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08|回复: 19

[讨论] 在传统与民间的渡口摆渡或另一种可能 ——读太白酒桶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4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传统与民间的渡口摆渡或另一种可能
——读太白酒桶的诗
作者:伽蓝

      如果说诗人绳子的诗歌寻找到一种与时代对称的语言,那么诗人太白酒桶的诗歌则是基于传统诗歌里面的另一种尖锐的寻找,呈现的是另一种诗歌的可能性。
      我很想找到太白酒桶之前的诗歌,因为那种开放性的芜杂与对细节的堆积,拓宽了我的认知。那是一种同样与这个时代混淆的价值观相称的模糊的语言质地,里面杂糅着文人传统与民间的一种匪气,像闲适的书籍里长出了疯狂的野草。
      但是,这种情形诗人在后来的创作中被诗人回避着。但是其中的神髓却被诗人保留下来,溶解在日益简化的诗句中间。
      不仅如此,诗人似乎越来越重视从传统诗歌中汲取营养,同时借用电影语言来剪辑、拼贴,于是与从前相比,诗歌不只是酣畅淋漓的语言呈现,更凸显出语言文字所呈现的画面感这一点与王维的观点倒是近似。但是画面的选择绝不仅仅是田园式的,而是有更多贴近生活的细节,与这个时代相呼应,里面有这时代的文人气的微风、细雨或百姓的感叹与流云。
      除了画面感,诗人精心营造的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韵味深长空间让人驻足或流连。他在这个空间里以各种个体灵魂的体验自由行走,体会着它们的苦乐。
      同时,诗人又是超然的,并不为物象所执着,纵横之间显示出的才能让人惊叹。尤其是最近几年里面,诗人的语言愈发充满张力与纯净,看似无意,实则精深。
      我觉得诗人太白酒桶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诗歌的可能性,并且从原来密不通风的语言中伸张出来,与传统进行了更深刻的融合与对接,同时又比较合理地保留住原生态的一些气韵。
      所以,我想说,太白酒桶的诗歌秉承的似乎是陶渊明一类的风骨,却较其在选择语言的范式上或诗歌细节落点上有明显的不同。
      在陶渊明诗歌里不能呈现的事物,在诗人太白酒桶的诗中却司空见惯。于是,诗人的创作里面有了一种不同的筋骨,既有嚼头又有光亮的生命感四处流淌。
      因此,我所见到的诗人太白酒桶是活生生的发光的立方体。
      这样说不知诗人能否认同,不过说错了也没什么关系,毕竟我不是专业人士,脸皮颇厚,被他诟病几句也会毫不在乎。
      以下选了太白酒桶的几首诗歌,大家可以从中一窥端倪。

【秘方】

从后山抱回一只南瓜,在旱田里掐了一把空心菜,
又从门前的角地摘得一碗朝天椒。

寂静的秋日,除了药草还是药草,
偶尔割下悬在灶台上的半片腊肉,算是打个牙祭。
                 2013,11,10

    读这首诗的时候,总让我想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诗句来,里面有一种惬意,也有一种自在,也有些许无奈。“南瓜”、“空心菜”、“朝天椒”是否具有其它象征性的意味?因为某种无意识的谐音而让人浮想联翩。不知道是否如此。而下面的“药草”与题目相呼应,让人感知这秘方非同寻常。那么,这药草倒底是医治何种病苦呢?是一种生活的困境,还是一种空洞的失落,还是一种诘问苍穹的愤怒?而周围如此寂静,收获季节如此寂静,日光淡淡地照耀,生活也算美好。于是在这种清淡之中,取腊肉以安慰心灵最好不过。生活便不算得清苦,算是还有半片悬挂的希望吧。
读到这里,那种惬意与自在忽然不见了,唯有淡淡的无奈在文字间流淌。这“秘方”且让我们珍藏起来,以度过这平庸的时光。

【得得而来的诏书】

庄稼都已收割殆尽,河流缓慢以至悄无声息
门前的两株桂树也让人厌倦

远远地夕光催着快马
你从石墩子上起身站起,慢条斯理脱去长衫
2013,11,10
      诏书为何物?是古代不可抗拒的旨意。诏书骑马而来,如此迅疾,蹄音得得,在命里回响不绝,越来越近。那么诏书上所言却是什么旨意?其实在第一诗节中已有交代。


“庄稼都已收割殆尽,河流缓慢以至悄无声息
门前的两株桂树也让人厌倦”

      文字中一种无法忍耐的荒凉渐渐扩散。田野是死去的田野,河流是死寂的河流,树木是让人厌世的树木。似乎身边的一切都无可留恋,似乎身边的一切都与存在无关。

       在第二诗节中,诗人揭示了人生的迅疾与无常,已经在这荒凉的时刻到来。

      远远地夕光催着快马
      你从石墩子上起身站起,慢条斯理脱去长衫

       面对这一切,诗中人物已有所准备,甚至有些超脱与优雅。“石墩子”这个物象揭示了人物的境况,“长衫”揭示了人物的身份。整个句子,显示出了人物面对迫近的黑暗之物的姿态,是超脱与优雅,更是一种决绝的不惧。
      诏书上的内容毫不重要了,人面对绝壁时的从容从昏暗的文字中立了起来。


