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197|回复: 22

[描点]《别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7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FF0000]我走后,你杀了谁?
-1-
妖精和冬天,冰和刃。
第一缕不仅红的红。
玻璃屏风恍惚,却不碎,
我的、你的,
影子发抖,
谁说冷。
-2-
遮掩?支离的回望,
凤仙汁在指甲上啮出圆圆的洞。
我停在石板桥上等你,
嘴中沁出的血丝一样滑过指甲。
那洞,深浅。
我侧首淡淡地笑。
-3-
怀春、含春、踏春、思春,
香草也婉转,花开六瓣,
花茎缠血。我,
用手去接屋檐滴下的雨。
舞或不舞,这水袖只一挥便扫尽了落花。
点一柱香,青铜枯槁。
-4-
不舞不舞不舞……我,不舞。
弄着指甲的洞,不痛。
台上台下,我的影子呢?
倚着剑望着花,强颜欢笑。
这剑,这花。
-5-
我一袭白衣,脸葬在袖中,
点一点红油彩。
我等你在问。
我答:春啊,我可以如此红。
我笑,或愁。
-6-
洗尽胭脂,花是谁?是谁的?
埋一点月白,葬几缕风清,
花泥涂在脸上,粉墨登场。
绝尘,台下空落。
持一把剑,我哭、我笑、我哀、我恼,
黑色的黑色的黑色的黑色的,黑夜。
丝绒披风覆于我身,藏青。
发,落在皮肤上,滑落,带走一点轰鸣。
-7-
花,再开。不开。
花,蕊酡红,茎羽白,泥干燥,瓣微卷。
花,无叶。
-8-
花谢,我又收拾起指甲的洞,
凤仙汁褪色了,泪也不泪。
折了剑,去洞中埋自己?
-9-
散开青发,回首笑靥。
遁在雾中,痴醉和迷。
我,兰花遥指,看着鸟儿们叫嚣。
拢住潮湿,我等着折断的剑长满青苔,
我为自己抹上颜色,
我的痣我的腮我的唇我的袖我的裙我的鞋,
我,我知道自己美若天仙。
-10-
何时多了镜子?何时镜子上点了油彩?
何时油彩落在脸上?何时又被冲淡?
撕碎了箱底的红盖头,我看到花儿滴血,
才想起,妖精和冬天,冰和刃。
这么冷,花几时开的?
-11-
花的确开了。但,但,但风很凉,
披风呢?
把所有颜色的衣服打上结,打上死结,
好象一展披风。
我在风里,我赤裸着,
我看,披风自顾自飘了。
-12-
姹紫和嫣红,残垣和断壁,
我嘶哑着,我唱。
忘记了如何侧首淡淡地笑,
可花却笑了,笑着谢了。
不是三秋,花泥还润着,
如何早谢?
如何嘶哑地唱却有回音?
-13-
倾了花泥,带着一只红烛出走。
屋内、台上,干卷的花瓣。
-14-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红还是那么红,穿过指甲穿过了洞。
你走后,我杀了谁。。。
[完]
发表于 2005-2-2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有点象诗剧~~  文字功底很好!碎句的运用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欢迎新朋友! 
发表于 2005-2-27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这组,我在另外地方也看过,点评,连擦边都擦不着。鹰的直觉,厉害!我同意。谁来具体的读评?呵呵
发表于 2005-2-28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写的不错,问好,这首是今天清风读到的最好作品!
语言把握也准确,学习了,建议给红!
发表于 2005-2-28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4-
不舞不舞不舞……我,不舞。
弄着指甲的洞,不痛。
台上台下,我的影子呢?
倚着剑望着花,强颜欢笑。
这剑,这花。
-5-
我一袭白衣,脸葬在袖中,
点一点红油彩。
我等你在问。
我答:春啊,我可以如此红。
我笑,或愁。
经典!
发表于 2005-2-28 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这个贴子最后由绿色琴弦在 2005/02/27 07:07pm 第 1 次编辑]

