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37|回复: 10

[散文] 失传的匠人——小卢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30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失传的匠人——小炉匠
文/山东  四面八方
小炉匠,又叫锢露子,过去曾经是中原北方广大地区常见的行业,而当今已经消失,至少四十岁以下的人是不熟悉的。
记得小时候,只要听到“箍锅——锔盆——锔大缸噢!”或者“锔锅——锔缸吧”的吆喝声,就知道锢露子匠来了。锢露子挑一根不长但很薄的扁担,挑起来颤悠悠,一头是一个重而大的铁砧子,另一头是带有若干抽屉的木柜子,样式就像老饭馆伙计给人家送饭用的食盒。柜子有三五层大小不等的抽屉,里面放着各式各样的锤子、钳子、锯子和早已备好大大小小的锔子等。锔子有铁的也有铜的。并且柜上吊一个自制的铜摆铃铛,走起来时担子一晃,就会摆动,敲出“铛儿——铛儿——”响声,人们坐在家中一听到声音,就知道有锢露子过来了。
也有的小炉匠挑子一头是化焊锡化铁用的火炉,加挂一个小风箱,带有装煤炭的口袋,修补用的铁片、铝片等,另一头就是各种工具了。既然他们挑的工具不同,那么他们能干的活还是有所侧重的。
有人考证,早在南宋时期,就有人经营此业。而且早期的锢露子主要是锔有裂纹的瓷器和做饭用的生铁锅。瓷器里从水缸,和面的缸盆,吃饭的汤碗到喝茶用的茶碗、茶壶、壶盖,只要修修能用的瓷器都是修理的范围。那时候人们的生活都不富裕,平时过日子很注意节俭,使用的缸、盆、碗、碟要是打破了,只要还对得上碴口,就不舍得丢掉,花俩钱儿找小炉匠锔锔接着用。
大概八岁那年,我有一次不小心摔了碗,挨了揍,恰好听到了铃铛声,急忙跑出来。一看原来这个锢露子只是干铁活儿的,不是锔碗的,空喜一场!按奶奶的说法这是个“假”锢露子,因为在老人的印象中只有会锔碗锔盆的才有真本事。
锔碗碟等瓷器,必须得用金刚钻,否则是锔不成的。至今人们常说的:“没有金钢钻别揽磁器活”就出自这里。
锔瓷器的那个小钻头是 “金刚”做成的,小如米粒。别看它“小”,那可是这个行当赖以生存的主要工具,一副担子加起来的价值,也不及那一粒金刚钻值钱,没了它就什么也锔不成了。那钻头在又滑又脆的瓷器上钻孔,就像锥子扎在豆腐上,真是易如反掌。
记得小时候,一位师傅不小心掉钻头了,心急如火,急忙用面罗子筛土,费了老大半天时间,直到找那棵“宝贝疙瘩”才罢休。
锢露子有一个红木做的钻眼的木钻,木钻用牛皮筋链接一个横杆,木钻的顶端有一个尖尖的铁头——铁帽。需要钻眼时,工匠做个马夹,把瓷器夹在两腿之间,用手握住铁帽,通过铁帽用力压在木钻的顶端铁头上,另一只手拉动横杆,有牛皮筋带动木钻飞速的转动,再不时的用钻头占占水,几秒中的功夫一个小眼就钻成了。在裂纹的两侧隔约一厘米的位置各钻一个小洞,再把一个扁平的两头带尖的锔子,按两个小眼的距离,把锔子打成勾状,把两个小勾打进两个小眼中,再抹上石灰膏腻子,把锔子轻轻敲打均匀,即告成功。锔子也是根据瓷器的需要,有大有小,或铜或铁。一般茶具、餐具都是用铜锔子,擦出来亮晶晶的,虽然是个破碗锔上铜锔子也不难看。我小时家里好几个茶壶、饭碗都带有锔子。
锢露子在锔一些较大的和面盆、罐子或水缸时,会先用绳子牢牢捆紧,使得破缝密和牢固,然后再用铁锔子一个一个的锔,锔好之后滴水不漏,价格自然也就比锔个碗盆高些。有时給生产队里锔那些特大水缸时,还需要几个人做助手,用更大的铁锔子才能锔的牢固。
那个时候,干这行当的多半是四十多岁以上的人,很多是老师傅,干活时带着花镜,先看好碴口,估计要用几个“锯子”,再说价钱。有句歇后语叫:“锯碗儿的戴眼镜儿——没碴儿找碴儿”。它的出处可能就在这儿。
俗话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干这个行当也不容易,小时候我一个当家奶奶拿出一个茶壶盖要锔,师傅已经用金刚钻打好眼儿了,就在镶锔子时,不小心盖碎成多块了,当然已经无法修理了。奶奶好不高兴,大骂师傅“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好在众人的劝说下,师傅赔了几角钱才了事。打那以后,在我们这条街上再也没见过这位师傅的身影。其实,这位师傅的手艺水平在我们街上还是被认可称道的。
再说后一种所谓“假”锢露子。主要是修补生铁(铸铁)锅、壶之类。
补锅,又叫“锢露锅”。他们每到一处,总会有生意做,接头一个活儿时,顾客等的时间要长,因为干活之前要先生炉子,补锅的师傅不紧不慢的拉着风箱,等火旺了才做活儿,补之前,先把漏眼扩大,把一块金属片放到炉火里融化后补在漏眼处,再用两个圆柱形的东西上下一按,漏眼儿就补好了,最后再把补过的地方打磨平就算大功告成。
