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快快. 于 2017-5-9 13:09 编辑
《性命诗学诗想录:性命诗学简评几条伊沙口语诗论》
■伊沙:口语是最不易藏拙的诗歌方式,高手真高,垃圾遍地。
(● 按,这句话有其形式上的见地。但高手是什么意思?无论口语诗还是所谓意象诗都是诗,诗,终究不是用手可以完成的,无论高手低手。且其高低的标准何在?高就是好吗?)
■伊沙:你说“口语诗歌诗意的流失倒的确是个问题”,我以为可疑的是这“诗意”二字,有人所谓“诗意”是来自于古体诗、抒情诗、意象诗的阅读经验,而不是来自于自己的生命体验,这样套,当然会失望的。
(● 按,在这里,伊沙说出了所谓口语诗的主要内涵:诗意来自于生命体验。这也是性命诗学的内涵,但还只是一个基础或表象。仅仅的“生命体验”,是远远不足以说出诗以性命为本,性命必以诗破局而出来成就——这一人类文明的本体内涵的。)
■写口语诗的人大部分是垃圾,攻击口语诗的人全都是垃圾——请所有人注意这句话。
(● 按,“写口语诗的人大部分是垃圾,攻击口语诗的人全都是垃圾”,后半句由伊沙说出当然容易理解,但前半句由伊沙说出却必须画个问号。伊沙卖的关子由我来回答:因为第三代诗之后“口语诗”理念虽然更进一步地接近了诗本体,但仍不足以揭示诗本体。直到“性命诗学”的提出之前,中国诗学都没有恰当的自我揭示,都不足以“醍醐灌顶”。)
■没有明确自觉的“口语意识”就写了口语诗的人,进入不到语言奥妙的高层次;时刻不忘刻意强调自己写的是“口语”的人,则会写得小气而做作——此为两难,是为提醒。
(● 按,这种两难来自“口语诗”的命名是浅薄的。假如伊沙也可以说出“生命由父母给予,性命却需自己找到”,“诗是性命,性命之外无诗”,“性命以诗,诗以性命”,这种两难、甚至三难——包括与口语对立的那一难——就是一个问题。)
■语言的“张力”是诗人在意象诗那个阶段自设的一个标准,没法通用吧?“惰性”又是从何谈起?捕捉加想象到一个很绝的场景片段比在语言上搞些修辞的小花样要难得多!至于语言的高低之分——这就像一个没有衣穿的穷人总想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而富人正光着身子领着女人在泳池边玩呢!
(● 按,应该启蒙一下初学者或到老还在套子里的家伙们,即使求语言的诗意或张力,也不一定要从语法、意象上去体现,而更可以从整体的语气、语境、场景。尤其在当下生活中切入点的发现和选择,是性命以诗、诗以性命的关键。这是进入诗之本体即性命的过程和表现,当然比在语言形式上用功或消费要难得多。后者就是“穷人总想……衣服”的故事,前者就是“富人正光着身子……”的内涵。)
■诗歌这玩意,从来不吃蛮干这一套,但也不是学成的,而是写成的。
(● 按,诗不是学成的,而是写成的,背后最重要还有活成。写与活须臾不可分。这足以说明,为什么有的人一旦入宫即再无好诗,有的人小有名声即开始退步。诗歌这玩意,从来不只是玩意。)
■马:尹丽川曾用一个很朴素的说法来表达自己的诗歌观:有感而发,不蒙人。这最基本的东西,在许多人那里似乎并不能做到。在一些人那里,诗成了技艺,成了炫耀,成了美丽的羽毛,成了小资情调的装点。我觉得不蒙人,是一种诗歌创作的“真”,而如果没有了这种最基本的“真”,许多作品真的就没必要去谈了。你如何看待当今诗歌的这些问题。有的东西写得似乎很美,可它就是不能让你激动,不能触动你心底最敏感的部分。
伊沙:那种东西连美都不是,是塑料花!
千万别把美随意地让出去。
你说的此种现象实际上是诗歌的消费现象,而非创造景观。
(● 按,伊沙的这个批评相当到位。但站在诗歌背后更加本体的立场上,需要进一步指出,很多人的写是一种对即有诗意、文化资源的廉价的消费和消耗,而非对人我性命的发现和打造。)
■马:你曾自称“人民诗人”。请你说说,在合格价值迷乱,人心惑乱的时代,人民诗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记得你的《中国底层》,写得罗嗦而好。是不是这就是你的“人民诗人”的实践之作?
伊沙:其实,我说这话是带有自嘲意味的。我是一个说人话写人性的诗人——所谓“人民”根本不需要我这种诗人,甚至根本不需要诗歌,他们只是偶尔需要一些鼓舞人心的口号或者是你在前面的问题中已经提及的那种“小美”。只是他们生活的真实质感被拿到自己的写作中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其实是利用了“人民”。
(● 按,这种“利用”是应该被允许的,但利用来仅仅占有所谓诗坛位置、话语权、奖项和文学史或者说“核心”是否是一个悖论?是表明其“利用”还远远不到彻底的表现?)
■马:你诗中曾充斥着怒气,反叛与不耐,拍案而起式、愤世嫉俗,我想知道这一切都从何而来?与哲学有关么?
伊沙:与哲学无关,与血气有关,与自由的表达有关,与真诗人的身体有关。嘻笑怒骂,皆可成诗,而不是“我不生气”。
(● 按,现在坐稳了“大师”位置的伊沙,显然血气也越来越少了。其实,伊沙的血气一直大不过他的聪明。这是不是在中国所有比较“成功”的诗人的通病?)
李晖20170508
作者简介
李晖,1979年生。“性命诗学”倡导者。诗观:诗是性命,性命之外无诗。
《》诗学
——这里有阳光
两个诗人的头碰在一起
什么新闻都有了
日子步步惊心
如果
伊沙又尿黄河
老郑老了
余秀华摇摇摆摆走过半个中国去那个了
这个世界是不是没有诗了
编辑部门外
几个穿花裙子的女孩在唱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
诗人把碰在一起的头分开
再碰在一起
2017.5.9
《分腿》一一和阳光大叔《诗学》 [复制链接]
文/唯零
《分腿》
阳光大叔刚把碰在一起的
头分开,头又碰在一起
余秀华还沉浸在酒宴的回味中
她的致词只有一句:睡的感觉真好。
夜深了
她回屋对着中国说:
请把腿分开
我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