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01|回复: 1

[原创]《清醒若醉的心灵独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6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清醒若醉的心灵独白》


          —─解读婴儿的眼泪的一首短诗《阳光端坐在午后的阳台》

    网络诗歌,真的已是一种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了。这其中,你不难发现一些优秀的诗人,是他们的诗歌,奠定了网络诗歌向上发展的基础。我们不应该为那些泥沙俱下的浮躁之作而沮丧,而今毕竟是太过浮躁的时代。透过浮躁的现象,我们一样能清晰地看到,网络诗人们孜孜不倦的创作与追求。网络是诗人的洞房,怎么闹腾都不为过。大家彼此之间多一些宽容与大度才好。
    我敢断言,21世纪必将是网络诗人的天下。

    中国情诗网正在筹划的这期纸刊,并没有向社会低眉献媚的意思。我想,其收藏的价值要远大于传播的功利。网络的软肋在于网络还没有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家庭里,而网络诗歌的软肋,则在于诗歌网站(论坛)的庞多繁杂,缺少必要的梳理与整合。其实,现在已经到了打造精品诗歌网站的时候了。我以为,一个成熟的诗歌这样的一些标志吧: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诗歌写手在其中活动,大家彼此之间并有着相对频繁地交往与沟通,大家的诗歌在发展中已经养成或正在养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诗歌网站的管理水平与专业水平也就是稳定的,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也要有及时把握和引导网络诗歌动向的敏锐与果断。
    而情诗网着力于纸刊的这一举措,显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受情诗网站长(青鸟)的委托,要我从众多诗歌中选一首好诗评评,我答应了。这些天,我一直忙着喝酒了,直到今天才开始浏览、比较和选择。最后我选了婴儿的眼泪的一首,觉得不错。就是这首《阳光端坐在午后的阳台》:
阳光端坐在午后的阳台
所有忙碌的身影都静止下来
一本书 一杯茶
几分钟的走神用来想念一个人
阳光端坐在午后的阳台
除了宁静,微微闭上眼睛
昨夜的梦那叫阿坝的地方
又传来“格桑梅度”的歌声
那盛开在雪山上的洁白花朵
一匹白马飞奔,在草原上
……
南方的城,午后的阳台
遐想温柔地出手
    选中诗人的这首,真的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是诗意完整,其次境界开阔。在语言与诗意呈现上,都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诗人本人的写作水平与创作旨归。
    新诗尤其是网络诗歌,大多喜欢在情感小圈里或诉求或言说,却很少注意呈现心灵的真实状态。心灵的痛苦不在于被扭曲,而在于自我封闭。叙述那些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不在于有多少修辞手法和堆积了多少意象,而在于从还原一切出所想,写出所悟。贴切而生动的诗歌文本最有说服我们的力度。简单地说,就是放下诗人的架子。让我们感动于生活中真实发生的那些情景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切地听到诗人的心跳,仿佛我们自己的心跳;唯有如此,我们之于诗歌的创作与阅读,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才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作为人时的心灵自由与精神怜悯;唯有如此,我们的诗歌才能成为诗人超度自己心灵的涅盘,才能成为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的理由。
    以上想法,的确是我在读了此诗之后才有的。诗歌写成这样,真是令人嫉妒。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这首短诗吧。
