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小南国纪事>>
作者:堰鹤
跨塘桥,步行街,大红大紫的运河之上的红灯笼
还有往来如梭的旅行船。有秦兵盈门
大声喊,江山不是江山,我才是中央之巅
有人手握板刀,立于案前
任你楚歌四起,我自逍遥一站
喊一声,小子们,哗啦啦,夏风片片吹皱天蓝
拿碗的拿碗,捉刀的捉刀,美妙的妹妹不认得打荷之关键
犹如我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不知道世俗的多艰
梦想三步,两步,走出人间
秦兵围城,敲打山门。内火旺燃
我仿佛团团转的虫子,一边是炉,一边是烟
项羽驾坐何在?驭我去江东
开门,醉一宿。偶尔仰望彼岸的绿树盈风
万千恩怨,无不是一支流
最喜欢其中呈现出来的欢快气象及阔达的人生态度,还有诗歌的张力强度.下面先通读诗歌.
跨塘桥,步行街,大红大紫的运河之上的红灯笼
还有往来如梭的旅行船。有秦兵盈门
"跨塘桥,步行街;红灯笼;旅行船"前者也算是意象叠加造境.造出了一个有水有桥有步行街有高挂的灯笼,也有港口且船只穿梭其中的画面.好一派热闹;繁华胜景,诗意十足不说还给人一种回到了古代的错觉.而红灯笼这个意象的选用,又给人古香古色的美好感觉;而步行街这个意象又是很现代化的意象,感觉有点乱.可不可以把步行换一换.商榷下.旅行船暗示出水面上的繁华,与陆地上(步行街)的繁华对立了起来,形成有力的张力.
这里可以说把无锡从远处俯视所得的图像.
"有秦兵盈门"这句把宏观拉到近处的转.且"秦兵"点出了小南国是指何时的小南国.有点插入历史时间做诗歌背景的意思.
大声喊,江山不是江山,我才是中央之巅
有人手握板刀,立于案前
任你楚歌四起,我自逍遥一站
"大声喊.江山不是江山,我才是中央之巅"盾到这里不由一惊,真是豪情壮语呀.不知是哪位英雄豪杰."有人手握板刀,立于案前......"这里有点像是电影手法,现在好多电影用到这样的手法,为了产生较为强烈的反差效果.
拿碗的拿碗,捉刀的捉刀,美妙的妹妹不认得打荷之关键
犹如我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不知道世俗的多艰
梦想三步,两步,走出人间
不难看出,呈现出来的乐观及从容,光听戏(捉刀)喝酒(拿碗),又觉得这一处像是在步行街的所见所闻吹拉弹唱.如杂耍的,说戏文等等.当然是那种情况都无关紧要,只要知道诗人带刺这样的热闹场面的目的就好.光是这样的热闹总显的美中不足,因为诗人不是小孩子,只顾着玩.且看"美妙的妹妹不认得打荷之关链".这一句打荷真成关键了,只是不知道打荷是什么意思,百度了一下说打荷是说什么都会一点,但是又不是一把手.在这里这个解释完全行不通.我觉得是让女孩子脸红的事或暗语,当然也可能只是指雨打荷,借指世事多艰难的意思.
后面一句进一步跟进"犹如我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不知道世俗的多艰".那这样把妹妹与我对世俗艰难不懂深浅联系;对比.原来热闹车入深沉,诗歌也由欢快转入肃穆.这样的转换话题也让诗歌有了动感,加上诗人身处江东,河在这里也就可以暗指对彼岸的向往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我"对世俗艰难的深浅对比妹妹的清纯,也让妹妹这个人立了起来,有了特质.
因为妹妹的清纯衬托出"我"的沧桑.也可想到以前的自己"何尝不是"梦想三步,两步,走出人间".这里对应出了妹妹的美妙,美妙在那里,原因在这里.天真,可爱.其实这样写有点两人转的意思,"我"与妹妹对比,分出同异.而诗句本身也写的大气,举重若轻,往往许多人说到这样的话题就夹缠不清___说一路.这里诗人一句话就说的通透.
秦兵围城,敲打山门。内火旺燃
我仿佛团团转的虫子,一边是炉,一边是烟
由宏观到近处是"秦兵盈门",即进门的意思.这里是"秦兵围城".所以此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阅读.我个人觉得这最后一部分是心里感觉或者说是心里活动."敲打山门,内火旺燃"即上面呈现出现的胜景,使诗人想到许多,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团团转.一边是炉;一边是烟)也许也是喜悦与伤感参半的心境.既然说到"秦兵""楚歌四面"怎能少了英雄项羽呢?都说英雄最后出现,来啦.
项羽驾坐何在?驭我去江东
开门,醉一宿。偶尔仰望彼岸的绿树盈风
万千恩怨,无不是一支流
"项羽驾坐何在?驭我去江东"
我到了江东,看到了如此繁华胜景且听说戏文者的四面楚歌,自然想到为了秦王暴政揭杆而起的英雄项羽.其实这样的句式是倒置句,反过来就好理解了.就诗歌呈现出来的感情"驾坐"一词说明诗人对项羽这个英雄还是喜爱的或者说是敬重的.
正因为有了对英雄的敬重,为这样一位为人民揭杆而起的英雄(因为项羽反秦时项家并没有面对生存问题,相反家境也算是裕的)所以才有"开门.醉一宿"繁华胜景在眼前,并没有为此拼搏的英雄.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怎是伤感一词可消解的,还是"醉一宿"吧.
"偶尔"过渡的好.
偶尔抬头看彼岸的绿树盈风,万千恩怨,无不是一支流.因为诗人身在江东,所以看到彼岸自然是指那时的秦地,那么那时的秦地如今的彼岸同样是绿树盈风(绿树盈风可以暗指上面呈现的胜景).彼此间没有什么不同,那过去的几千年的万千恩怨,也消弭于时间中了好比一条江河的小支流/如果说中华上下五千历史是一条江河的话,那秦末的农民起义只是其中的一条小小的支流罢了.这里把恩怨缩小,写的大气.也反应诗人的胸襟.
由热闹而繁华的场景铺垫入手,再次从"我"与妹妹的对比,反应出"我"的沧桑.而沧桑的人总是能看到一些事件背后的故事,比如江东项羽.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诗人是个沧桑的人,所以才能把许多事物看淡,才有诗歌中豪气万千的诗句.也正因为诗人沧桑的诗歌切入点,才让我们领略了不一样的小南国.全诗不管是呈现所形成的气场;还是意象的选用及转承上都很好.说是纪实,却远远超过纪实的本身了.
后话:因为网吧太冷,所以是在被子里边看手机边作笔记的,然后到网吧打出来.比较仓促读错或不足的地方,让诗人及诗友们莫怪.
[ 本帖最后由 落幕 于 2013-12-27 20:1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