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639|回复: 80

[随笔] 以慈悲心行走大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8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杜牧有一首诗,劝我们发慈悲心,爱惜幼小生灵: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人们为了满足狩猎的喜好和口欲,箭射双雕,让天空中自由自在翱翔的精灵,鲜血淋漓;平常和我们最亲近的牛马,为我们当坐骑、拉车、耕田,我们还要对它们剥皮、吃肉;请你不要射杀南来的鸿雁,它可能替我们带来千里迢迢亲人的家信……看得我泪眼婆娑!
当我看到苏东坡:“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这首诗时,我的心更是颤动不已:这简单诗句背后隐藏着一颗多么伟大细致的心灵!
为了让乳燕归来钩着窗帘不放下,看到冲撞窗户愚痴的苍蝇赶紧让它出去,担心家里的老鼠没有东西吃时常留一点饭菜;怕飞蛾扑火夜里不点灯……
我们已经不再生活在家有乳燕、痴蝇、老鼠和飞蛾的时代,但可以体会诗人看见乳燕回巢的欢喜,看见痴蝇被困的着急,看见老鼠觅食的心情,也看见飞蛾无知扑火的痛苦。这是多么动人的心境!
我们有很多人,对别人的施恩不知感念,对于苦痛生活在身边的人吝于给予,甚至对于人间的欢喜悲辛一无所知,从不去体会其他众生的心情。比起这首诗,比起诗人,这是多么粗鄙呀!
我们如果光是对人有情爱,有关怀、不知道日落月升的呼吸,不知道虫蚁鸟兽的悲喜,不知道云里风里也有远方的牵挂,甚至不知道无声里也有千言万语……那么我们就不能品味高层次的心灵之爱,无法找到生命的大美。只能生活在平凡单调中,不能成为一个圆满的人。
(二)
可是现实过于残忍。
我曾在马路上看到猪贩用铁钩钩着猪的下额装车,猪无助地惨叫着,一路滴着血。
我每天经过菜市场,都可以看见鱼贩杀鱼:操起刀背狠狠朝活蹦乱跳的鱼头敲去,那鱼猛地张大嘴,瞬间由一条扁鱼,变成一条立体的扭曲的鱼,不停地抽搐着……我全身的皮肤痛得都要一寸一寸撕裂开来,我无法帮助它们,心里难过地希望它们下一世莫要再投胎被活活宰杀烹煮。
我也见过活杀兔子的场面:一张血淋淋的兔皮剥下来,兔子四肢还在颤动……
我看过取熊胆的报告:当铁钩勾住熊脖子时,熊立即暴眼龇牙哀嚎起来,熊尿当即潸潸而下;墨绿色的胆汁被迅速抽吸时,可怜的熊张大嘴,两眼暴凸,肝区痛得像果冻一样颤个不停;当针筒时抽时停时,熊的哀叫也就呈现一种间歇性的上滑颤音和下滑颤音。抽完胆汁的熊都很懂事地捂着肝区蜷缩在笼内哆嗦,晶亮的小眼睛挂着泪,有的熊为反抗虐待而拉出自己的肝肠……
这一刻,让我想到人们活吸猴脑时的狰狞面目和猴的龇牙咧嘴。
这一刻,我想到人们爱吃那道令人发指的鹅掌菜:“以鹅置铁楞上,文火烤炙,鹅号跳不已,以酱油、醋饮之。鹅死后,仅存皮骨,掌大如扇,味美无伦”。鹅掌还有另外一种吃法:将鹅足投入沸腾的油,鹅痛欲绝,又将其放入水中任其跳跃,反复四次,鹅掌厚达寸余,为“食中异品”。一盘鹅掌,需折磨死十余只天鹅。     
我还听到过一种吃驴肉的方法:先用刀子割下一块驴肉扔掉,让这只驴经过一段时间长出新肉,然后再割下这种新鲜的驴肉拿来吃……
中国古代的凌迟死的也比这舒服吧!

