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197|回复: 25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2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房子里静坐的人》
文/陈忠
              
            
【1】
想起水泥墙壁,想起灰色的黄昏
我看见那个静坐的人,正沉溺在一排书架前
欣赏着一片阴影
锲入许多能发出声音的文字:“我从不能到达
你的灵魂。”“我躲避着灰尘,渴望
体内长满灌木丛林。”
**整段的构思很巧妙,场景运用的老到而刁钻,不以词语取胜,但是画面感很强烈,最后一句把个人都读荒凉了,用情之人读到此,怕是要唏嘘三叹了。
  个人看法:如果在“欣赏一片阴影”改为“一张阴影中的面孔”(举列而已),那整个场景的画面感就更强烈,而笔法再冷点,再狠点,味道就更足了。
【2】
黑夜没有褪尽,静坐的人
闻到阿司匹林的气味。他试图捻亮灯光,清除
病体的寒冷,“多么明亮啊,大地!”
“孤独并没有阻碍平原上的河水。”
远处的铁轨,在一片树林间闪烁
**从内心出发,自己不说,让整个事物来说出内心的不安和烦乱,的确是高手的技巧。
  个人看法:“多么明亮啊,大地!”这句出现的太快也太亮了,不够灰暗,于整体诗歌的情绪很不符。与后一句“孤独。。。。”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如果是作者故意为之,那么做的不够巧妙,前面几句铺陈的不够。
  铁轨突兀的出现有一点点的不和谐,如果在闪烁后面加一句冷芒,怕是效果要好的多,有时候诗歌是多一字也不可,少一字也不可的。
【3】
屋内的器皿,像在黑色的胃里
继续呼吸。静坐的人,在恍惚的月光下
幻想黎明是那么的遥远
“在没有尽头的地方,寻找
你的归宿。”今夜,到处都飘荡着河水的影子
洗涤着黑夜
**是我我会写“河水中的鬼魂,游荡的黑夜的旋涡”而不是影子去清洗黑暗,虽然影子清洗黑暗可以更突出那中无助和惘然,那中疲倦,但是太直接太明显的交代对你来说都是失败,因为你不仅仅是这个水平。
  个人看法:整体诗歌单段成立,作为分层的这种诗歌就缺少了一种必然的和谐了。第一段交代场景和情绪,却对后面出现的过多的词汇没有一种暗示。比如病,比如铁轨,比如河水。这首最大的好处还是我说的,不停留在文字上,不指望用对词语的运用来取胜,而是靠情绪,情绪,情绪。
  希望喜欢诗歌的朋友多学习他在整体构思上的技巧和采用电影的分镜头技巧。看似型散,其实中心线索清楚而明了。
  整首诗歌若是放上一张黑白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人的背影,坐在高高的窗下光线中,那真的美妙的不能第二了。
二○○四年十二月十日星期五
%%%%%%%%%%%%%%%%%%%%%%%%%%%%%%%%%%%%%%%%%%%%%%%%%%%
5号(二等奖)
**◆【向北】◆**
文/昊飞泓
雪舞的时候
北方,皈依一种无形的宁静
大净如空。雪的语言穿透万物的歌声
携带冬天的问候、春天前奏,它们一路高歌
**作为诗歌的铺垫,作者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作了小小的埋伏,处理的还是理想的。只是后一句其实多余了,递进的速度快了很多,在节奏上没有把握好,整个情绪明快而积极,与前句的平静形成巨大的反差。小伤口一处。
把门打开。把你们纯净的目光打开
思想和风的翅膀一同释放
升华主题。远处走动的影子
突然静止下来!
