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墨指含香 于 2017-5-4 09:36 编辑
侍女图
有九个或十一个人物
包括小矮人,侍女,那面幽暗、敏锐的
镜子中的映像。
还有那位尚未开始作画的画家
——四个世纪之后,
那幅画还在耐心地躲避着我们的目光。
假设画家正在画我们。
不过,更确切地说,
模特、观者和画家兴许全都是一个原型的片段。
比任何时候都更充沛的光
穿过窗口(并且,就像在天堂那样,
它的善行照耀着所有的不完美)。
而那道无形的凝视,
停留于所有的凝视汇集之处,
画笔会教我们如何将它保存。
作者
托马斯. 温茨洛瓦 (Tomas Venclova)著名立陶宛诗人、学者和翻译家。现为耶鲁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教授,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的名誉教授。1937年9月11日出生于波罗的海海滨小城克莱佩达。父亲是诗人,母亲有艺术天赋在美国,他被认为是“布罗茨基诗群”的重要成员,与布罗茨基、米沃什并列为“东欧文学的三驾马车”。温茨洛瓦的代表性诗集有《语言的符号》、《冬日对话》、《枢纽》等。他的诗歌被译成20多种语言,他也因此收获了诸多文学奖项和世界性声誉。欧美评论界称他为“欧洲最伟大的在世诗人之一”。
读温茨洛瓦《侍女图》
文/ 墨指含香
有九个或十一个人物
包括小矮人,侍女,那面幽暗、敏锐的
镜子中的映像。
这一节作者只是简洁的叙述了一幅画的人物状态,没有特别的指引,这一节中“幽暗”、“敏锐”这两个关键词的对立,让读者产了联想。“镜子”用的很巧妙,不仅是现实中的镜子,也是影射人生如梦,一切恍若镜中。
还有那位尚未开始作画的画家
——四个世纪之后,
那幅画还在耐心地躲避着我们的目光。
不能不说作者的想象力的惊人,“还有那位尚未开始作画的画家 ”,“尚未作画”,让时间一下子打开,追溯到事件的源头,“然后四个世纪之后”紧接着又拉回到现在,这种场景的推移,打开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耐心地躲避着”作者赋予了一幅画人性化的情感,耐心和躲避是让漫长的寂寞时光有了平和的心态。
假设画家正在画我们。
不过,更确切地说,
模特、观者和画家兴许全都是一个原型的片段。
开句的这个“假如”让读者和这幅有了互动。然而作者不仅仅局限于这个简单的互动,“模特、观者和画家兴许全都是一个原型的片段”,作者把这幅画推到了一个高度。“原型的片段”,让读者不能不想起造物者,想起上帝,这也是这首诗最高超的地方,这带有宗教的神秘气息,好是这首诗迷人之处。
比任何时候都更充沛的光
穿过窗口(并且,就像在天堂那样,
它的善行照耀着所有的不完美)。
“比任何时候都更充沛的光”,光这个意象更加重了前一节的厚度,慈悲的注入,不得不说信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对之的崇敬和敬畏之心。一首诗是离不开作者的生存状态和历史背景的。在信仰面前,读者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而那道无形的凝视,
停留于所有的凝视汇集之处,
画笔会教我们如何将它保存。
“而那道无形的凝视, 停留于所有的凝视汇集之处”,这句诗让世界得以统一,让众生普照在造物主的慈悲里,作者继续对上一节"光"的推进,,进而具像到了“凝视”,虽然整首诗都没有提到上帝,但所有的意象都指向那里。“画笔会教我们如何将它保存。”结句让一首诗不仅仅停留在对一幅的描写,进而提升到画者的品行和全人类的善行之上。
作者开篇通过对一幅画简单的描述,开始展开联想,整首诗对时间空间的转换,让画者、被画者、观看者三方产生位移,让读者感慨于时光的流逝和命运的延展。最后上升到造物者的慈悲,而我们都是造物主的画中人。
这首诗,作者结构是立体的,这首诗一叠三折。通过多元化的空间时间的穿梭与延展,上帝情绪的带入,把一幅画生动的展现在眼前。画里画外完全统一到一起 。对时间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以及对信仰的剖析,让这首诗不仅仅止于对一幅画的鉴赏。
诗中起承转合自然,跌宕起伏,一转一承间让诗跳跃起来,我一直认为,语言和气息在一首诗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一首好诗的产生除了必备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语言和气息的把握,舒缓有度,作者很巧妙的把读者带入进去。比如这首诗第一节语言平缓,只是对一幅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二节首开句作者忽然都画家带入到场景当中,作者运用长短长的句式,使这首诗荡起了波澜,第三节逐步进入了一首诗的高潮,让时间空间人物达到完美的统一。第四节开始回落,气息趋于平稳,第五节也就是结束的部分,诗人运用他高超的语言技巧,用四两拔千斤之力,让整首诗歌飞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