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太白酒桶

不可知的那些日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雪 于 2013-5-4 23:06 发表
◎ 拍案惊奇

山外青山楼外楼,浅草才能没马蹄,多数时候我相信祖国的辽阔
可以随意遮蔽一只牛犊的眼睛
我也相信一双草鞋可以在人世间跑得更远
在原野,花蝴蝶和蜜蜂都是暗器,都那么气贯长虹毫发无损

多数时 ...

不怪不怪。继续说,正好看看你的一些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4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3-5-4 23:11 发表

不怪不怪。继续说,正好看看你的一些想法。


我也相信一双草鞋可以在人世间跑得更远
在原野,花蝴蝶和蜜蜂都是暗器,都那么气贯长虹毫发无损

谢谢老师!就感觉这里的:草鞋这个物像用的妙,还有“花蝴蝶和蜜蜂都是暗器,”有很深的隐喻在,具体是什么似乎不必去深究,给读者留下了空间。老师的结句总有意料不到的精彩,提升了诗意,这是我要学习的。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多数时候,是可遇不可求。
端着架子一本正经地写诗歌,通常都适得其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5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3-5-4 23:36 发表
诗歌多数时候,是可遇不可求。
端着架子一本正经地写诗歌,通常都适得其反。

赞同。
支持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生二人端坐草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附上这个,以便探讨。

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A奖授奖词和北岛受奖词



受奖词

北岛

1972年初,我把刚完成的《你好,百花》一诗初稿拿给父亲看,没想到他责令我马上烧掉,其中一句“绿色的阳光在缝隙里流窜”把他吓坏了。我看见他眼中的恐怖,只好照办。此后我再也没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

我想借助这一往事,请在座的各位跟我一起回溯源头,寻找汉语诗歌当年的困境。在那年头,词与物的关系被固定了,任何颠覆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生命。不得不承认,我们当时处在一个多么低的起点,仅仅为捍卫汉语的基本权利而斗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当时既不知道有“九叶派”,也不知道后有“第三代”。或许正是由于绝望和对绝望的反抗,一系列诗歌事件发生了。

1973年,芒克写下“太阳升起来,天空这血淋淋的盾牌。”(《天空》)。今天人们很难想象,为太阳重新命名意味着什么。

1969年郭路生的诗开风气之先,并随“上山下乡运动”广泛流传,一场地下诗歌运动蓄积待发。如果把这一年作为分水岭的话,那么这四十年来我们到底做了什么,走了多远。我想至少我们做了一件大事:彻底颠覆了官方话语的统治地位,解构了词与物的固定关系,恢复了汉语的自由与尊严,并推动了这一古老语言的现代转型。

然而,四十年后的今天,汉语诗歌再度危机四伏。由于商业化与体制化合围的铜墙铁壁,由于全球化导致地方性差异的消失,由于新媒体所带来的新洗脑方式,汉语在解放的狂欢中耗尽能量而走向衰竭。词与物,和当年的困境刚好相反,出现严重的脱节—词若游魂,无物可指可托,聚散离合,成为自生自灭的泡沫和无土繁殖的花草。诗歌与世界无关,与人类的苦难经验无关,因而失去命名的功能及精神向度。这甚至比四十年前的危机更可怕。

从此时此地回首,进入视野的先是五四运动—新诗诞生的地平线,背后是源自《诗经》由民族苦难与与审美经验共筑的三千年的连绵山脉,四周是人类众多语言文化交相辉映的诗歌群峰。如果说九十年前新诗还处在地平线上的话,那么经过几代人的跋涉,我们终于爬上了一个小山坡。

与民族命运一起,汉语诗歌走在现代转型的路上,没有退路,只能往前走,尽管向前的路不一定是向上的路—这是悲哀的宿命,也是再生的机缘。

人世沧桑,众声喧哗。一个民间诗歌奖或许有多重意义。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在时光流逝中造成停顿—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一个人二十岁的骄傲和六十岁的悲观,或许是一种平衡,在彼此观照中获得某种悲喜剧效果。

在此,要特别感谢中坤诗歌奖评委会的各位评委,你们为我提供了一个缺席演讲的机会。正因为缺席,才会领悟我们所拥有的空间;正因为缺席,才会探知这镀金时代的痛点;正因为缺席,才会让命名万物的词发出叫喊。


授奖词(唐晓渡执笔)

        从最初的引领者到后来的精神象征,北岛一直是当代汉语诗歌伟大复兴最杰出的代表和最重要的灵魂人物之一。正是经由他和他的伙伴们所开启的变革潮流,当代诗歌得以于绝地重归自主自律的传统大道,重建汉语不可摧折的自由和尊严,并成为当代世界诗歌最富活力和潜能的部分。他的写作沉郁而机警,敏锐而精审,强硬而不失温润;他使冷峻的怀疑立场、不妥协的批判精神、深邃的人道主义关怀和诗意发现的洞幽察微,在历史、现实、自我的诸多层面,尤其是其无意识层面上相互烛照、彼此生发,进而在语言中开放或结晶。他的诗充满理性的力量而又超越了理性,勇于正义的担当而又始终恪守诗自身的正义。他坚持叩问、探询被抛的个体生命和一个“正在趋于完美的夜”之间的种种幽昧关系及其话语的可能性,坚持以孤独、荒谬、焦虑、错位和悲剧为主题向度,使独特形式和风格的持续锻造同时成为对现代人生存和心灵境遇的持续揭示。据此他把变幻莫测的人生命运不断转化成“不可言说的言说”之诗的宿命,把这一宿命转化成一个“不断调音和定音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重申诗歌艺术的真义:某种注定要归于失败,但也因此注定要被反复尝试的、语言和沉默之间的“危险的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稍后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6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3-5-4 23:07 发表

你的意思是我在种罂粟?

不是,是火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名字就感觉是首佳作! 问好酒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5 10: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