**升华主题在这里的出现象美人没有洗干净脸一样,是叫人遗憾的,这段继续延续前段的平静和简单,在情感的旁述上的处理有些力不从心。使整段都有多余的感觉,象曹操的鸡肋。是我,我会把他们缩小到一句或者两句在第一段里交代出来,或者不要。
下一个目标:向北!路途动摇的时刻
他们开始盘算去往春天的行程
向北,我埋下自己的声音
跋涉和疲劳对于我,是多么熟悉的词语
**从这里开始进入题目,交代具体的方向,却和自己前面的情绪,情感脱离,这这里形成了摇摆和驾御诗歌的能力上的不足。一段显得安详而平静,到这里却又出现不安和灰暗的色彩,不和谐。最后一句可再考虑。
伤痛在内心形成的过程:我铭刻在日子的糙面
看着它让时间冲淡、侵蚀,最终消失殆尽
在此之前,我曾经如此干净地穿越时间隧道
我裸露出脚趾,将冻伤聚焦在一点
像是这荒凉之地,唯一的拥有孤独
**读到这里,或者有很多人都会有种感觉,1、2段真的太摇摆了,走了很大的一段弯路才返回自己,形成一种自己否定自己的感觉。只要交代的情绪和思想不够突出,就会让人产生拖沓的感觉。
  个人看法:一味停留在词语的表面是失败的。我们爱人,疯狂的爱,但是我不仅仅只爱她的面孔,我一样爱她的身体,但是这身体却没有给我愉悦。
北方或者是靠近它,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一个念头
脚步变得沉重,远方,有举手投足的微笑
它引诱我不顾一切的奔跑,甚至抛弃生命
像是越来越寒冷的风,它们抢夺了我的温暖
站在阳光的尽头,我看到了疲惫的影子
**首先是一句中出现两个“一个”是明显的失败。后一个“一个”可去掉,怕的作者笔急了。
  从这里,读者开始进入作者要交代和表达的一种模糊而混乱的内心,一种挣扎和迷惑,和2、3开始统一,而第一段就更偏离了。
  这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种对美好的(1段)的怀念和对其后产生的疲倦与无奈的感叹,是一种夕阳落下去的感觉。
穿梭于路途的风。我们演绎了一切的过程
心底踏实的前行。昨天仿佛是一个迷失的孩子
向北的站台,我一遍遍地端详
自始至终,善良和美好都在心中保存
**让我最奇怪的感觉出现这这里:为什么作者走了一大圈还是要返回第一段呢?难道是迷途知返?难道是精神的解放?但是这些又是什么产生的呢?这是一个问题,没人给我们答案,它存在我们的内心,我们对美好对幸福发向往。
  个人看法:整诗作者在驾御上存在多处硬伤,显示他一种急噪而不实在的不在状态。急于求成的欲望太强烈,不够沉淀和稳定。沉迷于语言和词汇,把情感放到了第二位,而这种处理方式还显得不够成熟。建议把第一段的处理再修改一下。一般的来说,这样的诗歌是在第一次阅读中是找不到缺陷的,它只在读者对作者极高的要求下产生的。
  凭心而论,飞鸿兄的诗歌技艺进步是叫人喜欢的。这一首写的太急了,怕是根本就没有修改和在心中深度的酝酿,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不足。
**◆【房子里静坐的人】◆**  
就这样,我静静的看着
看那花朵盛开,殷红染就了一切的思虑
还有文竹的绿
**这只是开篇的一个铺垫,作为象非鸿这样的人,切入的不是太理想,一开始就把自己"我"引入,多少一点急了.
那淡淡的音乐,它们肆意地在房子里流串走动
我坐在黑暗里  它给我安全和稳定的因素
看着窗外的夜色一步步踩进寂寞的门槛
**作者到了这里还是处于一种平静没有波澜的状态,在表达上个人的看法是弱了些许,最后一句的转折对后面的表达做了很好的过度,对后面的叙述起着关键的承接作用.但是整个情绪还是停留在语言和文字的交代上面,不够理想,如果是别人这样写,我还是没有意见的,可是他是飞鸿,很多朋友推荐的一个高手.
呵呵,还能想起那繁华的日子么?
谁微笑着,很认真地把甜蜜塞进我的手中
这些都是历历可数的物质,接近它们
接近了伤痕,痛疼狠命的虐待我
**这个"呵呵"实在是一个败笔,不提也罢.原本一个相对来说还是严肃的气氛就这样给破坏了,这一句的诙谐和随便对整首诗歌造成了不和谐音,偏离了轨道就导致了诗歌的方向和功力上的欠缺,或者说人的性格中的急噪.及后出现的比较沉重的表述就更显得跳跃了,给人强烈的脱节的感觉.
