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58|回复: 10

[散文] 泉上土堡怀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8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泉上土堡怀旧
我很小就听说四百年前家乡曾诞生过一位叫李元仲的文化名人。我外婆家的房子,就在那曾经遐迩闻名的泉上土堡内。据说,土堡就是这位李老先贤设计的。走进土堡,已经无法再领略李氏先祖昔日的辉煌,堂上朽木,巷道衰草,蚊蝇嗡嗡,蛛网结梁,顿时想起王谢堂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典故。世事沧桑,白云苍狗,非人力能抗拒呀。位于宁化县泉上镇麻布岗的土堡,成为一道研究明清文化的独特风景。
我的童年时代,虽说很多堡内建筑已经有点破败,但堡内的六排建筑,都还可以寻找到明清时代的痕迹,四周那高低不一的土围子,据说就是土堡的外墙。然而现在你再进土堡采访,发现那土围都被削平并建起了砖混结构的房屋,只在面向上土堡的一隅,还留下一段土堡的遗址。堡内建筑,也就只剩下外婆家的那座老屋,九十年代以来,多数村民靠种烤烟积的钱,开始拆开老屋新建,当时政府也并没有出面阻止,据说多数老屋,在开挖墙基时,还发现不少硬货。
庚寅年春,当我再次走进外婆的老屋时,一种说不出的酸楚立刻涌现在心头。那由土坯堆砌而成的边墙,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剥蚀,已经残迹斑斑,而后墙,到底无力抗拒那风雨,终于坍圮了。只有正面的那扇墙,也许是青砖的耐腐性较强,还顽强的挺立着,只是,那门楣,因为日晒雨淋,已经朽败了,正厅内的屋顶,因为多年没有人住,也没有去翻修,那椽子,那些房梁也开始腐朽,日影透过千疮百孔的破洞,直射向青苔遍身的麻石。些许的阳光,没有给这古屋带来任何的生气,相反,更增添了一层挥之不去的落寞和苍凉。早二十年前,距离这十五公里处的延祥还有些古民居建筑群,而现在却剩下唯一的一座,幸而,那建筑内还有杨家的后人在居住,每年都有维修,才得以苟延残喘。而土堡内的那座被世人冷漠了的唯一,真不知道它的生命力还能有多少持久。其实,对于古文化遗产,我们如果表现出的那种叶公好龙似的感情,那并不是真正的欣赏。如果把土堡中的建筑作为一座真正的有文化负载的历史遗迹来凭吊,不是胜过了许多新建的祠堂吗?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东方军入闽作战时,土堡也成为国民党负隅顽抗的据点,宁化县的许多豪强为了避祸而拖家带小来这里投亲。国民党两个团的兵力在团长程思海的率领下在这固守待援,试图和彭德怀恽代英等指挥的东方军做殊死抵抗。后来卢兴邦派出的援兵在延祥被全歼,失去援助的程思海在东方军用棺材装炸药炸开东墙后知道大势已去,开枪自杀,两个团的兵力也被全歼。至此,东方军取得了土堡战役的胜利。
而土堡的设计者李元仲,也越来越激起了我的兴趣。据说他在泉上只是住了四十多年,那么还有近四十年的时间他又是在哪里度过呢。一些人只认为他只是个遗民和隐士,其实,但月庵只能说明他的民族气节,他不像一般的隐士那样躲进深山,不问世事,或者借酒自脱,迷幻老庄。筑土堡,编县志,著书立说,可谓热情如火。有些诗歌,尽管有流露出对陶渊明那种人格的认同,但他并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隐逸之人。李元仲博览群书,贯通经史,他虽满腹经纶,却壮志难酬,只好放浪山水,把满腔的悲愤倾注在诗文里;所以,他为文"如悲如愤,如哭如笑,如寒泉烈日,如暴风雷雨"。他这种民族正义感使他冒死拒绝了清廷的多次征召,但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又使他为乡里做了大量的事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他隐居阳迟山,建檀河精舍,专心读书著述,人称檀河先生。他把学识、气节倾注于《奉行录》、《经正录》、《史感》、《物感》、《寒支初集》、《寒支二集》及《狗马史记》等著述之中。阳迟山有幸接纳了这一位名士,那座檀河精舍,出现了一个不屈的文化名人。
李元仲正直精神作为一种家风,代代相传。据说上个世纪初,泉上谢坊有个人仗势想侵占别人的地基,并准备大动干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邻人去找元仲后人李子向调解,李子向对那位想霸占别人地基的人说,做人不要太过分,今天你有钱有势就起这个念头,假如我也像你那样,想霸占你的那块地基,你又该怎么办呢?那个谢坊人满脸羞愧,答应不再动那念头并向邻居道歉,一场潜伏的危机终被化解于无形。
   其实,追踪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感动,那位留下“舒之风动四方,卷之退藏山密”的十岁孩童李元仲,尽管在他人生中,因为他"其为文,沉深峭刻,奥博离奇"得不到主考的赏识而次次落榜,而后期由于他的人品气节,在朝代更迭后,尽管有人力谏出山,却遭到他断然拒绝。时运不济,注定一生他都与仕途无缘,他虽然没有以“良臣”的身份载入史册,但他的硬气,骨气,民族气,在文人中却立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发表于 2013-1-9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读晓鸣,提上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深处的回声,也充满了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洒脱,活出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0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追踪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感动,那位留下“舒之风动四方,卷之退藏山密”的十岁孩童李元仲,尽管在他人生中,因为他"其为文,沉深峭刻,奥博离奇"得不到主考的赏识而次次落榜,而后期由于他的人品气节,在朝代更迭后,尽管有人力谏出山,却遭到他断然拒绝。时运不济,注定一生他都与仕途无缘,他虽然没有以“良臣”的身份载入史册,但他的硬气,骨气,民族气,在文人中却立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骨气如松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芝麻 于 2013-1-9 15:45 发表
古屋故人,涵盖的价值永远不会破败!

感谢黑兄弟帮我亮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空气 于 2013-1-9 16:49 发表
岁月深处的回声,也充满了诗意!

可惜文章有点诗意,写的诗却缺少诗意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3-1-10 00:16 发表
追踪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感动,那位留下“舒之风动四方,卷之退藏山密”的十岁孩童李元仲,尽管在他人生中,因为他"其为文,沉深峭刻,奥博离奇"得不到主考的赏识而次次落榜,而后期由于他的人品气节,在朝代更迭后 ...

李世熊是我们家乡的名人,也是我敬仰的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13-1-9 17:54 发表
洒脱,活出精彩。

看到断壁颓垣,很难洒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8 09: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