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653|回复: 33

纪念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盆栽菩提

大地上过往的笑声和歌声均行色匆匆
夜晚从大理石顶端降下来
人间的灯一盏接一盏亮起
真起风了。
一个年迈的乞丐从冬青树后面站出来
一只小鸟从众多的亡灵背后钻出来
志士的鲜血被水泥浆封住
每一个石刻的名字。不得不含笑九泉

2013.09.02佛山冷眼居
发表于 2013-9-2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石刻的名字。不得不含笑九泉

这句好,新意。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边边 于 2013-9-2 18:55 发表
每一个石刻的名字。不得不含笑九泉

这句好,新意。欣赏!

没办法,先天营养不良,得从造句子开始练。
请多多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年迈的乞丐从冬青树后面站出来
一只小鸟从众多的亡灵背后钻出来
志士的鲜血被水泥浆封住......语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指含香 于 2013-9-2 20:57 发表
一个年迈的乞丐从冬青树后面站出来
一只小鸟从众多的亡灵背后钻出来
志士的鲜血被水泥浆封住......语言好~~~


包住的东西不敢亮出来,怕被河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年迈的乞丐从冬青树后面站出来
一只小鸟从众多的亡灵背后钻出来=================
冬青树?啥?
为什么古人咏蝉的多?咏竹的多?大家熟悉。不仅熟悉,这些事物中,本身具有“人文内涵”。以之入诗,不是生造,不是生吞活剥,勉强为之。受生产力发展限制,古代社会发展缓慢,事物中蕴含足够的人文内涵,需要较长的时间,也比较固定。比如蝉,象征高洁、吉祥,自汉代开始,以至唐宋不衰。这些事物,入诗,大家很明白。
现代社会,发展快,新事物层出不穷——当然,人们吸收信息的渠道也丰富,很多事物,也广为大家熟悉。然而,一些所谓的新诗人们,却还在用100年200年前西方人的习惯表达的事物来进行诗歌创作。
诗人,首先是人,是个社会的人。写诗,不是抠头皮,拍脑门,搞出来的,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总结生活,提炼生活而成的。不是搞字谜,更不是自说自话,读者帮腔,互相吹捧——出来的!
比如,要表现悲哀的感情,一句两句,不出现悲哀的字眼,但是,读者却能明白,至少比较明白地读出来,而不是猜,不是手术刀式的解剖出来。做得到不?平时,做过这种训练没有?这才是老老实实做诗。
现代诗,很多人本末倒置!

[ 本帖最后由 踏月追花 于 2013-9-3 08: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都说了,用生活中一些新鲜的、时代特征浓郁的事物入诗,因为人们信息量大,不会生涩难明了。但是,很多现代诗人,并不从生活入手,却从他们以为现代化的——却是真正的故纸堆里捡来的别人的东西在进行创作啊!
原帖由 凤士廖 于 2013-9-3 09:22 发表

呵呵,不是对诗歌的热爱,也不会有这样的愤慨了~

说得在理,问题是:人不能活在故纸堆里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继承是一方面,创新是另一方面。尝试一下冬青树,无不可,人文内涵也不是千古不变的,同样可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一个年迈的乞丐,从冬青树,还是柏树,还是梧桐树后面站出来,有什么不同?从作者的诗句中,能不能读出这种不同来?如果读不出来,请问,用一种人们并不熟悉——可能只是我不熟悉——的事物来入诗,是不是只为了显摆自己知道个别人不知道的名词?
我反对的是,使用冷僻、生涩的词汇、语法、词组、比喻,成为现代诗歌创作很普遍的方式——这种病态!这里的冬青树,只是一个靶子——也许这个靶子并不合适。

[ 本帖最后由 踏月追花 于 2013-9-3 09: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创作,不是文字的摆弄,是生活的观察、感悟、总结、提炼。

原帖由 凤士廖 于 2013-9-3 09:48 发表

语言是可以被人类思想创造出来的,我也不提倡用生僻的字词,问题在于如果能创造出一些别人一看就懂的来,也不错啊

比如说很多网络词汇,太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恰好是一些所谓的现代诗人,在把诗歌搞成少数人的专利。他们写的只是相互熟悉、互相吹捧的人才读得懂的——或者说才愿意去读懂的。如果不进入这个圈子,你就失去了在诗歌道路上生存的可能。
诗歌创作,只要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总结生活、提炼生活的人,都可以进行的——无论他是否知道庞德、歌德、佛洛依德或者要得要不得。很显然,现代诗歌,不是这样的。

原帖由 凤士廖 于 2013-9-3 10:01 发表


国人的问题在于,非此即彼~

为什么不可以一边观察、感悟、总结、提炼,一边摆弄文字呢?

