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891|回复: 76

《【我的2012挑战版自选诗】终选诗歌》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6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录:

1# 无所事事 文/太白酒桶
7#《此去,云知道》组诗节选《烟囱上空》 文/落月
26#《铿铿锵锵的火车头》 文/郁郁香芷
30#《毒》 文/律香川
43#《镜子》组诗 文/紫穗穗
51#《侬本多情》 文/亚拉河
74#《一个女人》等几个 文/下午百合
84#《星期八》 文/斗笠
101#《一只坠落的杯子》 文/剑客无剑
102#《给桃花造句》 文/剑客无剑


评论:
1:◎ 无所事事

无所事事的田野,麻雀无所事事地飞来飞去,
散落于田间的稻穗已经开始发芽了,却再也不能扎水里长出谷子。
拖拉机也不运粮,坐着小媳妇和几个土鳖蛋子,
翻过眼前这座山,还有一座,中午前抵达摇摇晃晃的山市。
2012,10,2

这首诗歌的评论已经很多了,在这里,作为作者的我也说几句。
关于题目“无所事事”,应该很好懂,但接下来连续又用了两个“无所事事”,这个似乎让人难以理解,通常诗歌中不应该再出现跟题目完全一样的词,而我为何要这么做呢?首先,在第一句里,两个“无所事事”的作用有两点:一是直接让事境进入介于混沌和清醒的临界点:懵懂茫然而又清醒恬静;二是直接进入叙述的事境中,省去各种废话,一方面是铺陈,一方面也在发散。其次,这里的两个“无所事事”,和题目的“无所事事”产生和谐共振,加强语感,奠定语调。
在这首诗歌里,最不好理解的应该是第二句,通常以为这是纯景物描写,这里其实是在交代时间,另一方面也在进一步渲染情绪。稻穗散落田间,表明已经是秋收之后,“开始发芽了”,表明浪费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现实,也回应了麻雀吃饱了无所事事飞来飞去的必然。“却再也不能扎水里长出谷子”这句暗示秋后的闲散来得不可避免且不可逆转,也暗示秋收之后的农民必然要有一个时间段属于不着边际的放荡,因为瞬时的饱足使他们忘记了劳作的辛苦,一定有一段时间无所寄托,无所顾忌。
作为最后两句,就相对来说好理解了。拖拉机,小媳妇,土鳖蛋子,以及山,山市,这也是一副浓郁的秋后农村风情画,既是近景,也是远景;对于“无所事事”既是增强又是消解,对喜悦感的增强,对小人物靠天吃饭的那份心酸的消解。


2:《烟囱上空》

他直指天空的手势,略显疲惫
面目灰蒙着,与簇新的高楼隔街对望
紧挨着的老旧机器,与他一样落寞而窘迫
轰鸣声在多年前的夜里嘎然停止
出走的兄弟再也没有回来
此刻,除却围墙外车来车往的喧闹声
他们安静得,像一座座前朝的荒冢
天空不再有苍鹰飞过,偶尔有迷路的鸽群
咕咕声惊起他陈旧的梦境
他觉得很冷,怀念那时的滚烫和烟雾
像追忆一场走失的青春

酒桶评论:
我们经常说到诗歌要接地气,这一首就基本做到了。灰蒙蒙的天空,簇新的高楼,老旧的机器,产生强烈对比。作者一展开,就进入了往事:轰鸣声在多年前的夜里嘎然停止,出走的兄弟再也没有回来。这里显然简洁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动迁。旧时光不在,车水马龙的喧嚣掩盖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他们安静得,像一座座前朝的荒冢”,这里只剩下了带不走的伤痛和记忆。苍鹰,鸽群都还在,但苍鹰不再飞来,鸽群已经零散,城市化进程破坏了和谐,带走了美好。整首诗歌写得比较饱满,没啥花架子,叙述平稳,描摹得当。比较遗憾的是笔法上还不够老辣不够沉静,多了一点点赘肉。


3:《铿铿锵锵的火车头》

托马斯一路飞奔,一心做个
有用的小火车
趾高气昂的高登和罗里啰嗦的艾米丽
看惯了托马斯的小勤奋
哼哼汽笛,继续赶他们的任务
只有托比最悠闲,这个电动小火车
吹着口哨,慢悠悠地
路过农田和猪圈,最后回到他安静的小屋
多好的天气,托比说
我老了,大半生的光阴都在奔跑
现在,我只想慢下来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评论:这首题目整得不错。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和压迫感。但展开的内容完全又消解了这一气势和压迫感。这似乎是几个孩子在玩火车的现场,最后那几句提升了诗意,把不经意的孩童游戏心境和成年人的人生感悟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这一嫁接不着痕迹,而且充满了美好的和谐和破碎,疼痛隐隐约约,又潜流暗涌。这又反过来贴合了“铿铿锵锵”。准确地说,这首诗是作者心境的自然流露,把片刻的欢愉置入到人生的大场景之中,从而焕发出熠熠光彩。作者剪辑镜头的手法比较娴熟,值得称道。


