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82|回复: 13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抱在 2005/03/06 05:02pm 第 3 次编辑]

《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1、《物是人非》
  是牧羊的犬,是土拨鼠的面孔,在远方
  变得敏感,麻木,抒情
  转动,翻过来,再也见不到了。
  铁轨在身后微微偏离
  四周显得模糊,一个孩子头顶一片雪花
  蹦蹦跳跳
  仿佛身上发出的钉铛响声。
  
  2004-1-11
   
  追忆往事。“牧羊的犬”,生活真实的一面,凶狠、顽强;“羊”是生活的理想,“犬”忠实而凶狠地为着理想而奋斗。“土拨鼠的面孔”是犹豫,是诗人的心理状态。独在异乡,有所犹豫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也是游子猢的怀乡病。犬、鼠的共同特点就是机警,然而久久的机警反成了犹豫。忠实、机警的知觉,使诗人处于敏感之中,敏感的代价则是麻木,麻木的伪装是抒情,而抒情则更是诗人的擅长了。
“转动,翻过来,再也见不到了”,象是诗人辗转欲睡的动作。恍然如梦的过去,如在眼前,然而一切都在远离。诗人此时的内心是异常激动的。“在身后微微偏离”的不只是铁轨,还有不能安然释放的旧时光景。郁闷使得诗人再次进入梦乡了。“头顶一片雪花/蹦蹦跳跳”的少年又回来了。这是诗人最快乐的人生光阴,是诗人医治烦恼与苦痛的灵丹妙药。诗人愿意用少年的天真、快乐激发振作自己。希望火车从异乡运回的还是当年的自己。这样的念头是沉重的生活辗轧出来的,这样的念头其实还能记着且说出来,已属不易了。

2、《手语》
  这些年,我继续发呆,守口如瓶
  “在一张纸上画满了牙齿”。瓶子装虫子
  挂着水滴。
  
  偶尔夜晚让我一次孤独勃起,三分钟的欢颜。
  
  湖边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些破旧的
  长椅。
  窗开着,孩子们很安静。
  树上只长叶子,露水使它们
  越来越湿润。
  
  《手语》里的“守口如瓶”不再是承诺,而是承受。“三分钟的欢颜”不再是愉悦,而是逾越。诗人用以抵抗孤独的方式是自慰式的。在诗人的心灵世界,安静的对应物不再是孤独,而是湿润。湿润的场景一如“破旧的长椅”,也是空荡荡的。

3、《月光照亮邻近水面》
  在漆黑的屋子里,她凝聚
  空气膨胀
  我闻到了她的气味,风吹一片叶子
  村庄,一些树木。
  “有时我们莫名其妙
  发不出声音”。那么多人
  都过去了。
  偶尔坐在水塔的上面,可以看很远
  直到后来
  星星稀少
  月光一点点照亮邻近水面。手垂向地面。
  2004-1-16晚于嘉兴
  《月光照亮邻近水面》则传达了一种幻觉。置身“在漆黑的屋子里”,诗人的嗅觉因“空气膨胀”而生动异常了。诗人想努力传达一种和谐的“气味”。而我以为,和谐又何尝不是一种相持呢?只是这经久的相持,也会变成僵持或迷恋的。“手垂向地面”,这便是诗人不得不做选择的放弃了。通过这种放弃提醒自己:美一直在那儿,迷失的只是自己的感觉。

4、《预感》
  
  在前半夜,偶然读到顾城的诗:“零点的鬼
  走路非常小心”。
  
  转过身来。她睁大眼睛,然后睡了
  梦见草叶慢慢越来越少。
  
  衣衫上绘着云烟,还有些的气味
  怀抱着几本书
  风吹走了铁屋子。
  
  空空的楼梯口,像是挤满了人。
  
  2004-1-12
  
  《预感》呈现的也是一种幻觉。是一个孤独者的幻觉。“她睁大眼睛/然后睡了”,让诗人的幻觉进入了一种预感的状态。“零点的鬼/走路非常小心”,如同一条不容亵渎的信仰,汲纳着诗人内心积重难返的忧郁。然而梦所伪装的“铁屋子”似乎很是情愿地追随那件“绘着云烟,还有些气味”的衣衫而去。预感不会因“怀抱着几本书”而延长片刻的矜持,鬼果真如此柔情么?我能进一步想象到,吹走铁屋子的风,一定与那件衣衫有关,而且这衣衫的主人也一定美艳如鬼,在她来往于“空空的楼梯口”时,诗人的预感里全是俗念,再也不能宁静下来了。

