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59|回复: 20

[其他] 【心情茶馆】聊聊【兰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5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聊聊【兰娣】

今年三月份,我们公司发放了一本136页的小册子,册子的名字叫《职场第一课》,是深圳市宝安区“百万员工素质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行的,也就是说,这本是主要是给外来务工人员看的。册子还有一个副标题,“劳务工城市生活适应和职业胜任必读”。册子第一章引导务工人员如何树立城市家园意识,如何融入城市,当你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如何安顿自己,如何找工作,等等。第二章讲的是如何转变角色,如何提升职业素养,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人。第三章讲的是安全课题,消防安全,劳动安全,等等,第四章讲的是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第五章讲的是如何阳光心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其中还着重讲到了“爱情观”,也就是引导外来工如何谈恋爱。

丢开这本宣传册子的好坏不说,它的意义是很明显的,可我觉得,对我来说,它来的太晚了。也就是说,这本册子主要的适应对象是新一代务工人员,也就是工二代们,工一代们的迷茫大多数都已经过去了。
现在,我们不妨把时间拉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景象是这样的。。。。。。
那时候的珠三角,楼房稀稀疏疏,一些破旧的村落和荒野还随处可见,进入各个区域的路上行驶着各种各样的车辆,长途大巴车是其中一种,大巴车纷纷从全国各地,一路风尘仆仆的赶来,卸下几十个形形色色的泥腿子,然后折返,然后又一路风尘仆仆的赶来,又卸下几十个形形色色的泥腿子。。。如此日非一日,夜以继日的奔忙着,整个珠三角在这一批又一批的泥腿子的辛勤工作下不断的变换着模样,破村落在不断消失,新区在不断崛起,很多刚刚走出校园,正处于青春期的工人们也随之陷入迷惘困惑。他们带着理想从家乡来到这里,他们的理想被工作制度部分白天黑夜的颠来倒去,被无尽的流水线吞没,却没有人来为他们指引迷津。他们在打着一场毫无准备,没有后勤支援的仗。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国家把他们扔到了战场上,却不顾他们的死活?他们认为,自己是祖国的花朵,而祖国却当他们是草?

兰娣是94年初中毕业,来到珠三角的,那时候她才18岁,兰娣是我的堂妹,在珠三角十几年,她有的困惑我也有,我有的苦恼她也有,不同的是,她一直呆在一个工厂里,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奉献了自己最好的年华,而我则跳来跳去,同样,也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我们除了收获一身的疲惫,什么也没有收获,我们的情感自始至终都没有着落。
兰娣是个文静的姑娘,她思想传统,在工作上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对爱情,她有追求,她不愿意随波逐流,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在珠三角地带,有多少女孩子未婚先孕?有多少女孩子脸色苍白地从引产室走出来?政府每天都在刷新报告数计,里面有没有这一条?
在我的印象里,兰娣整整10年左右的务工生涯里从来没有得到来自祖国的关怀。哪怕是最起码的人文关怀也没有。
兰娣在一家大型电子厂上班,每天工作十到十一二个小时,每月休息两天,每个月倒班一次,生物钟不断地倒来倒去,这些累,她只能靠自己扛着,没有人站出来说,你!资本家同志,每天上班不允许超过八小时。没有人站出来,指着资本家同志说,你!不允许让工人超时加班!更更没有人站出来说,你你你!必须让工人们享受假期,享受三险一金!兰娣长期挤在八个人一间的宿舍里,没有人来为她安装空调热水器,兰娣的情感一直空白着,她不知道该把家安在哪里。

[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14-5-16 11:1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三月份,我们公司发放了一本册子,话题就从这里开始说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5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瞧瞧需要上茶的伙计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翠花~~~~~~~~~~!上酸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上一道酸豆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6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我沏茶来。欢迎花土老师开堂讲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6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看兰娣,看我自己就可以了。抛开制度不说,关于命运,还是在于个人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娣现象是中国人口红利的衍生。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6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工有双手支撑起来的,所谓说的人口红利,中国人多的好处,可功劳全归统治阶级了,农民工依然什么也没有,社保是最近几年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6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开酒肆吧花土,有酒便可无所不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憋着难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6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花最近安静了许多。有些反常哈。还是多来心情吧,其他地方可以不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6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_ke_lingmeng 于 2014-5-16 20:29 发表
花花最近安静了许多。有些反常哈。还是多来心情吧,其他地方可以不去


附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吧,你们这么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6 18: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