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044|回复: 2

【回顾】2013年,中国诗坛发生了哪些大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6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编絮语】这个年度 总结文章是从北京文艺版的网站上转载的,基本囊括了中国诗歌界2013年的一些大事,当然,对他们自己的活动也关注的过多了一些,这是此类文章的通病,谁总结当年大事都难免走私一些他们网站和关于他们网站老大的资讯。对学院派的出版和研讨会貌似关心过多,对中国许多重大的民间诗歌活动和奖项则没能关注,比较遗憾,算是一家之言吧。比如2013年的“美丽岛·中国桂冠诗歌奖”在苏州诗院颁发,诗人伊沙在线主持了3年之久的每日读诗活动“新诗典”及其出版物《新世纪诗典》,再比如诗歌报网站连续出版了7次的《中国网络诗歌年鉴》、连续举办8届的“金秋诗会”等,还有香港诗人廖伟棠抄袭诺尔迦等轰动诗坛的系列抄袭事件。。。还有2013年诗人大规模涉足绘画,炒作与反炒作,诗歌传播的新兴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大规模爆发等现象。还有2013年度流行的诗歌小出版(私人出版)、官办诗歌刊物民营承包办刊等现象,遗漏的太多了。。。这篇一家之言语的文章还挺长,图片很多,打开会很慢,有兴趣看一看的,请耐心等待。(小鱼儿)


​2013年中国诗坛大事记(北京文艺版)

          苏琦

  2013年中国诗坛异常精彩纷呈,即便举其要者而记之,由于视野所限,也会挂一漏万。以下所录之29件事,勉强分为诗歌节、诗歌奖、研讨会、出版、诗歌普及、其他等六类,概括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海外跟中文诗歌密切相关的诸多要事,可见出当下中文诗之异常活络与精彩。

  一、诗歌节



  鹿特丹-北京文艺网同步诗歌节

  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官方,基于《玉梯》英译当代中文诗选的出版和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的影响,把当代中文诗定为2012年整个鹿特丹诗歌节的主题。由此,著名诗人杨炼提出了“同步诗歌节”的创意。该诗歌节依托荷兰鹿特丹诗歌节官网和北京文艺网两大平台,于2013年6月11日至15日同步播出并互动。具体形式是:三位中文诗人杨炼、秦晓宇、廖伟棠受邀赴鹿特丹现场参加;此前将参加诗歌节的各国诗人的作品选译成中文发布,在翻译人员的协助下,让前者直接跟中国的诗人和读者进行交流,并及时上传诗歌节的影像及文字资料,使其“同步”于中国;与此同时,从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的投稿者中选出二十位诗人,将其作品译成英文,连同个人简介、本人近照及原声朗诵音频一并发布到网上,这个在线诗歌朗诵会成为鹿特丹诗歌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上述二十位诗人包括草树、冲动的钻石、卓美辉、陈家坪、上官南华、笨水、阎逸、孟冲之、薛舟、罗傲鹰、湘西刁民、蟋蟀、玉珍、钢克、王东东、廖慧、罗霄山、窦凤晓、张成德、朱夏妮等,跨越了从00后到60后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身份有中学生、搬运工、木匠、美术馆职员、韩语翻译家、文学博士生、小贩、古典音乐评论者和公司白领等,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出中国当代诗歌的面相。
  同步诗歌节高潮部分是,6月14日21时开始,延续至凌晨的名为 “共此诗歌时刻”的以中文诗歌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三个多小时的网上同步朗诵、回应、问答活动中,网站页面获得六百七十万点击率,后来更一步上升至三千三百万点击率!这一富有想象力的活动,以诗歌为媒介,真实地、深度地沟通了东西方,加深了彼此的认知与理解。


  第三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  

  由诗人北岛发起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已历三届。第三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于2013年11月20日开始,为期5天,并首次延伸至内地广州与深圳。本次活动由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共同主办,邀请了13位国际诗人和5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汉语诗人。诗人韩东、蓝蓝代表大陆诗人应邀参加。朗诵会是国际诗歌之夜的主体。另一大亮点是“诗歌电车行”环节。组织方安排了29辆在港岛运行的电车,在车内布置了10首中英文对照的诗歌。“这样的安排,想要表达诗歌和城市的融合”,北岛说,“由于车厢拥挤,一旦你被卡在某个角度,那非读不可”。


