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79|回复: 7

[随笔] 一颗佛心传下个:唐招提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1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奈良的唐招提寺,是游客必到的寺院之一。特别是华人至此,倍感亲切。说实在话,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几近原汁原味的大唐建筑,在国内也不多见。当年扬州大明寺的鉴真和尚为匡扶东瀛佛教,五次东渡均遇海难,虽九死而未悔,佛心坚定,终于在第六次抵达了这片他魂牵梦萦的国土。尽管这时他已双目失明,仍在最先入住的东大寺筑起戒坛,弘扬佛法。同时开始选择传道之所,留下了品土择地的传奇。

据说失明的高僧,虽不能亲见四周景物,便以尝食各处土壤的滋味挑选。而在这里,他品出了一股酷似家乡扬州土壤的回甜味。于是,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寺院,现今日本的国宝,联合国认证的世界文化遗产,就在这里诞生了。

更为神奇的是,唐招提寺幸运地避开了日本历史上的多次动乱和战火,也未遭遇过火灾和其它重大的自然灾害。所以其主体建筑一如往昔,还是一千二百五十多年前的模样,古朴厚重,以其全无夸饰的本来面目接待后人。正因为如此,特别为人崇敬,视为有圣灵之神物!

日本对文物古迹的尊重和保护,达到几近严苛的地步。其实从内心说,我是很赞同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进寺院大门时,因为取景,我发现其正中悬挂的是一块有些残旧,已不能很清楚辨别字迹的匾额,心想怎么不换一下呢?但后来听导游解释:“唐招提寺”那几个字,是当年日本孝谦女皇,亲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为保持本色,且系圣物,故原位至今未曾移动过。

同时介绍了两个细节,更令人感动。木结构建筑保护得再好,经过一千多年,也得有几次大修,前几年刚好才经历了一次。采用测定建材树龄的最新科技方法,有的树甚至测出了具体的砍伐时间。  

尽管金堂的36根大柱,历次大修中都可能有更换。但目前已精确认定:奈良时代的原件有二十六根,明治时代的有九根,还有一根是近年才更换的。

另一个细节是在拆下屋脊上巨大的鸱尾时,发现只有一个是奈良时代的原件,另一个是镰仓时期大修时更换的。因仓促中配制,比原配轻五十公斤,还是分成两半烧制,留下明显接缝,不似奈良鸱尾浑然一体。为此工程师们绞尽脑汁,整整研究了三年,制定出严谨的工序流程。然后又花了半年时间,昼夜不间断的守着烧窑,细心调节烧制温度等,终于烧出完整的鸱尾!这种一丝不苟、严格认真、对文物的尊重、对历史的负责精神,只能让人从内心感到敬佩。

另外寺内严禁烟火,根本不设香炉烛台。主殿金堂,中供主佛释迦牟尼,左右为千手观音和药师如来佛立像,这三尊大佛像前还有梵天、帝释天两尊小像和四尊天王的木雕像。寺中保留了不少这样的奈良时代制作的精美佛像,其制作技法在日本称为“脱活干漆”,也就是夹苎造像技法,亦是由鉴真和尚传入日本的。这种佛像胎骨不易变形、开裂, 坚实轻便, 历经几千年而不废,现今在日本早已定成国宝级别了,游人只能从门前依序走过,不能进殿参观,且门内还张挂了两米高的丝网,真可谓防范森严。其它如金堂后面的讲堂,据说是当年平城宫中的朝堂,因建寺时由皇家施舍后,迁入寺内的,现在成了日本平城时代留下的惟一建筑物。堂内供奉有一尊涂漆加色的弥勒佛像,两侧配有轿式小亭,为当年鉴真师徒讲经之地。堂内藏经室,更收藏有当年鉴真从中国带去的经卷。这种重宝聚焦之地,只堪远远瞻仰,实属正常。

在经堂和讲堂之间,两边钟、鼓楼对峙,为楼阁式建筑,有平台环绕护卫。寺内还有地藏堂,三晓庵、本愿殿等建筑,游客大多自觉的敬而远之了。唯觉遗憾的是后山的御影堂,是一个有围墙的独立小院。静寂地深藏在绿树丛中,院门虽然开着,一道木栅栏却无情挡住游人。从图片和文字数据介绍,这里就是全寺精华。每年只有六月六日,即鉴真大师在日本圆寂成佛之日的前后三天开放,才允许信众瞻仰膜拜。

在大师当年圆寂之处,供奉有缂丝夹造的干漆坐像。该像是鉴真的弟子们,在师傅生前就仿照师傅的真身制作的,闭目含笑、神态安祥。陪伴他的有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为御影堂特别绘制的,六十八幅壁画屏障。绘的全是大师喜爱的中日两国的山水风光。为此,东山魁夷曾专门到中国扬州、黄山、桂林等地,写生构图整整三年。堂前东面是鉴真墓,庭院中植有来自中国的松、桂、牡丹、芍药,扬州的琼花。更有多种名贵异莲花,其中扬州的青莲、紫荻曾是大师生前最爱,现在是镇寺之宝。据说莲籽是大师从家乡带来的,莲子羹也成了佛门珍品。

我们来得不是时候,算是一群在这清幽、洁净禅院中的悄悄过客。走在一尘不染的石径上,听松风轻拂、嘤嘤虫鸣的天籁之音。能在寺内的山水间,掬一捧清泉,品一丝清凉即已了然于心。看与不看,原本已不重要。心到意到,已经来过就够了。想想当年的鉴真,哪里还有什么遗憾。

这里远离奈良市中心,不远处有个小村庄。门前自然的形成了一段为游人服务的短街,是个好地方。题了首十四行诗:

一颗佛心

不吝双目失明

一个信念

甘历九死一生

    *

孽海六渡

佛光普惠东瀛

大千世界

一个传说永恒

    *

青莲紫荻

寄托浓浓乡情

围屏山水

来自异国知音

    *

中华走了个和尚

扶桑多了尊佛像

搜索
发表于 2015-10-2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壮观很悠久。。文化的传承更久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颗佛心

不吝双目失明

一个信念

甘历九死一生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缘嘉措 发表于 2015-10-22 22:08
很壮观很悠久。。文化的传承更久远。

这几天,不能回贴,今天像又开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歌 发表于 2015-10-28 22:14
这几天,不能回贴,今天像又开放了?

一直能回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望远 发表于 2015-10-27 00:07
一颗佛心

不吝双目失明

谢谢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大师当年圆寂之处,供奉有缂丝夹造的干漆坐像。该像是鉴真的弟子们,在师傅生前就仿照师傅的真身制作的,闭目含笑、神态安祥。陪伴他的有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为御影堂特别绘制的,六十八幅壁画屏障。绘的全是大师喜爱的中日两国的山水风光。为此,东山魁夷曾专门到中国扬州、黄山、桂林等地,写生构图整整三年。

真想再去一次日本,东山魁夷的画几十年前在北京美术馆看过,画很大约有十余平方嵌金属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0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望远 发表于 2015-10-28 23:10
在大师当年圆寂之处,供奉有缂丝夹造的干漆坐像。该像是鉴真的弟子们,在师傅生前就仿照师傅的真身制作的, ...

是呵,艺术家都是很认真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8 01: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