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京都,就不算真正的到过日本。这不单因为它是延续了一千余年的古都,更是大多数日本人心灵的归依地。至今仍是纺织、陶瓷、漆器、印染等传统工艺的重要产地,也是花道、茶道、艺伎的繁盛之处。无论是艺术、戏剧、宗教、烹调、民间技艺,这里都是传授中心。 京都作为京城,并非出于偶然,它位于岛国中部,关西地区的盆地之中。经过一千多年的悉心经营,底蕴深厚,现存有数百间有名的神社、神阁和古寺名刹。据说日本有两成以上的国宝,都被它们掌控。同时丰富的水资源,保证了其城市规模的发展和扩大。从平安建都时代开始,先后开凿了几条运河,他们很形象的称为“掘川”,基本上能免受干旱的影响,这对促进农业及相关的酿造、饮食文化的成长很有利。加之汉文化影响很深,大多老式店铺的招牌上仍然全是汉字,而且很讲究书法,被视为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好地方。 现在的京都,已是一百多万人的大城市。现代的高楼大厦、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交通体系交相辉映;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人文历史、古老的建筑自然和谐,给人一种百业兴旺,欣欣向荣的感觉。据说京都几乎每天都有,带着浓郁地方乡土风情的节日活动,是日本举行庙会最多的地方。因而保存了大量的文化传统,其中以葵节、祗园节、时代节的三大祭礼最重要,以八月十五求祛病消灾的五山送火节为最宏大的的仪式,充分展示其作为古都在历史、传统上的魅力。同时因它拥有众多的大学和现代教育研究机构,也作为一个学术大都市而闻名于世。 从旅游角度看,因其盆地地形,盛夏较闷热,冬则寒风刺骨,以季春赏樱,晚秋观枫,为最好的时节。我们来得稍早,气候倒很宜人。导游引我们走马观花,像蜻蜓点水般在各寺庙及街道上乱窜,疲于反复的上车、下车,仿佛观赏一部东洋大片。相机中装满了一大堆杂乱的镜头,真留下点印象的仅平安神宫、八阪神社、清水寺、袛园花街和被誉为“天空之城”的京都车站。 其实每个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本土宗教。有是正常的没有才是不正常的。前些年我曾经问过到我门诊楼来实习的大学生,问他们是否有信仰的宗教?除一个回族学生说“伊斯兰教”外,回答是惊人的统一:“马列”,我说那是科学思想,不是宗教。其后才有人说:“佛教吧”,没有一个人说到曾经的国教:“道教”。我们从小不懂宗教,将其混同迷信。加之破四旧、移风易俗及打翻一切文化传统的文革历练。可以说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似乎就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宗教信仰了。但日本不同,除了同中国一样,很早就溶入了佛教及一些西方的教派,其本土的“神道教”,至今仍长盛不衰。他们信奉“天照大神”,自信是神的传人,天皇更是神在人间的代表。尽管民族、社会、地域有所不同,先进、落后发展的情况各异,人类从整体上说,固然是十分的强大,但对单个的人来说,却是非常的弱小。个体生命相对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更是如同蝼蚁,特别的脆弱,故古今中外的老百姓有蚁民之称。人在漫长的一生中,总是需要有一种精神的支撑的,因各个民族的精神寄托,图腾、宗教便随之诞生。 国运兴隆的时候,宗教更随之兴盛。这种源于精神层面的寄托和归属,往往形成延续民族精神的凝结力量,升化成上层建筑的范畴。同时也带给人明显的依赖性和消极的顺从,起到维护现成秩序,巩固统治阶层地位的作用,并担负起法律无力承担的道德教化和约束作用。现在他们不但有神的代表“天皇”存在,更有遍及全国各地,供百姓参拜的数不胜数的神宫、神庙、神社。其特征是入口处的“鸟居”,类似于中国的门楼或牌坊。规模小的“鸟居”,就是立个简单的架子,外形像简体字“开”的形状,有大有小,多涂朱红色。 这平安神宫虽然历史短,又是遇火灾后重建的。其鸟居,神门、大殿、神苑、庭院,都自诩为是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意义者。可惜对新的仿古宫殿式建筑,我一般不爱看。特别是这里,就如我们的家庙一般。常言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人家拜祖宗,关我们什么事?参观、了解一下,拍几张照片就行了。但里面的日本人很多,香火很旺,满脸虔诚的表露出根深蒂固的“神教”情结。 森严的等级制度,在这里也有明确的体现。神宫是天皇祭拜的神庙,神社才是百姓祭拜的。据介绍信徒在孩子出生后三十天,要到神社行出宫礼;死后,家人要到神社为其讨封号。据说人死去的那一天,便一了百了,其生前所有罪恶也都一笔勾销;不似道教、佛教的劝人向善,讲究因果报应,有十八层地狱,有仙界或西方极乐,总以惩恶扬善,引人走向真善美为主旨。我想,这个神道教尽管我不了解,但依据现代人只问结果,不管过程的原则来看,应该说有些问题。或许就因为有这个混帐理念,使他们当年在侵略战争中,敢特别凶残、特别歹毒、无恶不作、有恃无恐吧!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