  首届“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在扬州举行

  2013年4月,农历上巳日,英国诗人、艾略特奖得主奥布莱恩(Sean O'Brien),英国诗人赫伯特(William Herbert),英国女诗人、英国诗歌协会理事克拉克(Polly Clark),美国诗人协会现任会长施加彰(Arthur Sze,第二代旅美华裔诗人),德国诗人萨托留斯(Joachim Sartorius)和杨炼、唐晓渡、西川、翟永明、于坚、杨小滨、姜涛12位诗人及北京文艺网总编、活动艺术总监杨佴旻先生齐聚扬州瘦西湖,参加首届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活动。
  修禊是缘起于周代的古老习俗。农历三月上巳之日,人们相约水滨,执兰草沐浴洗濯,祛病消灾祈福,是为祓禊。后逐渐演变为古代文人诗家春游踏青以诗会友的雅集活动,尤以东晋九年的“兰亭雅集”和清康乾年间的“虹桥修禊”最为著名。首届国际诗人虹桥修禊以扬州历史上著名的虹桥修禊为背景,也是试图承续、复兴、光大由其体现的诗歌精神,重塑诗歌之城。
  在为期四天的活动中,中外诗人首先参加了虹桥修禊仪式,与扬州公众一起,在瘦西湖上进行了大型“曲水流觞”诗歌唱和活动,让诗、景、人融为一体,使古老的诗人雅集焕发出当代的生机与活力。在随后的几天中,还举行了中外诗人诗歌互译以及以“全球化语境中的本地深度”为主题的诗歌论坛,让诗歌在地理、历史、文化、语言多个层面中走向人的独立创造思考,从本地的深度走向诗歌的深度。


  首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在云南举办

  2013年10月,首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在云南师范大学举办。德国汉学家顾彬、法国著名诗人克罗德·穆沙、中国著名的诗人舒婷、西川、韩东、欧阳江河等获邀参加。
  本届国际文学节主席、著名诗人于坚说,举办此次国际文学节,旨在向西南联大的伟大传统致敬。
  云南师范大学建立于75年前,作为学校的前身,西南联大汇集了当时中国最杰出的文化精英。以本届文学节的主办单位文学院为例,那时候可以说西南联大中文系是中国最伟大的中文系,许多著名的诗人、作家,例如闻一多、汪曾祺、沈从文、冯至、穆旦……包括来自英国的燕卜逊,都是这个系的教授。这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昆明建校期间,中文系还诞生了以诗人穆旦为首的现代派诗人群,被称为昆明现代派。昆明现代派至今依然在影响着中国现代诗的发展。举办这个文学节,就是要继续西南联大的伟大传统。本届文学节活动期间,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举办了诗歌朗诵会和多场学术演讲。

  二、诗歌奖



  首届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开奖

  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由北京文艺网发起、创立,由杨炼、唐晓渡、西川、秦晓宇、翟永明、杨小滨、姜涛担纲评委,自2012年7月15日创立,至2013年7月15日截稿,共接纳两千余诗人投来的近八万首诗作,参与度之广、之深,均超过创办人的预想,成为诗歌界最热的现象之一。其适应时代特征的完全网络化,也相当程度地成为同类奖项的范式。诗歌奖标举的宗旨“遥祭祖先而无愧,环顾世界而欣然”深具历史观与世界视野,是检测中国诗歌的现代丰富性的一项重要尺度。
  2013年9月11日,正式揭晓获奖者名单。一等奖空缺,二等奖获得者草树、廖慧,三等奖获得者臧棣、于坚、七夜,第一部诗集奖获得者郭金牛(冲动的钻石)和钟硕。诗歌奖获得者不少名不见经传,但从时代性、丰富度方面来讲,这些获奖作品丝毫不逊于一些名家的作品。举由于获奖而引起国内、国际广泛关注的诗人郭金牛为例,其获奖诗集《纸上还乡》,宛如21世纪中国社会的一只“钻孔”,深入到广袤无声的地下,使我们得以从多个角度窥见当代中国最庞大辛酸的主题:农民工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翟永明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2013年4月27日,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举行颁奖典礼。此次“年度杰出作家”评选备受瞩目,入围的作家包括阎连科、北岛、刘震云、李佩甫和翟永明,最终,翟永明凭借2012年出版的《翟永明的诗》获得该奖项。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首次将“年度杰出作家”奖颁给诗人。可谓是对诗人的“迟到的重视”。此外,沈浩波获年度诗人奖。



