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捉不经意间的感动----浅评见闻<遗失的果实>
[这个贴子最后由水的翅膀在 2005/01/20 05:23pm 第 1 次编辑]
遗失的果实
文/见闻
岁月无痕
那棵老树
再长不出醉人的果实
叶子也越来越稀疏
默默地承受季节的打磨
阳光单薄而透明
从容地梳理鸟儿的羽毛
在风声中栩栩生动
构成相机里的风景
或许只有走进遥远的历史
才可能找到那遗失的果实
累死的瘦马
美人的浅笑
丰盛的筵席
以及或真或假的传说
老实说,读见闻这首诗歌的时候,我正啜着一杯茶,坐在温暖的阳光里。如同对面是一个熟悉的故人,周遭是平凡的生活场景,没有风, 却有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开始,见闻用朴素的语调给我们说起了岁月,“岁月无痕”,整个诗歌的调子就定格在这个“无”字上了。人生有太多的虚无,命运,成功,机遇,名利,爱情,以至诗歌,想想最终不就是个无么?果然,你看“那棵老树再长不出醉人的果实”。老树的出现正象一幅风景画里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树老了,结不出果实了,凋子低沉了下来,是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悟?还是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揭示与反映?接下去,诗人的笔触到了叶子,这自然的一过度,就又回到了季节本身流失的无奈。 我喜欢“打磨”一词,它让我们的感觉生动起来,也让我们对时光流失的无奈更加深了认识。生活啊,毕竟过去的就过去了。“阳光单薄而透明/从容地梳理鸟儿的羽毛/在风声中栩栩生动/构成相机里的风景”,在这里我欣喜地看到诗人心情的转变, 调子有了亮色,阳光就是希望呢,还有充满生机的鸟儿,美丽的羽毛,这都是生活中美的具象啊,诗人引出他们,也就表明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不懈追求。 而所有的这一切,作为无形的果实,都保存在诗人的“相机”里,这个相机,就是生活的沉淀和记忆,美丽的定格,成长的记录和消失的档案。
接下来一段“或许只有走进遥远的历史/才可能找到那遗失的果实”。诗人转入了理性的思考,发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悟和喟叹。历史已经永远不可能返回,诗人是无耐的,因为丢失的不能再回来。但历史又是惊人相似的,对历史的思考就是对历史的期望。滚滚长江东逝水,淹没在历史长河里的能有多少呢?“累死的瘦马//美人的浅笑/丰盛的筵席”人间的悲欢离合,生命的起承转接,诗人把对历史的解构用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示,也正是他对那些失去的美好的回忆。“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凡此种种。无不是空。现实是眼前一片虚无,那些留恋和回味, 也就永远的丢失了。所以只能是“以及或真或假的传说”。嘎然而止。传说就是传说,你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在那里都可以实现吧。
整诗没有什么高深的意象,也没有什么奇崛的语言,娓娓到来,如朴素的小花,叫你眼前一亮。整诗抓住了“遗失”这一主题,由远及近,由古及今,虚实结合,叙议相间,浑然一体。展现了诗人挖掘平常诗材的深厚功力。诗歌者,博艺也。没有长时期的磨练,怎么能写出有情有物的东西呢。当然,这首诗也有不足,比如主题的再深挖掘,动静感的加深,节奏等都可以再生动活泼些。比如第一段结尾我就极其希望出现孩子的,奔跑的小孩如果出现在相机里,该是多么美妙的呢。但这一切并不主要了,主要的是,见闻在短短的的时间内,完成了一次对生命的体验,对美的再现,对诗歌的感动。
读见闻的东西,爱并感动着。与见闻做朋友,如沐春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