5、《黑夜经过大海》
  她沉淀自己为一生像光斑
  水滴打在地面,要知道,很久没下雨了。
  
  针孔那么大,看见自己慢慢衰老
  冗长的日子
  咬着果实,不说话,就这么咬着果实。
  
  “那些被砍倒的树,那些骨骼
  终久不化”。
  
  树上的月亮照耀她的双脚,象个恋爱的人。
  
  2004-1-14
  
  《黑夜经过大海》也是幻觉。生活有时需要坚持的态度。坚持地“咬着果实”“咬”的动作在呈现“冗长的日子”的同时,也历练出了那些“终久不化”的“骨骼”。给予诗人的坚持加氢的是“树上的月亮”,透过“照耀她的双脚”,我们也再闪领略了一回诗人弥足珍贵的爱恋情意。

6、《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用一个纸盒子埋下肉体
  一本地下书籍,身子围着半空的胃
  这时候我喝第三杯酒,“这个冬天
  我信仰啤酒主义”。
  一些不忍听闻的歌,惊起
  棉花和昆虫。
  就这样了
  总让人想起过去什么的
  一点雨在深夜,一点花枝
  在庭院
  现在只剩下
  鞋底下的蚂蚁
  那么黑的,这寂寞和渺小的命运。
  对欲念文本的阅读,就是饮。诗人确认于此的态度是有背景或前提的:即“一点雨在深夜,一点花枝/在庭院”,这是诗人早已风干的美感体验。从此背景看过去,“鞋底下的蚂蚁”,无非是想表明命运已经处在随时被践踏的境遇。蚂蚁的命运不仅黑的“总让人想起什么”,而且“寂寞和渺小”。

7、《春困》
  我看见鲜血
  地板很脏
  保持到现在。这会儿
  药已吃完
  微微仰头,天或许更蓝
  没有太多的地方可去
  一个人周围
  烟雾缭绕。
  而春天在一件衣服晾着
  一点点滴着水。
  
  阿翔式的无奈。鲜血是生命的象征,它是如何从生命体里走出来 ,又是如何如何让诗人感到“脏”的?其实,,这永远是一个过程,一个隐秘的过程。结果最具欺骗性,诗人感到困惑的不是看到了什么结果,而是发现了“药已吃完”。诗人于是愿意用整个心灵去承受这种脏的同时,也一直目击着这种脏。“微微爷头”之前,我甚至怀疑诗人咽下那“脏”了,然后在烟雾缭绕的排斥下,进入了春困。最后两句,是写春天的沉闷与湿重。于春困里,诗人还能投出执着的目光。我想,一定与那“一点占滴着”的水有关。这一点点滴着的水,在诗人看来,似乎是另一种继续流淌的鲜血,也未可知。

8、《偶尔出现在上海》
有时候是一棵树,一些昆虫
长出了巨大的翅膀
他在那里没有看见,喝了很多酒。
路上安静极了,一辆货车
迟到了一个小时
从头到脚
你终于有了一把钥匙,一直走下去
到晚上
十点四十
走到银河大厦门口。
2008年8月27日
  都市印象的简笔写法。以精确的意象提炼出诗人对于上海的独特感受。然后以归途反入,顺句是感受,句句是生活机械式的陈列。

9、《大雨停后》
大雨停后 穿过一条丁字路口
沿着这条马路
在丁字路口过后的十字路口右转
跑500米左右,就是天桥。
桥北的树荫
很大一片在地上
从树冠再抬头
就看见一座大厦。
我想起,并在想起同时
确认了刚才跑过的那条马路
叫芜湖路。
2004年8月28日
  都市印象。人的渺小,机械的生活现状。如同工蚁一般。生活的本质在于寻找路径,熟练地穿巡于路上,思想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生命本能似乎退化到了四肢的底线。其实诗人在我们暗示:诗人不会因熟悉而迷途,却可能因陌生而忘返。大雨之前,诗人可能正在欣赏滴落的雨水,而之后,则立即进入机械乏味的生活角色。生活的压力来自生活,却要在我们的内心化解,这就是灰色人物之所以灰色的全部根据。