在屋顶和地板之间,很多游离的东西
占据了空白地带,包括抛锚的思想
房子里的人,嗅着沉闷和腐朽的气息
痛疼已经远离,黑夜的纯净
我感觉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
**写到这里,作者试图用比较隐藏的交代方式来铺陈作者要交代的思想主题,可是和前段比来,就显得太快了,这些意象和暗示都来的突然.使得前面的交代就又弱了三分.
临岸的寓所。渡过冬天的水域,再往前
就是萧索的一面。退回来
这房子的门楣,我看到了破烂的洞
我收藏了一切,安于现状
随后让时间渐渐冲淡
**作者似乎有一种习惯,一种不良的写作习惯,(比如第一首),起笔没有进入状态,中间偏离,到了后面想转回来,却在阅读上造成一种障碍和不舒服.可见在创作中的一种不成熟和浮躁.
  个人看法:作者对语言和词汇的要求很高,冀望用自己的强弥补自己在营造氛围上的弱,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但是过多的依靠语言和文字却是一中弱者的表现了.建议作者在诗歌布局和结构上的技巧再增加一些,写作中不要太急,我个人反而更喜欢一些诗歌语言上多少有些微瑕疵略想糙的诗歌,因为那样的诗歌更能给人朴实淳朴和本真的撞击.
%%%%%%%%%%%%%%%%%%%%%%%%%%%%%%%%%%%%%%%%%%%
13号(二等奖)
房子里静坐的人      
文/花妖 (烟叶絮红)
1
天仍然是蓝色,女人忘了时间
女人,一抬头天就黑了
水,一直在浇灌。阳光随着玻璃折入
浴室,不小心将歌声贴近空气
交换一次芳香,不用静止
**全段没有太多的交代和多余的地方,唯一的遗憾是"阳光随着玻璃折入/浴室"浴室处的断句,让人在阅读中和后一句的衔接上面会产生情感上的摩擦,一种怪怪的东西梗在中间.要知道诗歌的阅读有一种连贯的潜在思维,读到"折入"必然会随着断句停顿一下,那么读者朋友可以再去读一下,请告诉自己,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
画一道栅栏,一阵清脆声吵醒地面
只有一条缝隙可以,挤满快乐
花园,五月结满细嫰的芒果
草坪中,那张石椅,停留在往昔
一次次走着,风把女人卷入房间
**这段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的气势,很不错.把作者感情的进入变化描写的生动而鲜活,的确是高手的技巧.
3
很多时候,只需要一个拥抱
女人你要别过头,不出声,不看后面
女人坐在三楼的阳台,对面那个男人
点燃一盏心灯,大片瓦片窃窃私语
一件白色衬衣穿过雨,到达他胸膛
**这一段作者巧妙的利用场景的变换和交代,把内心的情愫悄悄的交代出来,做的相当成功.那种阴阴的潮湿的感觉很浓烈,有着强烈的画面感和节奏感.不错.我欣赏的笔法.
4
许多对白,直接从电视屏幕上
慌张窜出来,钻进一个醒着的美梦
楼梯间,一只蝴蝶扑打翅膀
静坐的女人目光游离。夜亮起来
天空下,两颗星子覆盖了,窗外的自由
5
有些累了,女人这么想着
书桌中间,一支笔独自起舞
它搬出所有的词语,向四周扩散
女人黯然,话语在她唇边紧锁
一瓶酝酿多年的酒,不曾泄露
**全诗完全采用的是一种旁观者的角度,不带个人色彩的冷叙述来交代一个女人,寂寞和阴郁,写的很成功,在技巧上也略胜飞鸿些许.
  个人看法:作者用一种比较柔的笔法和视角用旁观的语气来铺述,在场景的运用上做的很优秀,并给人一种伴随音乐节奏的效果,把淡淡的愁绪表达无遗,在对词语的运用上面有些匮乏,用词不够大胆和刁钻,可以试图补充这方面的练习.
  建议很多朋友学习他不全靠话语来交代情感,不直接说"我忧伤,我难受"等这些情感的技巧和控制情感的冷静上多模仿一下.
%%%%%%%%%%%%%%%%%%%%%%%%%%%%%%%%%%%%%%%%%%%%
9号(三等奖)
屋子里静坐的人
文/千里兔歌谣
西风吹动,屋外的游移夜色汹涌。没有面孔的光
亮起,屋内有一些温情,有一些透明的物体和自言自语
擦肩而过。这里,显然有一些静坐的人,丢失了年龄
**先挑一个骨头里的刺"屋外的游移夜色汹涌"怕是有些不顺吧?
  先说点别的:千里朋友的的诗歌曾经有朋友向我推荐过,我也认真的看过,知道他是一个高手,或者说是某个认识的人的风格,所以我读的时候更认真,期望也最大,要求也更严格.或者会出现吹毛求疵,希望朋友见晾.
