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79|回复: 4

评石瞒芋的<<母亲,月光,以及屋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2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石瞒芋的<<母亲,月光,以及屋瓦>>

/*母亲,月光,以及屋瓦*/
月亮在海里浸透盐味,月光腐蚀
酒吧的霓红将我灌醉
嘲笑路灯,我无法得到宁静
在穿梭的人流中寻觅儿时诡异的森林
寻觅一云萤火,从湖心散开而后拢聚
痛,我的心在围城之外的都市变形
母亲,我渴望在你的怀中睡去
我忆起你跳动的胸脯
和月光碾碎的节奏相同
我忆起屋瓦上的草疯长,母亲
你没有教会我如何在闪烁的眼神下逃离
用泥巴把世界捏回童年的形状
童年的屋瓦以一种欢愉的手势暴露儿时的青苔
屋瓦下牙齿脱落的声音
没有熟悉的哭泣,我学会了沉默
母亲,你拨灭了油灯,驱赶走自杀的蛾虫
我还可以在你的怀中做梦吗?母亲
在我醒来时候可否在你手心轻问:
夏季的来期又一次得以延长?
    这首诗的开头并没有一贯的出彩,表现的是一种略带平淡的忧伤.作者用朦胧而简约的言语,为我们勾勒着对母亲的思念.在作者的诗中,这种思念物化为月光,物化为屋瓦,以一种纯粹的姿态静静表现着瞒芋的哀思. “嘲笑路灯,我无法得到宁静/在穿梭的人流中寻觅儿时诡异的森林”,实际上也是在寻找着已经失去的纯真,这种回忆,在岁月的磨洗里愈见真醇.作者的意象里表现着的,是一个迷惘而困惑的灵魂. “痛,我的心在围城之外的都市变形/母亲,我渴望在你的怀中睡去”,经历了太多的风雨,每个人都向往着简单而又深情的生活.正如作者回转身去的自我思索, “我忆起屋瓦上的草疯长,母亲/你没有教会我如何在闪烁的眼神下逃离”.于是作者希望“用泥巴把世界捏回童年的形状/童年的屋瓦以一种欢愉的手势暴露儿时的青苔”.而瞒芋的诗里向往着的,是一种类似乌托邦般的坦诚与真挚.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痛过之后,哭过之后想象这样的空间.但如果在这样的幻想中沉溺得太深,就不免走入了过分自我主义的桎梏.
    于是在诗歌的第三节,瞒芋再次超脱了诗歌前半部中那个臆想着的自我.他开始冷静地反思着: “没有熟悉的哭泣,我学会了沉默”,这种沉默既有融入世故的悲哀,又有着深沉思考的睿智.作为诗者,能够在一种思路中寻找不同的状态,通过不同的层次表达出自身不为纷繁所动的沉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潜质.我们为这首诗前半部的老练与深情吸引,更为作者能在后半部分将诗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所折服.
    到了第四节,作者选择了用一种类似于返朴归真的文词表达最后的感悟, “在我醒来时候可否在你手心轻问:/夏季的来期又一次得以延长?”作者的眼中,自己从一开始失去,就堕入了一片梦魇般的迷离.他沉醉于自己的心海,却不愿在没有边际的狂野中越走越远.在作者看来,母亲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最温暖的港湾.他睡,他醒,他怕面对那种夏季的残忍.而毋庸置疑的是,这种残忍终将到来.于是读至结尾,忽然有一种想要落泪的悲哀,悲哀于作者泡沫般的美好最终归于尘土.瞒芋的伤感,在近乎完美的煽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纵观全诗,瞒芋诗歌的语言依旧老到而厚实.情感变化的层次感也比较分明,稍觉不足的是第三节中“童年的屋瓦以一种欢愉的手势暴露儿时的青苔/屋瓦下牙齿脱落的声音”一句,虽然意象使用的技巧十分精彩,但从全诗的角度来看似乎有点把已经提起的情绪又拉了回去,就整体来说有些倒退的遗憾.如果能稍为修改,与前后的衔接更加紧密一些的话,相信这首诗歌会是一篇更加吸引读者的佳作.

发表于 2004-5-22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石瞒芋的<<母亲,月光,以及屋瓦>>

不错的评论哦~
 楼主| 发表于 2004-5-22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石瞒芋的<<母亲,月光,以及屋瓦>>

哪里~~受石头所托,第一次给人评诗咯~~
发表于 2004-5-22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石瞒芋的<<母亲,月光,以及屋瓦>>

不错
发表于 2004-5-2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石瞒芋的<<母亲,月光,以及屋瓦>>

你该这么去评评大家的诗啊,
这儿正是需要你这样的评论员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0 19: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