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91|回复: 10

[原创]几位河南诗人的生存背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石生在 2004/11/01 12:11pm 第 1 次编辑]

   几位河南诗人的生存背景
    今年的十一,趁着七天长假,我回了一趟自己久别的家。和以前不同,这次的回家有一种特殊的意义:我是第一次带上自己的女友两个人一起同行。我的家是在河南一个叫做正阳的小县城的乡下,这里是中土平原上一个以农业为生计的不起眼的村庄。
    我们从上海坐的是长途客运车,终点站是一个叫息县的地方。息县也是一个小县城,距离我们正阳只有几十公里。因为没有直达车,我们只得先坐到息县,然后再从那里转车。
    在出发之前,我突然想起以前在诗歌报的论坛上,曾经遇到过一个老乡,叫老英在野,他就是息县的,似乎就住在县城上。于是就通过诗人石破天找到他的电话号码,事先和他联系了一下。我只是想,既然走到了那个地方,既然大家因为诗歌而认识,不如碰个面,坐下来聊一聊。老英在野也很高兴,表示热烈欢迎,说是到时候再叫上息县其它几个写诗歌的人,大家一起吃个饭。
    旅途的劳累自不必说,两个人在冷风中颠簸了将近十八个小时,终于在第二天的下午踩到了家乡的泥土地上。公路是窄的,路的两边长满横七竖八的秋草,栽种着细细的杨树苗。公路边上有稀稀拉拉的住房,有的人把货摊摆在门口。房子的后面是远远的村庄,中间就是大片大片农田。正是秋收的季节,随处可以看见乡亲们在地里出花生。这是我太熟悉的场景,虽然这是在邻县,但我知道,我自己的家里面此时也正是这样的情况。父母早在电话里就告诉我了,这个时候回来,家里人都在忙。作为一年里的主要收成,家家户户都在抢着把花生收进仓库里去。
    还好没多久就拦到一辆面的,给司机说到县城的三中。路上的时候和老英在野打过电话,他说他是中学的语文老师,住在三中的家属院里。车子从息县的街头驶过。透过车子,我看到的同样是久违的、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我对女友说: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样子。街道并不宽,货车和拖拉机来来往往;这个时候,人肯定很稀少,走的人步伐都很慢;没有高楼大厦,多的是一层的平房;店面都排列在街道两边,关键是,它们是没有规律的,一会是五金店,一会是猪饲料店,一会是小吃店,一会又是理发店;现在比以前好多了,还可以看到装修得比较漂亮的各种品牌的化妆品店和服装店;姑娘们知道修饰自己了,我知道在我小的时候,口红和面霜还被视为作风问题;反正是,你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表现已经吹到了最偏远的角落;商人们“无往不利、无利不往”,他们能够把大城市里有的一切东西都同样搬到小城镇来,好像是马克思说的,只要有一分钱的利润,“资本家”愿意冒砍头的危险。
    就这样说着,车子绕过街道,转到一条小的弄堂里面。车子下面是泥巴路,路的两边有二层楼房,有平房,也有斜坡形的砖瓦房,甚至还有夹着土坯的破房子。总之是,这些房屋大多是露出暗红的烧制泥土的本色,墙体上闪烁着青苔的绿,基本上每家有个院子,院子里有几棵树;谁穷谁富,可以从他们的住房上就很容易分辨出来。车子终于在一个铁栅门前面停下来,我们下来,付过钱,站在平整的水泥路上。门的里面是是一个生活小区,坐落着几座五六层高的楼房。这就是息县三中的家属院。
    不大一会,看见一个人走过来。我知道这应该就是老英在野。个子不高,应该有三十多岁(我突然觉得他很长得像我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穿着灰白色的夹克衫,老远在打招呼,但能够感觉得出他的职业特征:就是作为中学老师的沉静、不张扬。在路上,他似乎很快就问我年龄有多大。很多次都是这样,很多在论坛上打过交道的人,都以为我应该年龄不小,但一见面没想到我这么年轻,于是就要问我的年龄。但是似乎所有写东西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在生活中的和在诗歌论坛上的,总有那么一些差别。我也在想:这就是那个激扬文字的人,在诗先锋的论坛里,在大河风网站上,在诗生活的首页上,这就是诗人老英在野?
    他的家住在四楼。一进门,刚放下行李,就张罗着给我们弄饭吃。嫂子中午吃酒席去了,十一嘛,喜事比较多。饭还是嫂子走之前准备好的,在锅里热着。老英在野说晚上再说,中午先吃顿便饭。看来他还是很客气,都是自家人,俗套还是免了的好。当然老英在野家里的其它一些情况,没征得他的同意,我这里不便多说。反正到了他这个年纪,作为养家的男人,辛苦是可想而知。吃饭的时候,他打了几个电话,顺便约一下晚上的人。没过多久,有人敲门。老英在野去开门,说是铁哥来了。我站起来,走向门口,来人已经进来了。这就是诗人铁哥,中等身材,很壮实,看上去四十岁左右,脸面上带着北方汉子的黝黑,一笑就可以感觉得出纯朴气息。铁哥说他已经吃过饭了,要我们不要客气。这就是北方人,谁家来了人,作陪的人都能流露出主人式的热情,但很自然,没有丝毫的伪。
