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14|回复: 2

于耀江诗《街边》的文本细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7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耀江诗《街边》的文本细读
                                                                              看山望水

       在这个多元(层面、品位、口味)的读诗时代,从我个人阅读层面来讲,于耀江的诗属能引起阅读兴趣那个层面的文本;按照本人对诗的理解和判断,于耀江是我能够认可的诗人。应该说这类诗人并不多,甚至说凤毛麟角,且常常在炮制的各种“诗人榜单”之外。这篇解析要做的就道讲出其区别于庸常的缘由,陈列各种诗学证据以指认其文本是优异的,因而必须选择文本细读方式,有效地进入诗文本,而非预设权威口气高谈阔论一番,话语虽多不及诗,或仅作普通读者印象式的肯定和赞美,两者都有隔靴搔痒之嫌,也缺乏说服力。或者这样说,评论者要作为一个诗人与另一位诗人进行对等的对话;也许我们的诗歌评论最缺少的是“把诗当诗来评”,行家那样谈作品,在文本现场进行解读和赏析。文本细读也是学习、交流的最有效方式。本文会用到一些理论术语,但不会让对诗的解读成为某种干枯的学术文章。
       和诗人于耀江素不相识,偶然在网上读到他的诗。在当下混乱的诗场中,能引发我兴趣和关注的只有文本。于耀江博客里大约有近百首诗,这些作品给我的粗读印象是质地坚实,整齐,没有在其他诗人那里遇到的忽高忽低的情况,给人以成熟诗人的印象。据此我们可以说,诗写作在于耀江是有标准的,严肃的,或者说成诗品。但凡有艺术上追求的诗人,也必然有所排斥、否定。我们继而谈涉到另外一个难得的品质,即他的诗文本没有沾染当下的尘埃,摆脱了某种群落的惯性,显出个人的独创性。我们在刊物等媒介上习见的那种模式化的诗思、路数、用词,在他的文本里几乎看不到,或者说被他遗弃了。我们在文本里看到诗人的立场和态度才是真实的。据此我们可以指认诗人于耀江的写作是自觉的、清醒的,有个人的艺术追求,即标准的诗人写作状态。其三,他文本里的诗思架构和用词,让我想起布罗茨基,叙述在现实的现场发生,选取最缺乏诗意的日常事物来进行诗意建构,诗的言说意味从中而出,给人以诗路扎实、具体可感及平中见奇的不凡艺术性掌控感。我指的是他们的词汇表选择上的相似,或说所见略同。
      上面做个总体性印象描述,下面进入正题。
     《街边》这个标题明确了一个文本现场,给本诗设定了关照现实的范围。也就是说这首诗的符号系统要由“街边”的事物串联构建起来。这个限定在诗歌功能上说,会把一些看似游离的词“命令式”地拉回来,生发出张力。标题的作用往往具有统领性。
       今天没有太阳。空间上设定后,诗人又在时间上、现场的天气(底色)做了限制性描述。没有太阳这个说法,似乎如同说今天是个阴天,但又有所不同,不可替换。按诗的隐喻逻辑,是阴郁的,沉闷的,没有希望的当下环境的一个隐喻。这里突出了“太阳”的有无,还有其它的深意。“太阳”的缺席,可以有“上帝不在”的形而上的意味,暗示了某种深刻的绝望,冷酷无情的遗弃,虽然在本诗中可能属“多余的诗意”,这也是诗的表意方式,即游离于结构的所指,这也是解构主义诟病结构主义之处。此外,由于关注了太阳的有无,下面的屋子是街边的火柴盒、灯笼、街灯就在“同质”性上取得了统一。现场的心理发生机制(印象形成)——太阳,光和热的来源——它缺失了,熄灭了——阶段两边的屋子像火柴盒。使得诗句明暗隐现地相互关联,形意俱佳。这是于耀江诗的一个突出特点。一般比喻和诗的修辞的差别在于,一般比喻在形,诗则更要求形神兼备;诗中的修辞只是一般意义上止步就是蹩脚的,有形无神,徒有其表。不仅如此,诗中的修辞性部分是结构性、整体性的,它不会在一个句子里完成、终结,作为能指链上的一个符号存在于整个语境中,并对其它符号发生作用。如本诗中太阳、火柴头、灯笼、烟头、街灯,成了一种对比/互喻关系结构。
下句依然涉及了火柴,却是以夸张变形的方式,让火柴头举在“松木干”上。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意趣,他不允许平淡无华的句子出现,要求它们必须是诗的,要富有意味和联想可能。这句巧妙地使用了借喻的手法,街边房屋旁边木杆上的“灯笼”用火柴头替换掉,使诗句更有玩味。语不惊人死不休,从于耀江的诗中可以见到对“惊人”的追求。没错,唯诗平庸人神共忌。
        敏感地区埋下了磷。到此,我们可以指出诗人的语言和联想是富于智性的,这是深藏不露的诗思品质,话语指涉和意味内涵在平静的叙述中,情绪也是节制的,无疑这是大家风范。诗中浅露的意见道白、情绪宣泄、混乱的想象\联系无异于噪音,在诗是拙劣的,可恶的,令人生厌的。智性的用词,结句,构架,显示了诗人对诗性的体认、理解和笔力。“敏感地区”回喻了火柴盒,同时又指向了平民区,其意可以延伸到平民阶层。暗示了民意之“磷”的易燃性——这里使用的是“敏感”一词。我们也可以说,一首好诗也像一盒火柴,一些易燃的句子存放在之处。诗的指涉往往可以突破语境,源于诗阅读中必然存在的随意性,被调动起来的活跃诗思难免会溢出。
       我们可以在下面的句子中,看出诗人的优异诗性语言,对“惊人”的追求。
               