10、《传奇》
一天将会是短暂的一天,大风把伞都吹走了
一壶酒怎么喝也喝不完
并且剧烈咳嗽。
我想起书中的催眠术
我只想看到屋子后面的,树枝上的皇后
歪着头,把果子丢下来
抱着我的孩子
跑过去了,像是在做梦。有时我隔着很远看她
身体在起伏
慢慢把头发卷曲,她在休息
雨水压住了她的眼睛。
2004年8月28日
  幻觉之诗。童话境界,以神的行为、表情写人的感受。

11、《欢喜》
我在梦里说了些什么,我忘了,在阴影背后
偶尔你陪我一起淋雨,“最远的枝头
已经抵达”。
在日历上,忍着时间的慢。
一些旧事物还继续
我也忘了,一块石头抛向水面。
此时铅笔在你左手心,必定有更多文字
陆续覆盖
不挪动花瓶。
2004年8月31日
  用“已经抵达”的“最远的枝头”比喻你的陪伴。诗人的心理反应是“一块石头 抛向水面”。你的话语覆盖四散的波纹。而梦醒所见的令诗人满意、踏实的花瓶。因此决定“不挪动花瓶”,以此表达一中执着的深情。

12、《夜晚》
城铁的南面,这与寂静不相称。那小孩还小
视野辽阔。
其间,手指顿化口舌。一场雨短促,覆盖
大好河山。
我知道有些事
是不能被忽略的,被人嘲弄。那是孤独的背叛
被树枝
压迫的耳膜。
先摆脱掉这一层。有时到低处去
不种草,一些线条暗下来。
仿佛她在黑暗中汲盐
而黑暗已关闭多年。
2004年8月18日
幻觉之诗。“一场雨短促,覆盖/大好河山”

13、《永别》
直到屋子加速衰老,不断掉灰,他们不知道。
酒窖里还藏着一只鬼
周身挂满水滴。而我已经放弃了
不可遏抑的。
偶尔用手触摸,听脚步声
渐近。三十年
如一日
磨牙,掉头发,天亮
用冷水洗脸,从来没有想过伤害一只鬼。
2004年8月18日
  抵抗欲望之鬼的原来只是“三十年/如一日”的生活里那一颗善心。“从来没有想过伤害一只鬼”,这似乎有点妥协的语调里,我却听到了诗人的坚毅与正气。

14、《死火车》
在沉默中。也许发生
另外一些事
你坐在上面,废旧的车厢,有些事情,日渐淡忘
比如现在
趁着好天气,还是多喝几杯。但是你会发现
火车没有任何意义了,空气中
只有苍蝇的绿。
2004年8月18日
    心之所感。过于沉默是危险的。人们能淡忘的是事,不是物。物才是构成记忆的通道或支架。诗人欲从物上将事淡忘干净,于是火车与苍蝇的绿便等同起来,从此,失却意义的物,便拒绝为那些挟持欲望的事提供藏身之所了。

15、《宁愿子虚乌有》
风比广场还要开阔。像一种假的
无以复加
你看见一个慵懒的国家
偶尔出现一个人:处女怀着身孕。水花溅起来
另一些人在走,头顶上天空湛蓝。
2004年8月18日
    都市印象感、心之所感、幻觉交相融汇。“比广场还要开阔”的风,怎么也填不满广场!这仿佛就是城市的魅力了。于是我们开始迷恋广场了。在诗人眼里,我们的迷恋是以丧失自我为代价的。广场是每一个城市毫无掩饰的袒露的腹部,风只是适时楔入的欲望而已。风拂之下,慵懒成为我们每个人掩饰不住的表情。“水花溅起来”,不是诗人的推测,而是诗人诗性目光的抵达。“另一些人”的“走”填补着诗人抑郁的界域,“处女怀着身孕”,在颠覆诗人爱情观的同时,又让诗人为自己“头顶上天空湛蓝”而陷入深深的怀疑。城市的广场上每天都会制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事件。这些事件是我们生活不能消化的生硬之物。因此,我们迷恋广场的同时,也一并吞咽了那些一直以为很真的生硬之物。诗人用他的诗句将我们都曾有过的悲悯与无奈,统统圈进了城市广场,让我们彼此考证着“一个慵懒的国家”与“处女怀着身孕”之间到底有着多大的诗意空间。

