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77|回复: 3

[散文] 钟灵山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
年春节初五日,再游钟灵山。

        钟灵山,位于寻甸县城南约二十余里的塘子镇境内,海拨2330 米,总面积11平方公里。据说这里森林茂密,山势独特,有旗子山、仙人足迹、石将军、粮米堆、虎啸明月、晨光观日、五老观太极、白马望金钟等自然景观,山中建有钟灵寺,有塔陵群,明清时为滇东北最大的古刹之一,著名的风景名山。
    民国以前,寺中香火极旺,每年前来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和游客数以万计。阳春三月,佛事更盛。1940年,古刹不慎失火,昼夜不灭,除监斋菩萨和厨房外,其他毁之无存。后得昆明华亭寺定安长老亲临主持和地方人士支持,终于在1943年冬重建前殿11间。建国年间,钟灵寺累遭匪祸,如今仅存寺基和残墙断壁。

    九十年代政府不再禁教后,才有周边村民陆继前来敬香,后陆续又有信徒在原寺庙遗址上修建起简易的寺庙。
       说起来我这是第三次来游钟灵山了。
       记得第一次是1990年跟随兄长一起来的,现已经不太记得那时的情景了,只依稀记得是骑自行车去的,兄长在寻甸上高中,他们学校组织骑自行车去春游,浩浩荡荡的自行车队很是壮观,我那时不会骑自行车,是坐在自行车后面跟着去的。那时的庙址只有四周残破的土墙,遗址呈正方形,约三四十米。在庙遗址下方约五百米的密林中,有二十多座不同造型的塔陵。那时很少有人光顾,森林很茂密,塔陵中都长满了藤蔓植物。可惜那时我们没有相机,没有留下美景,所以后来一直有想再去看看的愿望。
    第二次是2007年的春节,也是回家过年才有空重游钟灵山的。这次没有走常人经常走的线路,而是从山脚。山脚有个空军后勤部队,要过了部队的检查站,再过了一个叫田房的小村子,就到了塔陵所在的山麓的坡脚了。
    第二次的记忆就很清晰了,我们顺着山往上爬,树林也还茂密,只是明显感觉不如第一次来的时候的样子了,钟灵山山势陡峭,远远看去感觉不怎么样的,爬起来还真不容易。开始在山脚看好塔陵所在的方位爬的,结果在山林中迷了路,找了半天幸遇到进山的村民问了方向,才好不容易寻到塔陵所在的位置,从塔陵再往上才又到了钟灵寺所在地。
    塔陵依旧在默默在林间矗立着,以前的藤蔓也不知道到那儿去了,只剩下粗大一些的树木立在陵间,塔陵也比上一次更残破了,本来就年久失修,再加上游览的人的破坏,更是不成样子了,有几座陵已经倒塌了。
    这是第三次光顾钟灵山了,来之前询问了钟灵山近年的保护与开发的情况,心中不禁失望了许多。其实没来之前就不敢想象现在的塔陵会是什么样子,因为从第二次算起也是五年的时间,早在十几年前就听说当地政府要规划开发与保护钟灵山,重修山上的古寺与保护塔陵,可到了呢,会是什么样子。
    钟灵山十几年前就被规划为当地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这次的线路与第一次一致,只是多出了一条近年才修出来的山路,路很陡,还是土路,但不管怎样,总算有了一条比较好走的进山之路。通向那曾经香火缭绕、钟声不断的山顶佛界。
    据记载清代云南名士钱南园曾游钟灵山、关过岭留下对联:
    一:
       竹路引青松不沾尘埃半个字,
      天山连水月又开佛地一重天。
    二:
         关于索侯显圣,摆旌旗七十二峰现在。
      岭自汉相会盟,休干戈三十六鼓犹存。
    联首巧妙地嵌入二字,乃关索岭之简称,索侯、汉相当然指的是关索与诸葛亮,即会盟的两位主要角色,后面写的是实景,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会盟的历史意义休干戈。钱南园题写对联不仅是寻甸历史上的佳话,更为重要的是成为关索岭这段历史的印证。
    这些对联如今没有题刻的地方,只在县志的书页上默默的保存着。三十六简花边鼓,七十二面吊吊旗。站在山的高处,听松涛阵阵,看着山势在眼前延伸,一座接着一座,如竹排般依次排列下去,一座挨着一个,不密不挤,却显得自然有序,一直延伸到远方。站在山顶,登高远眺,左观不远处的寻甸县城,右眺朦胧中的马龙县府,前方是山势磅礴的乌蒙山脉,胸中自有一览众山小的气概。
    要不是高大的树林挡住了我的视线,相信我还能看到更多的风景,可惜,人无法站在自己想要的高度,人生如此,佛界大约也是如此。
    这时传来梵音阵阵,想必是不远的寺中又到了颂经的时刻了,这个时节,前来游山的人很多,大多是信男善女,也许是有人挂了较大的功德,请寺中的长老或是高僧为自己祈求一年的或者一生的平安富贵,我心中淡然,如果平安和富贵,甚至升官发财也是能对神祈求就能得到了,那我们每天的努力,我们众生的劳苦,还有什么价值呢!芸芸坐生,都不用辛劳,只需去长跪在佛面前祈求便是。
    步行着从山顶往下走去,庙不在山的最高处,让人没有了神界是高不可攀的感觉。心中却不敢马虎,极是虔诚,在山路上小心翼翼的走着每一步。绕过一片密林,眼前又看到了那片熟悉的颓垣断壁。好在周围的青翠和节日的气氛点缀了寺庙,才不至于感觉到曾经的凄凉。
