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个上午,我们似乎都在富士山麓打转转。但能明显感觉,离主峰愈来愈近了。下一个目标是忍野八海,光听这名字,就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我们沿着山路前行,在这山岙中,也有很多小村落,车在经过一个村口的御食堂时,大家再一次享用日本料理。 可能因这里是乡下,环境略显宽松。每客都配有专用的托盘,精美的食盒及器皿,桌上另置有以糖、醋、酱油、味精、香料、渍物等主要调料,营造出了一种,色香味和用餐环境的谐和意境。但当揭开盖碗和菜盒后,大多数人脸上都流露出一丝尴尬,面对眼前那少得可怜,摆放得像样品般的食物,我心里为倭人感到淡淡的悲哀。吃饭也这么讲面子工程,彬彬有礼的周旋,真正吃得饱吗?我预感有事情要发生。 果然几分钟后,我们这个斯文了几次的团队,不再像前几次那么安分。有一个中年妇女,率先起来另外去端了一份米饭。见无人干预,她更热情的问:还有不够的没有?我立即举手,“请递两份过来”!妻子没好气的瞪了我一眼,我说:有啥关系,大不了给钱嘛。她便也不再矫情,伸手便拿了一份过去。可想而知在车上颠簸了大半天、又到各景点奔波劳累的一群人,又有谁不需要呢?其实我早就发现,服务员正在附近整理餐具,这边的情况她早已知晓,不时投来一股幽幽目光,里面竟然包含着几分不满。不过,她并不干预,装出一副没看见的表情。观其神色,我明白其中大有文章。临走时,招手叫过地导,大声说:请老板来结帐吧!她看了看我和妻添加的饭碗,淡淡的说:饭不够,本来就可添加的。既然并无明确限量,何苦每份只盛不到一两米的饭?累不累?我同组的退休高工老黄接上话头,老张,人家这是节约嘛。你没听说过,东瀛料理,主要是吃个环境、氛围、情调而已。呵呵,这倒真是稀罕,我说,怎么听来就像要演练皇帝的新衣,难道所有的旅游团队,都没有一个小孩子吗? 其实老黄这话也正确,倭人对资源的“节约”很重视。到日本后有两个小情节,给我印象极深。在宾馆撕开袋泡茶外包装后,发现牵引线就直接在外袋后,一个指定的位置上。不似我国,通常在线头另缀了一个小牌,有的还相当精致。这样每一小袋茶,便可节约指甲大的一块纸张。其后我点烟取过火柴,发现更绝。它不像我们国内宾馆,有一个精美的小盒装着几根考究的火柴,而是一张折叠的纸板,里面装订了几支纸质梗的火柴,需用时,扯下一支就行了。事情虽小其用心却良苦,真真实实的做到了从一点一滴着手。无疑这的确是一种美德。但从中也窥见了一种弹丸小国的心态,过了头,就给人一种十分吝啬的感觉。 特别是饮食,这与地域、民族及习俗等息息相关,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所以认真想一想,从东瀛料理中,也能看出他们在性格、心态、精神文化间和我们的差异。虽然推崇者宣称,这已是世界公认的,烹调中一丝不苟的通用美食。自然、原味是其主要精神,其烹调方式细腻精致。但由于其中生、腥菜品太多,我一向不喜。在日商邀请的多次会议和齿科器材推介会的宴请中,我都是有选择的取用,抛弃的恰好是他们认为的精华。直至前两年去台湾访问,当地同业的接风宴上,朋友亲自把一块生鱼片夹到了我碟中,并介绍说这是今天才到的金枪鱼,你们运气好,经常是拿钱也遇不到的!碍于情面,我也只好学着将少许芥膏涂上鱼片,然后将鱼片折叠,再蘸少许酱油,送入口中。尽管没感觉什么美味,但平心而论,只觉一股凉飕飕的感觉,倒没多大的生腥和怪味。那是我第一次吃生鱼片,为了巩固成果,其后还主动又食了一块,大有豁出去了的心态。奇怪的是,我一向对食物的敏感反应,并未发生。或许说,从那以后我竟然跨过了这种心理障碍。 后来我专门向朋友了解了有关金枪鱼的事,得到的答复很简单。说这种鱼的数量越来越少,是鱼之首选,渔民出海,若是运气好,能够捕到一条成年金枪鱼的话,就足够这一家人一年的开销了。他还指出,这鱼与和牛算料理中的极品。我问什么叫和牛,他只诙谐的一笑,幽默的说,就是要听着音乐长大的日本本土牛。当然这次作为旅游团队,吃到的几次料理,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些好东西。 东瀛料理的素材,强调根据季节变化。配青黄赤白黑之五色;选酸甜苦辣咸之五味;按切煮烤蒸炸之五法;以眼耳口鼻舌之五感来品尝。说来玄乎,其实都不过是中华烹调色香味的延展。只不过他们侧重原材料,我们更注重厨艺和味道。但这并非民间的家常主食,像其最为人称道的怀石料理,起源为僧侣为抗饥寒,以暖石顶在胃部的缓解措施。后来演化成茶道前的铺垫,以免因空腹饮浓茶带来的不舒适。目的仅在于垫底,让人吃过软饱。所以从根本上讲,错在地导的安排,这原本不是劳累饥饿,急需补充能量时的选择。加之倭人的节俭、内敛,不似国内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添菜、劝酒、上饭呵护备至。再加之语言不通,才造成主客间都不愉快的尴尬。依我看,国人到东瀛最好就选自助料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