[ 本帖最后由 浮云如花 于 2014-10-28 12:3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涛不贴了。发新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昨天和人讨论生死,有人这样说:“畜生是有魂而无灵性的,应该给人吃掉!”
我当时这样说:你想想,鸽子若无灵性,怎么会送信,狗怎么能拿粉笔算数、并且无限忠于主人?
我读过很多历史,既有正传,也有外传。记得唐明皇曾教马唱歌,并且马也会跳舞。后来安禄山造反篡了帝位,知道马会跳舞,就命令把马牵出来表演。可是马一见不是自己的主人,就把头在地上磕破死了。这马是有灵魂还是没灵魂?
我听说意大利有一种声音很好听的义鸟,不易捕捉。若捉到一只,用烧红的烙铁烧瞎眼睛,等待恢复正常以后,放在日光下,这只鸟就会发出叫声。但从前的叫声和而乐,现在的叫声悲而惨。它的同类听到惨叫,飞来看见它盲目的惨状,都不忍离去。这时猎人就过去,一只一只的捉起来。鸟有这样的友情,是有灵性,还是无灵性呢?
我知道在福建武平有一种金丝猿,不容捉到。猎人想捉它就用毒箭射中母猿。母猿趁毒性未发作时,赶快将它的乳喂给猿儿们吃,再将余下的乳挤出来洒在草地上,以备死后有乳的草也可给孩子们充饥。这时猿子们围着母猿不忍离开,哭着看母亲死去。猎人就走去捕捉小猿,但是仍不易捉到。于是猎人将母猿的皮剥下,用鞭抽打。此时小猿看人打它母亲的皮,都哀叫着跑来争相保护母亲的皮,有的当场就撞死在打皮的地上,有的就被猎人一一捉去。猎人残忍地利用小猿的孝慈之心而予以捕捉。
我讲完这些故事,再问朋友:“你说畜生是无灵性的,讲得通吗?”
我看见朋友眼圈已经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我总是觉得自己太过感性,随着岁月愈近迟暮,这种感性愈发强烈而坚挺。   
当我看到微雨里比翼双飞的燕子,成群结队,无忧无虑,衔草相戏,我是那么兴奋,常常乐不思蜀!
当我听到山中歌唱的画眉,“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不禁为它们的快乐和自由心动神驰。
我看过一篇文章:一只鸟被关进了笼子,鸟妈妈见了,叼来有毒的果子喂它:它宁可让孩子死,也不让孩子失去自由。
我曾经很喜欢十姐妹。那种鸟又叫白腰文鸟、禾谷鸟、算命鸟。它们并不名贵,吸引我的就是它们温顺而重亲情的性格.。
看到性情活跃取食昆虫、花蜜和甜软的果实喂饲着幼雏的绣眼雀,看到乌鸦反哺,北雁南飞互助相持,总为它们的亲情感动;
看到澴河中成双入对的鸳鸯,或引颈击水,追逐嘻戏,或在岸上,用桔红色的嘴精心梳理华丽的羽毛。悠闲自得,相亲相爱,十分迷人。不觉想起李白的“七十紫鸳鸯,双双戏亭幽”;想起杜甫“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想起孟郊“梧桐相持老,鸳鸯会双死”……我为它们的情爱深深感动。  
  英国诗人布雷克 “从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为我所喜欢,除了喜欢他最著名那首《老虎》,我还喜欢他的一首短诗:
    被猎的兔每一声叫,
    就撕掉脑里的一根神经;
    云雀被伤在翅膀上,
    一个天使止住了歌唱。
短短的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悲天悯人的胸怀。看到被猎的兔子和受伤的云雀,诗人的心情化做兔子和云雀,然后为人生写下了警语:人类不是世界上的主宰,应该和各种动物和睦相处……一下子,我的心和他就产生了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布雷克的另一首诗《病玫瑰 》,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啊玫瑰你病了。
那看不见的虫,
在夜里飞翔
在呼啸的暴风雨中:

发现了你绯红色
快活的床:
他黑色的秘恋
使你遭殃。
这首短诗有一种悲物悯人的情怀,暗合了中国佛家“仁人爱物”的思想:我们眼见的四周生命里,物与人一样都是有情生。
比如植物,其实也表达着微妙的情感,都是机缘和生命力:观察阳光雨露中快乐展开叶子的植物,感觉高大树木的精神和呼吸,体会含苞待开的花朵,看着原野里随风飘飞的蒲公英,都可以让人真心动容。
也许植物并非真的有情,它的情是和人的思想联系着的,就像佛家的“从缘悟达”:有的看到翠竹悟道,有的看到黄花悟道,有的看到夜里大风吹折松树悟道,有的看到牧牛吃草悟道,有的看到洞中大蛇吞食蛤蟆悟道,都是因无情物而观见了有情生。
世尊释迪牟尼也因夜观明星悟道,留下“因星悟道,悟罢非星,不逐于物,不是无情”的精语。
我们对所有无情之物表达的情感是否也应做如是观?
吕洞宾有两句诗:“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原是把世界山川放在个人的有情观照里,性情所至,花草含情。许多草木本是无心无情,当触动人的灵机时则余味丰足。
我们可以意不在山水,但山水却可以寄意;我们可以不理会草木无情,但草木反映着真性。在有情者的眼中,山是眼波横,水是眉峰绿;春风知别苦,柳絮识离情;月是多情的、也是无情的,花会流泪、也会发出哭声……
何况是目视一草一木于性情的原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菩萨世界,是一视同仁、安谧祥和、平等无我的世界。菩萨心,对于天下苍生的老、病、死、生离死别、求不得等无量众苦,都给以彻底真实的同情。这种没有自私与对立之同体纯真的感情,是最美。但对有情众生临死前的乞命愁惨无动于衷、对万物不曾愍伤的人,绝难感悟这生命的真谛。 
就佛法轮回观:有情生乃六道轮回之生。凡夫之生,虽为业识轮转之缘因牵引所致,然一切众生莫不爱其生命。六道众生,累劫以来互为六亲眷属伴侣,今生你食我,来生我反食你;骨肉相残,何其悲恸!
我看过一些报道,感觉有些国家生态保护法还是执行得比较好的:比如加拿大,如果钓到的鱼没有一尺长,就要把它放回去;英国人为一只断腿的塘鹅装上义肢;美国洋基棒球队投手误掷,打死一只海鸥,引起群众公愤而解职。
我看到身边,孩童常常玩弄小鸟小鱼、捕蝉抓蚱蜢、扔石头打动物……很少见到父母出面阻止。父母教育子女,应从小培养他们的慈悲心,不要让儿童玩弄、残虐幼小动物,而是要体恤生命,珍惜生命。有一首诗说: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从小知道悲悯,幼儿长大了,对社会才能有比较正面的贡献。
从宇宙万物同源同种观来看,生命是一样的,人肉与众生肉是一样的,把终生肉充作饮食,把人类的需要建筑在动物的痛苦上,如何忍心?怎能安心?
这是妻经常在我耳边唠叨的话题。欣慰妻的悲悯!自从她参加放生活动以后,我们家已好几年没有杀生了。即使我应酬频繁,在酒席上,我也是坚持不吃鳝鱼、泥鳅、黑鱼和鲢鱼的,因为这些无鳞之鱼,妻说是“孝子鱼”。
这并不是说我已具备慈悲心及非凡智慧,我只当作是念的清净!
前天,老家有人网捞了一条5斤多的野生才鱼,送来给我滋补。我带回家时,妻立马就要拿去放生。见我犹豫,妻说,才鱼是有灵性的。她对在水池里狂躁的鱼轻轻说:别怕,我们不会吃你的……果然,那鱼安静了下来,开始在池中欢欢地游。
下午,我和妻把它放入澴河,它在我们面前游了一圈,然后翘起尾巴,恋恋不舍地沉下去了……
我的心也突然开朗、欢乐起来!

