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96|回复: 2

[散文] 灵魂之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7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恨不能耗尽世间最美的词汇去描绘,讴歌,赞美厦门。诚然,厦门是一块福地,在厦门过着一种慢半拍的生活,悠哉悠哉。居住在厦门是一种福报。有人问孩子在哪工作?如果回答说“在厦门”。问的人,啧啧赞叹,满脸羡慕。答的人,应答响亮,满面风光。如果命运能以斤两论,那出生在厦门的孩子便重了许多。这点,厦门人可能也感同身受,他们渐渐地养成了一种优越感。也难怪他们,因为厦门的风和厦门的水,净长自信和骄傲。
  其实,厦门的美,不仅仅在于有风光旖旎的鼓浪屿,“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佛教名刹——南普陀寺,四季花开的万石植物公园等等外在的表象之美,她还有更深层次,像钻石恒久远的东西。这种东西,更为深邃和厚重,更为博大无边,焕发盎然生机。这种东西,随着NG时代的爆炸,在厦门,不仅没有被滚滚红尘湮灭,而是日益凸显,不断冲击世人的眼球,深深烙印在大众的脑海中,传递着一种强烈的正能量。这种东西,就是文化。世间美景珍馐,也许大同小异,看多了,视觉疲劳,吃多了,反胃。但文化,却可以千差万别,千姿百媚,既养眼又耐嚼。有人说过,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文化,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那些呆板的喧嚣躁急的水泥森林,往往令人不忍久留。厦门为什么星光闪烁拥有永久魅力,因为厦门有灵魂,有活力,既优雅又安逸。
  厦门本身的文化,如周遭的大海,气势恢宏,汹涌澎湃。厦门的建筑,不单纯是建筑。厦门的道路,不仅仅是道路。它们可以用来欣赏,用来吟唱。可以这么说,厦门的每一幢高层建筑,都是蓝天白云下的一首歌。每一条道路,都是绿叶繁花里的一首诗。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我走了一段环岛路,这种文化的气息伴着海风扑面而来,带点莫名的感动和兴奋。
  车过胡里山炮台,这一段路有落差,隔离带形成斜坡。是像其它城市那样种些花草,还是做些广告遮掩一下,或是摆放些什么花样,相信这个过程是有过激烈的争论。但不知道是谁心有灵犀,居然想到把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鼓浪屿之波》的乐谱镯在上面,并延展开来,共有240多米。谁不知道《鼓浪屿之波》是厦门的一张名片,但这张名片摆放在路边,让人耳目一新。行驶在路上,似乎在碧波荡漾的五线谱里徜徉,亲切感油然而生。据说,该音乐雕塑被列为吉尼斯世界之最,成为“最长的五线谱音乐雕塑”。
  车往东驶到曾厝垵海湾。这片海滩是大众的,是自由的。游客络绎不绝,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踩着松软如海绵的沙滩,疲于奔命的身心俱可放松。所有的浮躁,烦恼,痴、嗔、怨,在“哗哗哗”的涛声中缴械投降。那些金钱、名利,地位,那些情啊爱啊,想来如远方驿动的波涛,乍一见,来势凶猛,前仆后继,到头来终究也是泡沫一场。联想到宴长江曹操所赋的那首著名的《短歌行》:“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还有什么,不可以看破;还有什么,不可以放下。许许多多“内地啊”、“蜗居客”、打工仔打工妹、流浪汉在这里不会受到歧视。这些兄弟姐妹面朝大海,肆意大声呐喊,大声打着哈欠,手舞足蹈,像孩子在母亲的怀抱里撒娇。望着他们在沙滩上或拍照,或戏水,或放风筝,或堆沙子,或打排球;或三五成群抒发思乡恋旧的情怀,或独自徘徊打发寂寞郁闷的时光。我顿生羡慕,猛然发觉,曾厝垵的海滩是如此的温暖和惬意!岸边的亭、廊、花架、观景台等设施,也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望。沙滩上那个占地百余平方米的“寿”字石桩,供游人在上面行走锻炼。仔细一琢磨,“寿”字应该刻在山上或石头上,怎么会在海滩上?原来这个字是意像字,是“涛”字,它表达的是“观海听涛”的意思。“三点水”就不用写了,水,就在身边,浅吟低唱,和你相拥,伴你入梦。水,何止三点。那是东海,那是太平洋,浩瀚无边呵。真是用心良苦!往东走一会儿,可见各种甲骨文、隶书、楷书、草书以及文房四宝,还有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的石雕,依次竖立。仔细欣赏,受益匪浅。这些书法和名人产地虽不在厦门,但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瑰宝,厦门当然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推崇中华书法文化,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引人侧目的,还有路边的马拉松运动员的群体雕塑。一一算来,绵长一公里多,总共有99尊,每个雕塑高约2米,铸铜材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他们的肢体语言告诉你:生命在于运动。“爱拼才会赢”!那位坐在轮椅上被亲属推着参加比赛的老人,也永远被定格在那里。我仔细端详这位老人,感慨良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厦门风景如画,每年一月份的第一个周六都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参加比赛的人不可能年年相同,有的恐怕永远掉队了。不知事过这么多年,老人还健朗否?想来令人惆怅!
  我想环岛路如果没有这些雕塑,车,照驶;人,也照行。但有了这些雕塑,体现了灵魂的皈依和人文的关怀,其档次、品味显然提升了许多。它们默默地伫立在风雨中,与各式各样、各种肤色的灵魂对话,使这座国际海滨都市,永葆少女般的魅力。
  车到会展中心,突遇瓢泼大雨,雨刮器“吧嗒吧嗒”刮个不停。这时,路边有一个人,提着蛇皮袋,顶着狂风暴雨正弯腰捡起塑料瓶和被丢弃的水果皮。我想可能是环卫工人吧。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让人好生感动。
  我不知道是谁把文化植入厦门的每样建筑,甚至每一条道路,又是谁在精心呵护它们,使它们在那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结出奇葩。当我们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是否留意过他们——这座海上花园的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他们不做匆匆的过客,而是带着感情去设计,去建设,去管理,精耕细作,默默耕耘,使花园更加美丽,明珠更加璀璨。
   感谢他们!

[ 本帖最后由 豆田郎 于 2014-3-7 23:04 编辑 ]
发表于 2014-3-7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木有去过,,是个很想去的地方,深厦高铁开通,随时都可以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8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厦门的美,不仅仅在于有风光旖旎的鼓浪屿,“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佛教名刹——南普陀寺,四季花开的万石植物公园等等外在的表象之美,她还有更深层次,像钻石恒久远的东西。这种东西,更为深邃和厚重,更为博大无边,焕发盎然生机。这种东西,随着NG时代的爆炸,在厦门,不仅没有被滚滚红尘湮灭,而是日益凸显,不断冲击世人的眼球,深深烙印在大众的脑海中,传递着一种强烈的正能量。这种东西,就是文化。

厦门去过几次,还想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8 07: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