          街道卷在纸烟里抽着  从现在抽到了出生地
         简历删掉了许多字数以后  被一座医院填进了病历

      语言奇诡!叹为观止。这里发生了一连串的省略连接和替换。两行诗回顾了一生,遭际感慨一言蔽之。正是有了兰色姆所谓的叙述线索(构架),这样的奇诡句子才在深度阅读中显得异常合理。我这里所说的异常,是这种语言本身就暗示了当下某种生命\生活倾听的怪异感,或者如加缪所言的荒诞。古典诗学讲的“无理而妙”的精妙之道法,在本诗中处处可见。回顾总结一番后,履历(诗人的人生)被黑幽默般“被一座医院填进了病历”。这个语境中,纸烟在表层形式上与上文的火柴盒相衔接,指陈了本诗的叙述结构特点,乃至出现了诗人在街道边掏出火柴盒点烟,扫视街道而陷入沉思的“情节”。当然这里是空白,是阅读补充的部分。我们注意到诗的所指发生了转换,街道突然成了人生的代称,深层所指结构中,街道(人生)被卷烟(总结)被抽着(回顾思索),从现在到出生地的逆向线路也指认和暗示了这种回忆和沉思的在场;“医院”成了现实逻辑、意志和价值观的指称。街道和其中的符号具有了某种强烈的象征意味,成了一种言说的诗方式的替换。诗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诗的具体语境中才是可能的,优秀的诗文本中这种精妙的诗性言说常以极富透视力、暗示和联想的语句让人感到眩晕,正体现了诗的独特魅力。
我们可以玩味一下诗的语言。就怕雨下个没完,在叙述线路中省去了开始下雨的交代,这是诗最基本的省略、跳跃方式。天阴得连个缝都没有。即便诗的节奏和着力发生了变化,让读者舒缓了一下绷紧的神经,语言依然展示了简练、准确的质地。第二句稍有离场感,在我个人的阅读中,可能意味着瑕疵,理由是它重复、浅白。一根火柴躺在火柴盒里 \像是一具潮湿的遗体,或许该删去,或者需修改,譬如写成一根火柴裹着灰雨衣,可以与下面电线在结构上达成统一性,同时暗喻街道上的诗人。诗体虽然具有某种随意性,其内在机理和逻辑还是可以把握的。说诗怎样写都可以,好坏无标准,让人匪夷所思。下面一节中,下午的树叶像从前的歌声,直感依然优秀。
        值得称道的后两节,一种巨大语义的张力有涨破语言之感。我常常惊叹和折服诗人在诗文本里闪光的语言智慧,那种以随意性面貌出现的巨大节制,语言磁场中这种力量如战神驱马般在险境中奇异转换,驾驭,腾挪,闪避和出击;很多优秀的诗人像美学骑士,以诗的方式审视现实,审美或审丑,技法高超,神出鬼没,或在高处俯冲投弹轰炸要津,或如巫师般引爆愚钝的词语。日常事物被诗笔点化为言说符号,“警车”是某种规则的巡护者的指代。诗人道破了一种危险的现实处境,更让我们确信诗人选择的言说方式是有现实逻辑的,智慧的。诗人在这里戏拟了一次生理性事件,也是一次心理事件,与当下密切相连。
       “去的地方”作者并没有严明,因而成了不择不扣的暗喻。街灯亮起,事物回来了,存在了,作者似乎站在灯杆下等着某人,而等又可能是“在”和守候的喻指,从下面我和电灯靠得很近这句也可以得到暗示。与灯靠得近,“脑袋”就成了灯,两句上下行并置,存在相互暗喻关系。这首诗里有着复杂的微妙的能指关系,所指牵涉。大团蠓虫飞入,其中蛾子舞得很白。蛾子盲目的狂舞的所指被一个“白”字评价了,否定了,显然意在他处,我们看到了诗人的某种自信心。在狂舞的蛾子中间诗人以灯的方式为自己做了定位。在否定中肯定了自己,他不是蛾子。