  痖弦与扎加耶夫斯基获第四届中坤国际诗歌奖

  2013年11月25日,第四届中坤国际诗歌奖揭晓。台湾诗人痖弦和波兰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Adam Zagajewski)获得本届中坤国际诗歌奖。痖弦以富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诗作,以对小人物具同情心的书写记录了现代中国历史的变迁,备受众多诗歌爱好者推崇。而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以敏锐的问题意识、悖谬的现实感、巨大的道德勇气启示了中国诗人,成为当代汉语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



  首届“诗建设”诗歌奖在杭州颁奖

  2013年11月30日,首届“诗建设”诗歌奖在杭州举行颁奖典礼。“第三代诗人”张曙光获主奖,奖金10万元;青年诗人朵渔、冷霜、唐不遇获新锐奖,奖金各2万元。
  “诗建设”诗歌奖由浙江企业家、诗人黄纪云先生发起设立,旨在通过奖励当代汉语新诗创作中具有前瞻与启示意义的诗人,倡导新诗在精神与艺术上的探索,以推动新诗建设。拟两年一届,首届评奖活动由杭州《诗建设》杂志社与海南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诗建设》是一份在杭州编辑的诗歌季刊,由作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杂志怀抱推动诗歌建设的雄心,力求树立当代汉语新诗的高标准,自2011年3月创办以来,至今已出版了11期,在诗界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
  获得主奖的诗人张曙光生于1956年,是中国“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人物,也是学者和翻译家,现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评委会一致认为,通过张曙光的诗歌,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一幅幅烙上了个人印记的“岁月的遗照”,还有一种无休止的令人目眩的历史的迂回,和现实的曲折。“他的诗歌保持着理性的思考与超验的命运感受之间的张力。”



  杨炼、海上获首届天铎长诗奖

  2013年12月23日,专门“奖掖和表彰现代汉语中诞生的长诗、大诗和史诗的单个作品及其作者”的天铎奖宣布奖项结果,著名诗人杨炼以《同心圆三部曲》、海上以《时间形而上》获奖。
  杨炼《同心圆三部曲》(即《》(读yi)、《同心圆》和《叙事诗》)前后贯穿三十年,完成了文化废墟时代个人的重建。海上《时间形而上》全面而深入地推动了时间形而上这个全人类的命题,是“东方整体思维空间”诗学的集成。



  西川英文诗集获美国翻译奖

  2013年11月,由卢卡斯·克莱恩翻译的《蚊子志:西川诗选》获得美国卢西恩·斯泰克亚洲翻译奖。该奖项在布鲁明顿举行的美国翻译家协会年会上颁布。
  卢西恩·斯泰克亚洲翻译奖设立于2009年,专门奖励优秀的亚洲诗歌翻译作品。评委会认为:“《蚊子志》体现出西川诗歌语言的多样性和其对残酷而迷人的人间喜剧的犀利洞察。这其中既有对中国语言的深入探索,也展现出他深厚的西方文学素养。”
  西川的《蚊子志》2012年由纽约新方向出版社出版,曾入围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它也是普林斯顿大学今年向英文写作专业学生推荐的12本图书之一。西川写道:“在历史的缝隙间,到处是蚊子。”诗集既包括西川早期写的抒情诗,也有后期充满思辨力度的散文诗式的写作。

  三、研讨会

  


