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367|回复: 46

话唠唠诗第四帖【】观而感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而感,是一切艺术品所拥有的共性。
观,即看,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当然,这个“看”仅仅只是一种方法,比如音乐,就不用看,我们用耳朵去听。一切艺术无法离开眼睛和耳朵而存在。当然,除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之外,还有思维艺术,比如棋类项目,听过一个关于围棋艺术的典故,说很久以前,有两个棋友,一不用棋子,二不用棋盘,他们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屋子里下棋,这位点三三,那位点三三,这位小飞挂角,那位大飞挂角。。。你来我往,下得不亦乐乎,一局下完了,竟然还能复盘,很有意思。
观,对作者来是呈现,对读者来说,是进入。这就好比园林,作者为读者布置了一片园林,读者通过“观”这种方式到园林中去走走看看。观之后是感,观而感是由外而内的一种转变,有观,会感,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能观又能感,这是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标注。
前面说到,观而感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是人面对外在事物时的一种知觉形成过程,它存在一定的时间延续性,这种知觉的形成可能只要零点一秒,可能要几分钟,或者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几年时间不等,比如说,我们看到一条蛇,可能立刻就会感到恐惧,比如说和尚面对一棵树一面镜子,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悟出些什么。艺术的形成,发展,完善,和美学的形成发展,完善是同步的,但作为书面上的美学理论要滞后于艺术本身。也可以说,是艺术创造在引领美学这门学科前进。但是,美学作为艺术经验的总结,又反过来推动艺术发展,当艺术和美学(或艺术理论)都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它们看起来几乎是平行的了。因为两者时间已经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
原始人在石壁上画图,这不能算是艺术创造,但岩画可以作为艺术品来欣赏。艺术是为美服务的,如何呈现美,是艺术的表现目的。要表现,必然就涉及到形式,除非你永远不重复,那是不可能的。形式,首先是由工具(或曰媒介)来定的,比如原始人用燃烧过的木头在石壁上画下线条,我们可以视其为最原始的素描或线描后来,原始人在图案内着色,这可能就是最早的花鸟画了。发展到现在,艺术的形式呈多样化,拿绘画来说,就有很多,什么水粉啦,水彩啦,油画啦,版画啦。丙烯啦,最近还有烙画,沙画,植物画,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大的形式,大形式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形式,拿油画来说,有印象派的,有抽象派的,有学院派的,有米派的,有野兽派的,。拿中国画来说,有文人画派,有田园派,有大写意的,有小写意的,有工笔的,有水墨的,有焦墨的,有双勾的,有没骨的,有线描的,有设色的等等。一种派别就是一种表现形式的代表。除此之外,即使是同一个派的也还有更小的形式区分,这就具体到了个人风格问题。可以这样讲,形式,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左右艺术创作,形式本身不存在好坏之分,只有如何运用的问题。所谓创作,就是创新表现形式,或者拓宽表现领域。
从观到感,如何控制住这个时间差,这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必然要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说,艺术表现美,这个表现过程越短越好,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比如说画,都有尺幅,雕塑,都有大小,尺幅大小都要根据人的审美习惯来制定,当然还要考虑到如何合理使用媒介,做到物尽其用,还要考虑到表现形式和媒介和人的审美习惯空间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总而言之,就是要有一个综合的考量,你不能在人民大会堂会客厅里挂一幅巴掌大的国画吧,那是会被人笑话的。
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是直观直感的,也就是说,在你观看到作品的时候,几乎同时就能领略到它的美。尤其是中国的书画艺术,王羲之的书法,范宽的山水图轴,这种观而感的效果也可以称之为气场,艺术品的气场,或者说大师的气场。它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企图征服读者,让读者瞬间掉进美的氛围中难以自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艺术家们总是绞尽脑汁。