    第一段文字里基本上都是静物呈现的笔触,唯有最后的“用来想念一个人”,一下子注入了令人惊醒的生机。“几分钟的走神”,其实才是诗人的真面目。前三句都是铺垫,读者的思路也便踏着这铺垫而来了。如果说“阳光端坐在午后的阳台”,是诗人视觉里备感压抑的一种事实,那么“所有忙碌的身影都静止下来”,则是诗人视觉里积极乐观种的一种臆想。诗人无非是想让视觉简单一点纯净一点。当“一本书一杯茶”要成为这“午后的阳台”上唯一可以咀嚼的东西的时候,诗人其实是已经做好了一种伪装,一种思念的情感伪装。在这伪装之下,“几分钟的走神”就象吸了水的海绵,预备要擦拭掉心灵上的一些浮尘吧。“想念一个人”至多是一种可能性,诗人和我们一样,也不能挣脱这种可能性的诱惑。好在这诱惑蕴含了诗人诗性思维所具有的弹性。我们不妨借此弹性读下去。
    读下去,诗人重申了视觉里的那种压抑。诗人的目的很明显,无非是告知我们,“阳光”和压抑是同质的,都有着同样宁静的质地,只是阳光宁静的质地,需要诗人“微微闭上眼睛”才能看到或感觉到。“微微闭上眼睛”,诗人仅仅是为了模仿睡眠的状态么?并不是。为了让“昨夜的梦”重现得更逼真一些,其实诗人想模仿的是一种亢奋,一种怜爱,一种憧憬。“那叫阿坝的地方”是梦的方向与背景,那“传来”的“‘格桑梅度’的歌声”是梦里不会散去的雾靄。在此,诗人的话语毅然指向了西域,指向了空旷、低沉的腔调。西域风情透射出常态现实里所匮乏的纯净与抒情。西域风情,是至今还没有被物质文明所伤害的一块人类情感的皮肤了。诗人对于此的向往与钟情,多少也填补了我们情动于中的某种缺憾。我们也因此听到了诗人呼唤的呼唤。此时再回首看一看那一个“阳光端坐”的“午后的阳台”吧,真的,更多的像是一抹物质文明深刻的痕迹而已,有些拘谨有些无奈。
    诗的第三段只有两句,这是诗人心灵的再度展翅。缥渺的感觉因为“花朵”而消遁无影了,只留下“一匹白马飞奔”。这是诗人理想的呈现,还是理想的追逐?我难以揣度。但我清楚,如果“雪山”和“阳台”可以对换位置,诗人一定不会犹豫的。我们苦苦生活的现实世界,除了教会我们“端坐”的姿势,除了教会我们用“忙碌”的动作一点点着生命的意义,我们其实别无所获。“午后的阳台”吤生命的一种居所,然而生命却时常有被困守的感觉,即便“阳光”可以“端坐”过来,即便“一本书一杯茶”可以消磨一个下午,可是只消“几分钟的走神”,诗人就再也按捺不住内心里与生俱来的茫然与失落了。“几分钟的走神”可以是物换星移的世纪变迁,也可以是冰川过后的沧海桑田,一如你我共在的这个人类,要么是心灵的盲从者,要么是心灵的宿命者。我们总是这样,要用自己的情感制造一副副“想念”的枷锁而浑然不觉。好在诗人是清醒的,只是独自地“微微闭上眼睛”,就让我们看到了心灵自在状态的那种亢奋与怜悯。
    此诗最后一段还是两句,一是确认自己,二是确认他人。用“南方的城,午后的阳光”确认自己,是容易做到的;而借“遐想”向他人“温柔地出手”却非易事了。“温柔地出手”,这多少代表了诗人基于“一一杯茶”所取的乐观态度。我可以想见,诗人终究还是一个性情中人,叙写西域风情,也许只是想表明,灵魂净化是“温柔地出手”之前的一种必需。想到,听到,看到,直至触摸到,这些我们并不陌生的情感套路,就这样被诗人以“遐想”的名义学习了一遍,完美的一招一式,无不在我们的感动中定格。
    婴儿的眼泪擅长赋予诗体语言一些发自内心的真情感悟。比如他的诗歌《无题》里的诗句,“他们都在继续赶路,我/站在春天的边缘,回望”,表达了诗人给予生活过客的关注与祝福。“不用贿赂来日,所有的奇迹/都会发生。在静谧的夜晚……”,则仁慈出了诗人对于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你微笑,枯死的树木重新发芽/山,‘在前面,野蛮而安详’”,这里,诗人则赋予了微笑以神奇的力量,旨在暗示春天的树木上,总能找到可以与“你微笑”吻合起来的齿痕,而且不止于此,当春天的远山收敛住“野蛮而安祥”的山势,情感或者说欲望,自然也就多了几许成熟与韵味,抑或是蓄意的掩饰。
    网络诗歌在语言上、风格上往往是疏于雕琢、修炼的。婴儿的眼泪的诗歌语言显然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做了不少类似的努力与尝试,在此,我愿意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婴儿的眼泪的诗歌风格:清醒若的醉的心灵独白。随着诗人创作的不断深入与拓展,我相信,诗人的语言与风格必将日趋成熟,并能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理解。
发表于 2005-5-7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清醒若醉的心灵独白》

辛苦了,很好的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7 16: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