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71|回复: 1

温馨浪漫:评六安诗人张宏雷的诗集《在看不见的地方,看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9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馨浪漫:问路的季节与问心的感觉——评六安诗人张宏雷的诗集《在看不见的地方,看你》
——评六安诗人张宏雷的诗集《在看不见的地方,看你》
谢 幕
诗人张宏雷是“六安诗人卷丛书”中开始创作较早的一位。在诗集《在看不见的地方,看你》的前勒口处“作者简介”中,读到:
张宏雷,男,笔名:远山谷雨,1984年起在《安徽文学》、《安徽日报》、《诗歌报》、《芒种诗歌报》、《皖西报》、《映山红》、《火枫》、《大别山诗刊》、《淮河文艺》、《渝东南文学》、《当代小说》、《新诗大观》、《自由诗篇》、《情诗季刊》、《奔月文学》等发表作品,入选《实验诗选》、《海内外青年诗人诗歌导读》、《六安文学六十年》等,2004年出版七人合集诗集《让面孔呈现面孔》,2008年出版长篇小说《爱的童话》。现为六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延安文艺研究会理事。
我只读到张宏雷的这部诗集《在看不见的地方,看你》,那么,我也只能在张宏雷的这部“诗”中,去读诗人张宏雷和张宏雷的诗。
(一)
六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何颖在其“总序”中说:“张宏雷的诗歌浪漫温馨。”
诗人张宏雷在“自序”中说他写了大约有二万首诗,这个数让人感到“震撼”,如果按一首诗25行计算,那该有50万行,按每行15个字计算,50万行诗应有75万字,如果按这样的诗集厚度(150首)出版的话,应该出130部诗集,按200首诗一部诗集计算,还能出100部诗集,那可创造之最了。从1984年写诗到今天,整整三十年了,平均每年700首诗左右,平均每天写两首诗,其写诗的数量是惊人的。我不知诗人张宏雷在这三十年中写作了几首长诗。但就这样的诗龄和数量,应该写过。我写作有三十六七年了,也只写了三千余首诗,平均每年七八十首,我计划一生写一万首诗,这与张宏雷相比,我还差得很远很远呢!
“充血的枫叶落了/默默地拾起一片/拾起一片飘零/拾起一片寒战//曾记否/后山上的那块麦地/长出嫩绿的荠菜与野蒜/可曾忘记村口九桠树下/有一片无数身影的溪旁/有你搬来的洗衣的石板//最迷恋/在三月的草坡上玩耍/在七月的岩下淋浴山泉/在十月金色的林中收获/在正月挤在树根火边取暖//小路曲曲湾湾/怕您取了捷径离去/乱石绊着您的脚尖/怕您走得太远太远/油瓶花的刺会把您衣角牵挂/天真地想把您留在身边//你还是打着背包飞了/飞出了山村/飞出了童年/飞出少女早村二月的梦幻/留下一片湿漉漉的叶/留下一片回忆的秋天//”——《枫叶恋》
此诗写于1984年5月,是诗人张宏雷的早期作品,是起步之作。
从《枫叶恋》可以看出诗人张宏雷的诗起步于中国传统的“直抒胸臆”的写作方式。直抒胸意,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久久积压在心头的激情愤思或快意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种直抒其情,不假藻饰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论中,常把它归为“直陈其事”的“赋”笔,与“此兴”手法相提并论。在古代诗词中,既有通篇纯用的,也有局部用到的。张宏雷的这首《枫叶恋》诗就属于“通篇纯用”。如有一首佚名的《四喜诗》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也是“通篇纯用”的“直抒胸意”,直抒胸臆的最大特点是一读就懂。
当然,一出道,就写出这样质量的诗,应该说起点很高。
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称谓的统一,在这首诗中,前称“您”,后称“你”,应都改称“你”才对,把那份恋称“您”,虽然以示尊敬,但推远了距离,所以用“你”为好。在此我想提醒诗人,在写诗时,一定在一首诗内注意,称谓的统一,意境的统一,氛围的统一,主题的统一,这“四个统一”要引起注意。