很喜欢这首诗!“别姬”应该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爱情故事,也读过类似题材的诗,大多从项羽的角度切入,更多的是去描述英雄的气概。但楼主所选取的视角却有所不同,很新颖。从虞姬用剑自刎后的内心世界入手,那种伤痛和冷,读来如麦芒刺在心上。更妙的是结尾,我的理解是,这种角色的转换,从虞姬到项羽转换得很自然,从而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爱的千古绝唱。让人感动!全诗我认为最经典的是结尾句“你走后,我杀了谁?”无尽的想象空间,让人久久回味~~~~一种揪心的痛,紧紧的抓住了阅读者的心。这样动人的故事被楼主重新演绎得如泣如诉~~~
读这首诗能感觉到楼主深厚的古诗词功底,对语言的把握和运用的准确、到位。加红!建议精华~~~
发表于 2005-2-28 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朋友们如有时间,都来具体谈,关键是解读这组诗的能指。琴弦已带头了。读解得好的,我奖5万两。
发表于 2005-2-28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下面引用由红山2005/02/27 08:33pm 发表的内容:
朋友们如有时间,都来具体谈,关键是解读这组诗的能指。琴弦已带头了。读解得好的,我奖5万两。
呵呵!有银子可以赚啊!喜事:)
既然红山版主悬赏5万两,那就挂起来吧!等银子尘埃落定找到了主之后,再取下。
发表于 2005-2-28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下面引用由红山2005/02/27 08:33pm 发表的内容:
朋友们如有时间,都来具体谈,关键是解读这组诗的能指。琴弦已带头了。读解得好的,我奖5万两。
红山版主,我的解读可不可以给点银子啊?呵呵!我最关心的就是银子了,给几百两也行啊,只要有得赚就行:)
发表于 2005-2-28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谢谢琴弦。我在另一个地方,看到有人把这首诗评得连边都没擦着,心中有气。楼主发这儿啦,我们要搞得比人家好。琴弦非常认真,不失为一种读评,发银子。
发表于 2005-2-28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下面引用由红山2005/02/27 10:28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琴弦。我在另一个地方,看到有人把这首诗评得连边都没擦着,心中有气。楼主发这儿啦,我们要搞得比人家好。琴弦非常认真,不失为一种读评,发银子。
呵呵!谢谢版主:)
说得真好,真是个好版主!握手!
发表于 2005-2-28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清风也好样的,非常ok!
发表于 2005-2-28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丝不明在 2005/02/27 11:39pm 第 1 次编辑]