  “诗歌创作与网络生态”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3年1月18日至19日,北京文艺网主办的“积极互动的诗歌与网络”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会议著名诗人杨炼与著名诗歌评论家唐晓渡主持,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吴思敬教授,以及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评委秦晓宇、杨小滨等,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整个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无所不在地渗透进人们工作、学习、娱乐以及交流的方式。概而言之,二十一世纪,中国和世界面临着一种网络生态。在这个全然不同于古典文化的环境中,人该秉持什么现实原则?思想该怎样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信息泡沫眼花缭乱的变幻,令我们只能随波逐流?还是保持追问,在更深层次上寻找人之尊严和价值?对此,主动拒绝以任何形式放弃自身的“诗歌”,在今天不仅显得重要,而且证实其必需。它的存在,犹如一架能量巨大的氧气机,给极可能遭到严重污染的社会,吹送来一股股清风;通过激发个性思考和创造,不停塑造着一个当代文化的精神内核;以一首首诗的形式,恪守、并继续焕发着人性的超越和美。它传达的信息,宁谧而清晰:网络生态不等于简单的商业化和品位低下。恰恰相反,倘若自觉足够到位,网络这个第二生存空间,同样可以“诗意的栖居”。古老的中国,在给自己提出全新的问题:在诗歌深度和无远弗届的高科技之间,如何建立全新的关联?诗歌创造性和网络可能性,可以有怎样的积极互动?这两种看似绝然不同、甚至逆反的事物,可以组合出什么独特的张力和能量?如此等等,已成为众多诗人、评论家和文化研究学者所共同关切的问题。
  本次研讨会探讨了当下诗歌创作与网络生态的复杂互动、新的诗歌评价尺度与评判方式、诗歌创作、阅读与论坛文化建设的等问题。这次研讨会的成果,作为一个崭新起点,将引领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跨入下半年正式评奖过程。与会嘉宾有杨佴旻、杨炼、谢冕、赵振江、唐晓渡、西川、翟永明、吴思敬、王光明、秦晓宇、姜涛、杨小滨等二十余位在京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在天津举行

  2013年6月21日至24日,由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来自两岸四地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余位学者齐聚南开,围绕中生代创作与理论所涉及的相关诗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此次论坛旨在进一步探讨两岸四地中生代诗歌的异同点和关联性,发掘中生代诗歌和“70后”、“80后”诗人的区别以及中生代诗歌中主要诗人的艺术个性,标识中生代诗歌在中国当代诗坛的地位,总结新时期诗歌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经验,从而繁荣当前诗歌创作。论坛开幕式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罗振亚教授主持,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沈立岩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吴思敬教授出席并致辞。傅天虹、孟樊、朱寿桐、古远清、陈仲义、李新宇等学者各自阐发了观点,展示了中生代诗歌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学术发言和分组讨论中,与会者围绕中生代与当代诗坛、两岸四地中生代诗人比较研究、中生代诗人与“70后”、“80后”诗人比较研究、中生代诗人专论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拓展了该话题的言说空间。



  “翻译与现代汉诗的发展暨‘诗苑译林’再版座谈会”召开

  2013年1月12日,“翻译与现代汉诗的发展暨‘诗苑译林’再版座谈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座谈会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际写作中心联合举办。屠岸、郑敏、赵振江、高兴、贺骥、薛庆国、多多、王家新,西川、树才、唐晓渡、欧阳江河、刘福春、蓝蓝、韦白、胡续冬、王东东等数代著名诗人、诗歌翻译家和评论家以及湖南文艺出版社社副社长龚湘海、人大文学院院长孙郁、“诗苑译林”责编傅伊也参加了座谈。诗人、人大文学院教授王家新主持了会议。与会者围绕翻译与现代汉诗的发展和“诗苑译林”的再版展开了热烈讨论,内容涉及当下国内诗歌翻译、创作、出版和诗歌教育等多方面话题。