  笔法纯熟而老练,营造气氛上面更是不一般,怕是没有多年功夫是不能的.起段就引人入胜,严重吸引读者的眼球.高明.
  但是起段就用浓墨渲染场景,对后面的写作技巧要求就更高了,但是他不象别人一样一步一步前进的手法,我想他应该是最自己有充足的把握吧.我们且往下看,一面被我个人的看法左右了您的取舍.
性别还在季节之外,东风敲门的时候,窗帘敞开
散发着夜合欢香味的形体,站起来,把雪脱下来,折叠上屋檐
皮肤的夹层里春光明媚。实际上有水把屋子的陶罐装满了
**在整体上作者用浓厚的阴郁沉闷的笔调交代他试图表现的东西,作的相当成功,看到这里都没有让我失望,也没有满足我挑刺个地方,尤其是最后一句"把陶罐都装满了",这一句停的相当技巧,他并不象惯常的习惯写出装满了什么,而是停留下来,把空间感和读者联想的余地留的恰到好处,是我欣赏和赞同的效果.
  个人看法:建议读者多学习这种不把话说面,欲说还休的技巧,对全诗的成败起着相当微妙的作用.
谁明亮的呼吸,谁游动的姿势,就披露了河流背后
有喧哗,有体温,有一条道路平静入城
他们安坐于此,侧面,另一部分影子从暗处鱼贯而入
时间在上游点着蜡烛。秋天与冬季衔接的错误
被饱经风霜的腊梅记住了,突然在体内开花
安静的灵魂,听见了果实提前成熟
**借用一些似乎无关的意向来衬托全诗的重点思想,写的好,真的有些象我写的,难怪朋友向我推荐千力的时候还问是不是我的马甲.
  这里有几处不足,第一句在句法上应该存在着问题,朋友们在阅读中应该有这样的感觉,我就不多说,响鼓是不需要别人重击的.
  个人看法:并没有很清楚地暗合题目,稍显不足,不够清晰.
朝东去,他们可能是女人,展开胸前滚烫的翅膀
向北是一场浩荡如银的雪,包裹住男人的青铜
拿开心里握住的手,他们摊开草木缤纷,风生水起
他们走动,打开灯,甚至捕捉住挥舞薄翼的昆虫
走着猫步,举重若轻。这些梦中人,洁白无暇,向隅而泣
决不惊醒远方的睡眠,宿命的等待别人的最后苏醒
2004-12-10  20:51
**全诗给人一种沉迷自己的状态,全诗读完就有些弱了,在表达和交代上面太杂,包含太多,重心不清楚,把笔法浪费在多余的不必要的地方了.这是作者的失败,也是他对自己期望过高,更显出他心态上的一种急噪和不稳定.全诗读完给人的感觉技术一个杂字,就创作方向和功力来说他是成熟的,但是内心是骄傲的,这骄傲促成了他的轻率和不严肃,太拖沓,不干净.至于中间有什么缺陷就是好处的不协调不合作使整诗都有种处处都是重点,又处处都不是重点.这就是失败.掌握不了重心.但是语言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唯一就是枝接太多.
  个人看法:诗歌中是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他们需要紧密配合,相互补充,如果每一段都是英雄都的自我为主,那么全诗就停留在一个层面了.
  对诗歌来说,太精致了就不美了,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
  建议作者在诗歌组织上多下点功夫,让每一段都有自己的作用,起到配合与衬托吧.该牺牲的就让他牺牲,该倾注心血的就全力倾注吧.
%%%%%%%%%%%%%%%%%%%%%%%%%%%%%%%%%%%%%%%%%%%%%%%%%%%%%%%
  因精力关系,笔者不再一一细说了,一目可见全豹,大家多参详多审视自己吧.若有不足和批评错误的地方,只是个人意见,请不要以笔者好坏印象您的看法和创作思路.
  如果有朋友想听在下的一些管见,可以直接告诉我,我会有选择的点评,如果觉得我有这个资格和水平.
  另对给心的眼睛作者表示歉意.
                           逍遥
                             完成于2004/12/11
发表于 2004-12-12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评者好刀法。重在参与和交流诗艺。就你的评来说,已经是非常的认真和到位了。
至于大家伙的领受力,就另当别论。挂,欢迎常来:)
发表于 2004-12-12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支持!
