不用画的,作者是直接奔画境而去的。正因此,作者才可以在山水中自由进出而不受景物制约。因此,可以说,作者的写作形式是以实用为主的,山水有,在心里,他想拿出那个部分就拿出那个部分,直到诗意完整呈现为止。而这种艺术表现手段正是国画中的构图技巧。比如郑板桥的墨竹图,画面中只有竹子,一棵或三两棵,其他什么也没有。但是,现实中的竹子生存环境是这样的吗?常识告诉我们,竹子生存的环境完全有可能还有很多其他植物。再比如松竹梅图,画家对松竹梅的枝桠是有选择性的取舍的,有损画面美感的枝桠可能会被画家剔除,这也是艺术实用性的具体表现。
(未完)



这个先放在这里
【白云】
作者:太白酒桶

一只羊,偶尔忘了吃草,抬着头痴痴地望你。

      读完《白云》,当我想给这首诗定位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定。抒情诗?不太像。写景诗?有点像,也不太像。这首诗有景,也有情,有白描,也有重彩。说它是散文也无不可,还有童话和小说元素。。。
      一般情况下,文艺作品都有一个背景,这个背景可以是个人的,也可能是社会历史的,还有可能是环境的。背景起着映衬、呼应主体的作用,具有特殊性的作品,其背景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离开这个背景,作品可能就会无法阅读,或者无法深入作品中去。酒桶这首诗,虽然有很浓的抒情意味,但是白描和重彩无疑是占据上风的,也就是说,《白云》更像是一幅画,一幅特写。在这幅特写里,作者没有描绘背景,也就是羊站立的位置。当然,因为有“偶尔忘了吃草”这个前提,也可以说这只羊是站在草地上或者山坡上的,但是,如果从字面去阅读,这个“草地”也可能是一种想象的延伸,因为题目是白云。但无论如何,都不会损害诗的美感,这是为什么呢?
      读完这首诗,我们知道,这幅羊画的背景是没有作用的,如果给它画上天空或者山坡反而会损害羊的独立性,因为作者的主意完全出乎读者意料,作者既不是用羊来表现风景,也不是用羊的情态来表现爱情,甚至连表现情感也不是。这只羊的独立性在于,它只服务于一种闪念。当然,从写作形式去看,作者心中的这只羊肯定是有位置的,有落脚点的,这只羊在山坡上或者在天空中,可能被作者观察了很久,但是,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有意(我认为是有意)漏画了羊站立的背景,也就是说,作者抽离了草地或者天空,这样一来,这只羊就变成一只自由自在的羊了,甚至连“吃草”这个动作也变得十分耐人寻味了。这种背景抽离常常出现在国画中,比如齐白石的虾图,画面上我们只能看到虾,生动活泼的虾,但是我们却看不到水,更看不到池塘或溪流。很多鱼的画法也一样,我们只在画面上看到几条摇头摆尾的鱼,但是水却是无形的。还有云的画法,国画中的云是有山石林木衬托出来的,还有流泉飞瀑等等,都是不着笔墨的。实际上,画家是巧妙利用了宣纸的白,创造出了一种非常写意的空间感和质感的表达方式。

[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12-12-11 21:41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沙发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茶。。 站着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筒子们别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 原野

【原野】

两团黑墨,以为是云,却落在树下,那时是黄昏,叶子正绿。
极目远眺,绿云连成一片,仿佛昨夜,有虫子蠕动,你翻来覆去,看不见。
2012,1,7,上海


【晚霞中的寺庙】

火焰背后是失语的天空,而在它之前,一段粗大的枯木暴胀,仿佛不曾看见更远处的春色,只尽在咫尺。
2012,1,7,上海


【湖山在望】

如果没有云,没有一面绿色的圆镜子,那么峰顶的青烟,谁也留不住。
而噙在你眼底的湖水,正好刚刚可以溢出。
2012,1,7,上海


【甘露入心】

黄云,赤日,也会不停颤动。久而久之,在风中草丛是静止的,鸟群逆流而行。
就如此刻,海水浮起来,漫过平原和山岗,河流就停止了诉说。呵,暮色四合,喧嚣隐隐约约。偶尔一丝响动,从东划向西。
2012,1,24,上海


【白驹过隙】

阳光压向草尖,清香滴在心上。
浮日一沉,又见远山秋雨,六畜闲散,夜归人一路蹒跚。
2012,2,3,上海


【山市】

嗡嗡作响,从左耳穿过右耳,又从右耳穿过左耳。
恰似去年花村外,蜂群裹挟着百雀,不可遏制地终日飞鸣。可以酣睡,可以觉醒。
2012,2,4,上海


【落凤坡】

雀鸟飞散,气旋卷起落叶。嘶鸣先于火车抵达白马关镇。
前方,还有前方。。。。。。无从想象众鸟的夜途。 信一条路,但它快于暮色的伸展。声声犬吠,遥远,清晰,似有若无。
2012,2,6上海


【白云】

一只羊,偶尔忘了吃草,抬着头痴痴地望你。
2012,2,8,上海


【中野】

唢呐尖戾,雨水衰落,隆冬的寒气愈加重了。
山脚下,一支送葬的队伍抬着一截掏空的树干,正在往山顶徐徐蠕动。他们必须赶在天亮之前,从这里转回去。
2012,2,15,上海


【大雪】

有道是树老浦荒,垣上马蹄得得。粗布、蓝裙,被妥帖地安排在茅屋之中。
但此刻,青冢白头,湖泊瘦小,山外的土匪熄火了。
2012,2,17,上海


【秋收】
——致李敢

小麻雀,小斑鸠,小鸽子。飞过街市低低的屋檐。
孩子们一会儿追逐,一会儿都靠边儿站着。整个下午,孙二娘忙着置酒办肉,没人注意后山两个打铁匠正满嘴跑火车。
回头再望,晒坝宽阔起来,且悬浮于云端。黄昏那么远,站在田埂上看不见,站在垣上你也看不见。
2012,2,20,上海

[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12-12-9 22: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踢踢花土的屁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心弹飞你四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你的蹄子要踢我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胡闹,斯文点,艾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读呢,可惜酒桶没在。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落寞,阳光,正在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6 19: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