    吃过饭,老英在野安排我们在一边的房间里休息。确实很累,这一觉睡得特别沉。醒来的时候,听到老英在野和铁哥在外面说话。他们在外面一边聊天,一边上网看贴子。再也睡不着了,就起来走到外面,加入到他们的聊天中去。后来老英在野拿出一个数码相机,我们就在他家的客厅里拍了几张照片。就这样过了一会,天色已经渐晚。老英在野说去吃饭吧,定好了在县政府附近的一家火锅店。
    走出去的时候,在楼下面猛然感觉得出来秋风的凉意。晚天是鱼肚子一样的白,本来是阴沉天气,这时候竟然在西面露出几丝微弱的霞光。我们经过一条两边是住房的小路,脚下发出刷刷的走路声。我低下头,才看清楚脚下的路是由黑色的煤渣铺成的。那是一种踩踏生活的凝重的黑,给人一种扎实和浑厚的感觉。我知道这在我们那里这种路是带有一种象征性的常见。我在想,这似乎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上的意义,此时此刻它竟然给我一种想要呐喊一样的冲动,这就是大地所给予我们的生命的和精神上的力量。我笑着对一边的铁哥说:走在这样熟悉的场景,都应该可以写一篇随笔了。铁哥偏偏头,笑起来:这有什么好写的。
    中间的细节就不多说。那一晚,除了铁哥,老英在野还另外叫来了两个人。就是诗人午夜茶客和诗人木头兄弟。按照老英在野的说法,这都是在息县、在网络上打交道比较多的几个人。“其实别看息县地方不大,写东西的人可是不少。据说有次搞活动,都出来了,楼上楼下两大桌还没坐完。”老英在野还说道:息县也算是一个文化老城,你来的时候经过街上看到的息夫人的雕像,那就是息县名城的由来,当时这里是古息国。现在息县写诗歌的人,在外面名声大一点的是温青。温青?我重复了一遍,原来他就是你们息县的呀,在上海的时候,有一次我还吃了一顿他请的火锅。我想起来了。
    其实老英在野、铁哥、午夜茶客、木头兄弟他们几个人,年龄都相差不大。让他们来招待我这个小青年,本身就显得有一种别样的隆重。铁哥把他的女儿也带来了,应该有十岁左右的年龄。口齿伶俐,一点没有北方孩子的怯。倒是把铁哥说得没有还口的余地,当然这是有父爱在的。我笑着对铁哥说:是不是诗人都有这样的传统?记得文章里说伊沙和赵丽华在聊天的时候,一个夸自己儿子聪明,另一个夸自己女儿聪慧。你女儿也够厉害的。铁哥只是呵呵一笑。
    当然四人当中午夜茶客看上去年龄应该小一些,也许因为是公务员,机构或是部门里往来的,比较活跃一些,外表看上去有些清朗。而木头兄弟是在县里面医院工作的,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习惯,他更多的带有一种诊断式的温润。不紧不慢,说话也是和风细雨。而铁哥呢?隐隐约约听他说是在做电脑或是网络方面的生意,整天要跑来跑去,衣服上似乎都带有江湖一样的风和尘。老英在野是中学的语文老师,他的眉宇间总是要有一些严肃。
    我们几个人,围在桌子四周,边吃边聊天。说着说着难免就要说到诗歌。为诗歌干杯,我说,如果不是这,哪会把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身份的人聚在一起。要是走在大街上,大家还是一样相互冷漠不可沟通。木头兄弟还要值夜班,不敢多喝,我和他离得最近,他总是不停说着:这么多年,写诗歌是丢不掉了,有时候工作忙,写得少,有时候在医院里,趁忙的间隙也要写一些。写诗歌是对自己的安慰。
    午夜茶客呢,老英在野说他是在学生的时候,作文比赛得过奖。那是一次鼓动,多少年来,也就一直痴迷至今。
    席间自然也难免说到诗歌报的论坛。我是很长时间不能上网,最近也隐约感到一些什么,但毕竟不了解情况,没有多说什么。老英在野说最近诗歌报论坛冷清了,铁哥说可能是定位的问题。当然他们也不好说得太多。
    后来猛然发现,在这里吃饭的人差不多都走光了,就剩下我们几个。在小县城,夜生活当然持续不了多久。我们喝完杯子里面剩的酒,最后拍了几张照片,有事情的就先告别走了。
    我只记得走出去的时候,街道上还是有穿梭往来的行人、等待拉生意的面的和机动三轮。远方是深邃的漆黑,近处是路灯发散出的昏黄的灯光。木头兄弟一只手推着自行车,一只手腾出来和我握手道别。这是一只中年人温暖的手,忠实可靠,主人很多年来在用它写作表达内心的诗歌。
    我突然觉得有些依依不舍。这是在故乡的街道上,在刮秋风的夜晚,来自于有相同背景的一只兄弟的手,一只诗歌的手。我知道我将很多年不得再遭遇这样的温暖。
30/10/2004
附四人诗歌选读:
到处
   ——铁哥
到处都在下着冰凉水,从小城简单的屋檐,繁复的茅草,没有剪掉的头发。
到处都是初秋的秋,看到落花,飞身而去的盛夏,插住门栓的饱满,落日宴。
到处是金黄的余辉,放射状挽留合唱,哈里露亚,是你编织了泪水,悲愤的水。
到处是流淌的波浪难平,鱼鳖虾蟹,吐泡沫吃泡沫,住进来又搬走,带上女朋友
到处抹着一笔灰白,问向老家的路,轻的是旁边的狗尾巴,他说何其漫漫。
到处散落着迷离的亮色,这边不亮,那方炳烛火烧,去西天的同学暂居小旅馆。
到处有混淆夜色的混淆,谁的夜色才像夜色,暗插飞翼,蚱蜢惊人的一跳。
到处都有过滤纯水的机器,摆在村镇上,多少路过的饥渴人,明知凉,还要畅饮。