发表于 2004-12-12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这样不同的声音,多一点,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2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有些人是听不得批评的,就象我一样,我觉得我写的是最好的
所以我现在不写了,我只用我的手术刀,挑剔到你们都来恨我
如果我的批评能成为你们的动力,那我真是太失望了
因为那样的话,呵呵,你们进步之后我就的批评了
发表于 2004-12-13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逍遥评论的很到位,很少看到如此真挚的批评与评论了,问好!
烟叶絮红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12-13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12-13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在那边已经回帖,再次感谢逍遥朋友
发表于 2004-12-13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一节节评来不易,体现逍遥刀法,入木三分:)
欢迎逍遥常来诗歌报细砍.
发表于 2004-12-1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看来是飞泓的老朋友了,下刀准、狠,而且快!碰到高手了。
不过诗歌就像江湖的武功门派,相互的套路不同,对另外的就有排斥和吞并的因素,可以说你虽然是挑刺,但是挑刺也要看水准的,你是高水平的!虽然诗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在言语描述和感觉中是一种模棱两可的界面,就好像指鹿为马,一个人的审美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不同,而且创作的思路、思维方式不同,那么理解一首作品就不尽相同。可以理解。但是对我的评论是带有偏见的,哈哈,这个明显的表露出来。偏执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是不同的,因为语气的缓和程度不同。
但是我还是接受你的评论,按照你的观点来接受,真诚感谢你,因为你敢说、敢做、敢于来批评指正一个人,这是难能可贵的。作为我,更应该平和的去接受、与你探讨。摒弃其他一切干扰因素,我们会成为诗歌的朋友!
握手~希望多对我的作品扔砖头,因为这样会给我带来动力和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呵呵,在政府机关任职的人是不同,思想大度而容纳,可喜,可造。
若说我对你带有个人偏见鄙人不敢苟同,只是对你要求有些高罢了。
不多说,还是一句话,好鼓不需要重击。
发表于 2004-12-1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谢谢,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喜欢有才、有能力有品位的人,只是在那里高喊大叫却不能拉出来遛遛的家伙,那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南郭先生,我当然瞧不起!
作为楼主,狂妄是你的本性,可以接受和理解,谁都有自己的性格的。但是在学术和才能方面,我却有些爱屋及乌了,喜欢这样爽快地人!
以后你就不断的扔砖头,我都照单签收。
诚恳希望能够为我的作品搞一个系列诊断。因为我现在需要突破!
发表于 2004-12-13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高手~~~;))
发表于 2004-12-14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评得好。精了:)
发表于 2004-12-14 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坛太阳石获奖作品部分之浅见

[这个贴子最后由红山在 2004/12/13 11:09pm 第 1 次编辑]

首先,楼主水平比我,要高出很多;其次,我是第二个公开叫好的,第一个暗中叫好的。在此基础上,一路跟帖看下来,又全叫好了,为此,我说二点意见:1、为什么每一篇的诗,它在写什么?只字不提。我坚持自己的坏习惯,看出了写什么的,或表现什么的,然后才是操作技巧。见笑了。2、一首诗,从何处切入生活,或者,生活如何进入一首具体的诗,各人看法不一,甚至完全相反,最起码,现在的台面上的诗人,都有自己,跟别人不同的角度。这就造成了,一首具体的诗,它进入心灵或生活的角度,跟另一首具体的诗的不同,甚至同一个作者写的两首诗,角度也不同,所以,操作技术也可能不同,可是楼主的点评一路看下来,那么多的诗,不管是指出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好像楼主都是用同一体系的批评手法,除此之外,其他的批评体系呢?并且,个人认为,像这样的看法“作者似乎有一种习惯,一种不良的写作习惯,(比如第一首),起笔没有进入状态,中间偏离,到了后面想转回来,却在阅读上造成一种障碍和不舒服.可见在创作中的一种不成熟和浮躁.。”为什么起笔就要进入?不进入就写出好诗?不会吧。从头到尾都不进入,也能有好诗,对吧?。也就是,搞得好像有点技术是一切了的感觉,把一些本来可以是几条路可走的,硬生生以操作技术给阻死了,只剩下一条路了,没有余地了,好像不如此,便不成似的。所以,我对此特别有不同看法。因为这明显忽略诗的最基本特征,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已不同的诗神,谁能说得清诗呀?孔夫子还是李白?我看都说不清。用胡适的诗讲:你不能做我的梦,正如我不能写你的诗。既然如此,我看楼主点评或评论的基本思路,或方向,可能有点不妥。但,话又说回来,楼主具体点评的水平,我,的确望尘莫及,向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4 18: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