       这首诗现场感很强,又亦真亦幻,将一条街复述成了一连串的诗能指符号,其优点是主要的,重要的,令人赞佩!这首诗在他博文里见到的第一首,贴在上面,随手拿来,并非有意选择,当然也就不意味着代表作。
于耀江写作对现实的参照意义何在,或者说作为诗人存在对当下的干预在哪里?
A.尊重诗,确认和坚守诗的本位。对当下的泡沫和蛾舞式写作是一种批评。
B.为我们展示了日常事物与诗的关系;日常事物是以什么方式成为诗符号,要在写作中重新建立符码。
C.诗人指涉现实的方式,表达思情的方式。唯有是诗的,即艺术化的,才不至于因平庸而无效。即需提供文本价值保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我想起了诗人王家新的一个看法:我们的关注应该是那些优秀、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代”和“派”这类可疑的整体。本人也非常怀疑,那些乏善可陈的粗糙诗文本穿着“流派”、“代”大鞋子是否真的跑到了前面去了么?在语焉不详评说场中的堂皇存在显得多么暧昧和别扭。他们的“支撑点”在文本之外。
                                               
                                              2013.3



附原诗:

街边

今天没有太阳  屋子是放在街边的火柴盒
火柴头在松木杆上举起  敏感的地区埋下了磷

街道卷在纸烟里抽着  从现在抽到了出生地
简历删掉了许多字数以后  被一座医院填进了病历

就怕雨天下个没完  天阴得连个缝都没有
一根火柴躺在火柴盒里  像是一具潮湿的遗体

麻雀叫出的草茎很细  在阳光里倾斜到一边
下午的树叶像从前的歌声  我在电线里在等一小段铜

可能还会遇到警车  血压在最高点上没有下来
最低点也升上来  遇到警车的血需要警惕

去的地方在电灯里回来  我和电灯靠得很近
脑袋里飞进了一大团蠓虫  其中蛾子飞舞得很白

[ 本帖最后由 看山忘水 于 2013-5-17 08:46 编辑 ]
发表于 2013-5-17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的原诗读过。
久不见先生,问好。
评很耐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盆栽兄。诗人于耀江的诗品于当代诗坛很难得,不是被飙风吹飞的少数。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0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