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再次读六指小妹
黑鸦
天气冷了,城市里的脚手架
还是会发出叮叮的响声,他们挂在那里
像命运交响曲的音符
惊谎的审视素不相识的大街,闹市。以及一切行人
提款机,涮卡公交车
也会看到清晨最早开放的花朵
和最远的远方
偶尔,他们也会掉下来。掉下来的时候
他们叫二狗,三娃,以及一些土里土气的名字
土里土气的走在各个角落
我叫他们黑鸦,没有体面的身份
黑哑哑的来,黑哑哑地走,消失在榆树村,槐树村
各式各样的不知名的村
空洞的时光
热闹之后必将陷入空落,都结束了。送秋的人
坐在石阶上,对着空酒瓶
梦着昨日的水莲。怀念吧,忧伤吧
秋天,不要向我诉说落叶,诉说
奔跑的岁月,也不要向我展示,叶子上面星星的泪珠
树累了,也会一夜白发
祖国很大
我想你时,你是昆明。我恨你时
你是东三省。此刻,你便是远方,远方的一棵高树
我坐长途列车,去海南
一夜跑出深秋去
记得论坛里谁说过,现在是以六指为美吗?从六指小妹的诗歌而言是可以肯定这点的。看到这首《黑鸦》忍不住又来嘀咕几句。
天气冷了,城市里的脚手架
还是会发出叮叮的响声,他们挂在那里
像命运交响曲的音符
天气冷了,到深秋了天能不冷吗?这是四季的正常转换,诗人的里眼看到却是成都市的脚手架,还是会发出叮叮的笛声,他们挂在那里像命运的交响的曲子音符。说成都市的脚手架,更指向农民工涌入城市,给城市增加活力与生机。对于许多农民工来说,工作;挣钱就是生命本质的需求了,虽然说在建设成都市但是随着消费的提高,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份稳定的能与当下消费对映的收入在许多时候能让许多人低下高贵头。从这一开头,这把笔头指向现实社会,关注低层生活状态。用一种冷静的描叙,给人更多的震撼的同时,也更多的关注自己(大家都是农民工,在异地受到不公平待遇或维法什么的)。
惊谎的审视素不相识的大街,闹市。以及一切行人
提款机,涮卡公交车
也会看到清晨最早开放的花朵
和最远的远方
偶尔,他们也会掉下来。掉下来的时候
他们叫二狗,三娃,以及一些土里土气的名字
土里土气的走在各个角落
我叫他们黑鸦,没有体面的身份
这里呈现了一个身在外地的外乡人在异地的惊慌与不适应。也说到农民工起的很早(暗示出工作是早出晚归)也能想念家乡及家乡的人。偶尔。这个词用的极为准确的,平时累极了也就倒到床上就睡了,只有偶尔有暇的时候才会想起远方。
这里的二狗,三娃。可以说非常的精彩的,即有农村的乡土味,又给这些个人取名且给人亲切感,甚至连小妹的诗句也沾染上了地气(土里土气)。土里土气的走在各个角落,土里土气不只是指向农民工的衣着,更多是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对比,让他们缺失自信,加上要在成都市里找工作有点求人的意思。于是他们大多数时候是低着头,没有高声喧哗,默然的走在墙角下。
我叫他们黑鸦,没有体面的身份。这里的黑鸦有两个指向。一个是没有体面的身份;另一个是随意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地方的公厂出现了裁员的情况。对于公厂来说是优胜劣汰,可是对于当地的工人来说是有对外排斥的心理。暗示出农民工不受欢迎。
最后两行说到归宿。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也为城市付出过,有人甚至是生命。但是他们工作十几年;几十年,到最后也只能黑哑哑来,黑哑哑的回到各自的村落。一个重复的哑字,是对城市的失望呢,又或者是用渴望压制住回家的声响呢?