修补锅、壶是小炉匠们干得最多的活,因为这两样东西不仅天天用,而且要在火上烧,常出现的毛病是漏底或掉耳子、提梁开焊开铆。补洞、换铆钉、甚至换锅底都是小炉匠的基本技术。这门手艺的要求,不仅是把坏了的器具修好,而且还要修得结实,外观整齐利索,尽量少留痕迹。
当然,如果有的师傅既能锔瓷器,又能补锅补壶,就更受老百姓的欢迎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有些小炉匠又加上甚至专门做铁皮(白铁,过去称洋铁)活,包括用铁皮卷水桶之类的。他们在走街串巷时吆喝的是“焊洋铁壶咧—— 修理白铁锅”。
小炉匠的营生,大多是老百姓家每天靠它烧水做饭、自己又不能制作的生活日用品,价钱虽不太贵,却不能出了毛病就花钱换新的。曾经,白铁加工成为专门的工种,所以有的地方又称“白铁匠”。包括用白铁和铝制成的壶、桶、锅、盆之类,农忙的时候给钉镰刀。有的还能修理箱柜上的钌铞儿、拉手及香炉、烛台等铜锡小什件和器具。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有的农村人家用上了钢精(铝)锅、壶。换钢精锅、壶底又是个新鲜技术活,全凭师父用锤敲出严丝合缝的卷边,而且要保证不漏水。干这行的人,常常是四十来岁,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裳,干活时系着围裙坐在小板凳上切切、剪剪、敲敲、打打。
如果按收入衡量,小炉匠也只能算是勉强维持一家温饱的穷手艺人。因为很少有人会抱着坏锅漏壶跑几里地去外村修理,所以,小炉匠必须在走街串巷的住户中寻找生意,每天挑着担子走一、二十里路并不新鲜。又因为这个时期的小卢匠的修理项目的新增和细化,对修理工具的种类、精度要求迅速增高,一个师傅如果什么也修的话,用根扁担已经不能胜任了,所以,锔瓷器、补锅、白铁、钢精迅速分解,他们各自的吆喝声也不同了,人们常说:“干啥说啥,卖啥吆喝啥”大概出自这个行当吧!
在那个年代无论哪种小卢匠,干一件活的收入总有一个基本的尺度,就是价再高也不能超过所修物品市价的一半,否则人家就不如花钱去买新的了。可是,师傅每次修缮所用的煤和材料都是有成本的。因此他们和其他一些类似的手艺人一样,只能吃饭却发不了财。
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塑料制生活用品和新式电气化炊具的普及,小炉匠这一行业正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里乡镇那些小家电修理部。这些修理部与传统的小卢匠相比所不同的是,现在的修理店都有自己固定的门面店铺,也不去大街小巷转悠,而是等客进门。


发表于 2016-6-30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传的中国文化,失传的温暖的气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缘嘉措 发表于 2016-6-30 10:30
失传的中国文化,失传的温暖的气息。。

或许怀旧情结,我们这代人似乎不遗忘却。谢谢版主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景如画如当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缘嘉措 发表于 2016-7-1 10:25
如景如画如当年。。

谢谢版主同忆当年,不胜感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5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美的文字画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缘嘉措 发表于 2016-7-5 09:49
很美的文字画面。

多谢版主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5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品好文,历史的回声在时间的长河淹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望远 发表于 2016-8-5 18:22
精品好文,历史的回声在时间的长河淹没

谢谢版主雅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雅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4 1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