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22:58 发表 称兄为尊称,淡定,淡定!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2-12 23:14 发表 我最喜欢在诗歌里讲故事
原帖由 白小宇 于 2012-12-12 23:07 发表 有道理。。。。。。很多时候我都会赞成!但有时不会吧,因为有时不一定。一是必须就诗歌文字来说,还有就是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推翻自己的想法,所以一阵一阵的。我是指对诗歌的审美,会有变化。原因很多,有主观的, ...
原帖由 落幕 于 2012-12-12 23:19 发表 这个尊称要用在你身上,长者也.我是小孩,我不想长大.别被你叫几句哥哥,一下子呼啦一声就长大了.主要是大了麻烦多了.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23:18 发表 在诗歌共鸣上遵循着这样的路径,即读者有着相似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文本的关键意象进入读者的经验圈甄别,属于重要才会接下来产生联想,对文本产生共鸣。比如“咖啡”这样的词,在喝过咖啡的人的脑海里会产生苦和神 ...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23:20 发表 是的!!!但如果你想冲刺一下,应该讲一个完整的复杂的故事,像《神曲》《荒原》等等一样。。。期待这一天。。。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2-12-12 23:26 发表 人类之所以高级是因为联想,而语言的最高技巧也源自于联想,但联想又要与经验结合才会产生,而个人的经验却又那么不同,所以,诗歌只能是一种曲高的文学形态,因为个性化的经验要达到普遍的程度是非常难的。历届获得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2-12 23:21 发表 因此,有阅读层和阅读群体这一说。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00: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