黑龙江著名诗人、评论家王野在一首题为《诗》的诗中云:“诗贵曲/人贵直/不能像写诗那样做人/也不能像做人那样写诗//”,此诗在《诗刊》发表,引起强烈反响。诗人王野说明了“写诗”与“做人”的辩证关系,强调了“诗贵含蓄”的重要性。我赞成诗人王野的说法,我也特别喜欢含蓄的厚重的诗。
“生来就喜欢探索/尽管埋没在泥土里/不曾见过白云蓝天/还是默默地树起了/逐日长高的桅杆/伸向太阳洒下的光线/让色彩扬起风帆//煎熬着酷暑严寒/百年千年无声地钻研/吸取所有的营养水分/不懈地酷造春天//当然也有一天/你已落花点点,焦叶片片/当人们发掘你的骨骸/思索着举办你的雕塑展览//”——《根》
在写完《枫叶恋》诗的一年后,诗人张宏雷写了这首《根》,让人顿然刮目相看。我倒觉得这部诗集应以这首诗《根》为名最好,这首诗很意象,很内涵,又好记。其实,这部诗集名还可以《春天的禁果》、《有一种灵魂》、《惜别与等待》、《问路的季节》、《耿耿于怀是何必》、《鹿回头》、《旅途遥思》、《砸开锈蚀的锁》、《淠河的传说》等为名,都很有意境,给读者以更深刻的遐思,也很好记,还不俗气。
我很喜欢这首《根》诗,这首诗采用意象的手法。意象,或曰“兴象”,是中国古代诗歌领域里的一个基本的美学范畴。中国诗歌历来都很重视运用意象来反映社会美、自然美和诗人自身独具慧眼的美感。中国古代诗信纸中的“意象说”可谓是源远流长的,最早甚至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的《易•系辞上》中的“圣人立象以尽意”的卦象,即使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的“窥意象而运斤”算起,到司空图《诗品》中的“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之后,意象论者层出不穷。而欧美现代派中红极一时的“意象派”诗人们,正是从中国古代诗歌中如获至宝地发现了意象的表现技巧。而这种技巧,诗人张宏雷就在其诗《根》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得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可以说《根》诗是诗人张宏雷具有里程碑式的一个标志性的诗作。类似这样的诗,还有《变异》、《含羞草》、《春天的禁果》、《迟》、《鹿回头》、《梦》、《网》、《砸开锈蚀的锁》、《昭君泪》等诗,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1988年,是诗人张宏雷诗歌丰收的年份,我估计,这一年他写的诗应该超过三十年年平均数的七百首,在这部诗集中,占很大的比例。
“天冷了/只好离地/把自己塞在被窝里像等待什么/又停电了/没有炭的冬季特别长/没有太阳的冰特别厚//……你如那个季节流失的很远/远成了无法丢失的回忆/你像一座雾中高傲拔尖的石山/我像一片犹豫在你背影上的平畈//每逢此日的布景/总会小心地寻着瘦径/查询焦叶飘零的凄残/不知可会再梦一般误入你的心境//……你说云外的路密织如网/为何足下连一步退路也没有//千万莫把路上残叶搓碎/他只不过想问问你/撕尽这张春花秋月图之后/是否还有类似的花期//……”——《问路的季节》
此诗写于1988年12月27日,翌日写了一首《墙外的风儿》,选在本诗集的1988年12月份的诗就有《淡淡的绿叶》(致一位登门少女)、《绝望的婚姻者》、《玫瑰颂》、《鹿回头》、《无奈之舟》等七首,从1988年向1989年迈进的时刻,诗人张宏雷的心是极不平静的,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他在问路,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他又该走向何方?他在问,问他人,也在问自己。那么,又有谁听见听懂此音呢?天冷了,屋也冷,那心也在冷吗?停电了,屋暗了,那心也在暗吗?诗人说“没太阳的冰特别厚”,那么,这该是诗人怎样的季节呢?很多苦涩,凄残的场景,让他的梦误入歧途。当然,也有人为他指点“迷津”,但在诗人的心中别说前进的路没有,就是退路也没有,两难的境地让诗人在“飘零”中问路。当然,“问路”是表象,“问心”则是实质。
翌日,诗人在《墙外的风儿》一诗中写道:“……有谁听见此音/了解你出自那个山谷//……有谁意识过叶的存在//都从上帝那儿来又往哪儿去/被无影的妒意围困/当被排挤成独身/猛地发现自身的磁力//”。诗人张宏雷昨夜的苦涩终被翌日“墙外的风儿”吹散,他发现自己的能量源,这一发现让诗人力量顿增,信心顿增,他用积极、勇敢的心,信心百倍地踏入了1989年,即将踏入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如果说,诗人张宏雷在三十年写了二万首诗,那么,九十年代他应该写作量占三十的的40%,因为,这是他的创作欲最旺盛的时期,九十年代应该是他的黄金时期,他收获了诗歌,也收获了理想。