  “橘颂·首届两岸现当代诗学研讨峰会”在湖北荆州召开

  2013年9月14日,由江汉大学、荆州市文联主办,湖北关帝文化集团、《江汉学术》编辑部承办的“橘颂·首届两岸现当代诗学研讨峰会”在荆州市博物馆召开。
  来自台湾亚洲大学、台湾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大学、河北大学、长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郑慧如、简政珍、杨小滨、廖咸浩、白灵、臧棣、樊星、敬文东、西渡、钱文亮、姜涛、张桃洲、张洁宇、段从学、田桑、赖彧煌、荣光启、雷武铃、颜炼军、史言、余旸、张光昕、李海英、罗勋章、杨章池、叶冰、铁舟、王继鸽、刘伊念、夏莹、刘洁岷等三十多位两岸专家学者、诗人来此共同探讨新诗诗学研究的走向和前景。
  开幕式后,来自台湾亚洲大学教授、诗人简政珍先生主持首场学术活动,台湾逢甲大学教授郑慧如女士和北京大学副教授姜涛先生分别以《台湾当代诗的伪命名与先发命名》、《“历史想象力”如何可能》为题进行主题发言,两岸著名学者诗人臧棣、张桃洲、杨小滨、廖咸浩、白灵、段从学、钱文亮、颜炼军、张光昕等与之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互动与研讨。14日晚和15日,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移师荆州财神客栈,齐聚一堂交流、探讨了两岸现当代诗学的发展前景和诗学研究成果。



  南京大学举办“新诗国际研讨会”

  2013年11月2日至3日,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新诗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Michelle Yeh、Jin Siyan、Wolfgang Kubin、唐晓渡、刘福春、陈仲义、陈超、于坚、欧阳江河、杨小滨、罗振亚、江弱水、姜涛等来自世界各地的40余名学者、诗人出席了研讨会,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彬彬教授主持会议。与会嘉宾围绕两岸三地新诗比较、海外流散汉语诗人研究、新诗规范诗学的建构路径、当下语境下诗人身份认同的危机、文学制度与诗学策略等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陈仲义《现代诗:语言张力论》获关注

  2013年3月,著名诗歌理论家陈仲义的《语言张力论》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旋即在诗界产生重要影响,并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文学批评理论学会和北大中国新诗研究所举办了《现代诗:语言张力论》研讨会。多年来,新诗缺乏本体论意义上的诗学著作,也甚少直接关注诗歌微观部分的理论作品,《语言张力论》力求填补新诗研究的这一空白,以深入诗歌内部的探险精神,集多年思考和研究著成《语言张力论》这一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双重意义的诗学专著。
  在研讨会上,陈仲义对自己的学术理路作了比较客观的说明,阐明了其对于张力所做的扩张和提升的两个工作。在扩张方面,他认为张力仅有外延和内涵是不够的,张力已经进入到诗歌建构机制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节奏、标点、分行等等,因此在《语言张力论》中从诸多层面展开了扩张作业。在提升方面,早期新批评是把含混、悖论、反讽等之类并列,混在一起,他努力把张力从中“提拔”出来,居于统摄地位,尝试起“引领”作用。而更辩证地看,张力其实还有内张力和外张力的区分。外张力是主体心灵与社会、历史、现实的紧张关系,是一种对抗、挣扎、释放的过程。外张力不能形成文本,但是外张力是基础、是前提。因为有了外张力的存在,才有可能使得主体心灵与外在世界的紧张关系,转化成诗歌文本内部的语言张力。为防止封闭,将来的张力诗学还要好好解决外张力与内张力的平衡问题。



  第三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在岳阳召开

  2013年11月23日,由谭五昌、陈旭光、柳忠秧、李遇春、谢有顺五位国内新锐批评家与学者发起的第三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在岳阳南湖宾馆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湖南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南理工学院、《文艺争鸣》杂志社共同主办,由《当代文坛》杂志社、《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国际汉语诗歌》杂志社协办。本次论坛以“全媒体时代的写作边界与批评伦理”为主题,志在“重塑批评家主体形象,建构新世纪文艺秩序”,通过搭建一个开放性的高端学术平台,汇集一批文艺界的新锐批评家,为新世纪的中国文学艺术问题“诊断把脉”,建言献策,使批评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四、出版