黑哑哑的来,黑哑哑地走,消失在榆树村,槐树村
各式各样的不知名的村
而最后的榆树村;槐树村。多么亲切而自然的名字,好比上面说到的二狗,三娃。仿佛看到了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好景。突然间想到在外面打工7.8年,可以没有把任何一个厂房当做家,也没有把任何一个老板当成亲人,我的家在湖南山沟里的一处山丘上。我的每位亲人都沾满泥土气息。
·空洞的时光
热闹之后必将陷入空落,都结束了。送秋的人
坐在石阶上,对着空酒瓶
梦着昨日的水莲。怀念吧,忧伤吧
秋天,不要向我诉说落叶,诉说
奔跑的岁月,也不要向我展示,叶子上面星星的泪珠
树累了,也会一夜白发
祖国很大
我想你时,你是昆明。我恨你时
你是东三省。此刻,你便是远方,远方的一棵高树
我坐长途列车,去海南
一夜跑出深秋去
第一句就用了个倒置句。顺序的应是送别的人在热闹之后就更容易陷入空落。因为曲终人散就剩下自己而反更孤独。
可以说第一句是“总”,下面是“分”。来看看发散。
坐在石阶上,对着空酒瓶。这里即是差别后的情景,也是从总向分转换的过渡句。转的很自然。]
梦与昨日是一个重叠意词,昨天 的你(水莲)。(我)怀念,(我)忧伤。日月如梭的岁月面前不要向我展示曾经的伤痕(泪痕),读到这里想起普希金的一句诗:过去的伤痛都将成为美好。很好的注释了这里的泪痕。
我(树)累了,也有可能一夜间白发。树有年轮,这里可以指不断增加的年龄,可以说这个意象用的极好。只是从上面的不要向我展示泪痕到这里又说我要一夜白头,有点不顺畅。个感莫怪。
祖国再大也不能阻挡相思。我想你时,你是昆明。我恨你时,你是东三省。这样的比喻真是神来之笔,把感觉比做一个地方的美,而且美不仅包括了风景;气候;甚至于人文文化等等在里,面。风景而言的话呢昆明多山多山,环山的地形造成了风景如画 人文文化的话一个是山高皇帝远,又加上是在南方,自古南方多文人,自然也就给昆明这个意象带文雅的气息;而东三省是天子脚下,民风彪悍却慎言慎行,且条条筐筐极多容易遭罪,自然环境上也多穷山恶水(我去过可以说说是有根据的)。
这种写作手法有点像是移情写作手法,即把主体的情感转移到客观物体或事件上,把客观物体或事件拟人化。从而表达主体的感情。这样做的好处是感情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释放,使本来已呈开放性的结构,再次开放。
此刻,你便是远方,远方的一棵高树。此刻,自然是分别后的时间,你便是远方。为什么说你便是远方,因为远方于我来说只有一个你罢了,所以想到你便想到远方;想到远方便想到你。你与远方相融了。反应小妹同志的相思如火如荼呀。(这里的高树不知道有没有要特意指明的东西,高树不知道有那些喻意。)
我坐长途列车,去海南。一夜跑出深秋去。
这里不仅说明了远方的地点(海南),把坑填上了。也说出我动身去看你,从侧面反映出相思难熬。于是有了最后一句感情的飙升:一夜跑出深秋去。一是指身体上的感觉。跑出内陆进入海南热带气候地区,那里自然没有内陆深秋的萧条,可以说是跑出深秋了。另一层意思是感情上的,内陆深秋萧条的色彩,及恋人分别的相思愁绪(怀念吧,忧伤吧),使人觉得感情生活也如进入了深秋。现在马上要见到恋人了自然是进到春天里了,也就跑出深秋了。这样三合一的表述,虽然没有一个字说爱,说幸福,读者却能在文字里感觉到发酵的幸福。
如果是站在读者的身份上讲的话,我更喜欢第一首。关注时下关注低层生活状态,为其喊叫。如果是站在写作者的角度来讲的话,就偏向第二首。
初读初感,说错莫怪。
后语:我是在手机上看的诗歌,手机上的诗歌不能显示空格分行,都是一行连着一行的。我还以为是两首诗,于是是合到一起读了。在电脑上写的(厂里的电脑没有连网),跑来发贴复制诗歌时发现是三首诗,少了一首。故此说声抱歉。
补充:既然大叔又说到词语的开放性,那么这里补充一下吧。黑哑哑;提款机,刷卡公交车(只举例说明两处,时间有点少)
黑哑哑:哑,即哑巴,很形容的指出了农民工在城市的窘迫。不能抬头挺胸走路;不会大声喧哗,他们找不到家乡的亲切。而哑的复用,把词意叠加增加要表现的情感。这里就做到了一个词开放后的二次放开,更绝的是前面加的一个“黑”字。黑与白是相对的且具有隐蔽性的特性,那么这里与哑哑就很好的映照出来了。而且黑色在喻意上也是多为深沉的,把黑加在哑哑前面用意是一样的,只是把农民工窘迫的样子形容的深刻。不过个人感觉单用一个“黑”更好,好在那里,好在名字做形容词使用。把黑这个词的开放性构架也二次打开,这就造成了两个二次性开放的词连接,在诗意与构造都有飙升。
提款机,刷卡公交车:这里诗人要写明的是提款;刷卡。本来是两个动作,但诗是忌惮说明式或死状的文字。如果写成提款;刷卡那还有什么诗意与构架可言。但是写提款机,刷卡公交车虽然没有诗意上的提升,但在结构上却有所提升。把名词做动词使用,把死物给予生机,提升了诗歌的意境。提款机,刷卡公交车快不快,也从侧面说出了钱来的快去的也快。
[ 本帖最后由 落幕 于 2013-11-5 20:0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