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83|回复: 1

[评论] “熊猫先生”白忠德的秦岭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0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熊猫先生”的秦岭情怀
                ——近读白忠德散文
                            西安  杨广虎
我读过白忠德老师许多散文,也有着相同的经历,从乡下一个小农村步入古城大都市,从一无所有四处漂泊到慢慢与这个城市相融,却时刻保持着无形的距离和一些必要的警惕。前期白忠德的散文,“回望农民”,是作为一个挺进城里“有些知识的农村人”(骨子里还是农民的知识分子)站在城市看农村的角度,对中国乡村日渐消失的担忧,当然,也包括对乡村文化的尽力挽留和追诉。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城镇化进程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中国乡村正在遭受着各个方面的洗礼,他的出生地佛坪也不例外。
   “峰攒望天小,亭午见日初。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佛坪是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县城,人口只有3万多,面积却达到了127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7.4%,气候宜人,水能充沛,是“大熊猫的家园”。现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几乎处处都在搞撤乡并镇,撤县设市、撤县设区等等,企图一夜之间成为千万人口汇集的国际大都市。佛坪虽小,但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秦岭四宝”齐聚于此,生态系统完整,被誉为“生物基因库”,享誉世界。
“人人都有一个地理故乡,却非所有人都有情感故乡,也只是作家才有文学故乡,且只存于部分作家的心底。”佛坪是白忠德的地理故乡,也是他的情感故乡和文学故乡,也可以说是他追求的精神故乡。
在《斯世佛坪》和《我的秦岭邻居》这部散文中,生在大熊猫故乡、长在椒溪水畔的白忠德以一颗感恩的赤子之心,情系故土,主要对秦岭佛坪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黑熊、狼、鸟、蛙、蛇、竹溜等动物以感人的笔法做了深情的叙述和描写,处处可见作者的责任、善意和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动物也是通人性的,不是我们饭桌上吃喝的对象;自然生态也是平衡而有限的,我们不能盲目、过度消费。
散文要接地气,关注生活,并要有自己的特色,包括思想特点、语言风格等等。佛坪是白忠德最熟悉的地方,在市场经济下,生态、动物等不同程度受到了一定的破坏。白忠德的旅游生态散文也罢、科学生态散文也罢,是建立在对佛坪熟悉,并自己以脚为杖,不辞辛苦、采访农人的基础之上的,有了纪实,再通过文学的笔触,提炼、升华,强调了散文的艺术性和审美感,使之读来更有感染力和令人发思,激发起人对自然、动物、生态的热爱、保护和尊重。他对大熊猫的热爱到了亲如一家的地步,在《教子有方》、《侠骨柔情》、《丹丹息怒》、《爱子情深》等文章中,呈现出动物真实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智慧,我们会感受到浓浓的情怀。这种“熊猫先生”的秦岭情怀,我想不能简单是一种“邻居关系”,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善待生命、和谐共处的新型关系。
中国文学历来多以现实主义为主,当然也有浪漫主义,但是写作的题材、内容多为过去历史和当下生活。外国文学多以未来人类归宿、星球大战等为主。生存危机、生态危机的警钟不断敲响,《瓦尔登湖》等当代生态散文的兴起,拓宽了我们散文的新格局和世界性。白忠德的散文语言质朴、清新、细腻,客观实在,清浅洁白,形容和夸张的很少,这是为了更好的表达自然的原貌和原生态。他的散文和自然万物一样,尽量摆脱着传统散文的束缚和以人为主体的过多干预和虚伪表现,保持着以自然、生态、动物为主体的的本真,每天都经历着日出日落,每年都经历着寒冬酷暑,一生都经历着喜怒哀乐,不仅是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反照,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探究。
白忠德的散文,有着“熊猫先生”的秦岭情怀;“斯世佛坪”,佛坪作为秦岭深处的一块生态宝地,不仅仅有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还有周至老县城等文化印痕。我之所以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写为“熊猫先生”的秦岭情怀”,我想至少基于以下几点:一是我们的国宝熊猫离不开自己的生源地秦岭,我们必须保护大秦岭;二是白忠德老师如同“熊猫先生”一样,憨态可掬,有点偏执,坚守着写作和道德的底线尽自己的最大可能,保护秦岭,热爱大自然;三是这种情怀,不仅仅是动物对栖息地的热爱,还包含着人与自然、动物、生态的和谐相处的深厚感情,是一种大美的高尚情怀。自然界的熊猫可贵,是阳春白雪,但更需要底层草根的保护和珍爱,需要科学家的研究和救治,才能和人类一样不断繁衍,共同拥有一个地球村。
忠德说过,“我是把自己活成了一头耕牛,自己拿着鞭子抽打自己。耕牛就是要犁地的,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我记得,贾平凹老师也说过,生活时背着人皮,写作时背着牛皮。任何事情,只有努力,贵在坚持,方能成功。书生气很重、仗义执言的白忠德,就像“熊猫先生”一样,可亲可贵,作为朋友,值得拥有;他的散文,也值得我们细细阅读。世界不仅需要人类,也需要自然万物的呼吸。

                   2015年4月18日草于南山

来自杨广虎个人博客:blog.sina.com.cn/yangguanghu




右五为白忠德    田建国先生摄影


白忠德,陕西佛坪人,西安财经学院副教授,渭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陕西省大秦岭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省作协、西安市文联签约作家,西安碑林区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中国大陆、台湾、欧洲、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30多家报刊,出版散文集《摘朵迎春花送你》、《回望农民》、《佛坪等你来》、《我的秦岭邻居》、《斯世佛坪》,主编散文集《真实痕迹》、《夜雨无痕》;并有作品获奖,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辅导教材。撰写的20余篇消息、通讯分获陕西高校新闻奖、陕西省新闻奖。

发表于 2015-4-2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德说过,“我是把自己活成了一头耕牛,自己拿着鞭子抽打自己。耕牛就是要犁地的,前面的路还很漫长。”


哲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4-20 0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