我不建议美化诗歌、美化诗歌创作,更不建议把这个东西上升到智者才能领会、运用的地步。如果这样做了,会发生许多抱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大致同意,不过这个杷子是有点不太合适。

信息量大的时代,也同时会造成了你眼里的熟悉正是别人眼里的陌生。比如网络词汇,对不触网的人来说,基本上也是天书。比如几句脏话:“药店碧莲、我去年买了个登山包、羊陀,兰州烧饼……”等等,在网上已几乎泛滥了,甚至网上却还是许多人并不知道乍回事,网下更如此了。

一向不太赞同用典,不管是生典还是熟典,生的让人不消化,熟的又让人腻。用普通人能懂的话说出新意,这也是我一向推崇的。从故纸堆里扒东西,不管是从东方还是西方的故纸堆,都是让人感觉拼凑的或者已经落套了的。

呵呵,看着热闹,随便插几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而不生,显而不浅,俗而不套——这本身就难。因为难,要出彩,就更难。踏踏实实生活,老老实实作诗,很难,更难坚持。所以,干脆就想咋咋地。这倒轻松,却害了诗。
原帖由 风筝没有风 于 2013-9-3 10:14 发表
观点大致同意,不过这个杷子是有点不太合适。

信息量大的时代,也同时会造成了你眼里的熟悉正是别人眼里的陌生。比如网络词汇,对不触网的人来说,基本上也是天书。比如几句脏话:“药店碧莲、我去年买了个登山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的是诗如其人,当然,不是说诗格即人格,坏人也可以写出好诗。我是说至少语言上,你的诗就是你的人,你平常怎么说话,就怎么写诗才好。只需要稍稍书面一点儿,不用太过改动。

有些人生活中文质彬彬,一写诗就粗话连篇,我就想问,你是还是压抑太久了呢?你对你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不会也这么说话吧,你的字能给他们看吗?这大致反应出我对下半身或者垃圾派的观点。

另外,以前给一个坛友有过一个回贴,搬来贴在下面吧——

《做你自己》

八十年代以前,政治诗口号诗占主流,那时的诗朗诵比得就是谁嗓门大,比得是激昂或声情并茂的夸张。而在今天,不独诗歌,随便一种文艺形式,若是再扮激情状,一般都会让人反感。

许多电影电视中被漫画了的诗人们,都是让人看着的神经质。甚至许多人还以为只要能遇到什么事时,拖长音啊一嗓子,就是诗人的标识了。

相信这些形象,今天诗爱者们也是反感的。大家都是正常人,我们不需要夸张,不需要与众不同,我们抒发的正常人的情感,那么就多用正常人的语言习惯。

我们不用比正常人显得更脆弱,我们是正常人的一部分。我们小时候可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们成人之后就知道有些事一定要忍着,有些情绪只能自己化解,有些苦只能自己承担。

我们轻易不会向谁求救,那么,我们也不用因为文字,就把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让文字表现你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你想扮演的某个角色。

只有真实的,才是感人的。

如果你生活中是不轻易流泪的,请你在文字中也是这样。如果你生活中的寂寞不是轻易就大声说出来的,也请你文字中也是这样。

做你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让你的文字符合你自己的语言习惯。不要一写诗歌,就想先运运气,端出了架子,连说话也象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现实中,只有交情好的人,只有亲近的人,才能感觉你情绪的细微变化。你绝不会让你情绪完全暴露给不相干的人。你不会逢人就说你的孤独,也不会逢人就说你的爱情。

那么,文字中,同样请收敛,不要直接说出来。只让那些能安静读你文字的人,才从那些呈现中感知你的悲欢。这样的人,就是你文字世界里亲近的人,或者说,你的知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个回贴——


抒情诗,特别是与爱与离别有关的题材,忌用熟句子和大家都听过见过无数遍的意像来表达。有些词很好听,有些句子可以很美,但是每个人都会用时,你再拿来用,这本身就会削弱效果。我不太喜欢说理论,只喜欢用生活常识来打比方,这里就继续打比方。

比如,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是“不愿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这句话动人,还是你不说这句话,而改成“我不知道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能有多长,明天或明年都不可预期,我管不了那么多。我只知道这一刻我和你在一起是快乐的,我很珍视这一刻,哪怕明天之后我们永不再见,今天也将是我天长地久的回忆……”

我只是临时对着屏幕这么随手打的,当成例子来说事,大家不必深究那段话对不对头,只是想表达大致相似的意思。咱们继续代入情节。假设你和一个你很爱的却又必须分手的人最后别离时分,你觉得是说前面那一句大家都会用的熟句子打动人,还是说后面那些更能打动人呢?

熟句子总会因为许多人用过,会随时间的增长,慢慢冲淡其中味道。而自己的话,自己特有的语言,对人心的冲击总是能更强烈的。

你写的是你自己的梦,是你自己的相思,自己的离别,自己的爱,自己的苦,那么请试着用自己语言。所有的这些情绪,包括梦,包括相思,包括喜怒悲欢等,对你自己来说,一定是具体的。你的相思是具体的,它寄托着特定的对像。你的爱是具体的,你爱的是一个具体的人,而不是所有的人。

因为这些具体存在,因为这些具体的产生都是你亲身的参予,那么它们之所以存在,对你来说也一定有只属于你自己的和别人不会一模一样的细节。因为这些只属于你的细节让你有了那些情绪,因为那些情绪又让你想写下一些文字。

那么,请试着用细节打动人,用过程打动人,而不是直接只说你在爱着,你在苦着,你在相思着等着这些最终结论。你的细节因为是你独有的,这才是你的财富,别人抢不去的。你把你相爱中的细节写出来时,读者就能读到你在爱着了。

不单是爱,所有的和情绪有关的名词,都最好不要自己直接说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事了先离开,呵呵,给楼主歪这么多层楼,不怪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3 05: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