4:毒

确定这不是与生俱来的黑
就像面前的这一段路
两旁有葱郁的树荫
树荫下有青草和各色的小花
天黑下来之后
那么多的路灯都黑着
这些树荫也黑着
青草和小花隐在黑影里
每一个走过这里的人
也都成为黑影的一部分

评论:我个人认为这首诗歌是作者偶得的,通常所说“捡来的”。毒,有多种,黑,也有层次。当你成为黑的一部分,那么毒就不是一般的毒。是剧毒,让你不可抗拒不可救治,是注定要让你销魂蚀骨直至成为烟灰的毒。这首诗,饱满,内核坚实,而且具有多指,有辐射之效。


5:《镜子》组诗节选


镜子

与蝴蝶相遇
你是蝴蝶
和魔鬼邂逅,你就是魔鬼

我们,互换了耳朵
我多想消除
那一层隔膜,飘出去

像一朵“无唇之吻”
钉在光滑的往事里……

茨维塔耶娃,请等等我,等等我!
等我的金嘴唇,穿过奇迹或火焰
下一秒的复活。就是镜中——
我们俩个

评论:“镜子”,我也写过。镜子作为物象有其独有的魅力,虚实相生的魅力。作者说要从镜子中飞出来,要从往事中飞出来,要复活。她要看到两个不同的自己,并在其中来回互换,并为之倾心。把现实和理想,内在与外在重新演绎一次。说到底,就是凝聚和释放,是对自身的肯定和否定。是一边凝聚一边释放;是一边肯定一边否定;是交织,是纠缠;是结茧成蛹,是破茧成蝶;是爱的坦然执著,是恨的专注与彻底。镜子成为人生的旁观者从而具有了无限的美感。


6:《侬本多情》

我的相思已被损坏
如空椅子看月儿生白
是你把我放在乌镇的入口

我便成为一个自寻烦恼的人。
早年在乌镇的锈坊
一个少年从雨里把你抱走
很拉风

评论:这首诗歌,有三处值得一说。一是“损坏”;二是“空椅子”;三是“很拉风”。损坏了相思,相思似乎就成了一件在时间中被风雨慢慢打磨的铁器,沧桑感油然而生。“空椅子”是一个很好的物象,放在乌镇的入口,像一件雕塑,把相思刻画得立体而又淡然,既深刻又浅白,恍若漂浮不走的不可触摸的魂灵。作为对第一节的具体发散,作者把事境放在了第二节,那么第一节却又反过来作为片段或者说镜头凸显出来,在第二节中,故事得以展现,一个少年从雨里把你抱走,那么不禁要问,他抱走的是什么?是空椅子,还是某个具体的人?作者没有明说,作者在这里设下陷阱,并为之一振。但读者不会轻易放过这一明显的障碍,作者又在这里给了一个“锈坊”,那么我们不妨站在这个“锈坊”的门口好好窥视一下,(“锈坊”应该是“绣房”)那是江南的丝绸的代表性符号,可以借代为丝绸一般的江南女子(文学作品中此类借代多矣)。这里就明确了作者相思的是什么,抱走的是什么?那么不可忽视的是作者显然不可能抱着一个女子从乌镇上离开,这里如果是实指,也仅仅可能是年少时候的一场游戏,我更多的看成是作者的某种少年情怀,“很拉风”,作为场景描述,就显得非常贴切了。
这首诗歌,跳跃性很大,而且给出的想象空间也非常大,读者完全可以自由去拼接想象的各种画面。如果我们想得多一点,作者移民国外,对故土的相思尤甚,那么我又不得不推倒前面的判断,绣坊在这里就借代了江南。那把空椅子就成了故乡对游子的呼唤。


7:《一个女人》之《小慧》

《小慧》

整个上午,她在爸爸的膝头摇晃
那个每天喝点小酒的男人
又像是在南下的船上了,她是新嫁娘
鹧鸪叫一阵,她的心里虚一阵
不,是大暑天。汪在一床汗水里
孩子们一声声呼唤娘
她轻声地笑,想起自己的乳名叫“小慧”

评论:写得很好的一首。前六句每两句作为一个场景,再拼接起来,看似无厘头,却有逻辑清晰。最后一句,一下点题。写尽了一个女子从小长到大,再嫁出去。在面对喝小酒的男人时,恍惚间想起童年,从而展开。这一手法是电影手法。非常好。
只是最后一句的“叫小慧”这三字如果去掉,就会更好。


