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少林酒桶

读剑剑的《黑蜘蛛的忧郁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2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诗歌共鸣上遵循着这样的路径,即读者有着相似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文本的关键意象进入读者的经验圈甄别,属于重要才会接下来产生联想,对文本产生共鸣。比如“咖啡”这样的词,在喝过咖啡的人的脑海里会产生苦和神秘的美感等等主观意象,然后由此出发产生联想,,,比如由咖啡而爱情等等。。。如果没有喝过咖啡,就会麻木不仁,认为用这个意象简直是废话。。。。。。。
所以,一个读者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在于是否能够激发他的联想,能,则不是废话,不能则等于没有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22:58 发表

称兄为尊称,淡定,淡定!

这个尊称要用在你身上,长者也.我是小孩,我不想长大.别被你叫几句哥哥,一下子呼啦一声就长大了.主要是大了麻烦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2-12 23:14 发表


我最喜欢在诗歌里讲故事

是的!!!但如果你想冲刺一下,应该讲一个完整的复杂的故事,像《神曲》《荒原》等等一样。。。期待这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小宇 于 2012-12-12 23:07 发表

有道理。。。。。。很多时候我都会赞成!但有时不会吧,因为有时不一定。一是必须就诗歌文字来说,还有就是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推翻自己的想法,所以一阵一阵的。我是指对诗歌的审美,会有变化。原因很多,有主观的, ...

理论是死的,人是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幕 于 2012-12-12 23:19 发表

这个尊称要用在你身上,长者也.我是小孩,我不想长大.别被你叫几句哥哥,一下子呼啦一声就长大了.主要是大了麻烦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23:18 发表
在诗歌共鸣上遵循着这样的路径,即读者有着相似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文本的关键意象进入读者的经验圈甄别,属于重要才会接下来产生联想,对文本产生共鸣。比如“咖啡”这样的词,在喝过咖啡的人的脑海里会产生苦和神 ...


因此,有阅读层和阅读群体这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23:18 发表
在诗歌共鸣上遵循着这样的路径,即读者有着相似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文本的关键意象进入读者的经验圈甄别,属于重要才会接下来产生联想,对文本产生共鸣。比如“咖啡”这样的词,在喝过咖啡的人的脑海里会产生苦和神 ...

对于读者来讲,这个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23:18 发表
在诗歌共鸣上遵循着这样的路径,即读者有着相似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文本的关键意象进入读者的经验圈甄别,属于重要才会接下来产生联想,对文本产生共鸣。比如“咖啡”这样的词,在喝过咖啡的人的脑海里会产生苦和神 ...

盐之油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23:18 发表
在诗歌共鸣上遵循着这样的路径,即读者有着相似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文本的关键意象进入读者的经验圈甄别,属于重要才会接下来产生联想,对文本产生共鸣。比如“咖啡”这样的词,在喝过咖啡的人的脑海里会产生苦和神 ...

嗯嗯。支持猪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23:20 发表

是的!!!但如果你想冲刺一下,应该讲一个完整的复杂的故事,像《神曲》《荒原》等等一样。。。期待这一天。。。

嗯嗯。继续支持猪猪!大叔会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之所以高级是因为联想,而语言的最高技巧也源自于联想,但联想又要与经验结合才会产生,而个人的经验却又那么不同,所以,诗歌只能是一种曲高的文学形态,因为个性化的经验要达到普遍的程度是非常难的。历届获得诗歌诺奖的作家往往取材于大的时代背景,而哪个时代背景又让人们的经验那么地相似,比如战争,比如文艺复兴运动。。。。当年北岛差点获奖,也是因为他以十年文革为背景写作。。。现时代多元化社会要找到共同点很难吖。。。所以,诗歌是写给自己读的观点会被很多人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23:26 发表
人类之所以高级是因为联想,而语言的最高技巧也源自于联想,但联想又要与经验结合才会产生,而个人的经验却又那么不同,所以,诗歌只能是一种曲高的文学形态,因为个性化的经验要达到普遍的程度是非常难的。历届获得 ...



你说过,有的时候,诗歌是自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23:26 发表
人类之所以高级是因为联想,而语言的最高技巧也源自于联想,但联想又要与经验结合才会产生,而个人的经验却又那么不同,所以,诗歌只能是一种曲高的文学形态,因为个性化的经验要达到普遍的程度是非常难的。历届获得 ...

我觉得,诗歌可以走个性,个性是建立审美的基础,但是审美还有审美的基础,哦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2-12 23:21 发表


因此,有阅读层和阅读群体这一说。

是吖,一个阅读圈和另一个阅读圈对同一首诗歌的评价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观点,并不是因为文本本身,而是因为圈子里的人的经验决定的。在行为学里,每个人都会试图使用最简单的劳动获得最大的报酬。打工者一定会遵循这样的路径工作,但这样会犯错误,所以管理圈就会设定制度来约束,就形成了矛盾。如果我们站的高一点,就会知道容纳和适当才是管理的优选。但很多老板并不认为,最后出问题了,又都归结于管理和员工。。。读诗歌也一样,我们不能强求读者怎样,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经验和文本产生共鸣,如果不能,一定是自己的原因,因为我们自己的经验还没有到达文本的内部。当然,有的文本写的不好,是因为你已经共鸣了,但还不够,还需要更准确的措辞,这就是写作者把握文本的水平,和他要表达的内容是无关的。
文学概论里的一些观点吧,可惜20多年了,差不多忘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我的膏药贴在颈椎,你的膏药贴在肚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00: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