16、《去处》
胡子这几天疯长
那些言行举止,有人暗暗高兴。
火车重复往返,在黑暗中厌倦,又过了一天的生日。
而四周,是多么晴朗,或者相反
还没完全融化。
就像很多年前,经过草地,你说你来了。
有时候头发往下落,一片叶子在夜晚的微风
微微泛绿
我曾经看见了海。
  幻觉之诗。去处与来处的同一性。诗人的态度是乐观的。你不在,在某个去处?于是诗人开始思念。虽因思念而落发,但思念可以让一片叶子微微泛绿。此刻,诗人联想到海,并托身于海。在我看来,这正表达了诗人那种莫大可期的情怀。

17、《相互抵触》
等待即将成为现实。
呕吐,睡眠和在夜深的时候
雾气裹住路灯
清脆。默契。流动。涂抹墙壁的痼迹
那些很硬
骨头装进空泛的白的里面
一张床躺着,另一个人在你身边睡着。
有时你的手在流另一些血液
可能仅仅是感觉。垂下
直发,转过身,在手里合拢
也是空的,抚摸或者虚假。
除了上面啤酒瓶,如果再往下面看,一定会有
更多杂乱的东西。
  “等待即将成为现实”,这便是现代都市所能给诗人的某种暗示,这种暗示伸入到“清脆、默契、流动”的词语内部,“涂抹墙壁的痼迹”,似乎可以忽略的。然而当着“那些很硬”的物面,诗人却只想将保持着尊严的“骨头装进空泛的白的里面”。这不仅仅是出于躲避,还是出于对“另一个人在你身边睡着”的事实的默认、默契、默许抑或警惕。生活在社会底层,情感隐私无论怎么“在手里合拢/也是空的”。好在诗人是清醒的。“抚摸或虚假”成为诗人怀疑目光出发的角度,抑或是一个亟待考证的人生命题。
  再回想一下诗人的“呕吐”,其实只是一个借口,这个城市光怪陆离的大厦高楼,好似酒桌上的那一堆“啤酒瓶”,这些承载过欲望泡沫的容器,没有因泡沫的破灭而羞愧半分,它们正在欣赏着血液与欲望间的搏斗。诗人的手俨然陷入相互抵触的视觉悖论。于是诗人将“更多杂乱的东西”寄放在“如果再往下看”的目光里。其实这就是诗人想要的“即将成为现实”的“等待”。而且,这等待将始终保持着一种与“那些很硬”“涂抹墙壁的痼迹”相互抵触的姿势。透过这一姿势,我们知道,诗人对社会底层生命的同情有着多么充足的理由。同时还知道,诗人只是把欲望作为需要不断反刍的吞咽之物,且从“抚摸或虚假”的命题出发,对诗人身上发生的近乎病态的呕吐,我是完全能表示理解的。

18、《火车》
  上午的阳光真好
  杯子里的水凉了
  有时我把耳朵贴在车窗上
  感觉一些
  微微的震颤。
  这是从生活的真脱胎而来的天真,抑或童真。然而诗人有表达障碍,所以他只是想听觉感受和证实一下火车而已。其实,我们的生活缺少的正是这种敢于去证实的胆量与勇气。

19、《这个时刻》
  无人接听的电话,慢慢陷入
  寂静
  这是毫无意义的,“生病时就爱上
  一个异乡人”。
  遇到的问题有时候
  想想就忘了。这个时刻
  我想她在屋子里,偶尔也
  会想我的
  到处是熟悉的
  午后阳光。
  对于诗人而言,放弃崇高是痛苦的。而阿翔的痛苦,更夹杂了身体缺陷所导致的表达障碍。“无人接听的电话”,显然表达了诗人与外界隔绝的某种立场。这隔绝,借表面化的主动传达的袪。你是诗人,作为历史,作为符号,作为朋友,作为丈夫,你是那么强烈地希望回到正常的人的生活中来。慢慢陷入的寂静,只是诗人此刻所渴望拥有的,自然不忍打破。于寂静中,诗人可以确认的是“遇到的问题有时候/想想就忘了”,这种遗忘至少暂时是一种心安理得。“无人接听的电话”之后,自然就是一片“毫无意义”的寂静。诗人因为“到处是熟悉的/午后的阳光”,而为一种正常人的生活倍感欣慰。诗人赋予这个时刻以思念的情调,显然是合情合理的,诗人的愉悦与惬意,是如此这般的轻易冲破了我们的想象抑或揣测。
    