“世上没有昨日的泉水在流/一月的纯净变成了泥浆/定有一事使之快乐/傲视丢下平视的月光/阴死也来自灵魂/尽管它本身毫无意义//我在预设的圈套之中/又在预定的图套之外/毕竟有人答应赴宴/宣称从前的计划已作烟云/世上没有一份爱能够抒情/伤感的是反对者/却总以为是知音//”——《傲慢的神》
九十年代的第一天,诗人张宏雷写了这首《傲慢的神》,是给自己的诗途一个很好的选向和定位。昨天已过,他更看中的是今天,是脚下之路,他认为“定有一事使之快乐”,这是他钟爱的诗,他知道诗途之难,但他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管是预设之中之外怎样的“圈套”,他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而现实又是怎样的,有人却不能,有人不想承认,有人却不得不承认,人在变化中的适应能力很重要,其实,顺应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个人的能力也很重要。想做一件事与做成了一件事是有差别的,把“想做”落实在行动中,并最终做了一件事,这个过程很重要。我一直强调:做成了才是事,一件一件地去做。别成为空喊家,别成为狂妄者,做事与做人成正比,而做人更重要,人做好了,事也会做好。三十年来,诗人张宏雷默默地写作,三十年写了二万首诗就是证明。我知道写作很苦,能够坚持下来,这种毅力,本身就是奇迹。
(三)
从诗人张宏雷的“自序”和“后记”中,可以看出诗人张宏雷那份“煮酒论英雄”,诗人在“自序”中说:“读了本诗集,你可以在生活时运用其中一些好的句子,让诗真正走进你的日常生活。”
其实,日常生活是没有诗的,诗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是诗。诗是诗人日常生活之外的遐想品,诗是无法解决生活中任何问题,诗不能解渴,也不能解饿。诗,只能娱乐精神,诗只能娱乐那些懂诗、喜欢诗,写诗之人的精神,面对不懂诗,不写诗,不喜欢诗的人,诗就一钱不值。诗是特定人群特定时间的礼物,如果能把诗带入日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会乱得一踏糊涂。
诗人伊沙说:“饿死诗人。”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标志性“口号”。
1994年,诗人伊沙说:“‘饿死诗人’的时代正在到来。”可是,直到今日,还有那么多的诗人还在写诗,我看过诗人自杀的,还真没看到哪位诗人被“饿”死,“饿”是一个生理状况,“饿死”的是被道德背叛的那些人,真正的诗人是饿不死的。那个年代,张宏雷也是在写诗,也没被伊沙的口号吓跑,吓死。他很勇敢,他没被“诗”饿死,他很幸运。三十年来,他与诗形影不离,诗,作为他精神的符号,在他精神的旅途中,成为他的依靠和慰藉。他感谢诗,他成为了诗人。
“自离别那面镜子开始/我就看不见了自己/这不能使我流泪/我流泪是因为看不见您//您是否还常常来往于/那条长发飘散的街心/又如秋风中摇摇晃晃的树/是否比前些日子更加疲惫//我每每独在路边守望/这一周您是否经过这里/那张逐日消瘦的脸/隐隐约约最让人心碎//您有来探我的日子/每次您只能看您自己/我说再见时带走您/您却不能把我带回去//我们不知道/一百个男人,只拥有一条路/叫友情/一百个女人只拥有一条路/叫分离//一个人时,常常下雨/这儿下,远处可会下/您在天涯海角看云/我在您看不见的地方看您//”——《在看不见的地方看您》
我倒觉得,这首诗不错,但作为书名不诗意。在诗集名上,凡墨的《半指月亮》、李艳的《听风的女子》、刘杰的《寒窗客守客窗寒》和李静的《草尖上的阳光》等最富诗意,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遐想。其实,一部诗集名很重要,当然,诗集起名是个人的事儿,只要自己喜欢就行。