【梦见大雪纷飞】

我知道我梦见了婴儿的咿呀之声和他纯净的气息
我知道推开门有清泉不绝于耳
我知道我能捧住一只稚鸟扣人心弦的鸣叫
是的,你又不期而至
2013,11,12

      这首诗,采用了一种并置的手法。将三种对雪的感受与寄寓放在一起,让人从中感受三种至真至纯的镜像形成的互文。这就是诗人的梦想与现实对接而产生的气息,可惜这气息在人间如此微弱,恍如昏眩的烛火。
      于是,诗人连着说了三个“我知道”。诗人在肯定与强化这一切不可想象的境界。不过是下一场大雪,有何种必要这样强调呢?是不是要强调梦境的真实?是否不这样强调连自己也会不再相信?是不是诗人怕丢了自己的相信而混入尘嚣?
      在本诗的结尾,诗人终于肯定地回答自己:是的,你又不期而至。
      不期而至说明,无论你是否相信这一切,这一切毕竟会到来。由此再次强化了自己内心的信念,并因为有这种信念而感到温暖。

◎ 水上

总有一弯瀑布落于深潭而遥不可及
一石一僧,细流托着它们

林外的足音清晰,又近无所闻
你昨日的迷津必将在这里一一消失
2013,11,14

      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或表达了什么,其实在最后一句中清晰可见。那么,我用视觉与听觉来品读它。“瀑布飞溅,潭面幽深,一石一僧,细流湍湍。足音回响,近又不闻。”其实诗人在谈两种层面的放下。一种是放下瀑布而得到细流,另一种是放下自我而解迷津。再联系诗人的题目“水上”就有了一种更为特别的意味。水上,即时间之流中,人生里面,个人以怎样的姿态来生活,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另外的三首放在下面,我不再胡乱猜测,以免错谬丛生,让人望见我的浅薄,也在我的浅薄中丢失了读诗的趣味。


◎ 一个人的高原

晃来晃去的日头,摇来摇去的树荫
一个人慢慢走,会走得更远
鸟鸣空悬,诵经声浑厚
连绵地从你耳朵里吹出一片片云朵
2013,11,17


◎ 晚风中的归途

一排树尚在远处,转瞬就移到了身后
更远的树还会站得更远

它们低沉的模样更像是密谋
但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能那么快移动
2013,11,17


◎ 穿过雨夜

除了雨雾还是雨雾,不必在意它在何处分割出远和近以及深和浅
也不必在意它在何处分隔出一座山和一条河

马的蹄音一定会从浑沌的雨声中渗出
泥路上跑过去又跑过来的样子多么明亮,整个旷野都是你的
2013,11,18


      我觉得太白酒桶是一个值得我仰视的诗人,我因为时常仰视他而看到诗歌的光辉。像一个优秀的汉语的摆渡人一样,诗人太白酒桶所开启的另一种可能,将使我们在迷途中得到一点启发。
   
      我这样写,希望酒桶同志不要觉得肉麻,有时一点文人的酸腐还是可以腌一坛不错的酸菜,或可在悲凉之时下酒。
发表于 2013-12-4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坐第一排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来支持大酒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这个搬这里来,目的是为了讨论,不是显摆。因为每个人读诗,读出来的东西不会完全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写法,轻易学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活生生的发光的立方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有助于学习探讨。静心领悟老师文字里蕴含的那些禅性的深意,这应该来自于生活的历练和冷峻的慧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3-12-4 10:54 发表
我把这个搬这里来,目的是为了讨论,不是显摆。因为每个人读诗,读出来的东西不会完全一致。

酒桶说的是,你是挑战版唯一带学生的老师,这很了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闻到酒香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毒蝶飞 于 2013-12-4 12:09 发表
这种写法,轻易学不了~~~


酒桶有两位,一个太白,一个少林。都是不可复制的绝版酒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3-12-4 20:31 发表

酒桶说的是,你是挑战版唯一带学生的老师,这很了不起

其实没啥了不起,分行文字而已,时间长了,都会娴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了无痕迹 于 2013-12-4 20:57 发表
闻到酒香啦!!!

飘到九亭那边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盆栽菩提 于 2013-12-4 21:00 发表


酒桶有两位,一个太白,一个少林。都是不可复制的绝版酒桶

少林可能是绝版,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了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真正的点评;解读或总结都能起到指向的作用(当然我的那些只是误读不计在内),所以这些东西是有必要认真的学习的,收藏一下。问好酒桶,多酿好酒与大家共分享哈。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秘方】

从后山抱回一只南瓜,在旱田里掐了一把空心菜,
又从门前的角地摘得一碗朝天椒。

寂静的秋日,除了药草还是药草,
偶尔割下悬在灶台上的半片腊肉,算是打个牙祭。
                 2013,11,10

    读这首诗的时候,总让我想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诗句来,里面有一种惬意,也有一种自在,也有些许无奈。“

这些到与我的读到有点类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5 14: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