  
20、《在合肥》
我已进入一个城市,漫步,在合肥的天桥
坐在台阶上,专注而出神
短暂,一片漆黑
就那么坐着,又喝了一瓶啤酒。
有时地面有些湿
月亮很大,这微弱的冷风,这恍惚的声响。
花被撕碎了,连同叶子
丢在台阶上
两个异乡人走过,他们的行李上有雨的气味。
2005-1-3
  是诗意内敛的情景片断。“坐在台阶上”的诗人“专注而出神”,讨生活的形象,怀着有所梦的理想。现实是“一片漆黑”。“啤酒”成了诗人取暖、安慰的伴侣。“有时地面有些湿/月亮很大,这微弱的冷风,这恍惚的声响。”的氛围里,诗人的生活之梦----“花被撕碎了,连同叶子/丢在台阶上”,这才是诗人真实的生存现状。“两个异乡人走过,他们的行李上有雨的气味。”,异乡人不正是昨日的诗人么?我们不难想象,诗人的今天或许就是异乡人的明天吧。

21、《仿佛喜欢的人来到身边》
这么些年从没爬过山,现在看起来很远很远
风吹湖水
然后下雨,雨越下越大
接着,慢慢地,雨越下越小
终于停了,就开始飘雪,纷纷扬扬
伸手触摸,它们冰凉一片。
木房子浮在水面
一年变回一天,街上没什么人
我撑着伞,仿佛喜欢的人来到身边,有点不真实。
2005-1-14
  也是诗意内敛的情景片断。真实、自然的场景,诗人说“有点不真实”,我以为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各式化生活带给诗人的压抑感,连虚伪都是那么的热烈。即便诗人“伸手触摸”到“冰凉一片”,还是希望“一年变回一天”,“街上没什么人”,倒是腾出了令诗人轻松的空间了,诗人将社会的痕迹减少、省略到只有一把伞了。“我撑着伞”,即便诗人的心情已是“仿佛喜欢的人来到身边”,还是有那么一点“不真实”的感觉的。

22、《秦朝的水》
就坐在她的身边。梦见穿着黄金战甲的女孩
冷冷地,一匹马嗅她的手脚
好象散发着甜味。
月光下面,秦朝的水,或是有人形容的
封闭,轻微的,白的落寞
乳房本应该叫做温柔,一把刀子叫做旷野
有时她弯下腰,有时我隔着很远看她。
花还小
我醉卧躺着,在土里,寒冷而又寂寞
没有碑文
苹果死于果子,而活于酒。
2005-1-25
  诗人在托梦说情。诗人“坐在她的身边”,诗人的感觉是“一匹马”的嗅觉(梦境中),味觉存在于想象之中。视觉是“月光下面”寂寞的白。借“秦朝的水”,言说月光、封闭、寂寞之间都有着很久远的积淀,或者说渊源。由“乳房”到“温柔”是直接联想,从“刀子”到“旷野”则是间接联想。让“她弯下腰”未必都是职业习惯,让“我隔着很远看”也未必都是良心发现。毕竟“花还小”。最后,诗人由醉意转向了幻觉,或许“没有碑文”的死就是诗人有所理想的生吧。当苹果还不能忘记自己“果子”的身份,便永远没有超度之日了。诗人超度自己的是酒,有了酒,诗人就不会死,诗歌会死。

2005年3月2日初步整理稿
发表于 2005-3-2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很善于在字里行间流露自己的思想
文笔流畅
短小精悍
加之入木三分的点评
堪称佳作!

发表于 2005-3-2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挂起  慢慢 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感谢二位支持了!
发表于 2005-3-3 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充满哲理的诗,学习~~~
不染之荷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3-3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5-3-3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以前与他通信很多,那时我们一起讨论诗歌.
今云抱先生把他的诗贴出来评了,诗好评好,该区固支持!
大家学习.
发表于 2005-3-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请云抱兄向他约个创作谈,附上代表作发上来.
或搞个诗人访谈如何:)
我们这里需要这个.
发表于 2005-3-3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下面引用由吟香2005/03/02 12:43pm 发表的内容:
挂起  慢慢 学习:)
又风吟香姐姐
吟梅还哽喉吗
发表于 2005-3-4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阿翔诗好,酒量不行
发表于 2005-3-4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非常喜欢,细而利落。
发表于 2005-3-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如摄影佳作,虚实总是相得益彰。好诗,好评。
发表于 2005-3-6 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靠,阿翔的诗没话说,可写诗评的---自大加一点。
发表于 2005-3-7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安徽诗人阿翔22首诗歌解读

好长,得细细吸收,高手,欣赏了!
短小精致,味长意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5 22: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