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第十八期临屏诗赛部分作品浅评
受斑竹之托,点评以下参赛诗作,如有不到或曲解之意,敬请各位海涵。呵呵,本人喜欢读诗,喜欢写诗,却不会评,只能凭感觉入笔了。
********************************************************************************
7)雨影
文/秋叶漫舞
牧童逃遁了
一条路
钩在冰凉的心上
杏花村的哀愁
泛滥起来
雨
拖起长长的影
他要回到故国去
唐诗如画故国如画
如诗的爱
如画的丽人
思念给谁
走过江南,走过江北
丝丝的身影
已碎
击伤沃土
坑与洼
扬起
旧时的枫叶衣裳
********************************************************************************
在时空的纵深感中,逐层突出雨所蕴涵的文化蕴味。第一节主要是渲染现实的氛围,借用杜牧《清明》中的“牧童”和“杏花村”的意象,与人的心境相糅合,表达雨给人的哀愁和冰凉之感。第二节应该是雨在时间上的影子吧(回忆):雨,唐诗,故国,爱与丽人的紧密关联,正是现实与历史的融合。第三,四节铺展到空间上;江南江北,雨的影子无处不在。“坑与洼”是最好的印记吧,给人回味和思索。诗人扣题很紧,情感的衔接也很自然,看不出丝毫的破绽。语言的简练也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
2)在海边 文/柳川凌影
你的喊声传不过大海的第一道螺纹
——题记
1、
谁在海草上走来走去,播种黑色
开过花,苦的果子
谎言突然清晰
2、
我被鱼刺哽着,对你摇头,哭不出声音
只哭出大把大把的沙子
逐渐下沉
3、
留不住脚印,海浪来与去间隔如何度量
垂下手,有些梦绕在指尖
又跌入潮汐
4、
今夜月缺,照着你一波波的暗蓝,回头几次
封住耳朵的赶潮人弯下腰
攥紧砂子
5
我的砂子在月光下一片洁白
********************************************************************************
理想和现实的冲撞,是诗人所表达的主题吧。理想如砂,现实如海,(也许诗人的语言没有严格的指定性,我的理解不知道是否有误)“你的喊声传不过大海的第一道螺纹”这题记用的相当精彩,也可以说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吧。对理想苦苦的追求,像沙子一样在海边几经沉浮:谎言突然清晰———逐渐下沉———又跌入潮汐———攥紧砂子。最后“我的砂子在月光下一片洁白”尽管跋涉途中,如此多的艰难困苦,可是理想依然如月光一样,闪烁在心中。诗人用词很讲究,心象和物象的融铸,更加深了语言力度和精神内涵,在敏锐的思维,细腻的感觉中又透出超脱飘逸的神往。
********************************************************************************
3)聆 月
文/月色如水如天
弦月如伤 星子守望
那月下吹箫的人
疼相思的彷徨
醉饮唐诗的清酒
俯拾宋词的残瓣
那个奔月女子的泪滴
凝华为纷扬的流霜
水映月心 风过思吟
箫律是一袭羽衣霓裳
远远近近的行云
拂过月宫的空庭
听帘拢里的叹息
那桂树飘下的落叶上
可有你泣血的诗句
月儿啊 月儿
清如莲荷 洁似白雪
你满腹的素笺
是否又是一曲香锄葬花
七孔汩汩而泻的斑斑箫音
伴梧桐叶落 投清河流殇
你可曾明白
箫韵祭孤水一泓
月落晚霜天
曲消人堪眠
********************************************************************************
从月儿清冷,沉寂的画面中,吟诵哀怨,相思之情。“弦月如伤 星子守望”这个开头很好,一语引出凄美之境,接下来缓缓铺展:吹箫人在酒和诗的沉迷中,触摸奔月女子的内心世界。“月宫的空庭”“帘拢里的叹息” “泣血的诗句”这一串意象的更迭,更加重了无奈,寂寥,疼痛之感。最后一节应是情感的升华,,月儿高雅洁净的本质,让人神往而伤感,可是无法触及的缺憾之美只能寄托于“梧桐叶落”和“清河流殇”。精微而反复的刻画,深化了主题的沉淀。语言上还可以细酌,拟喻性有点淡,影响了诗意的完美表达。
********************************************************************************
8)仙药
文/窃火者
1、
五百年前,我是只鸟
普里阿波斯赐给我生命(注:希腊神,P263)
围困了自己,为了
抗争,在火中带领撒旦
抗争,在黑夜中勃起
2、
你说这里有着一潭甘甜的泉
在生的开始,就已经等待千年
阳光下,波水琳离
像羊皮纸上圆而红的安色尔字体
3、
我独守树梢,日落时
一阵巨响,是那刑天如柱的身躯
撞向不周山的力
大地震动泪泣的流成一条河
4、
也许,可以怀抱你
将你融化,像火中的金
是谁入了谁的灵魂
从此远离荒凉的小屋
5、
依然在黑夜中跋涉呵
失去了方向,被折去的翅膀
无力的低垂着,述说
一个关于神与人的故事
