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97|回复: 4

[随笔] 卢浮宫(二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6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了巴黎不进卢浮宫,有如到了北京未能去参观故宫。我无意替它打广告,只是自己忽然的感觉。两者之间,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对比、参照着看,似乎更有味道。首先都是历史上真正的皇宫,正如故宫本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卢浮宫,也算是法国近千年历史的见证。从查理五世起成为皇宫,曾经居住过几十位法国国王和王后。其次他们分别代表了东西方高端建筑的特色,最能体现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心灵寄托。东方注重气场、讲究风水,恢弘庄重。按阴阳五行学说和封建礼法营造,彰显天朝大国至高无上的帝王威仪。西方讲究精细,突出个性的别具一格。追求魔幻迷离、富丽堂皇的艺术装饰。体现的是皇族骄奢淫逸的享乐和舒适。一个是长宽有度、高墙深壕,四门雄峙、宫禁森严,有护河环绕的紫禁城;一个是连续扩张、恣意随心,塔楼扬威、明碉暗堡,是金碧辉煌的逍遥宫。看来东方的皇帝活得更累,西方的相对要自由自在的多。难怪西方丑小鸭变天鹅,灰姑娘遇白马王子的传奇好像要多得多。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是相对两个皇宫,现在的身份来谈的。都是世界级的博物馆。但相对故宫建馆不足百年来说,卢浮宫建馆已两百多年。算是老大哥了。自然因其收藏时间长、收藏的数量和门类来说,是很多的。加之近代史中欧洲的外向型发展,它的收藏不但包容量大,且包容性也宽。收刮、掠夺来的宝贝占主要地位,说它是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很贴切。因为它的藏品也是世界性的,从埃及、希腊、罗马到东方各国的古代艺术品,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绘画精品和王室珍玩等,应有尽有。特别是拿破仑雄霸欧洲的全盛时期,曾向所有被征服的国度下达征收艺术贡品的命令。他几乎把其他国家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都搬进了卢浮宫。其竞技场院里,拱门上的雕刻马群,就是从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上取下来的。当时有几千吨的艺术品,从各处被征服的国家运到巴黎,很多宫殿、图书馆、教堂、都未能幸免。这里一度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直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据说拿破仑曾很豪爽的表示: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须属于法国。当然对被掠夺者,这句话就是一场灾难。
       故宫却不同,尽管藏品之多,可谓天下无敌,但多是华夏宝物。虽主要是明、清两代皇家收藏为主,却多辗转过历代帝王之手传下的书画珍品。加之素以天朝大国自命、文明源远流长,区区四方各国、均视为化外夷蛮,不屑一顾。他们那些劳什子,龙子龙孙们还看不大上眼。留下的不过少数的钟表、珍玩之类,一些海外贡品而已。到是清清白白,都见得光的。
       不过卢浮宫不愧是老牌的博物馆,自有其特色,尽管藏品、展厅众多,但根据各种珍品的来源地和种类,只分成六大展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如安排得当,有两、三天时间,基本上便可整个浏览一遍。当然和故宫博物院一样,展出的只是藏品中极少的一部分,因此,没有游人能看到全部的珍藏。特别是这里开放的时间安排很特别,一周只有一、二天全部开放,其余几天轮流开放,星期日只开一半的馆。能看到什么,全靠运气,并不是你想欣赏什么珍品便能如愿的。当然我们这样的旅游团队,注定了只能仓促地走马观花。其实反观周围的人群,绝大多数似乎都类似我们的状况。真正来这里接受到顿悟的艺术家不多,不过能来过、看过,能置身在这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感受一下这种强大的艺术气场。无论对于人生阅历,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对生活和事业的启迪,都会有些收益。尽管只有几个小时,大家的的情绪都是十分饱满的。
       我感受最深的,其实不是馆内那些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珍品。而是应密特朗总统的邀请,由美籍华裔建造师,贝聿铭设计新的玻璃金字塔。尽管它与古典式的宫殿并不很协调,更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反差,甚至让人有种视为怪胎的感觉。当然正因为有了这种独出心裁的对比,给人们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尤其设计的是卢浮宫总入口,这里可以直接去预定的各个展厅,方便、快捷,增加了更多的服务空间。促进其实行了“大卢浮宫”的现代化,使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不但增强了它的吸引力,更增强了它的实用和经济效益。由这点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国人的包容和开放,一百多前他们就能顶受压力,接受了惊世骇俗的埃菲尔铁塔。三十年前,能坦然面对这座在现在看来,既能增加财富,又能为巴黎添一抹靓色的金字塔,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卢浮宫的珍藏