    钟灵寺居钟灵山巅,建于明代。史志记载,钟灵寺佛权显赫,统辖寻甸各地山寺,有金瓜、玉斧、旌旗及仪物銮架半副,古寺建四殿两厢,层层绝对,重叠升高,石阶相连,各殿四檐戗角高翘,吊挂风铃,宏伟壮观,威风凛凛。钟灵山环境安静,景色奇丽,青松茂密,山花遍野,燕语莺声。可惜星移斗转,世事难料,佛家也无法躲过降临到自己顶上的灾难。
    寺庙比上次有了较大的规模,正殿还是几间木结构的房屋,上盖着青色的瓦片,要不是殿前放着巨大的香炉,从外看不大像庙宇,倒象是山中的农家。殿前的遗址上被清理出来种上了各种蔬菜。菜园里立着几个巨大的石柱基,可见以前寺庙的规模,周围也砌上了土质的围墙,几块被清理出来的残碑立在墙角,我努力的仔细辩认,只依稀辩认出几个字,大多因风化和破坏的原因,已不可考了。
我与神无缘,不敢冒然进入神的领地,远远在站在大殿外,看到里面供奉着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等佛位,心中也合起双手,眯起双眼,极虔诚的立在原地半响。看着那些进进出出的善男信女们,我才想起,不管世间有没有佛,不管佛能不能保佑我们,但只要自己心中有佛,便有了希望,便能坚强的走下去,这便是众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离开佛地,出钟灵寺山门里许,来到僧人们圆寂后的地方——塔林,钟灵寺塔林是西南地区除祥云县水目山塔陵外最大的塔陵。方圆4亩有余的林间,建有历代高僧塔茔39座,排列整洁,五冢一路,三冢一排,塔茔上方下圆,呈葫芦形,八棱标杆加宝顶,高7米多,从塔基至顶层,全用细料块石砌筑而成,众塔构成一个塔林群,塔茔正面镌刻僧人姓氏及圆寂年月,侧面则雕刻各种佛家图案,塔群古朴壮观。
    那七八排塔陵,细细数去,佛家也是讲究辈分资历的,第一代开山之僧的陵在第一排,第二排有两座,第三排有四座,后面的有五六座不等。原以为出家人什么都放下了才叫僧人,原来世间等级无处不在,世俗如此,讲究四大皆空的佛教也如此,你看那僧侣们的塔陵,地位高的僧人们圆寂后,塔陵修得高大气派,还刻石记功。地位低的或者一般的伴侣,自然也就只有较小的陵或者只有一小块碑了。
    想来几百年以来,这些用石头磊起的建筑,孤独的立在山中,经历着每一个春夏秋冬的风只雨打,如今塔身长满了青苔,早已将那些记功的文字遮住了,最有意思的是从第二排的一尊塔身上,长出了两棵碗口粗的不知名的树木,将塔身都挤开了,树长得很高,高高的伸向天空,努力与周围的树林一样高,看不到树根,想必那两个树的种子,从石块的缝隙中,努力的向上长,是种子的力量还是神的力量,我们不得而知。如今是塔包树还是树包塔,谁能弄得清楚,只留给游人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已。
    最痛心的还是散落满地的石头有文字的和没有文字的,自然落下的和游客破坏的,都无声的躺在脚下,多少年过去了,游人来过了千千遍,包括我都来过了三次,这需我我们保护的古迹,却依旧还在默默躺在原地,游客们来了就走,破坏了就走,领导们来了视察,视察了就走,再没有重视的;规划也是规划了就不管,十几年过去了,被破坏的还没有修复,没有损坏的却继续在被破坏着。
夕阳西下,冷风溜进林间,这个季节,干燥的林间没有雨水,塔陵身上的青苔也干枯得有些发黄。整个塔陵间的光线开始暗淡下来。我心里有心发悚,不敢久留,于下打道回府,半路一语不发,脑海中一片空白。
    从山中归来,本想把世俗的烦忧留在山中,留在佛地,可惜这一次没有遂愿。

[ 本帖最后由 凤凰影子 于 2014-4-4 13:38 编辑 ]
发表于 2014-4-4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游记,写的出彩颇难。我觉得最主要的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给读者新鲜感。
在这春风吹拂的四月,读读游记也不错。
虽不能亲自面临胜景,借助文字走走,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4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山中归来,本想把世俗的烦忧留在山中,留在佛地,可惜这一次没有遂愿。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4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有意思的是从第二排的一尊塔身上,长出了两棵碗口粗的不知名的树木,将塔身都挤开了,树长得很高,高高的伸向天空,努力与周围的树林一样高,看不到树根,想必那两个树的种子,从石块的缝隙中,努力的向上长,是种子的力量还是神的力量,我们不得而知。如今是塔包树还是树包塔,谁能弄得清楚,只留给游人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已。


品读佳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8 08: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