这首《在看不见的地方看您》诗,实则是在叙述一个故事,一个人想念着另一个人,有点单相思,有点剃头挑子一头热,设计这样一个场景写诗,是有味道,如果把两个人写得爱得你死我活,那该是小说完成的事儿,诗贵含蓄,诗贵朦胧,如果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那还叫诗吗?这首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本部诗集中唯一的一首繁体字诗,我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说是有意的,说明对这首诗的重视程度,如果说是无意的,那只能说天缘巧合,达到了“重要”的效果。
“……很短,生命的幽径/很长,时间的大荒//”——《归纳往日的足迹》
“……有彩调配给自己看/有声讲诉自己听//……”——《城域之外》
“……只见流水年年去/谁见过去的又回头//……”——《与木相伴之日》
“……想你总有一座青山/有一簇忘我的感情花/……”——《天边有一座山》
“……心灵中稠密的年轮/刻录着无法消尽的星群//”——《没有鸟巢的冬树》
“……拥抱何需向季节/同步何需向方向/……”——《雪:超凡脱俗之想》
“……因害羞而胆小/因微笑而精明/……”——《致小君》
“……沉默转告我/相爱也是一个悲剧/……”——《梁祝》
“……在亲亲疏疏中生生死死……”——《在你的柔情中煎熬》
“……生活是个疯狂的追捕者……”——《休息的时刻》
“……做人不能卑躬屈膝/活着就要挺直腰杆//”——《做人》
“……一双车迹延入沙漠刻进草地/余烟尘埃是君王如梦的叹息/……”——《昭君泪》
“等待春天/花岁流星而去/等待知己/谁知劳燕南飞//……”——《秋叶》
“忧虑的日子比生命长/兴奋的光景比流星短/……”——《等待的好时光》
“谬误是谬误的保护伞/真理是真理的挡箭牌/……”——《审判与辩护》
张宏雷的诗以述描见长,常用铺排、正喻、反喻、点化、旁插、白描、正衬、反衬、旁衬、比照、移嫁、仿拟、虚实相生、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古讽今、直抒胸臆、景中寓情、意象示现等写作手法,张宏雷的诗具有传统的特征和属性,有时也有现代风格的诗。在张宏雷的许多诗中,都能读出故事,读出情感和理性,读出怦然的心跳和憧憬的理想。
希望能读到张宏雷更多的作品,希望他写出更多的诗。
2014年10月12日•谢幕写于冰城哈尔滨听雪轩
谢幕:著名诗人、作家、剧作家、评论家。男。原名:郭治军。曾为国内外华语诗人、作家撰写评论(序)300余万字。曾出版评论集《品评与赏析》(63万字)、《奇迹与奇葩》——山东评论特辑①(55万字)、《白山与黑水》——黑龙江评论特辑①(50万字)等,曾出版诗集《情脉与血脉》(22万字)、诗集《感慨与感悟》(12万字)、长诗集《感动的日子》(73万字)等;纪实传记文学《风雨人生》——潘俊德纪实家族史(10万字)、纪实报告文学《哈尔滨速度》(38万字)、纪实文学《战神之首无敌航母秘密档案大全集》(38万字)、 纪实文学《世界谍战全纪实》(45万字)、 纪实传记传文学《最后一个青帮大佬太爷张仁奎》(33万字)等;散文集《感觉的盛宴》(26万字)等;长篇小说《中国维和女警在科索沃》(38万字)等总计500余万字,曾创作三十集电视连续剧《靠山寨》(70万字)、电影文学剧本《义士安重根》(5万字)等 (另有30余部800余万字作品集待出),曾主编“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和平鸽•橄榄枝》”、紫丁香文丛(10本) 、雪龙文丛(3本)、黑水文丛(3本)。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长白山诗词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萧军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创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文联全委会委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哈尔滨文学艺术评论学会副主席、哈尔滨市道里区文联副主席、哈尔滨市道里区作家协会主席。
发表于 2014-11-28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很精彩  楼主有点滥写  恕我冒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4-26 18: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