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少林酒桶

读丫头的《梨白荷红皆去,竟不如一茎牵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3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相当于田园杂兴之类。隨同干净的秋景慢慢铺展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是个多面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竹丫头 于 2012-12-13 22:42 发表
等花土读完,我来自杀一下试试哈哈,把自己肢解肢解。

热烈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花土土的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写作形式上和笔调来看,偏重讽喻这个面。如果柔和一下笔调,多些自然的描写,可以算是纯粹的田园杂兴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分析有理有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丫头这首
主要是策划上的机智和构建上的巧妙
从理论上说,是发现事物新的可组合契机,它们的一些内因具有可驱动的力量来形成新的物化结构;
从写作上来说,这些构建完全可以启动阅读上的经验,从而产生新的诗意的、鲜活的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12-13 23:37 发表
嗯。分析有理有据。

如果不是丫头的诗,要入景会更难一点,但对丫头来说,这就很正常。写作上,她不是传统的女人。我就是发现她这种比对赞美方式很传统(当然也怪异)才看着喜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12-13 23:37 发表
丫头这首
主要是策划上的机智和构建上的巧妙
从理论上说,是发现事物新的可组合契机,它们的一些内因具有可驱动的力量来形成新的物化结构;
从写作上来说,这些构建完全可以启动阅读上的经验,从而产生新的诗意的 ...

没错。我阅读文本比较呆板,只看最后形成的氛围。从文本上来说,如果不是有意蓄谋讽喻效果,这首诗的得失一半一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幕 于 2012-12-13 23:34 发表
来看花土土的刀

花铲铲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3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而言,这首诗歌更纯粹些,看似在讽喻什么,其实没,它一直在写㬌,但却不是简单的描摩,它镕进了作者強烈的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式上,她把诗写成了棋局。你看后一节,“梨白荷红皆去,竟不如一茎牵牛”,这里是个双关句,从上一节顺延下来,这个意思应该是,梨花和荷花上去和牵牛对垒,都败下阵了。另一层意思是脱棋表达,也就是梨花和荷花都谢了,只有牵牛花还在院子里开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生鸡走直土豆走日,”这是说棋,“半烂的柿子从树上蹦下来,将了秋风一军,”也是说棋。因此顺延到第二节,“梨白荷红皆去,竟不如一茎牵牛”,应该也是以棋为先。所以,这首诗是个形式问题,如果要说讽喻和纯写景哪个重一点,我认为讽喻的味道更重一些,但是,丫头可以例外。当然,酒桶也要理解,文本是文本,人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4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睡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有两个主要问题,1,丫头不写讽喻诗,这点我们却了解。2,这首诗讽喻的味道不浓,只是有这种导向。所以,我建议丫头,对语言要高度敏感起来,要深度理解语言应用的风险,在危险面前,一些旧习惯应该改变,要让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好地为主题思想服务,更稳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