      所有旅行团,基本上都是从地下停车厅到达卢浮宫。单看这地下停车的火爆气氛,就已知这里受追捧的狂热程度。一切都是程序化了的,游客只能紧跟着导游,到达宫门外的广场。利用他领票和联系地导的机会,留下一两张外景照。进门在预备厅装备好语音导游器后,就在领队和解说员的指挥下,从金字塔走向各自的展厅。
        根本分不清进了些什么馆,更记不清穿过了多少个展厅。我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春游时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植物园参观。春光烂漫、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奇花异卉,两眼应接不暇。多半并不认识,叫不出名字,偶尔有有知道的,不由心生感慨。真是心头欢呼雀跃,惊叹连连。当然这里是不允许放纵感情的,都静静的观赏,更不能去触动。虽然不许用闪光,但无数的相机,摄影机都在贪婪的运转,恨不得全部搜罗到数码卡中。我不时要小跑,才能跟上语音的召唤。稍一驻足,往往就会失去联系,迷失在这艺术的魔宫中。
         看得最多的是雕塑和绘画作品,很多是我们这一代从小接受的教育中,一直被视为黄色的光屁股娃娃。特别是那些展现女性人体美的精品,大多面容俊美,身材匀称,神情端庄、娴静。体态丰满、光洁,显得即柔媚、单纯,又优雅、高贵。让人感觉洋溢着青春与生命的意趣,达到了灵与肉的完美统一,简直像活生生的真人。我甚至有一种在偷窥的心虚,自觉脸都有一点微微发红。我当然清楚,几十年意识形态上造成的桎梏,哪里能轻易打破。以我这种心态,根本欣赏不了这种女性特有曲线的起伏奥秘,更遑论真正进入人体美的艺术空间,去彻悟爱与美的和谐圆融?只能是俗人一个而已。
        有一些看得懂的,却是有关皇室、战争和田园风景,生活场景和一些西方的古圣先贤的肖像及头像雕塑,尽管大多都是我并不认识和知道的。但并不妨碍我欣赏艺术家们用生动、细腻的雕刀和画笔展现出来的喜、怒、悲、哀、忧、思、恐等,人类在各种情况下的表情。特别是宗教题材的一些雕塑、绘画。基督受难、游街示众的场景、十字架上的耶稣、各种场景下的圣母、各个体态不同的天使等。总体感觉比较我们东方的神像要亲切一些,没有什么三突出,也不见什么高、大、全的形象,更多的体现出了神与人的自然合一。尽管在头上往往也有少数的加了光圈,那也是在人心里能容纳和理解的范畴。我拍了很多照片,反正现代科技不像以前,买胶片要花很多钱,原想等回来后,有空时再慢慢欣赏。谁知堆积的太多,等到真正去找时,反而有很多都不见了。
         卢浮宫的特色,或许主要在雕塑。不但让人感到雕塑品在馆内占了主导的地位,而且材质也呈多样化。主要是西方的大理石、其它金、银、铜、铁、玉、木、象牙等,好像什么都有。不过我到是没见到中国的,有人说是因为我们没去东方馆。导游却说,东方馆展出的主要来自西亚和北非地区,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国。而且展品多是年代十分久远的雕像、石刻、泥像等。并说从世界各地收来的精品,主要在珍宝馆。我们中国那些东西,反正国内到处都看得到。今天我们肯定是跑不全的,好在,好东西大家都看到了。
          好东西都看到了
看到了蒙娜丽莎那苦味的微笑
西方的美人矜持中透一抹微妙
更令我相信她正在受牙痛困扰
有幸能来诊治又何畏路远山遥

无头像她来自萨姆特拉斯神庙
战伤的残手臂也难掩豪迈崇高
健美的胴体涌现出生命力狂潮
听捷报飞传胜利的感觉真美好

半裸的美神曾经令多少人颠倒
大海泡沫中诞生出绝世的妖娆
维纳斯毅然冲破了婚姻的笼牢
从此后世界上增添了多少烦恼

闭着息沉下心神思间一路飞跑
居然能一口气看完了镇宫三宝
鎼滅储
发表于 2015-10-6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受最深的,其实不是馆内那些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珍品。而是应密特朗总统的邀请,由美籍华裔建造师,贝聿铭设计新的玻璃金字塔。尽管它与古典式的宫殿并不很协调,更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反差,甚至让人有种视为怪胎的感觉。当然正因为有了这种独出心裁的对比,给人们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看的游记.看后有了到砍卅一游的愿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看的游记.看后有了到砍卅一游的愿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去看看最好,那里旅游很安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8 0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