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53|回复: 17

[随笔] 针线活(2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5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针线活

文\盆栽菩提

每次搬家,都不忘记把针线盒带上。那是在两元店买的,五六把针,粗细长短不等,适合钉纽扣,缝裤脚啥的;线也有黑,白,黄,灰等颜色,基本能配得上常见的布料;还有一个顶针,其实是镀铜的铁圈儿,比平常所见的戒指宽许多。在五金厂干活,时不时被锋利的材料工件把衣服刮烂划破,所以这针线派得上用场。
要说针线活,祖母是一把好手。小时候我们常常抢着给她穿针眼。后来我们都外出读书,祖母就戴上了老花镜。印象中祖母好像有个银顶针。祖母的针线活是挺好的,针脚密密麻麻,均匀好看,补好的衣裤穿到身上,感觉心里是暖洋洋。接下来是母亲和婶子们,那个年代她们自己做布鞋,新娘子出嫁十双八双布鞋(有些还是绣花鞋)陪嫁那是小菜一碟。小时候的农闲时光,村里随处可见大姑娘小媳妇们当街纳鞋底。绣枕头也是姑姑婶子们的拿手好戏。我记得婶子给我绣过一个,有花有草,还有“好好学习”四个字,美死了。
这些都是精致考究的活儿,平常的缝缝补补更是不在话下。
缝纫机的出现,改变了乡下人缝补的习惯。母亲结婚时候只有两个大木箱子,大婶结婚时候就有了缝纫机,小婶结婚时候除了缝纫机还买了单车,这反映了时代的步子在乡下是迈得越来越快了。这得感谢邓大人。生活逐渐变好,但女人们的针线活儿并未落下。缝纫机的功用是制造,用来缝补是大材小用。上初中那年,母亲扯了几尺布,借婶子的缝纫机给我做了一套衣服。布料是浅蓝的那种,挺好看,而一些细小之处母亲还是用手工亲自缝制的。
大概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缝纫机们纷纷退居到各家的角落里默默无闻。针线活,仍然落不下。尽管这一辈子人很少亲手补衣服,90后年轻的一代更是衣服稍微旧点就丢弃,但是补补两个扣子什么的小活儿还是需要自己解决的。当然如若贪图方便,街上有专门做这类活儿的裁缝,一两块钱就可以搞掂。然而我还是喜欢自己动手。这不,晚饭前,又把两条裤子补好了。
如果可能,我想教教自己的孩子,如何自己钉衣服扣子,自己补补刮烂的衣服口子。不为别的,只为让孩子了解一下什么叫艰苦朴素,明白我们这些人的生活,是怎样缝缝补补代代传承的。



2.收音机

盛夏的中午,农忙的休憩间。太阳挂在院子上空,树叶一动不动,蝉也不敢吭声。吃完午饭的一家子坐在屋檐下,支楞着耳朵听广播剧。那时是80年代,听的是《刑警007》《散花女侠》《便衣警察》等等。
小叔光着膀子,小汗衫搭在肩上,听着剧情,时不时插两句令我们发笑的精简评论。弟弟不在乎收音机里播的是什么,他对大人们的身体感兴趣。热别是小叔腋窝里的玩意儿。又一次他终于把手伸进了小叔的腋窝。站着的小叔下意识的加紧,于是弟弟被夹住了手悬了起来。这是一个听收音机的插曲。弟弟的手扭伤了,医治了一段时间。
八十年代中,我们那儿种田七是发家致富的途径。晚上家家都有人抱着个大收音机到田七园里守园。谁家的收音机最大最重,是我们这帮小屁孩十分关注的话题。晚上能跟着大人到田七园里睡上一晚是一件值得炫耀很多天的事。
中学时,看到同学有袖珍版的收录机,十分艳羡。1998年到山里代课,无电缺水的地方,抱了表哥的老收音机,跟着收音机自学了吉他弹唱,倒也渡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后来出门打工,领了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地摊上买个收音机。佛山电台的“城市民谣”“今夜情为静”两大档节目曾经伴随了一代打工仔打工妹的漫漫长夜,他们的青春里由此多了一丝温馨的记忆。
我现在还保持着听收音机的习惯,不过也仅限于上下班的路上,十多分钟的路程里听一听本地的外地的时事新闻。
时至今日,听收音机已经成了一件稀奇事。偶尔看到附近厂里看门的老头抱着收音机听说书,也感觉到亲切万分。
只有的士司机的车载收音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年里坐那么几回的士,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耳际飘扬着的音乐,插播的路况新闻,更使我觉得人生如梦这个词,真不是瞎编的。

