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50|回复: 5

[散文] 过去的那些婚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1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奶奶在2003年的初冬去世了,我奶奶属猴,1922年生人,那年她八十九。我爷爷走的更早,我上大学那年,1992年,我爷爷属狗,1924年生人,那年他六十八。

两个人1942年结婚,一起走过了五十年的岁月,经历了小日本烧家、黄河决口、新中国成立、五八年大饥荒、文化大革命、包产到户、改革开放,养育了四男三女,辛勤劳作,一直到最后。作为后辈,不能不感慨,不能不追忆。五十年,金婚,年轻人,有谁不在向往金婚。

然而,事情并不是如想象的那么美妙,如历史那么传奇,也不如传记那么有逻辑性。

我记忆里,二人很少在一起。我爷爷总是忙着看孩子,看我哥哥,看我,看我的堂弟堂妹们,一直到去世,前后20多年。而我奶奶,则一直在大院子里面做饭吃饭,在田野里干活。男耕女织,他们的分工多少有些奇怪。

我奶奶喜欢下地干活,我很奇怪,为什么干活对她那么有吸引力。我经常听她讲述自己在生产队干活创造的一个奇迹,感觉真是传奇。而我爷爷,偏偏是能文不能武的典范。我爷爷文化水平不低,识文断字,样样不含糊,但对干活儿,却没听说有什么赞誉。我忽然想起那时流行的一段唱词:

“我爱他,身强力壮能劳动;

我爱他,下地生产,真是有本领;

我爱他,能写能算,他的文化好。

回家来,他能给我作先生。”

刘巧儿在大柳树下的这段告白,道出了那个年代不少姑娘的心声。人们都喜欢爱劳动的人,能劳动的人。我奶奶在那个时代熏陶下,热爱劳动也可以解释了。而我爷爷,无疑是缺乏了那个时代的时尚特质,如果按照刘巧儿那段唱,也就是能写能算文化好那一条可以算上,然而,我奶奶出身大家,文化也不差,“回到家作先生”估计也没必要。那个年代的女人很少能够如她那样上的厅堂下的厨房赶集会算账下田能种地。难怪,奶奶在家里总是强势把家,我爷爷确实不具备那个时代的流行择偶条件——能劳动。

爷爷奶奶的一生中,最一致的对待儿女的婚事的态度。


我奶奶最津津乐道的,是她主持的几个儿女的婚事。她的基本原则是:政治挂帅,门当户对。这个原则基本是成功的,尽管婚姻各有坎坷,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已属不易。不知道人家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家人的,我反正觉得,我妈妈、三个婶婶都是很难得的好媳妇,他们四个人有学历高的,有学历低的,有性格绵的,有性格倔的,有个高的,有个低的,但论到贤惠孝顺,真是没的说。也难怪邻居们都羡慕地看我们家。我奶奶瘫痪在床好几年,都是几个媳妇伺候,在这个婆媳关系一大难的社会,真是奇迹。

我奶奶的处理婆媳关系的原则很令人钦佩,采取的是保护和教导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是保护积极性和自尊心,无论如何都坚定地站在媳妇一边,把媳妇的地位维护好,然后不迁就,该指出问题的就直言不讳,当然是人后教育。这一点是一个婆婆的智慧所在。她的这种原则被无形中流传下来。我妈妈去世的早,我四婶在外地,我眼见的二婶三婶都是这方面的最佳继承人。有一年我的对象和我父亲发生了矛盾,找三婶诉苦,三婶教导的一番话语重心长,我偶然听见了这番对话,对三婶的深明大义和说服能力都十分敬佩。要知道,她不过是一个农村妇女,很少见过大世面,能把复杂的事儿说的那么头头是道,让人心服口服。在这种家风形成的过程里,很显然,奶奶的示范作用十分明显。

我奶奶对我爷爷抱怨很多,主要集中在黄河决口的时候,蒋介石一声令下,郑州花园口轰隆巨响,中原大地一片汪洋,顿时,千万灾民流离失所。我奶奶当时怀着我二叔,投奔到我太姥姥家里,当地的风俗是坐月子不能在别人家,虽然是在娘家,也不能例外。无奈之下,我太姥爷在村头搭了个小茅草棚,让我奶奶带着刚刚出生的二叔暂时栖身。秋风瑟瑟,凉意沁骨,可以想象出奶奶的满心凄凉。这时候,爷爷的在场无疑是最不可缺少的。然而,恰恰在这时,我爷爷却远走他乡,下南乡讨生活。这里的下南乡,相当于胶东的人闯关东,就是挑着挑子,远走南乡,去做些生计。这当然是没有办法的事儿,一家人的生活总得想个办法。爷爷没有回来照顾奶奶可以理解,几百里之外,就是知道了消息有能怎么着,一路到家,怎么着也得十天半月的,来回一趟光路上就要一个月,更何况消息传递哪里如现今便利,知道了消息再回来,月子早已经过去了。然而,多少理由也无法化解奶奶的委屈,更何况奶奶还遇到了更大的一个事件,日本人来了。