[color=#8B008B]我来看一看
首先说一下,我也写了这个题目的东东,不过我写的短,没有你的视觉效果好,惭愧。还有我也没有看过霸王别姬那出戏。另外我也不知道红山所说的能指是何意。最重要的是我不懂诗歌,呵呵呵。俺随便谈谈,就当我胡谈。
-1-
妖精和冬天,冰和刃。
第一缕不仅红的红。
玻璃屏风恍惚,却不碎,
我的、你的,
影子发抖,
谁说冷。
[color=#8B008B]完全是电影镜头的感觉,而且此镜头是运动的,将物象进行切分和组合。所用到的物象本身具有一定的特质、能量和色彩。仅从这几句我们首先看到一种环境和氛围,感受最多的应该是词语透出来的温度——冷,而这种冷不是单一的冷,冷的潜意识里有种微妙的火光。所有这些带有强烈色彩和温度的物象冲击读者的眼球,最起码说明这部诗歌(电影)的摄影师技术不错。如“玻璃屏风恍惚,却不碎”于我们的视觉反应是光的反应,恍惚着却不碎,朦胧感跃然而出。
-2-
遮掩?支离的回望,
凤仙汁在指甲上啮出圆圆的洞。
我停在石板桥上等你,
嘴中沁出的血丝一样滑过指甲。
那洞,深浅。
我侧首淡淡地笑
[color=#8B008B]作者以自身角度进入角色——姬。“遮掩?支离的回望,”——“遮掩”或者半遮半掩,在我们的意识里这是一种女子身姿的反应。“支离的回望”——将女子的眼眸情绪化
“凤仙汁在指甲上啮出圆圆的洞”——特写,词语是带有强烈脂粉气的。“我停在石板桥上等你……”——又是一组变焦镜头,美人惨然而笑,让我们的眼球有一丝血丝。
-3-
怀春、含春、踏春、思春,
香草也婉转,花开六瓣,
花茎缠血。我,
用手去接屋檐滴下的雨。
舞或不舞,这水袖只一挥便扫尽了落花。
点一柱香,青铜枯槁。
[color=#8B008B]“怀春、含春、踏春、思春”——先不管是什么春,象这种句式的运用实际上是将自我情绪引向高潮的手法或者效果。这一段主要展示美人姬的柔美,其中用了两处动镜头,一个是用手去接屋檐滴下的雨,一个是点一柱香。这两个镜头是要用肢体语言完成的,所以说也是出于对美人姬柔美身姿的进一步展示。
-4-
不舞不舞不舞……我,不舞。
弄着指甲的洞,不痛。
台上台下,我的影子呢?
倚着剑望着花,强颜欢笑。
这剑,这花。
[color=#8B008B]突出一个物象“剑”,剑是强硬的象征,同时也是古代妃子(?)舞蹈的道具之一。这段类似自我内心独白,又不完全是,效果是角色情绪的发应,揭示心情的起伏。
-5-
我一袭白衣,脸葬在袖中,
点一点红油彩。
我等你在问。
我答:春啊,我可以如此红。
我笑,或愁。
[color=#8B008B]间接的引入另一个角色,这出戏如果只有一个角色,那么达不到主题要求,霸王别姬是双人戏啊(我没看过,瞎猜的)。“我答:春啊,我可以如此红。”——柔得可以,媚得可以,起鸡皮疙瘩了。
-6-
洗尽胭脂,花是谁?是谁的?
埋一点月白,葬几缕风清,
花泥涂在脸上,粉墨登场。
绝尘,台下空落。
持一把剑,我哭、我笑、我哀、我恼,
黑色的黑色的黑色的黑色的,黑夜。
丝绒披风覆于我身,藏青。
发,落在皮肤上,滑落,带走一点轰鸣。
[color=#8B008B]不论是台上还是台下,不管你写的是演员还是角色,反正人物在外在形象和内心世界上已进入一定程度的统一。“我哭、我笑、我哀、我恼”“黑色的黑色的黑色的黑色的,黑夜”——我想只有情绪激动或者表现激动的情况下才会打一长串这种字式,反正我是。这段渲染角色的情绪效果浓厚。“发,落在皮肤上,滑落,带走一点轰鸣。”——此句颇妙,置地有声。
-7-
花,再开。不开。
花,蕊酡红,茎羽白,泥干燥,瓣微卷。
花,无叶。
[color=#8B008B]反复的描写花,以致于花的动态、形态的细微之处,实则是角色内心情绪不断翻转的体现。
-8-
花谢,我又收拾起指甲的洞,
凤仙汁褪色了,泪也不泪。
折了剑,去洞中埋自己?
-9-
散开青发,回首笑靥。
遁在雾中,痴醉和迷。
我,兰花遥指,看着鸟儿们叫嚣。
拢住潮湿,我等着折断的剑长满青苔,
我为自己抹上颜色,
我的痣我的腮我的唇我的袖我的裙我的鞋,
我,我知道自己美若天仙。
[color=#8B008B]来回围着几个物象——指甲、剑、发等,我想这两段只是剧情的一个过程,人物形象走向清晰的过程,包括内心。
-10-
何时多了镜子?何时镜子上点了油彩?
何时油彩落在脸上?何时又被冲淡?
撕碎了箱底的红盖头,我看到花儿滴血,
才想起,妖精和冬天,冰和刃。
这么冷,花几时开的?
[color=#8B008B]看到这里才看到回应第一节的内容。“这么冷,花几时开的?”——冷是外部环境,花是自我内心。
-11-
花的确开了。但,但,但风很凉,
披风呢?
把所有颜色的衣服打上结,打上死结,
好象一展披风。
我在风里,我赤裸着,
我看,披风自顾自飘了。
[color=#8B008B]把矛盾交织(花开、风凉,死结),感觉这个角色越来越酷(“我在风里,我赤裸着”),哈~~~。这里有个物象“披风”,披风给人而言是一种飘逸的感觉。
-12-
姹紫和嫣红,残垣和断壁,
我嘶哑着,我唱。
忘记了如何侧首淡淡地笑,
可花却笑了,笑着谢了。
不是三秋,花泥还润着,
如何早谢?
如何嘶哑地唱却有回音?
[color=#8B008B]凄凉的画面、凄凉的场景、凄凉的声音……,镜头的景别一变再变,近景和特写(残垣和断壁,我唱)达到了一定的感染力。这里有两个问句“不是三秋,花泥还润着,如何早谢?”“如何嘶哑地唱却有回音?”本意是角色的自语,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和读者交流或者交融的目的(?效果)
-13-
倾了花泥,带着一只红烛出走。
屋内、台上,干卷的花瓣。
-14-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红还是那么红,穿过指甲穿过了洞。
你走后,我杀了谁。。。
[color=#8B008B]角色走出场景。这里呈现一组物象:花泥(倾了),红烛(带了),花瓣(干卷),这组物象于我们的视觉发应是什么?我想这是情感的隐喻。“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句话于我的感觉是一句戏词,犹如人物已走出画面,声音还在回响。“红还是那么红,穿过指甲穿过了洞”这句是于角色的感受也是读者的感受。“你走后,我杀了谁。。。”,我们完全可以超出字面意义来理解,这是对诗歌、对人生的?问(是不是远了些,呵呵)

[color=#556B2F]整体而言,本身诗歌在立意上并不新颖,只是一组镜头点化式和语言式的展现,如同东方不败的暗器功夫(这个比喻是否合适?)。之所以有吸引人之处完全在于作者驾驭物象、语言、镜头的能力。
不当之处,还请海涵。俺只想知道有没有银子拿,哈哈
发表于 2005-2-28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我不知道,楼主对一丝不明点评的看法。个人认为:厉害!居然连电影镜头都看出来了,不服不行。这组诗,据楼主讲,就是那部电影的十三个,他喜欢的地方,写成这首诗。
发表于 2005-2-28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点]《别姬》

楼主的功底确是浑厚,碎句之间的空间颇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3 16: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