为什么观而感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转变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内外合一的需要。作品一般都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外在层面,二是内在层面,艺术品是有形的,有质的,而美是抽象的,虚无的。实际上,艺术家要表达的不是一样东西,而是两样东西,也就是外在的呈现和内在的美感。我们都知道,不是你随意画几下就会产生美感的,要做到如何在画下去的同时把美感传达出来,这就需要经验,需要艺术匠心,需要情感,等等很多东西,也就是说,构成美的因素有很多,同样,破坏美的因素也有很多,所谓艺术家,就是懂得如何规避,如何运用,如何创造表现美的经验。
诗应属于思维艺术,但是诗和画的关系又密不可分,读诗看画,本质上毫无二致。且不论诗画同根同源,中国的诗和画历来都是可以挂在墙上一起欣赏的。这一点西诗是不具备这种功能的。中国诗歌的特点是讲究顿悟,讲究意会,讲究意境,讲究一瞬间的领悟。这是中国诗画一体化互相影响的结果,也是老祖宗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一幅画,有气场,一首诗也同样有气场,一幅画能在一瞬间摄住读者的魂魄,一首诗也同样能在一瞬间摄住读者的魂魄,当然,画是具象的,而诗比画要多出一重转换,也就是,我们要将符号化的文字转换成抽象的思维,再转变成感觉,不过,抽象的思维更能准确的传达情感,所以诗的表达又比画更能直击内心。能比画更细腻更精准的做到传情需要。
观察古典诗歌,我们会发现,古人创造的诗歌都很短,最常见的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这些形式的诗篇幅很小,读一首诗和看一幅画的时间相差不多,我想这是和观而感有内在关系的。反之,如果是长篇史诗,长篇叙事诗,就做不到观而感,也营造不了意境空间,更难于做到令读者一瞬间的意会和顿悟。其实,无论从各种形式的艺术对比,我们都会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拿绘画来说,西方绘画讲究立体,重光影,重力量,重质感,重逻辑分析。因此才有油画的写实,才有油画的色彩色块的堆积。而中国画则不拘泥于细节,只重传神写意。拿诗歌来说也同样如此,西诗讲究推理论证,和小说没有多大区别,而中诗追求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一瞬间的感悟。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大致的,并不是绝对的划分。比如说西方绘画也有写意的一面,如印象派的,这个“印象”就含有写意的特点在内。又比如说中国画的工笔人物,工笔花鸟也含有写实的成分。只是这两者所占的不是主导地位而已,属于各自的艺术分支。
应该说,新诗,到朦胧诗时期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观而感的这种基因特点,但到后朦胧诗时,这种观而感的特点就消失不见了,新诗丧失了这点基因,可以说已经不是中国的诗了,而是彻头彻尾的需要逻辑分析,需要解释,需要靠理论来成全的西方诗歌了。中国诗歌发展了几千年,为什么没有形成理论?就是因为中国诗歌是观而感的,诗歌好不好,好在哪里,一看就明白,理论是多余的。正因此,中国古代诗人们从来不会为某首诗写专评,就算需要应酬活跃气氛什么的,他们也只是写一首和诗和一和,很多人忽略了和诗的价值,我觉得,和诗才是最高形式,最考验诗评家(欣赏者)的能力的。和诗者不具有相应的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根本就没法和对方的诗。


2014.05.29花土深圳

[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14-5-29 10:26 编辑 ]
发表于 2014-5-28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谁的感观有点过于敏锐 你的脑细胞跟着你不知道有没有片刻的休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雪 于 2014-5-28 17:19 发表
这个谁的感观有点过于敏锐 你的脑细胞跟着你不知道有没有片刻的休息。

伳还保持着诗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勇 于 2014-5-28 17:25 发表

伳还保持着诗心﹗


这让我想起了轮子,她的话与众不同,没有谁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不可能尽忠,淘汰的都是自然数。这是轮子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轮子是好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目的不是诗,诗如苹果一样,我们的目的是幸福。这也是她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目的不是要把自己变成喜怒无常的诗人,而是要把自己变成容易感动的湿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总是给人以亲切和美好着,尽管自己可能经历着种种深沉的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雪 于 2014-5-28 17:37 发表
时代不可能尽忠,淘汰的都是自然数。这是轮子说的

沉淀下来的才是顽石或者玉﹗就不比圣或神仙之类的了哈﹗天真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4-5-28 17:45 发表
诗的目的不是要把自己变成喜怒无常的诗人,而是要把自己变成容易感动的湿人


湿人应该容易被感动,常常有泪盈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1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