2014.09.25佛山冷眼居
发表于 2014-9-26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提这两个小盆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心情的文字,读来熨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尘一笑 于 2014-9-26 17:34 发表
提提这两个小盆盆。


难得诗兄过来扫0。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牧歌悠扬 于 2014-9-26 18:39 发表
很心情的文字,读来熨帖


谢谢呢。有空多来指点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7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
至少我是很有感触。尤其收音机,让我想起当初听《围城》,台湾“中广”,我至今仍记得两个主持人的名字:沉婉,林贤正。那个沉婉,磁性的嗓音真是迷死人了。

[ 本帖最后由 茨维塔耶娃之痛 于 2014-9-27 01: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7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先读到这帖子,没留脚印,等看可可评,可可突然消失了,这人哪去了。也不努力读帖评帖了

[ 本帖最后由 奴狸 于 2014-9-27 12: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7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针线活,祖母是一把好手。小时候我们常常抢着给她穿针眼。后来我们都外出读书,祖母就戴上了老花镜。印象中祖母好像有个银顶针。祖母的针线活是挺好的,针脚密密麻麻,均匀好看,补好的衣裤穿到身上,感觉心里是暖洋洋

第一个是从前完美家庭生活的图腾,我想起那时我妈妈的姐妹多,她们经常边缝东西,边聊天,然后笑。现在她们岁数大了,都在各自的儿女家,穿用都买现成的,没活可干,一起见面聊天时也少了。她们说还是那时好

[ 本帖最后由 奴狸 于 2014-9-27 12: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7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盛夏的中午,农忙的休憩间。太阳挂在院子上空,树叶一动不动,蝉也不敢吭声。吃完午饭的一家子坐在屋檐下,支楞着耳朵听广播剧


关于收音机,从前没什么印象,因为上学忙,天天背书。现在我妈妈经常睡前听,听着听着睡着了, 有好玩的事讲给我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7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茨维塔耶娃之痛 于 2014-9-27 01:34 发表
这两个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
至少我是很有感触。尤其收音机,让我想起当初听《围城》,台湾“中广”,我至今仍记得两个主持人的名字:沉婉,林贤正。那个沉婉,磁性的嗓音真是迷死人了。


塔好。闲了凑几行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7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奴狸 于 2014-9-27 11:59 发表
我最先读到这帖子,没留脚印,等看可可评,可可突然消失了,这人哪去了。也不努力读帖评帖了


谢谢狸来读,可可大概忙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8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点滴的记忆很能引发同龄人的共鸣。
缝缝补补的年代让我们懂得珍惜,也知道了艰苦朴素的生活其实是一种美德。但是男生会做针线的还是比较少的,大概也是环境使然吧。
这就相当于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样的。有时候我也会缝一缝补一补,但这样的情境也是越来越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8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了一大篇,手机网络不好,没传上。很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8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奴狸 于 2014-9-27 11:59 发表
我最先读到这帖子,没留脚印,等看可可评,可可突然消失了,这人哪去了。也不努力读帖评帖了

如果我不在,就是有更重要的事忙去了,抽不出时间。
谢谢狸挂记,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_ke_lingmeng 于 2014-9-28 15:47 发表
这些点滴的记忆很能引发同龄人的共鸣。
缝缝补补的年代让我们懂得珍惜,也知道了艰苦朴素的生活其实是一种美德。但是男生会做针线的还是比较少的,大概也是环境使然吧。
这就相当于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样的 ...

谢谢可可。是少有的这种状况了。当年误为人师时曾经在小学课上教小孩子们缝过衣服扣子,当做手工课来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6 20: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