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69|回复: 3

[原创]我眼中的且听诗人之心香的花瓣(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30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眼中的且听诗人之心香的花瓣(定)

[这个贴子最后由风尘布衣在 2005/03/29 05:45pm 第 2 次编辑]

    ——云抱篇(附诗歌赏析)
    在我眼里,云抱是个擅长并精于心灵内画的诗人。我偏颇的个人观点是,外画诗人更注重的是敏锐与灵性;而内画诗人则更强调生活的底蕴和深邃的透解力。
   在且听,云抱兄和眯缝兄算是“老人”了。能当这一“老”字,除了令人侧目的作品数量,作品质量的成熟度和稳定性更具有无可争议的说服力。正是这近四百篇高质量的作品,催老了云抱兄,让他成了且听倍受尊崇和爱戴的“诗歌老人”。
   与抱兄的交流,多在作品和文字里。至今未得一睹真容风采。于是,常暗自揣测描摹抱兄之风神俊仪。直觉里抱兄应该戴着一副眼镜的。但眼镜的作用于抱兄,不是帮助看清楚身边世界,而是将周遭世界聚焦后,更纤毫毕现地反观心灵。有日,听一诗歌朋友传递消息,诗歌报有抱兄玉照一张,遂马不停蹄赶至,方有幸一览抱兄平面中的立体。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抱兄挺直鼻梁上的眼镜。但那沉静如泓,练达空透的眼神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后思便觉释然:透视心灵的眼睛原是不需要镜片辅助的。
   “诗歌是心灵双向孤独的产物”这一诗歌观点,在云抱的诗歌里得到了完整准确的体现。心绪浮躁的时候,读抱兄的作品,常会被一种无形的压抑感笼罩,使人生出呼吸紧张的感觉。然静心如水之时,细嚼抱兄作品内涵,其将感觉、情绪的瞬间流动,延伸提炼为智性诗意的物质呈现的诗歌表现手法,则又不留痕地将读者自然带入“曲径通幽,魂授神与”的阅读和共鸣佳境。反正我读抱兄的作品时,是必须要先静凝身心,神定气沉的。
   透解能力的高手。其作品,从语言到意境,从气韵的张驰到诗脉的疏放,从锻字炼意到整篇架构,无不凸显诗人对事物情景精准洗练的透视力和把控力。与其说这是诗人在艺术上的一种成就和造诣,不如说是诗人一直坚持着积极理想主义创作精神的结果。其诗多倾向抒情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对生命对周遭事物的感悟和体察,对生活“美因”的提炼淬取,技巧地转化为情绪化的语言和意象。但聪明的诗人深知,诗到语言止。故其作品常常是只剖析“因”,而留出“果”的空间,让读者去二度创作,读者结出的果实自然是异彩分呈,然又不知不觉地受诗人预先埋设的情感主线地约束和导引,让读者的情绪在最佳的共振点上与作者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这是诗人诗艺的高明,也是诗歌作品本身的珍贵内涵。
   “内视”表现的行家。云抱兄的作品,写心灵关照,自我拷问的题材比较多。这或许与“诗人多忧患”和诗人本身的忧郁情结有关。但云抱的诗歌作品中,鲜见无病呻吟的自怜自艾或阴暗晦涩的发泄排解之作。更多的是,诗人娴熟地运用了对美的把握穿透力,角度独特地截取一个个侧面,将炽烈浓酽的情愫和意绪冷色低调处理,使其和自己内心的底色和谐一致,再赋予这些画面以语言、血液和思想,当然,也糅合进诗人自己的灵魂和意识,一并呈现给读者。“通感”手法在云抱的诗歌作品里比较常用,想来,这也是“内视”写作诗人的一种显著特征吧。
   “陌生化”手法的力行者。诗人最可怕也是最致命的就是惯性化的思维。如果一个诗人,不能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提炼出引人入胜的侧面或提炼出特质,即使写出的东西辞藻再华丽优美,作者的情绪再饱满激越,这样的作品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所谓“陌生化”,形象地理解就是让曾经熟悉的事物重新陌生起来,怎样实现陌生呢?这就是对诗歌作者功底的一种考验了。云抱兄在这方面的尝试应该算是成功的。从视觉转换,从语言运用搭配等方面制造视觉的冲击和意象的陌生化,在其作品里都有成功的体现。陌生化带来的效果激活了读者的想象力,拓展了诗歌本身的表达空间。
   我们不妨从云抱的这首作品中来对诗人做一次解析。这首名为《遥望》的原诗如下:

越是月夜
我就越是想淡化眼里的那份茫然
我踮了踮脚
好让目光在进入月光之前
看起来不那么自卑
就这样
一个情字开始弥漫
比划着秋菊施展的姿势
我终于窥见月光
轻立花瓣的那份刻意
我沉默,因为有一缕月光
刚好路过我的肩头

对我看不到又得不到的
我通常会冠以绝望
而对于你
我需要用月球比喻我的绝望
这样我的绝望
就会直接抵达你的身边
在你寂寞的脸颊
有一抹遥远的端详
空自绯红,你笑了笑
放窗外僵持了很久的月光进来
为你未完的诗歌
收一个朦胧的尾
我脚下的土地并没有隆起
只因环顾的目光所陷
周身已是汪洋一片
仿佛刹那间,我可以望尽一生的快意

我的快意
在礁岩上,一朵朵的盛开
而你,在退去的海水里
隐没无声
你只想用你的细腻
留住一些五彩的海贝
坚硬的贝壳里
是习惯了疼痛的肉身
缤纷的色彩
可以为一万种拒绝的托辞
修饰一生
却不肯为一种接受的暗示
默许一声
   这是一组极精练的组诗。也是很能体现诗人风格的一首好作品。在第一小节里,诗人想要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诗人在月夜里的迷惘,迷惘的原由诗人道得也很直白,一个“情”字。我踮了踮脚/好让目光在进入月光之前/看起来不那么自卑/。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这里运用的词语搭配造成的意象陌生化效果:目光进入月光,目光和月光这两个词语,大家早就耳熟能详,但诗人用“进入”这个动词将其连缀起来,熟悉意象的陌生感也就生成了。目光怎么能进入月光呢?“一个情字开始弥漫/比划着秋菊施展的姿势/我终于窥见/月光轻立花瓣的那份刻意/”这里通感和空间并置的运用很好,“情”字的蔓延,是为了比划秋菊的姿势,这是一个空间面的打开;我终于窥见/月光轻立花瓣的那份刻意,这是另一个空间面的打开,以“通感”手法将其串联,展现在读者面前就是一个完整立体的冷色画面。
   在作品的第二段里,出场的“我”和“你”,从我个人的角度理解,“我”是实指,而“你”则是概念上的虚指。因此,主题的展开自然以“我”为起点。“我脚下的土地并没有隆起/只因环顾的目光所陷/周身已是汪洋一片/仿佛刹那间/我可以望尽一生的快意/”这一段,诗人将“内视”和“通感”手法演绎得淋漓尽致!“土地隆起、目光所陷、望尽快意”等词组的搭配巧妙的转换了我们的视觉,呈现给我们极其空旷的想象空间。
  第三段,作者用“礁石”和“潮水”来注解“我”和“你”的关系。最终的结局是留下了习惯了疼痛肉身、五彩缤纷的贝壳,无言的结局!“缤纷的色彩/可以为一万种拒绝的托辞/修饰一生/却不肯为一种接受的暗示/默许一声/”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诗人这样的留白,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对读者的尊重和信任。这无疑是一首广义的爱情诗,诗人把自己的爱情心理体验或者是爱情观,用这些优美的意象和匠心独具的表达方式诠释给我们,尽管有些许的冷色,些许的无奈无望,但通过诗人的字里行间,我们也读出了诗人淡定从容、豁达释然的情怀,诗人生活积淀的厚实底蕴也由此折射。
   作为一个“内视” 风格成功成熟的诗人,云抱兄的诗歌风格魅力可圈可点的地方还很多,不一一赘述。今管中窥豹,好在“抱”在云端,当不会计较陷身尘世的管中拙眼。当然“内视”导致的主观和思维局限的症结,想来云抱兄早已自己开出了良方。
   与众多热爱云抱诗歌的读者朋友们一样,布衣也在拭目以待,翘首云抱兄更多的佳作。
发表于 2005-3-30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眼中的且听诗人之心香的花瓣(定)

兄弟,说真的,我认真地读完了,很感动,感动中还有一些惊怔与茫然。。。
我的感动,不在于你为我所写的多少溢美之词,在于你将真的是将我彻底“看透”了。。。
怎么办?你让我犯了酒瘾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3-30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眼中的且听诗人之心香的花瓣(定)

抱兄,其他的什么都可怕,但犯酒瘾最不可怕,把盏之期当不远矣!
发表于 2005-3-31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眼中的且听诗人之心香的花瓣(定)

用心读诗又从诗中读到心,精华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6 20: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