[ 本帖最后由 浮云如花 于 2014-10-28 12: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不是世界上的主宰,应该和各种动物和睦相处……

============

我不敢看这种题材的文章、视频、影视等等。。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外婆养了一只母鸡,有一天她用一根棍子撵母鸡回家,打在了它的屁股上,后来母鸡就天天叫随时叫,也不下蛋了。外婆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偏方,在一个下雨天用一大盆凉水泼在母鸡身上,大冬天的,母鸡冻的浑身发抖,好可怜。之后的一周它还是不下蛋,外婆就让妈妈把它杀了,剖开了才发现,那个母鸡身体后部有一只碎了的蛋,大概是那天被外婆用棍子打破在体内了。

这件事上,我没原谅过外婆,虽然那时还小,但是我记得外婆那时对母鸡凶恶加嫌弃的眼神,也记得在我想在下雨天把落汤鸡抱回鸡窝时她使劲拉着我骂我白痴。虽然那时我还小,但我觉得她心里有一块是恶的。是我不能容忍的。我不是“唯宠物论”者,那只母鸡对大人来说不过是下蛋的工具,但它也是生命,是给人类创造了食物和营养的功臣。它被那样对待是不公平的。仅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慈悲,让我们学着换位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如果光是对人有情爱,有关怀、不知道日落月升的呼吸,不知道虫蚁鸟兽的悲喜,不知道云里风里也有远方的牵挂,甚至不知道无声里也有千言万语……那么我们就不能品味高层次的心灵之爱,无法找到生命的大美。只能生活在平凡单调中,不能成为一个圆满的人。”

一念慈悲,万物受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浮云如花的到来,是心情文字的源头活水。这个关于众生等长,心怀慈悲的心情,能让日渐麻木的人们萌生向善的博爱。
只看了1我就被感动了。相信大伙儿也会在浮云的主题里找到原本自我的善根。
建议菩提挂顶。一起讨论,热闹心情文字(⊙o⊙)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苏紫烟 的帖子

宝贝。你的善是对的。你外婆,意念的恶,又不分青红皂白,连我都不耻于她的行为。
不知外婆是否还活着?也不知道她之后有没有一念悔意?……
我只要你好好的。抱抱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一眼泪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们就不能品味高层次的心灵之爱,无法找到生命的大美。只能生活在平凡单调中,不能成为一个圆满的人。

最近看到“圆满”二字,总想起佛缘之类的东西
可能缘于我身边诸多人都信佛的缘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仔细地看完了这些字。不得不说,浮云确有一颗悲悯之心
这些催人泪下的故事,鞭挞着我们的灵魂
众生平等,凡是有生命的物种,都具有其特有的灵性
我们无视或者漠视,都只能佐证我们的愚昧

无法想像,那些虐食者拥有一颗多么恶毒的心
他们在残忍杀害那些精灵的同时,不知有没有想一想
他们的灵魂将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8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来越觉得中国人在人性教育上极度地贫乏与缺失。
不然怎会有那么多的老无所依,争财抢地
我想,中国的父母们,是该好好教育你的下一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6 18: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