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99|回复: 1

婉批林秋明诗集《独坐秋风》[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31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婉批林秋明诗集《独坐秋风》[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史前闪电在 2003/07/31 10:34am 第 1 次编辑]

斯人独坐一江秋
      ——婉批林秋明诗集《独坐秋风》
                                                   作者/史前闪电
    时候已是深秋,但现代都市的工业“文明”似乎把秋天的况味消解殆尽。都市的尾巴喷出的浓烟使秋风秋雨不仅愁煞了人,更苦煞了人。在这样的时候,捧读到林秋明的《独坐秋风》,无疑使人萌生一种希望。希望能从诗集中重新找到“天凉好个秋”的意境,也希望找到一个明明白白的秋天来。
    《独坐秋风》给人的首要感觉是:林秋明是一个忠诚于诗歌的青年诗人,他对诗歌的探求是不倦的。作为一个三十出头的诗人,他又无疑是多产的。他的诗总是力求创造一种古典的意境。在诗的技巧上极尽跌宕腾挪之能事。如《掌灯时分》:“当第一片黄叶/落下独坐的人/就把整个夜捻成一支烟/仿佛思想者/把岁月狠狠地吸/又狠狠地吐/……/独坐的人啊——/别把夜的孤寂烧了个窟窿”。又如《读史》:“拾起一片诗句/轻轻揣进怀里/耳边就响起了杜甫/寒风中的悲啕/……/当我醒来之时/硝烟浑身弥漫/而此刻的凌晨/早已是五代了”。
    从大量类似于此类诗作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作者大胆地借鉴海峡彼岸诗人的语言技巧,而“诗魔”洛夫、余光中对他的影响更是无可置疑的。林秋明无疑是具有诗人的才气的,这突出表现在他对诗歌语言技巧的领悟力。他几乎随心所欲地把洛夫、余光中等人创新的技巧加以运用,且掌握得相当到位。这也许与他勤学苦练,并且多产有关系吧。林秋明对诗的追求的执着精神是令人感动的。尤其在当今这物欲横流,诗性几近丧失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在《读史》等作品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时间的理解是具有一定的个性的。在林秋明的笔下,时间的前进不再是规规矩矩一秒接着一秒,从过去到现在直到无可知的未来。而是颠三倒四,毫无章法地前进着。在一刹那就是永恒的哲理洞照下,作者“一厢情愿”地使历史时间在他身上重复出现。作者似乎很敏感地感受到时间对人生的穿透力。他总是力图把自己忘记在时间的长河里,特别是要把自我忘记在当今这个社会里,努力以自己的心境抵达“唐诗宋词”,进入千年之前的岁月。因而他写道:“当我醒来时/硝烟浑身弥漫/而此刻的凌晨/早已是五代了”。对时空的解构体现了林秋明对诗歌的把握已不仅仅在于技巧上,而是试图深入到诗的内核里去。这种时空的体现把他从纯语言游戏之中拯救了出来,使他的诗朝着更高的方向前进了。
    对古典的偏好,体现了作者最为根本的一面,那就是林秋明是一个真正“中国化”的诗人。他的心境无限接近于传统诗人(我们与其说他为文造情,不如说他是对古典传统的偏爱),他不仅努力创造诗句的古典意境美,更努力地使自己的感受与古人默契起来。他是一个读了扇上的诗的人,一个被庄周的蝴蝶梦过的人,一个被唐朝的浊酒醉过,被宋词婉约过豪放过的人。因而他的诗句总让人想起古典诗词的情致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林秋明是一个被传统消解的诗人形象。他有忧伤,但却是莫明其妙的忧伤,或许连他自己也说不清这种忧伤是否是真的忧伤。如果从更高远的立场上看,这又似乎是可悲的,因为当诗人的个性被传统消解的同时,也正是作者丧失自我的时候,作者成了古人的影子,然而,如果放眼于现代诗坛,林秋明却显得清醒而卓有成效的。
    新诗发展到今天,正是由于风格、流派的泛滥,使诗歌陷入鱼龙混杂、无力自拔、乱麻缠丝的境况,而林秒明这种自我消解的牺牲,似乎是十分有利于新诗从困惑中走向清醒的。也许,没有自己的风格就是一种独特的风格,一种兼容并包的风格,更何况新诗发展至今已丧失了区别好诗与坏诗的标准,任何诗人都只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摸索前进。孙绍振教授说:这一代诗人是作出牺牲的一代,是注定当新诗走向成熟的铺路石的。但愿这种牺牲有其悲壮的意义。
    当然,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高产量诗人。林秋明的诗也不无其可爱迷人之处。《混在羊群》这一首便很有点生活情趣:“我混入羊的中间/羊没有惊慌/迅速地闪开一条路来/我用友好的眼光说:别怕/我67年出生,属羊。”(《混在羊群》)
    作者以与万物相亲善,人与物谐,物我同观的心襟看待人间万物,在人与羊之间,作者的想法不是不平等的而是同等地位地同处于大自然之中,并把自己的友好心态倾诉,而羊也似乎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也不惊慌。诗句质朴,亲切而自然,于平淡中见舒缓,在悠游中显意趣。这似乎是很有生趣的一首诗。
    然而,这样富有生活真趣的作品在林秋明的诗集中毕竟不是很多。作者似乎更喜好于古典之河里畅游。因此他的诗总是显露“浅斟低唱”的闲愁。在工业文明、信息时代的今天,林秋明这种古典情怀只能被人斥为伪情,尽管他的内心充满了真挚,诗歌创作的态度也相当严肃认真,但在这样的一个在拒绝古典解除构一切的年代,他总是难以找到心灵的寓所。因而,他在《中秋》、《隐题组诗》等诗便给人情感不真实的感觉。也许,林秋明是个迟到的诗人,似乎他更应生活在唐宋之时,以他的气质似可写出流传下去的好作品,但可惜的是造化弄人,偏把他安排在这样的一个汽笛声声、马达轰鸣的年代,于是他便难免被人讥为虚情,便难免孤独地尴尬了。
    然而在我,则实在更愿意把他的追求当作对现代派五花八门的“诗”作“诗”派的沉默的反弹,而且在他的这些新古典主义诗作中也有一些写得较成功的作品。如《回首》中:“这样的时分/我能临摹谁/守住这百年的孤独/忘却一切话语/眼眸成为两块喊渴的石头”。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一位肩荷着沉重的疲倦的诗人,在忘与被忘、临摹与被临摹的世界里,作着痛楚的内心审视,作者已不再是一个满足于吟风弄月、浅斟低唱的文人,而是一位有足够勇气、逼进生命底线的诗人,诗句在厚实中略带悲怆,如一记记闷鼓撞击胸膛,使人为之怔住。这时,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如果林秋明继续执着地探索下去,终将会有成功的一天。

                         1999年在省作协青年诗人林秋明的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发表于 2003-7-31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婉批林秋明诗集《独坐秋风》[原创]

***** 版主模式 *****
<a href=topic.cgi?forum=9&topic=308>该贴子已被管理员转移,请点击这里查看</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4 08: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