  《中国新诗百年大典》出版并引发争议

  2013年5月,长江出版传媒、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新诗百年大典》,该套书由著名学者洪子诚、程光炜主编,挑选目前较活跃的国内外共三十位诗评家担任编委,全书分三十卷,以诗歌时期和诗人出生年代作为各卷划分的主要依据,同时也兼顾流派、诗歌风格、地域因素等,收录了自五四时期到新世纪以来的三百多位诗人的新诗作品,号称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诗歌出版项目。编选者侧重于“文本性”,力图体现“华文诗歌”的整体想象,并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诗的创作成果给予了充分关注。
  该书出版后,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主要质疑包括:入选名单中漏选和不该选的诗人比重太大,比如“羊羔体”车延高、“废话体”杨黎等诗人的入选一度广受争议,成为争议焦点;各卷主编中某些编选者是否具备主编的资格;台港海外诗人比例过大;编辑准备期过短;有操作历史的嫌疑等等。较有代表性的质疑文章有张桃洲在《新京报》上的访谈“分卷主编张桃洲谈《大典》”和董辑发表在新浪博客上的随笔《对<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的几点看法》。



  《大海的第三岸——中英诗人互译诗选》出版

  2013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英国著名的Shearsman出版社,在互译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联手推出《大海的第三岸——中英诗人互译诗选》,在中国和英国以中、英双语同时出版。本书于2013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
  2005年以来,主编杨炼与威廉·赫伯特成功策划了中英诗人若干次面对面的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共同基础,是中英诗人互译项目,诗人们坐在一起,通过讨论,切入原创诗作的一切内在层次:人生经验的、诗歌观念的、形式创造上的、语言学实验上的,并用对原创的理解,激发译文的创造性能量,从而产生了一大批精彩的翻译诗作。
  瓦尔特称翻译为“第三种语言”,既不同于原文,又不同于普通外文,而是两者之外独具一格的东西。中外诗人互相翻译,犹如古典诗人彼此唱和,既见友情,更像竞争。这部诗选,让诗歌翻译为文化交流提供一种范本,展示了过去历年来中英诗人交流的成果。本诗集收录了以下当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及译文:姜涛、冷霜、唐晓渡、王小妮、西川、萧开愚、严力、杨炼、杨小滨、于坚、臧棣、翟永明、张炜、周瓒,以及安敏轩、托尼·巴恩斯通、波丽·克拉克、简妮芬·克劳馥、安东尼·邓恩、威廉·赫伯特、肖恩·奥布莱恩、帕斯卡尔·帕蒂、菲奥娜·辛普森、施加彰、乔治·塞尔特斯和约书业·维尔纳。



  “中国当代诗典·第一辑”在台湾出版

  2013年9月份,由杨小滨主编的“中国当代诗典·第一辑”在台湾(秀威资讯)出版,收入中国当代重量级诗人15位,一人一册,一套十五册的诗丛,一次性推出,分别是:《依旧是——多多诗选》、《眺望自己出海——杨炼诗选》、《致另一个世界——王小妮诗选》、《登高——翟永明诗选》、《手艺与注目礼——欧阳江河诗选》、《山坡和夜街的凉暖——萧开愚诗选》、《导游图——陈东东诗选》、《红色岁月——李亚伟诗选》、《梅花酒——潘维诗选》、《小挽歌丛书——臧棣诗选》、《唯物——蒋浩诗选》、《好消息——姜涛诗选》、《飞去来寺——韩博诗选》、《片片诗——胡续冬诗选》、《夜饮——秦晓宇诗选》。本丛书是横跨两岸三地,唯一同时收录1950、1960、1970三个诗歌精华世代的诗丛;本丛书是台湾罕见大规模出版的中国大陆当代诗丛。



  作家出版社推出“标准诗丛”

  2013年12月,作家出版社推出“标准诗丛”,第一辑首推西川、于坚、王家新、欧阳江河、多多五位优秀诗人的诗歌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标准诗丛’,是为了展现现代汉语诗歌的成就,向读者与诗歌界奉上现代汉语诗歌多种面向的标准,让读者去判断现代诗以来的这些重要诗人,某种程度上,标准诗丛推荐的是标准诗加上标准诗人。”本诗丛责编李宏伟介绍。之所以能成为“标准”,他的判断是“经验的发现和洞察”、“语言的再造”、“对已有诗歌史的观察”三条标准。“我也提醒自己,不能止于简单的趣味,编选中也要提防对这三条标准的反动。”

  五、诗歌普及



  “诗歌来到美术馆”