我父亲多次给我讲那次惊险的经历。

快吃午饭的时候,嘎勾一声枪响,田里干活的人抬起头惊奇地往路上望,远处,尘土滚滚,大队人马满满逼近。眼尖的早看见了太阳旗飘扬,一声日本人来了,大家扔了农具,丢了草帽,甩腿往村里跑。眨眼功夫,田野里空无一人。日本人迅速围住了村子,挨家挨户清剿。我太姥爷爬上院子里的一棵大榆树,躲进枝叶稠密的一处藏身。我奶奶还在小草棚里面抱着我二叔打瞌睡。我父亲在旁边的小河沟里捉蝌蚪。我太老爷在高高的大榆树上看见了,顾不上自己的安危,大声呼喊着奶奶逃命。我奶奶惊醒之后,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一只手抱着我二叔,一只手拉着我父亲,迅速穿过花生地,朝着一大片玉米地跑去,那是天然的青纱帐。日本人发现了,顿时枪声啾啾声响成一片。我父亲的腿都吓软了,任由我奶奶在地上拖着,终于,她们娘儿三个逃在了日本人的子弹前面钻进了青纱帐。

完全可以想象,当抱着一个不满月、一个三四岁的两个孩子的奶奶狼狈不堪地躲进像蒸笼一样的玉米地之后,在随后的水米不进、也不敢让孩子出声的十几个钟头里,奶奶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和压力,她无法原谅我爷爷的这次缺席,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

在人前,奶奶是很少提及这事儿的,但她和爷爷的冷战却总是和这事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爷爷呢,也是很少讲这事儿,不,是从来不讲这个。可以说,这事儿是爷爷的最无奈的一件事,他少小饱读诗书,一直梦想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想到形势比人强,治国平天下先不说,连齐家这事儿都那么不堪,自然十分憋屈。年轻的时候也没少打过闹过,老了, 也没那个脾气了,只有冷战了。

冷战久了,也未必没有好处。爷爷学会了做饭,而且,手艺相当了得,远远超过了奶奶。我奶奶做饭也就是一般水平,来了客人,虽然也是十碗八碟摆了一大桌子,其实中吃的很少。我印象中的就是鸡蛋炒粉条好吃,后来我才发现,这个菜居然是我奶奶的独门绝技,我从来没在任何地方见过这道菜,也从来没听说过谁知道这个菜,真是挺意外的一件事。

爷爷看孩子是很受欢迎的,不仅仅是耐心,细致,讲究,还有他做的一手好菜,再普通的菜蔬,经过他的妙手,总是色香味俱佳,引人垂涎。我真正享受爷爷的手艺的机会并不多,也就是我跟着二叔上学的那一年,我爷爷帮着看我的堂弟,我的饱受虐待的胃在那一年幸福无比,我也吃胖了好多,而且,这样的生活,不仅空前,而且绝后,我一直到现在,再也没有享受过那么幸福的饮食岁月。

爷爷虽然做菜好,但按照老传统,过年的菜还是奶奶做的,爷爷在正屋坐着,陪着客人吃烟,说话。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奶奶才更像个家庭妇女,忙里忙外,上上下下,大事儿小事儿向爷爷请示,让爷爷尽情享受家长的威严,家庭里洋溢着一派祥和融洽的气氛。

夫唱妇随,这是老套婚姻的精髓。鸾凤齐鸣是最佳的比喻,也是最高的境界。我的爷爷奶奶的漫长的婚姻岁月里,却是一种并驾齐驱的态势,真应了一句话,巾帼不让须眉。谁也不向对方低头,两个高傲的灵魂互相对峙,一直到垂垂老矣。

我父亲亲身经历了两个老人的一生恩怨,他最不支持奶奶。每每奶奶讲起老秧子故事的时候,他总是要和奶奶争论,对奶奶的控诉不以为然。那时候爷爷不在家里,两人的争论无法有个结果,我们小孩子听着觉得好纳闷,怎么一件事到两个人那里就完全不一样了呢?我很多次有个念头,让爷爷亲自讲一讲,到底是怎么回事。然而,一直到爷爷去世,也没有真正问起过,我想,即便是问了,爷爷也未必会讲给我们小孩子听。

据我父亲讲,奶奶的确能干,也极能吃苦理家,但最大的问题是多疑。总是疑心爷爷被外人哄骗,把家里的东西拿出去给别人。这是两个人大部分矛盾的导火索。奶奶总是发现家里的东西少了,不见了,爷爷就成了最大的嫌疑人。即便大部分时候,那些我奶奶认为丢失的东西被发现是放在家里的某个角落,但这丝毫不能减轻奶奶的多疑的癖好。而一旦争吵起来,奶奶必然提到当年的自己的磨难,这似乎成了一种套路,让爷爷无可奈何,避之不及。
发表于 2014-5-1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翻开历史。老一辈人的历史。
问杨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殊年代下成婚的爷爷奶奶,性格迥然有异。人物刻划很成功,仿佛看到一个风风火火的奶奶,和一个斯斯文文的爷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盆栽菩提 于 2014-5-11 13:17 发表
就像翻开历史。老一辈人的历史。
问杨兄好。


每次都抢我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1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_ke_lingmeng 于 2014-5-11 13:23 发表


每次都抢我沙发

以后我让给你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2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的记忆里有国家的历史记忆。活在20世纪的中国人都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7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