6、
你在河的那边
每个人都说,那边有瓶使人复活的仙水
谁是她的守护神呢
问风问雨,疯狂的卷走了我的衣
7、
感到冷,冷到了骨子里
血液在冷却,还有
冷却的天,无法无天的夸夸其谈
在风中刑讯逼供,编造谎言
8、
你望望,苍茫一色的天
深深的叹了口气,然后转身
走着,又回头望望苍茫一色的天
说:我会一直等你,一直
9、
没有使我复活的仙水,最后
我们都会死去,像所有被洪水吞食的孩子
活活的淹死在水中
他们,狂笑着高高举起倾盘的浊水
10、
你要和我一起去抗争
涌过河,涌过河啊
呵,你只是块安逸的石头
每个人都可以搬起你,抛向河里
11、
走的太累,真得想拥怀你的身
又一次迷醉
在水草间寻找你遗失的诺承
在黑夜中,高歌
12、
把故事袒露,像长在骨头上的肉
深深的嵌入每一次悸痛之后的裂隙中
早已血肉相联啊
你,我,还能做什么
********************************************************************************
一首关于生命意识的诗。诗人引用古希腊神话(窃火者)和典故(刑天如柱)来揭示生命现象和本体。我无法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只好一节节解读:“仙水”暗指理想或心中所求。1,生命自诞生就在苦难中抗争。2,甘甜的泉是生命向往的目标。3,以生命为代价去换取理想中的东西。4,在火的洗炼中铸就文明的雏形。5,虽然生命多磨难,可是探索依然向前。6,河那边有仙水的诱惑,心就不会动摇。7,求得仙水的同时必然要付出代价。8,理想在前面等待,暗示执着的态度。9,因为没有理想,生命就会被现实的洪水吞没(铺垫)。10,所以,我们依然要抗争。11,追求的过程中迷醉谁都会有(另一种心态)。12,一段坎坷的心路历程,把自我和世界血肉相连。正面的描写侧面的暗示相结合,烘托出一个上下求索者的形象——窃火者,一种坚毅不屈的精神。立意新颖,寓意深厚,从诗人理性的思辩和丰富的想象中,我们不仅仅是被感染而已吧。
********************************************************************************
4)在海边
文/海的女儿
我的尘世面色苍白。一步一步
陷入一场蓝。一场清澈的阴谋
在咸里醒来。成为不咸的水
沙软。石头硬
我们的姿态都有些不情不愿
那年我们一起从海水里经过
鱼和水草相亲相爱,直到落潮
然后再开始。天空沧桑着脸
希望水底的云,能简单生活
在那片椰树林里,在夕阳里
一些歌美妙绝纶。我在那场阴谋的蓝
死去。你来,海水继续
咸
我继续。清澈
********************************************************************************
一场爱情的嬗变,缘于海水般的不同个性的对立和背离。这个立意很好。第一节,“我”在蓝色的诱惑中醒来,认识到了“沙软”和“石头”截然不同的本质(尽管是彼此的不情愿)。第二节,追忆从前鱼和水草般的爱恋历程:相亲相爱——落潮——再开始——最后归于平静而简单的生活。第三节,在这个美好的回忆中,“你来,海水继续咸”,“我继续。清澈”(结局只能如此)。用倒叙的手法,牵出诗的主线,简洁明朗,思路清晰。个人认为中间环节束缚得紧了点,如果能伸展开感觉会更好。
********************************************************************************
13)在海边
文/容浩
1
我每天都从这里经过
每天都会看一会
那些把腰弯得很低的人们
他们像我的父亲
戴着草帽在石下凿蚝
而海并非你们想象的那样蓝
它像一个浑黄的癞蛤蟆
张开嘴巴
要把那些圆得无力抵抗的石头连同草帽一起吞没
再吐出来咀嚼
2
我会想起足够多的日子
我是和海一起度过的
我甚至会在水的边缘用沙堆起一座
高高的山。等待潮来和坍塌
它们并不是我荒凉的世界
只是因为那时我还年轻
知道沙粒的渺小和大海的伟大
还依然
无所顾忌
今天,或今后的某一天
我只能想象我是一只深蓝的贝
孤独地坐着,或被浮云打动
或被海水淹没
********************************************************************************
对现实生存状态的思考和感悟,对自我前景的向往和忧患。生活就如赶海,人们弯着腰,戴着草帽,孜孜不倦的前行。可是现实不是理想中的花园(海水并非你们想象的那样蓝)它会吞噬软弱无助的人们,借指生活中随时而来的灾难或者风雨。第2节转入自我对生活的种种遐想和轻狂,“等待潮来和坍塌”足够的心理准备,是因为“那时我还年轻/知道沙粒的渺小和大海的伟大”。可是面对现实中的诸多无奈,今后,“我只能想象我是一只深蓝的贝/孤独地坐着,或被浮云打动/或被海水淹没”(也许浮,也许沉,很矛盾的心态)从平实而流畅的语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精神张力中,可见诗人敏感而深刻的感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