  该项目由民生美术馆和上海国际文化传播协会主办,肇始于2012年,2013年曾获得由东方早报和绿城·苏州桃花源联合主办的“2013文化中国年度事件大奖”。2012年10月21日,是“诗歌来到美术馆”第一期——黄灿然《奇迹集》朗读交流会,之后相继有九位诗人,分别是欧阳江河、西蒙·阿米蒂奇、翟永明、李亚伟、王小妮、阿多尼斯、谷川俊太郎、杰曼·卓根布鲁特和西川,来到民生美术馆开展“朗读交流会”。这是一个以“诗人”为核心的诗歌活动,它试图生动而立体地向公众呈现一个诗人的方方面面,他如何写作?如何认识诗歌?如何生活?又拥有怎样的世界观。这样的朗诵交流形式,让民众来到公共场所或私人场所,聆听诗歌,感受诗歌,想必在今后更多地出现,体现着诗歌更深入地走向普通公众。



  “外滩艺术计划”之渡诗计划

  从2013年8月26日开始,上海一只“大烤鸭”开始了它的航程。作为渡轮,它要在黄浦江上摆渡一个月,每天自早晨7点到晚间10点,接送来回于浦江两岸的普通乘客。而就在其首航日,“渡·爱——外滩艺术计划”启动,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诗人、音乐人和艺术家,以24小时为总时限、每人半小时的方式,陆续进入“大烤鸭”,为事先不知情的乘客带来了一场场诗歌盛这场活动是艺术家韩北石、著名诗人陈东东、诗人批评家丁成共同发起,由上海贝思诺广告公司主办。陈东东介绍,此次“诗歌行动”的灵感萌发于7月。当时,他和韩北石、丁成得知黄浦江畔有个地方可以免费做诗歌活动,就前去打探。对方最初想在轮渡码头候船室办画展和朗诵,但考虑到那儿太狭小,来往的人又多,他们遂建议借用一天轮渡。“得到的回答是可行”,于是扩展成为“2013外滩艺术计划”。
  陈东东称之为一场诗人和听众之间互动的“诗歌行动”。活动以“渡·爱”为主题,借助外滩轮渡的特有性质,探究“从物质的此岸渡到精神的彼岸”、“从生活的此岸渡到诗意的彼岸”、“从陌生的此岸渡到爱的彼岸”的人文内涵。贝思诺总经理、“渡·爱”活动出品人刘颖彤说:“此次活动是上海外滩开埠170年、外滩轮渡诞生103年来的首创。”
  由于大众事先并不知情,不少人走向先知鸭时露出惊异的表情:这艘船怎么如此奇特?走入船舱更是诧异:平常的座位旁多了一堵用塑料泡沫做的墙,上面挂满了人的头像;座位前方搭了个台,背景板上写着“渡·爱——2013外滩艺术计划”。船一启动,就跑来一个“怪人”,对着话筒朗诵诗。诵读开始时,有乘客忍不住起身问服务员:“要另收费吗?”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乘客才返回座位,放心地聆听起来。尽管未必听得懂诗人们在念什么,乘客们还是报以掌声。对此丁成说,“要的就是这种突然碰撞的效果。”


  深圳开启“第一朗读者”第二季

  2013年第二季的“第一朗读者”于2013年8月份全新开启。“第一朗读者”是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它与“创意剧场”、“中国诗剧场”等并称为深圳戏剧家协会近年来创建的三大文化品牌。第二季的“第一朗读者”活动立足于社会和精神主题,推出“时代抒情”、“女性的花朵”等十个最具代表性的专题,每月两次,共十场。受邀的外地诗人有于坚、李亚伟、李笠、姚风、孙文波、娜夜、吕贵品、黄礼孩、潇潇、安琪、潘洗尘、廖伟棠、沈浩波、阿翔等25位曾获得过国际和国内诸多重要奖项、最具时代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诗人以及吴思敬、韩作荣、叶延滨、李小雨、林莽、王明韵、何向阳、霍俊明、王晓华、杨庆祥、张德明、张晓红、刘波等著名批评家。
  “第一朗读者”由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从容发起,这种诗歌演绎形式,体现着希图通过新的阐释渠道来充分敞现中国新诗的丰富美学内涵、迅速提升当代优秀诗歌的群众影响力等诗学理想。“第一朗读者”吸纳了“中国诗剧场”的成功经验,利用朗诵、戏剧表演、音乐、演唱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对新诗文本进行综合性阐发,并借助开放性的沙龙格局和大众参与的文化氛围,尽可能释放新诗的艺术潜能,立体地展现出当代诗歌的多方面美学素质。



