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75|回复: 5

解读左后卫的《麻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左后卫的《麻雀》

解读左后卫的《麻雀》
    左后卫的这首《麻雀》好就好在它没有说什么你不懂的东西。诗人的悟性就在这里了,“金属幕墙的反光,你早该习惯的,我猜/你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我们的生活都有一个很强大的物质背景,因为太强大、太难于战胜,于是就可以从我们艾怨的目光中消失或淡忘了。人们的“习惯”是那么的容易养成啊,想当年清人入关,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促使“习惯”的头发而被砍头;到了民国又有多少遺老遺少为促使“习惯”的长辫而哭爹喊娘。本该养成的习惯,你有了,象一件包袱一样就背在肩上了,可以让你世事洞明,也可以让你丢了性命;你没有倒可以当一回疯子式的革命家,而不用象麻雀一样“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而不知所措。
    在人看来,几乎不能视而不见的“金属幕墙的反光”,也几乎让诗人深陷于“习惯”之中。“猜”是很有诗人特点的习惯思维,有习惯就应有“合适的理由”。诗人如此习惯的猜想,倒是在我们的生活里逼迫出了一些无奈无助的空间。
    有了空间,就有了或相邻或对立,或陌生或熟悉的人生站位。“我们之间缺少了解,尽管我们都不喜欢冬天”,这里诗人袒露了其内心郁结已久的矛盾,即“缺少了解”,而这矛盾又是基于一种非常清醒的认识之上的:“都不喜欢冬天”。人与人“缺少了解”之后,是矛盾,是猜疑是伤害是对立。好在诗人“缺少了解”的只是“麻雀”,诗人是宁愿相信麻雀“每天上午落脚我的窗台”是一个奇迹,因为麻雀“想奇迹般啄破点什么”的动作,与诗人平凡的生活何其相似,而这太多的相似与熟悉,又让诗人蓦然间有了一种陌生感。正是这种陌生感,让我们看到了诗人那一片有所希冀的视野,“昨天”的一切,可以用一张“潦草的晚报”概括,唯独遗漏了“一闪而过”的“你贫开的灰尾巴”。诗人“猛然抬头”分明看到了,然而“隔着三毫米的玻璃”,希冀只能永远是希冀了。平凡的生活就是这样,可望不可及的东西,要么带着某种神秘,要么站在某种高度,总之将我们从平凡的生活里牢牢地勾住了,生活就有了更深远的意味在。
    生活之于人,难的不是找到疲惫的部位,而是看到了疲惫的根源。麻雀,也许正是诗人意图为我们指认的一条可以彻悟疲惫的根源吧。
2005-2-1
附左后卫的诗《麻雀》
你是郑州最灵巧的活物,隔着三毫米玻璃,
每天上午落脚我的窗台,你惊讶地躲避电信局
金属幕墙的反光。你早该习惯的,我猜,
你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我们之间缺乏了解,尽管我们都不喜欢冬天,
每天上午十点,都想奇迹般啄破点什么。
昨天,我从潦草的晚报上猛然抬头,
你岔开的灰尾巴一闪而过……

2004年12月23日于纬五路
发表于 2005-2-3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左后卫的《麻雀》

《麻雀》这诗写得很好,透出动物与人之间的一丝同性;解读也很贴切。先红一下。
问好
发表于 2005-2-3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左后卫的《麻雀》

呵呵,这样的辛苦事希望更多的人来做!
发表于 2005-2-3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左后卫的《麻雀》

好诗好评!问好云抱~
 楼主| 发表于 2005-2-4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左后卫的《麻雀》

问好 了,三位朋友
发表于 2005-2-5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左后卫的《麻雀》

  
  本来已经在别处读到这首诗,但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读了楼主的解析,才意识到这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希望读到更多这类的诗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5 15: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