小唱
   ——老英在野
我讨厌牧歌式的背景
对垃圾和性病的暴力遮罩
苍蝇打着古典的呵欠
朝代的破门开了又关
我也讨厌你
过度开垦的颂歌体韵律
来自信阳的男高音
从一杯假酒里突然升起
我希望静些,再静些
在寂静里悄悄下水
怜惜耳朵里的绒
摇晃,要它比白云还轻

手表
   ——午夜茶客
死亡
仅仅是一次小小的慌乱
爸爸和他的手表
就装进了玻璃盒子
鲜花在松柏间静穆开放了
隔着透明
我们的哭声
就不再能够送到花香里面
隔着
一厘米的透明

还有那块手表
在慢慢地沉入到腐烂里面
我伸出的手爸爸也捞不到
这时候我才发现
那块手表
是那样的漂亮
当我一下记起五岁时候的
滴答 滴答
我才发现我真的很忧伤

木头的自白
    ——木头兄弟
按说你们都不知道
我是种啥人
你砍我一斧头
都不见得流出血来
甚至都不会听到
一声痛来
只是漫漫的
伤口处湿了

发表于 2004-11-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几位河南诗人的生存背景

真诗人,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是本色的。
而我们花花世界里的人是悲哀的
发表于 2004-11-1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几位河南诗人的生存背景

很朴素  感人~
发表于 2004-11-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几位河南诗人的生存背景

被感动.因为本真.好想祝福每一个人,尤其是热爱诗歌的朋友!
发表于 2004-11-2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几位河南诗人的生存背景

基于生活,根呢。
石生能跟中年人搅在一堆,本身就有意义。
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04-11-2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几位河南诗人的生存背景

真的
发表于 2004-11-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几位河南诗人的生存背景

《小唱》
这老英可有些意思
发表于 2004-11-4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几位河南诗人的生存背景

无言感动中!
发表于 2004-11-4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几位河南诗人的生存背景

真实
发表于 2005-4-27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几位河南诗人的生存背景

升一下
发表于 2005-4-27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几位河南诗人的生存背景

哈!好浓厚的乡音、乡情和乡愁!正阳县,我知道的。一点小事足以将读者感动,诗歌情结,诗人情结,乡土情结!问好老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5 23: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