  “读首诗再睡觉”

  “读首诗再睡觉”,是由一个小清新又有点国际范儿的诗歌传播团体运作的公众微信账号,每晚十点向所有订阅者推荐一首诗。它鼓励大家“起床刷牙、便后洗手、睡前读诗”,从2013年3月份开始每天微信推送诗歌,迄今为止每天一期风雨无阻,这些看似小众、实则也真的比较小众的微信号如今被很多网友口口相传,成为诗歌现象。

  六、其他


 
 梁小斌的体制外生存困境引关注

  2013年11月11日深夜,著名诗人、朦胧诗代表诗人梁小斌突发脑梗阻入院治疗。梁小滨以《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诗歌著称于朦胧诗时期,当时与北岛、舒婷、顾城等齐名,其后却因被工厂除名而多年流浪于多种短期职业之中,没有固定工作。此次因病入院,他无医保社保的问题凸显,此事被媒体报道后,在10多天内,梁收到社会各界捐款近百万元,梁小斌因此发声明恳请大家不要再捐款了。梁的遭遇,再次激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和诗歌界内部人士对体制外诗人的生存困境问题的热议。


  密集的“诗人之死”

  2013年1月6日,香港诗人也斯去世;2月14日,雷抒雁去世;7月22日,台湾诗人纪弦去世;9月29日,牛汉去世;11月29日,女诗人郑玲去世;12月17日,“七月派”诗人冀汸去世。除了这些有影响力的资深诗人的去世外,还有韩作荣、东荡子等年富力强的知名诗人的猝然病故,让人扼腕叹息。此外,1月23日,著名诗歌翻译家杨德豫在武汉去世。杨德豫生前对英国诗歌在中国的传播做出大量工作,曾翻译过华兹华斯、拜伦、朗费罗、莎士比亚等人诗集。



  衡阳诗歌公益日祭奠抗战英烈

  2013年7月7日,辗转71年后,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202位阵亡将士魂归故里,阵亡将士总灵位安放仪式在南岳忠烈祠举行。据了解,1942年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将士在缅甸仁安羌大败日军,解救出7千多名英军及传教士、随军记者,该战役被誉为“东方敦克尔大撤退”;仁安羌大捷因此被称为二战亚洲战场著名战役。作为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湘诗会、衡阳市作家协会等牵头组织的“衡阳诗歌公益日·祭奠抗战英烈专场”举行,不少诗人和诗歌朗诵者从浙江、内蒙古、广东、长沙和衡阳市区等地赶来,诗人吕叶登台朗诵《我的前世在民国》以及十分虔诚的伏地三拜让人动容。

  


  纪念顾城,纪录片《流亡的故城》发布

  2013年12月30日,凤凰网文化推出纪念顾城等一代朦胧诗人的纪录片《流亡的故城》,试图在某种意义上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顾城和那“一代人”。该片采访了顾城生前多位好友,包括诗人杨炼、芒克、西川,诗歌理论家谢冕、唐晓渡,小说家友友,摄影家肖全,策展人宋新郁,《顾城海外遗集》主编荣挺进,还邀请到顾城谢烨生前密友、顾城事件见证人文昕,首度公开讲述顾城、谢烨、李英三人感情纠葛、顾城谢烨悲剧始末。大量有关顾城的珍贵影像、手稿、录音也将随纪录片首次对外发布。记录片中,诗人、学者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特别是八十年代末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以上文字与图片多有摘编自网络,无法一一注明原始作者,在此一并致谢。)
&#8203;
发表于 2014-5-2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粗粗看了一遍,谢谢鱼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3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上班都不知道发生了那样诗歌大事,一并看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3 1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