8:《星期八》

琛在镜子里对自己说话
像对一个双眼皮的末日妃子说话
她要去咖啡馆
去摘掉面包圈上褐色的小帽子

邱律师向西移动了一尺
风水先生告诫他勿近女色。他想写首诗
像一圈圈甜果酱的诗,像他从前卷发
漫游着光和微微喘息
的诗

他在椅子上慢慢地转动身体
和蔼的腰部与忘我的手臂
像个大气球
占领了整个早上

评论:这首诗歌写得非常好。是我读到的难得的好诗。作者讲述了一场不应该发生的恋爱。两情相悦啊,两情相悦!整首诗歌一气呵成,不枝不蔓,却又茂盛葱茏。


9:《一只坠落的杯子》

这次,我扮演一只杯子
你生活中的主角。每一个清晨
我早早沏上茶,看你坐在阳台上边饮,边读报纸
姿势,像山坡上的向日葵
阳光像露水

戏里,我们的孩子
伪装成静静的椅子,它们围着茶几,于你落坐的地方
像你一样,为我,举着果实

可戏,都是要散的。
你在起雾的那个清晨,不辞而别
雾一样的,散去

那天,我悬在空中的心
摔下来。要有多疼,就有多疼

评论:一场假想,一场等待。平稳的叙述中,把欣悦和美好充分展现了出来,同时也把疼痛展现了出来。第一句的“杯子”用得很好,空杯子它需要注入,作者也顺理成章地注入了往事,注入了情感。结尾处说“我悬在空中的心摔下来”,回应了“杯子”空着的状态,碎了。整首诗歌,说平铺直叙是不恰当的,说跌宕起伏也不准确,整首诗歌淡淡几笔就把事件说得清清楚楚,那些置入的向日葵,阳光,露水,孩子,椅子,果实,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幸福生活的日常状态,但是一场雾打破了这种和谐的平衡,让注入了清茶的杯子失去了重心:你走了,而且是不辞而别,来得突然而迅疾,让人不可思议,不可把控。这仅仅就是一场迷雾,仿佛一个迷局。而作者说到了“悬在”,这个悬字似乎暗示了眼前的和谐本身就是虚妄不实的某种假象某种理想,本身就不相信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才会有“悬在空中的心”。这又进一步揭开了秘密:破碎的必然性。正因为如此,某种安稳的现状仿佛吃了迷幻药一样悬浮在眼前,沉稳安静是片刻的,坠落和破碎是必然的。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才会有:“要有多疼,就有多疼”。整首诗歌看起来在讲一个故事,其实诗意远远高于呈现的一切,它深刻揭示了现实的虚弱状态,它逐渐抵达破碎的那一长长的恍然不知的过程。


10:《给桃花造句》

小骗子,小骗子,
陪我说说话吧。翻过墙头的白杏花,在月光下,擦口红。

“我在红里,给桃花造句”

小骗子的嘴,有雪的味道。
她披着漏风的衣裳
像白娘子。

小骗子叫我小痞子,出生白糖年代的姓氏
跳进水里,像西湖水一样甜。
这些,都是
没用的许书生对我说的。

我还在金山寺。木鱼声,敲得我好烦
小骗子,陪我说说话吧
小青,还好吗?
这些年,不停换皮的夜晚,都忘了原有的相貌。

小骗子不理我,指着白杏花
小手指弯月亮。月见草里的水滴,是一个人的泪
不信,你听听
还有轻轻的抽泣声。像床上爱做梦,爱抽蓝烟圈的女人


评论:这一首,我对其缠绕的气息有兴趣。“白杏花”,月光,雪,白娘子,白糖年代,草尖上的水滴,一个人的泪,这些都是流动的,显示出强烈的旧时光印象。作者说:“我在红里,给桃花造句。”这一句把所有一切旧时光的斑驳都拢了起来,并镶嵌在西湖和金山寺的山水中。于是爱恨情仇,在“红”的当下形态中(我假设这是阳光明媚的三月或者四月),得以一一展现。但作者又怕它得不到足够清晰的舞台背景,于是强力添加了最后两句,把故事再次纳入现实中来,并同时让其消融,恍若梦境。
不足处是:点和线,线和面的布局和缀拾上稍显凌乱。

[ 本帖最后由 太白酒桶 于 2013-1-18 09:14 编辑 ]
发表于 2013-1-16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八点半,来吃忽悠餐。
若真想吃饱,晚点你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遗憾的是笔法上还不够老辣不够沉静,多了一点点赘肉。

嗯,谢谢酒桶的提点,一直喜欢酒桶给出的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是作者心境的自然流露,把片刻的欢愉置入到人生的大场景之中

酒桶观察细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酒桶出手,果然不一般。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楼上各位!
请多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边也动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的相当精彩!如果能看明白这些点评,你的诗歌会有很大的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3-1-16 11:53 发表
这边也动笔了

我来挑战这么些时日了,很少动笔写评论。各位对我非常好,一直关注着我,这篇粗疏的评论就算是我对大家的感谢!
问好花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3-1-16 12:29 发表
点评的相当精彩!如果能看明白这些点评,你的诗歌会有很大的进步!

谢谢阳光兄来读。请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3-1-16 12:49 发表

我来挑战这么些时日了,很少动笔写评论。各位对我非常好,一直关注着我,这篇粗疏的评论就算是我对大家的感谢!
问好花土!

少林又有话说了,你怎么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6 16: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